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经验介绍(薛伯寿)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5
·名医精粹·师承薛伯寿教授经验以三焦辨证指导糖尿病肾病治疗体会*张婧,王奕祺,王耀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拜中医名家蒲辅周为师,除继承蒲辅周先生治疗外感热病经验外,还发挥蒲辅周先生畅气血、调升降法则治疗内科杂病,同时注重三焦通调,分期论治。
作者通过整理王耀光教授跟随薛教授学习笔记,总结薛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
文章以温病学家吴鞠通三焦辨证为指导,结合蒲辅周先生及薛教授治疗肾炎的经验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推荐方药等方面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详细阐释,以期阐释薛伯寿教授用温病理论辨治内科杂病的经验。
关键词:三焦辨证;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薛伯寿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519(2020)04-0398-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3888);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级项目(63185021)。
作者简介:张婧(1994-),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肾病临床方向研究。
通讯作者:王耀光,E-mail :************************。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20.04.11薛伯寿教授为北京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全国师承制继承人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师从中医泰斗蒲辅周先生达13年之久,继承和发扬了蒲辅周先生的许多宝贵经验,对各种外感热性病、疑难杂症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薛教授继承发挥蒲辅周先生调畅气血、重视升降的医疗经验,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在肾炎水肿治疗过程中,注重肺、脾、肾三脏,分期辨证治疗肾脏病,王耀光教授跟随薛教授学习,继承和发展薛教授经验,临床以三焦辨证为指导治疗慢性肾脏病,并取得较好疗效。
笔者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将这一诊疗思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指导临床。
中医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薛教授认为,在急性肾炎初期为外邪与内湿互结,外邪与内湿互结,太阳经腑并病,营卫不利,导致气化和水液运行失常。
第29卷 第1期2011年1月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CH I NESE ARCH I VES O F TRAD I T I O NAL CH I NESE M E D I C I NEVo.l 29No .1Jan.201175 省级项目平台中华中医药学刊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的临床经验)))薛伯寿继承蒲氏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发挥刘文军,薛燕星,胡东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摘 要:薛伯寿教授曾拜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为师,继承发挥蒲氏善治外感热病的医疗经验,临床对杨栗山温疫十五方的应用颇有心得,尤其灵活运用升降散,经薛师的灵活运用就成了一方多用,拓展了治疗范围,临床不仅广泛用于外感热病温病,亦用于治疗疑难内伤杂病,往往可提高疗效,薛老认为火热内郁、脏腑受损、升降出入失常是升降散进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机要;升降散使用有其相应的原则,要在辨证;在辨病辩证选方用药基础上合用升降散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升降散;名老中医经验;薛伯寿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1-0075-03Pr ofessor XUE Boshou 's C li n i c al Experi e nce on theAppli c ati o n of Shengji a ng Pul v i s (SJP)L I U W en-jun ,XUE Yan-xing ,HU D ong-peng ,(Guang c anm en H os p ita,l C h i na A cade m y of Ch i nes e M ed i ca lS ci en ces ,Beijing 10053,Ch i na)A bstrac t :P rofessor XUE Bo-shou once lea rned aft e r PU Fu-zhou )t he g rea tm ast e r of traditiona lCh i nese M ed ici ne ,i nhe riti ng and exe rting the m ed ica l experience o fM r PU ˊspec ialit y on trea t m en t o f exopathy feve r .In c linical prac tice ,he hasm uch using experience on F ift een D ecocti on for p l ague f o r mu l a ted by YANG Lis han ,espe ciall y on t he F lexible A p-plica tion o f Shengjiang pulvis(SJ P ).P rofessor XUE fl ex i b l y uses Sheng jiang pulvis(SJP )to t hea t various disea ses and expand t he range of t herapy .In clinica l prac tice ,he use s it no t on l y i n trea t m en t o f exopathy f eve r and feb rile disease but a lso in i n trac tab l e and m iscell anyeous disease .U sua ll y it can i mprove t he cu ra tive e ffec.t In P rofessor XU E ˊopi n i on ,t he pat hogenesis m ain point t hat Sheng jiang pulvis(SJ P )is used t o treat exopathy fever and m isce llanyeous disease is heat -obstruction ,V iscera -da m age or d isorderit y o f ex iting and ente ri ng o fQ .i There is som e co rresponding pri nc i p l e i n using Sheng jiang pulv is(SJ P ).Y ou ought to co m bine Sheng jiang pulvis(SJ P )on t he basis o f integ ra ting disease i dentifica ti on ,synd ro m e differen tiati on and m edicati on usage into i mproving the c linical cura tive effec.tK ey w ords :Sheng jiang pu l v is(SJP );Experience o f presti g i ous TCM spe cialists ;XUE Bo-shou 收稿日期:2010-08-17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资助课题(D08050703020803)作者简介:刘文军(1964-),男,河北承德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与科研。
薛伯寿教授运用斡旋枢机法治疗外感热病验案3则枢机理论最早来源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者,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者,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
”指少阳、少阴是阴阳之枢机。
后世医家遵从东垣脾胃学说,认为脾胃位居中焦,脾升胃降,有斡旋枢机之用。
外感病时,外邪侵犯人体肺卫之表,若未能及时从表而解,可由表入里,影响中焦,呈现半表半里之证,出现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
对此,薛老往往用柴胡剂和解少阳、通利三焦。
常以大、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斡旋表里气机,发挥少阳枢机作用,使邪表里双解。
病案一:任××,男,2岁4个月2014年9月18日初诊。
主诉:流黄涕1周,发热、咳嗽3天。
病史:患者1周前出现流涕,黄涕为主;3天前开始发热,最高达38度,口服小儿双清颗粒、蒲地兰消炎口服液。
现鼻塞,咽痛,咽哑咳嗽,痰不易出,夜间咳嗽则醒。
查:咽部充血,舌尖红。
昨天查血常规:WBC:10.1×109,N:64%;C-反应蛋白:9mg/L。
既往曾患肺炎。
处方:柴胡8g,枳壳6g,白芍8g,生甘草6g,桑叶8g,杏仁8g,生石膏15g,桔梗6g,前胡8g,蝉衣4g,僵蚕5g,姜黄3g,炒栀子6g,枇杷叶6g,黄芩6g,连翘8g,荆芥穗5g。
4剂,水煎服,日1剂,分2-4次口服。
随访服药后,患者已愈。
注:患者余热未清,肺失清肃,予宣肺清热,止咳利咽。
以桑杏石甘汤、四逆散、升降散加减治疗。
病案二:李××,男,31岁2013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间断发热咳嗽2个月,加重伴高热3天。
病史:患者9月初出现低热,咳嗽,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抗生素及中成药治疗,仍低热间断出现,咳嗽时轻时重。
至11月9日,患者出现高烧39度,持续3天,咳嗽阵作,并出现唇周泡疹,口腔溃疡,无法进食,口舌糜烂,舌痛难以伸出;食欲一般,大便秘结,3日未行。
脉浮数略滑,舌质红,苔厚黄腻。
薛伯寿运用升降散经验及治验文:杨光导读:升降散是清代杨栗山为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所设。
薛师潜心研究,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系统常见病和疑难杂症,谨守三焦火郁、气机失畅之机,临床随证圆机活法,取效尤佳。
薛伯寿教授是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的入室弟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临床长于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和内、妇、儿科等疑难病症,笔者有幸侍诊其旁,尤见其擅用升降散加减治疗内科杂病,常出奇取胜,每获良效。
品其奥,悟其道,得其要,叹其妙,现结合病案将其运用本方配合其它方药治疗杂病的经验及笔者学习体会介绍如下。
一、病例介绍例1:失眠头痛张某,男,29岁,2013年3月26日初诊。
失眠、头痛半年余,入眠困难,梦多易醒,每夜睡眠约4个小时,头痛而胀,头晕沉如裹,心烦、胸闷不舒,胃脘胀闷疼痛,偶烧心泛酸,食少纳差,食后堵胀感更甚。
大便干结,小便调。
6岁时曾患风湿性关节炎,双膝关节每遇阴雨天胀痛,近来复作。
高脂血症病史,周身散在小脂肪瘤。
舌边尖红,舌苔白根部厚略腻,脉弦滑。
证属气机壅滞,痰热扰心,治以调畅气机,化痰清热,处方:僵蚕8g,蝉蜕6g,姜黄8g,酒大黄6g,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9g,枳实10g,白芍15g,焦山楂15g,全瓜蒌15g,厚朴8g,杏仁9g,生姜3片,大枣20g。
7剂。
二诊:药后入睡困难明显改善,睡眠时间约6个小时,头痛消失,心烦、胸闷、胃脘胀闷疼痛、双膝关节胀痛大减,已无烧心泛酸,大便畅,仍有梦多、头晕而胀,周身困乏。
守方加炒酸枣仁15g,茯苓15g,防风8g。
服用7剂后,诸症失,随访至今睡眠正常。
按:该患者失眠、头痛,心烦,胸闷,脘胀泛酸,舌边尖红,舌苔白,根部厚略腻,脉弦滑,证属少阳、阳明合病,痰热内郁扰心,气机壅滞百症变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
方用升降散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合用大柴胡汤和解泻热,加厚朴、杏仁、全瓜蒌开肺降气。
7剂后诸症减,加炒酸枣仁、茯苓、防风安神祛风而愈。
德艺双馨国之瑰宝薛伯寿教授简介:薛伯寿教授6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高干外宾室工作,拜著名老中医蒲辅周为师,达13年之久。
蒲老是毛泽东时期杰出的中央保健医,周总理称颂蒲老为:“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薛教授全面地继承了蒲老学术经验,医德医风高尚,治疗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内妇儿科疑难病症有很高的造诣。
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
曾多次出国讲学、看病、科研。
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是中国中医研究院杰出的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首批看特需的专家之一、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高评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老年学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现应聘在北京百万庄中医门诊部应诊。
与薛伯寿教授见面之前,我对他的高超医术、高尚医德已是如雷贯耳。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登门拜访了这位著名老中医。
他耿直、朴实、诚恳、谦逊、快人快语,没有一点架子,让人一下子与他拉近了距离。
薛教授1963年起拜蒲辅周为师;蒲老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是毛泽东、周恩来时代的中央保健医师。
周总理称颂蒲老为:“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邓大姐称赞蒲老:“医学渊博,经验丰富,疗效极好,值得学习。
”1971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周总理又指示:“蒲老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地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薛教授则是追随蒲老13年的得意高徒。
一、医术精湛、身怀绝技薛教授常说:为人民服务不能是一句空话,需要有扎扎实实的本领。
善治内、妇、儿科及各种疑难杂病的薛伯寿教授救治的病人无数。
1965年大学毕业仅两年的薛伯寿,便作为我国著名针灸专家叶心清教授的秘书和医生的双重身份在专家医疗队工作,在北京顺义农村,薛伯寿见到一个得了“怪”病的人。
此人常于夜晚犯病,犯病时剧烈的腹痛难以忍受,更加奇怪的是还一定要跑到坟头上去睡觉,而且天一亮所有疼痛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每年挣的钱都瞧了病,一年年过去,看遍了北京所有的大医院就是查不出原因。
国医大师薛伯寿先生有一个治疗温热病的经验方,名曰“热甚
速解饮”。
此方由10味药组成:僵蚕、蝉衣、姜黄、酒军、栀子、豆豉、银花、荆芥穗、葱白、蜂蜜。
功效:升清降浊、上下分消、透邪清泄、表里双解。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属温邪上受而有表里郁闭,且里热较重者。
症见:发热,心烦,始见微恶风寒,或有短暂寒战,随后则但热不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扁桃体红肿,甚则化脓,舌质红,苔薄白黄,脉浮数或滑数。
加减:
1、风痰甚,加胆南星;
2、口渴重,加天花粉;
3、咳嗽甚,加桔梗、杏仁、黄芩。
此方是“升降散+栀子豉汤+银荆葱”。
薛伯寿先生是蒲辅周先生的学术继承人,深得蒲老治疗外感热病之经验。
蒲老认为:“温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尤怕热闭小肠,小便不通,热遏胸中,以致升降不灵,诸窍
闭滞。
治法总以透表宣肺,升清降浊,而清小肠,不使热邪内陷,或郁闭为要”。
此方中:
1、僵蚕、蝉蜕、姜黄、大黄、蜂蜜(和黄酒),乃是升降散。
其功能恰是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
2、栀子、豆豉,乃是栀子豉汤。
此方功能是清热除烦。
主治身热心烦,失眠,胸闷不舒。
3、荆芥穗、葱白,辛温解表;金银花辛凉解表。
薛伯寿先生的此方疗效确切,值得大家收藏。
清代名方——升降散薛伯寿教授应用经验应用升降散要在火热郁闭以之“开窗散热”凡外感内伤,郁久多变为热、热极为火,内迫气机,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故火热内郁,升降失常是诸多外感内伤疾病共有的病机焦点,谨守病机,可以应用升降散化裁治疗多种疾病。
薛师治疗火热郁闭升降失常者,强调清宣与清泻并举, 喻之为“开窗散热”反对一见热象即迭进苦寒之品以致冰伏。
活用升降散着眼于调理气机升降以升降散调理气机升降出入,是导师遣方特点之一。
升降失常分为虚实两个方面, 升降散乃攻邪之方,主要用于阳、热、实证。
薛师运用升降散,体现了以气不以质的思想,“气”指气机升降之势,如脾升胃降,肝升肺降。
质是指有形物质,如汗、二便。
对升降散配伍的认识上,白僵蚕、蝉蜕意不在强责其汗,乃透气于外。
引清气上达之意;姜黄、大黄意不在强通其便,乃凉降郁热,引浊阴下行之意,取辛以开郁,用凉以清热,旨和其阴阳,调其升降。
应用升降散的用药变化薛师应用升降散的用药变化特点上,常以辛苦凉之片姜黄代“大寒”之姜黄, 以酒大黄代替生大黄,一者使升降散寒性有减,且缓其攻下之性,避免冰伏伤正之弊, 更有利于郁热的解散,有用寒勿远热之意,二者原方有酒,用酒军有尊原方之义。
对于热入营血而见斑疹者,以焦大黄易酒军,取其清热凉血消瘀,外感热病初起或湿热内郁、大使不爽者,以炒栀子代替大黄,以其清利三焦而不易冰伏。
对于儿童合部分老年患者,主用蜂蜜送服药,亦属尊原方之义。
薛师使用升降最常用药量僵蚕8-10g,蝉蜕4-6g,片姜黄8-10g,酒大黄5-6g。
用药量轻,意在调理气机,不在大汗峻下,可免药物过量致郁之弊。
升降散的使用原则升降散的使用范围较广,所治病证复杂,临证宜以病邪、病性、病机;病位统之。
通过分析升降散的配伍原则,所用药物的作用、涉及的脏腑、结合导师治验认为升降散的使用原则如下:凡由火(热)为主、兼挟风(内风、外风)、湿(内湿、外湿)、痰、瘀所致者,具有阳、热、实性质,以郁为病机特点的表现为心、肺、脾、胃、肝气机升降失常的一类病证均可辨证运用升降散。
国医大师薛伯寿运用二仙汤经验浅谈作者:孙良明 , 薛燕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中医工作室, 北京 100052)薛伯寿教授是中医大家蒲辅周先生入室弟子,传承蒲氏医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伤寒、温病学说,擅治外感热病,同时精于内、妇、儿科等杂病治疗,对于经方、时方择善而用。
近人所创方中,薛教授较为重视二仙汤,灵活拓展应用于多种病证。
薛伯寿教授求学于上海之时,指导老师为张伯讷先生,故得其二仙汤应用之奥秘。
现将笔者跟师粗浅体会试述如下。
1 二仙汤来源及方解二仙汤由温肾益精养血之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和滋阴泻相火之黄柏、知母组成,最初用以治疗肾精不足、相火偏旺的更年期高血压病,后拓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成为调补阴阳、调理冲任的基础方。
张伯讷(1929—1994)教授20世纪50年代创制二仙汤,用于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该方依据冲任不调现象而定,“临床上观察到大部分女性高血压病的冲任不调症候群(如头痛、头昏、心烦、自汗、筋惕肉瞤、阵发性面部潮红……)的产生,往往与七情的刺激、月经周期不正常和妊娠生育有关”,辨证为“肾阴、肾阳不足和肝阳、相火上亢”,故制定了二仙汤的“温养苦泄”法,即“温养肾阴、肾阳之不足”“苦泄肝阳、相火之有余”。
“仙茅温养肾中之阳,仙灵脾滋养肾中之阴为君;以巴戟天之益精为臣;以黄柏、知母之苦泄相火为佐;以当归之调理冲任为使(即引经药)。
”仙茅,气味辛平,微温,“从古至今,均认为是补肾、强阴、益精神之品,且有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明目、治一切风气……等等功效”;仙灵脾,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人绝阴无子,筋骨拘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又名弃杖草;巴戟天,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智益气(《神农本草经》)。
还可以定心气,疗水肿,又名不凋草;黄柏、知母,可以泻相火以养肾水;当归,调经养血要药,王好古认为冲任之病必须用此。
薛伯寿教授调畅气血升清降浊治疗疑难杂症经验刘文军;薛燕星;胡东鹏【摘要】薛伯寿教授拜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为师,继承发挥蒲氏畅气血、重升降的医疗经验,临床非常重视调畅气血升清降浊,辨治内伤妇科疑难杂症,取得很好的疗效.内伤疾病倡用和法以调畅气血,重视升降着眼于调理气机,对妇科疾病的诊治以调理温通气血为主.如擅长应用调气活血的黄芪赤风汤治疗疑难杂症,活血利水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疾患,行气解郁的柴胡剂、越鞠丸等治疗郁症,活用升降散以调理气机,都取得很好的疗效.【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5(008)002【总页数】3页(P213-215)【关键词】调畅气血;升清降浊;名老中医经验;薛伯寿【作者】刘文军;薛燕星;胡东鹏【作者单位】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病科;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名老中医研究室;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作者单位: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病科(刘文军),名老中医研究室(薛燕星),内分泌科(胡东鹏 )薛伯寿教授为北京首都国医名师,全国师承制继承人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师从中医泰斗蒲辅周老先生达13年之久,继承和发扬了蒲老的许多宝贵经验,对各种外感热性病、疑难杂症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继承蒲老调气血重升降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蒲老讲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气血通为生命之道,并倡用升降散。
薛教授继承发挥蒲氏调畅气血、重视升降的医疗经验,治疗内科妇人疑难杂症,如擅长应用调气活血的黄芪赤风汤治疗疑难杂症,活血利水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疾病,行气解郁的柴胡剂、越鞠丸等治疗郁症,活用升降散以调理气机,都取得满意的疗效。
1.1 倡用和法以调畅气血薛教授认为各种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人体的“失和”,其原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治疗的关键在于气血、五脏六腑功能和谐,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非常大,导致心理失衡者很多,官场和经商者往往殚思竭虑,得意者踌躇满志,失意者意志消沉,闷闷不乐;脑力劳动者往往安逸少动,饮食和生活没有节制,以至大腹便便,腹中充满脂肪等垃圾。
诊治外感热病为提高中医学术及医疗水平的关键——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之一薛燕星;姚魁武【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1(6)7【摘要】历代名医家不断发展创新了外感热病治疗经验。
蒲辅周老中医以善治热病而驰名,薛伯寿教授追随蒲氏十三载,全面继承其擅长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的同时有所发挥,认为"外感热病是中医宝库中最为可贵的部分,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外感热病证治过程,脱离外感热病,只治内伤杂病,难以铸就高水平的中医。
"近年外感疾病依赖西医已成普遍现象,抗生素滥用等致国民体质下降。
然中医治疗外感热病优势仍是西药无法取代,提高外感病辨证论治实为振兴中医之迫切要务。
据继承心悟,系统整理总结导师薛伯寿教授外感热病治疗精髓,该篇主要论述薛伯寿教授对外感热病在中医医疗学术体系中地位重要性的论述。
【总页数】2页(P553-554)【关键词】外感热病;中医;薛伯寿【作者】薛燕星;姚魁武【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4【相关文献】1.外感热病首先要精研《伤寒论》——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之二[J], 薛燕星2.外感热病必须融会贯通“伤寒”“温病”和“温疫”学说——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之四 [J], 薛燕星;胡东鹏;陈劲松3.外感热病必须处理好邪正关系及注意兼挟——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谈之五 [J], 薛燕星;陈劲松4.外感热病应知细察体质有异——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谈之七[J], 薛燕星5.外感热病必须掌握标本关系及顾护胃气——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谈之六 [J], 薛燕星;陈劲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热60日—经时方合用一剂见效2016年8月12日,薛伯寿名医传承工作站来了位奇怪的患者,正值暑热天气,此人却穿着羽绒裤、厚外套。
原来此病人因间断高烧两月不退,多方就诊无果,遂请薛老诊治。
逯某,男,62岁,主诉:高烧两月。
今年6月11日患者受风后出现发热,体温38.8℃左右,伴乏力、肌肉酸痛。
曾于协和医院及社区医院多次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予以口服头孢克肟、输液等治疗未效,最高体温40℃。
舌齿痕、苔白腻微黄;脉象:浮滑数诊断:暑温初起兼风湿郁闭中药处方:银花20g 连翘15g 香薷10g 厚朴8g 扁豆花10g 炙麻黄8g 杏仁9g 生薏仁15g 生甘草8g 蝉衣6g 僵蚕9g 姜黄8g 炒栀子10g 豆豉15g 7剂一周后(8月19日)复查,患者描述,回家服完汤药,半小时后周身有汗出不断,体温开始下降,服一剂后,自称终于感受到了正常的体温。
每天服药后皆微微汗出,关节肌肉酸痛消失,大便通畅日2-3次,自此以后,除了每日中午体温略高(37.6℃左右)以外,其他时间体温正常。
患者精神状况明显好转,不怕冷(穿着长袖长裤,不似上次穿羽绒裤)。
二诊处方:在上方的基础上,改香薷为6g,炙麻黄6g,加茯苓15g。
三诊以后,患者体温已基本正常、稳定。
医案分析:病机:暑温兼风湿。
对治:“夏季大青龙汤”加减薛老称用经方麻杏苡甘汤合新加香薷饮为“夏季大青龙汤”。
对治“形似伤寒”之暑温初起,复感于风寒湿,其效必宏;高热日久,大便欠畅,心烦、口渴,苔腻黄,浊毒内生故合升降散而升清降浊,以达表里双解、上下分消。
薛老称用经方麻杏苡甘汤合新加香薷饮为“夏季大青龙汤”。
对治“形似伤寒”之暑温初起,复感于风寒湿,其效必宏;高热日久,大便欠畅,心烦、口渴,苔腻黄,浊毒内生故合升降散而升清降浊,以达表里双解、上下分消。
薛老开出的首诊处方:新加香薷饮+麻杏苡甘汤+升降散+栀子豉汤新加香薷饮是此合方中的重点:银花20g 连翘15g 香薷10g 厚朴8g 扁豆花10g该方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合用麻杏苡甘汤,则功似大青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