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规划详图(地产分析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5.50 MB
- 文档页数:53
杭州奥体中心规划图自2012年出让首宗宅地以来,奥体博览城就在钱江南岸楼市中独领风骚。
如果从楼市影响力来看,奥体板块的概念更为宽泛,奥体博览城强有力地辐射钱江世纪城、萧山城经济开发区板块等周边区域,形成“大奥体”范围圈。
2013年至今,“奥体”两字就仿佛杭州楼市的一道金字招牌,2013年,龙湖春江彼岸一枝独秀,夺得杭州主城区成交套数年度冠军。
2014年,绿地旭辉城、莱蒙水榭春天各显神通,双双名列主城区成交套数前五。
而在滨江区之外,位于奥体辐射范围之内的顺发恒园、滨江金色江南、德信·泊林春天(动态户型样板房)等楼盘同样表现不俗,均跻身萧山区成交套数前十。
2014年底,奥体八万人主体育场金属屋面工程正式完工,一朵白莲花开始绽放在钱塘江畔。
进入2015年,奥体博览城,离杭州市民的生活越来越近。
大奥体:钱塘江畔风光独好近年,杭州楼市经历了库存高企、价格下行、市场分化等诸般变化,而奥体博览城,关注度始终不减,成交量屡创佳绩,成就了一段杭城难得的板块热销神话。
走在市场前沿的奥体板块,是一个值得剖析的楼市样本。
事实上,杭州奥体博览城并不是一个孤例,08年举办奥运会的首都北京,早在杭州之前就已经展现了奥体价值的狂飙突进:北京国奥村06年首开时的房价约为17000元/方,如今该项目的二手房挂牌价多在60000元/平米以上,甚至有个别房源接近10万元/平米。
而在杭州,之前也曾有一座新城,让杭州人见证了价值的飞跃,这就是与奥体博览城隔钱塘江相望的钱江新城。
自2001年启动建设至今,钱江新城的商品房市场,最初售价约为8000元/方左右,发展到目前,二手房售价普遍在4万元/方左右。
绿城、滨江、万科、中海、融创、德信、欣盛等众多外来大鳄与本土品牌房企的入驻,多个精品楼盘的强势崛起,钱江新城成为了与市中心齐名的豪宅区块。
似曾相识的场景,如今正在奥体博览城上演。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以及热销神话的诞生,奥体同样成为各路房企大鳄的兵家必争之地。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迅速,东南部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江北地区的发展还略显缓慢。
为了加速江北地区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江北规划方案。
本文将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方案的最新情况。
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区域大致分为杭州湾主创区、梦想子城、二三线城市升级、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强结点等五个区域。
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湾主创区以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聚集为重点,打造区域海洋科技、生态农业、港航物流等主创产业平台。
梦想子城定位为服务江北居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产业聚集和活力创造的核心区域。
二三线城市升级区着力解决城市形象难题、城乡扶贫难题、城市环境难题等问题。
区域中心城市以规划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的提高为目标,加强江北与其它地区的联系。
交通强结点重点打造快捷便利的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将大大改善江北地区的交通状况。
详细规划杭州湾主创区杭州湾主创区位于江北湿地北侧,规划总面积为86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区域。
杭州湾主创区以“洋入城、城入海”为发展理念,力争打造全球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生态农业博览中心和港口经济发展中心。
具体规划包括:1.总体布局方案:以滨海科技新城、海上产业新城、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四个板块为核心,按照“一极四区”布局,分步推进,形成科技、产城、产业和生态融合的发展局面。
2.生态环保方案:重点保护和修复湿地,打造生态农业标杆基地,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港口口岸。
3.产业发展方案:形成以海洋科技、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为主的产业聚集,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
4.基础设施方案:建设高档商务住宅区、现代办公区、高端商业区和科技研发区,打造完善的城市配套、支持和服务体系。
梦想子城梦想子城位于杭州湾主创区沿江而设,规划总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域。
梦想子城主要概括为:1.总体规划方案: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分阶段建设智能人居区、高端商业区、科技研发区、文创产业区等板块。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前言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杭州市下辖8个区县,其中江干区地处杭州市的北部,为杭州的新兴城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江干区的规划方案备受市民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杭州江北规划方案的最新进展。
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干区成为了杭州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江干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杭州城市规划部门于2015年启动了江干区规划的更新工作。
经过多次论证和调研,杭州市规划局发布了江干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江干区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2035),其中包括了杭州江北地区的规划方案。
规划概述根据最新的规划方案,杭州江北地区总体规划面积约为25.44 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用地面积约13.22 平方公里,非城市用地面积约12.22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包括了江北地区的交通、住宅、商业、教育、旅游等方面。
交通交通规划是江北地区规划的重点之一。
江干区规划部门将按照“立体交通,快速通行”的原则,在江北地区建设地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将江北地区与杭州市区的交通连通起来。
据悉,江北地区将建设一条连接滨江、萧山和拱墅区的轨道交通线路,该轨道交通线路将从滨江区盖家山站出发,途经江干嘉北站、萧山火车站、拱北村站,最终到达拱墅区。
此外,江北地区还将建设高架道路、快速路、公交枢纽等交通设施,包括建设G60沪杭高速入口和出口、江北快速路、江北高架路等。
住宅为了满足江北地区居民的住房需求,规划中特别将注重建设各类住宅楼盘,包括普通住宅、商住两用楼房、公寓等。
根据规划,江北地区将建设高层住宅区、花园住宅区、特色小区等。
居民将享受到宜居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商业江北地区商业的发展也是规划中的一大重点。
规划中明确了三个区域作为江北地区商业的核心区,即江北商业核心区、滨江商业核心区、萧山商业核心区。
商业的发展将在规划中得到全面考虑,建设大型商业连锁店、社区超市、商圈等。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概要余杭城市规划结构图(一副三组团)一、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1、功能定位把余杭区打造成为杭州现代服务业副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科教基地、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区域综合交通物流中心,杭州大都市区北部集“经济强区、生态城区、文化名区”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活品质都市新区。
2、发展目标2010年(近期)发展目标:从2008-2010年的三年左右时间,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区域融合进一步加深、创新能力和区域协调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到201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心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2020年(远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左右,人均GDP总体达到当时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较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资源消耗水平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建成经济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强、高度国际化、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体化城市区域。
二、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余杭区域2010年末常住人口规模为135.3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8.3%,城镇人口92.4万人。
2020年末常住人口规模为164.94万人。
城市化水平达到80.3%,城镇人口132.4万人。
2、用地规模余杭区至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96.4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28.94平方公里,控制弹性增长空间14.16平方公里。
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244.79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92.37平方公里,控制弹性增长空间29.36平方公里。
余杭城市规划结构图(一副三组团)三、总体发展框架:一副*(临平副城)三组团(余杭组团良渚组团瓶窑组团)三带四廊综合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中杭州大都市“一主三副三组团”的空间布局要求,基于杭州大都市区反磁力体系构建和余杭区域结构的重组要求,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调整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以副城为重点,做大做强临平副城,积极融入杭州主城;以组团为基础,推动组团格局重组,做优做美三大组团;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西部生态区为保障,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网络化都市新区。
杭州未来规划
杭州作为中国的一座著名城市,其对未来的规划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杭州未来规划的一些建议。
首先,在城市建设方面,杭州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绿化率。
杭州已经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而闻名,但是城市的绿化面积仍有提升的空间。
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增加公园和绿地的数量,并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力度,同时鼓励市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使城市更加绿色宜居。
其次,杭州应注重发展创新科技产业。
当前,杭州已经成为中国的电子商务之都,但是在其他高科技领域,杭州还有提升的空间。
可以加大对创新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来杭州发展,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基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研发环境。
此外,杭州还应关注城市交通建设的问题。
虽然杭州已经建设了地铁和大量的交通路线,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交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在未来规划中,可以继续扩大地铁网络,完善公交车线路,并加大对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力度,提升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环保性。
最后,杭州还应关注城市文化建设。
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应该更加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并通过各种活动和展览向市民和游客介绍杭州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加入更多的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等,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总之,杭州作为一座著名城市,在未来规划中应该注重城市绿化、创新科技产业、交通建设和文化建设。
通过这些努力,杭州将能够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宜居、创新活力、文化丰富的城市。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方针 (6)第三章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 (10)第四章空间组织与结构调整 (11)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18)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1)第七章风景旅游资源保护 (26)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29)第九章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34)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0)第十一章附则 (44)前言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是浙江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市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富阳、临安、建德3个县级市和桐庐、淳安2个县。
200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85.63万人,生产总值(GDP)达到2942.65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GDP)为37456元,财政总收入520.79 亿元。
市域土地总面积168407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399515公顷,占83.10%;建设用地面积130641公顷,占7.76%;未利用地面积153920公顷,占9.14%。
杭州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从1997年开始编制《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于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随着杭州市区位条件的改善和发展环境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用地的现实需求与计划供应的矛盾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创新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准实施后,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矛盾日益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