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 格式:ppt
- 大小:537.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节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最早是由Bateson等于1906在香豌豆的两对性状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的。
●Bateson等的香豌豆实验实验一: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PPLL ↓ ppllF紫花、长花粉粒1PpLl↓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F2P_L_ P_ll ppL_ ppll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实验二: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PPll ↓ ppLLF紫花、长花粉粒1PpLl↓⊗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F2P_L_ P_ll ppL_ ppll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235.8 78.5 78.5 26.2 419 这二个试验的结果都不能用独立分配规律来解释。
●连锁遗传的定义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状性,F中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2为连锁遗传。
(图4-1)●相引相(coupling phase)和相斥相(repulsion phase)○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
○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
虽然也表现4种表型,但不符合9:3:3:1比例,亲本组合的偏多重新F2组合的偏少。
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例果蝇杂交实验:首先获得纯种作亲本♂灰身残翅×黑身长翅♀BBvv bbVV↓♂灰长×黑翅BbVv bbvv↓侧交灰残:黑长=1:1♀灰长×黑长↓侧交灰残黑长黑残灰长41.5% 41.5% 8.5% 8.5%问题1.为什么侧交后代比例是如此?作♂或♀侧交后代不一样?2.为何F1中常常有连上述的实验结果表明: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2个性状,在F2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即为——连锁遗传。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或等于交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之间。
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
当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
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遗传距离。
交换值越大,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近。
2.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
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1与双隐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带壳、散穗 201株裸粒、散穗 18株带壳、密穗 20株裸粒、密穗 203株试问,这2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中多少株?答:F1表现为带壳散穗(NnLl)。
测交后代不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亲本组合数目多,而重组类型数目少,所以这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
交换值% =((18+20)/(201+18+20+203))×100%=8.6%F1的两种重组配子Nl和nL各为8.6% / 2=4.3%,亲本型配子NL和nl各为(1-8.6%) /2=45.7%;在F2群体中出现纯合类型nnLL基因型的比例为:4.3%×4.3%=18.49/10000,因此,根据方程18.49/10000=20/X计算出,X=10817,故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10817株。
3. 在杂合体ABy/abY,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
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答: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8种类型的配子。
遗传学习题-第四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第三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名词解释:连锁遗传三点测交基因定位符合系数⼲扰遗传图连锁群性反转性指数补偿效应交叉遗传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填空题:1.从遗传规律考虑,基因重组途径可有和。
2.在同⼀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其交换值也就愈;反之,距离越⼩,则其交换值也就愈,但最⼤不会超过,最⼩不会⼩于。
3. 根据连锁遗传现象,可知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恰恰是交换配⼦的百分数的。
4. 符合系数变动于0-1之间,当符合系数为1时,表⽰;当符合系数为0时,表⽰。
5. 某⼆倍体植物,其A/a B/b E/e三个基因位点的连锁关系如下:a b e0 20 50现有⼀基因型为Abe/aBE的植株,假定⽆⼲扰存在,该植株⾃交后代中基因型abe/abe的植株⽐例应该是。
6. 番茄中,桃⽪果对光⽪果为显性,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
⽤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圆果24、光⽪长果246、桃⽪圆果266、桃⽪长果24。
a、杂合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相引还是相斥?。
b、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7. 兔⼦的花斑基因对⽩⾊是显性,短⽑对长⽑是显性,⼀个花斑短⽑兔纯种与长⽑⽩⾊兔纯种杂交,F1与长⽑⽩⾊兔回交,产⽣26只花斑长⽑兔、144只长⽑⽩⾊兔、157只花斑短⽑兔和23只⽩⾊短⽑兔,这两对基因间的重组值为。
8.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9.母鸡有时会发⽣性反转⽽变成公鸡。
如令这性反转形成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预期其⼦代中两性的基因为____________其⽐例为________________(⽆Z染⾊体的卵不能孵化)。
10.性染⾊体有雄性异配⼦型的,它们的雄性个体包括_______型和_______型;性染⾊体也有雌性异配⼦型的,它们的雌性个体包括____型和___型。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名词解释1. 基因连锁: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系在一起遗传倾向的现象。
其原因是控制两个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造成基因连锁。
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连锁基因的定位和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等。
2.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3. 完全连锁遗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不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F1只产生两种亲型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均为亲本组合。
4. 不完全连锁遗传 (部分连锁):F1可产生多种配子,后代出现新性状的组合,但新组合较理论数为少。
5.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6. 性染色体:指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7. 常染色体:指除了性染色体之外的各对染色体。
8. 连锁相:指两个显性(或隐性)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如果两个显(隐)性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称为相偶相;如果两个显(隐)性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称为相斥相。
9. 性连锁: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雌、雄体共有的性染色体(X或Z染色体)上,因而该性状的表现与该性染色体动态相联系,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其原因是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雌、雄体共有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因而该性状的表现与该性染色体动态相联系。
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明确性染色体上所带的连锁基因、构建性染色体连锁图谱、早期鉴别畜禽或蚕的性别等。
10. 伴性遗传:由于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伴,这一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11.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是指由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 从性遗传或称性影响遗传:不X及Y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它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3. 异配性别:能产生两种不同配子的性别称为异配性别。
弟四章连荻遗传和惟连琐1.2.试述交狹值.连锁强皮和基因宅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普:交換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爼妹染匡单体间有耒基因的染更体片段发主交換的频率,或茅于交換壑配孑占惑配子数的百分率。
交換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M间。
交換值邈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邈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伍基因M间发圭交換的鞄參细腿数逑少。
当交換值毬接近50%,连锁強度逖小,两个连魏的非等伍基因M间发主交換的鞄毋细腿数逖多。
由于交換T直臭有相对的稳定牲,所叹逋常叹这个数T直悲泰两个基因在同八染更体上的相对距离,茨称遁传距离。
交換T直毬大,连碱基因间的距离邈逹;交換值毬小,连鎭基因间的距离毬近。
3.在大麦中,带兖CN丿对裸粒Cn)、散穗CL)对密穗(\)为显性。
今叹带尧、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i表现如阿?让Fi与双隐纯合体测交,基后T弋为:带尧、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兖.赛穗20株裸粒.處穗203袜试问,这2对基因是否连琐?交換值是多少?要茨F2凹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中多少株?答:Fi 表现为带壳散穗(NnLl) o测交后代不符合1: 1: 1: 1的分离坨例,亲本组合数目多,而重组类生数目少,所叹达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魏。
交換值%二(C18+20J / <201 + 18+20+203;) xl00%=8.6%Fi的两种重组配子N1和nL各为8.6% / 2=4.3% ,奈卒型配子NL和nl各为C 1-8.6% J/2=45.7% ;在F?群体中凹现纯合类熨nnLL基因熨的比例为:4.3%x4.3%=18.49/10000 ,因此,根据方程18.49/10000=20/X计第凹,X =10817,欽要佼F2凹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10817株。
3.在杂合体ABy/abY, a和bM间的交換值为6%,b和y M间的交換值为10%o在坎有干扰的条件下,达个杂合体自交,能产主几种类更的配子;在筍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坨洌如阿?答: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圭ABy、abY、aBy、AbY. ABY、aby、Aby、aBY 8 种类更的配子。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 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或等于交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之间。
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
当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
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遗传距离。
交换值越大,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近。
2. 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I )为显性。
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 表现如何?让F1 与双隐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带壳、散穗201 株裸粒、散穗18 株带壳、密穗20 株裸粒、密穗203 株试问,这 2 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 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中多少株?答:F i表现为带壳散穗(NnLI)。
测交后代不符合1:1:1: 1 的分离比例,亲本组合数目多,而重组类型数目少,所以这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
交换值% = ((18+20) / (201 + 18+20+203 ) X 100%=8.6%F1 的两种重组配子Nl 和nL 各为8.6% / 2=4.3% ,亲本型配子NL和nl 各为(1-8.6%)/2=45.7% ;在F2群体中出现纯合类型nnLL基因型的比例为:4.3%X 4.3%=18.49/10000,因此,根据方程18.49/10000=20/X计算出,X= 10817,故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10817株。
3. 在杂合体ABy/abY,a 和b 之间的交换值为6%,b 和y 之间的交换值为10%。
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 时,配子的比例如何?答: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8 种类型的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