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供热系统+蒸汽供热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34
热力系统分类热力系统是指由热源、传热介质、传热设备、传热管道、热负荷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热力学系统。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热力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热源的不同,热力系统可以分为燃烧热力系统和非燃烧热力系统。
燃烧热力系统是指以燃料为热源的系统,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等。
非燃烧热力系统则是指以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为热源的系统,如电锅炉、太阳能热水器等。
按照传热介质的不同,热力系统可以分为水热力系统和蒸汽热力系统。
水热力系统是指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系统,如地暖系统、空调系统等。
蒸汽热力系统则是指以蒸汽为传热介质的系统,如蒸汽锅炉、蒸汽发生器等。
按照传热设备的不同,热力系统可以分为换热器热力系统和直接加热热力系统。
换热器热力系统是指通过换热器将热源的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的系统,如热水器、空调系统等。
直接加热热力系统则是指直接将热源的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的系统,如电热水器、电锅炉等。
按照传热管道的不同,热力系统可以分为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户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是指通过管道将热源的热量传递给多个用户的系统,如城市热力管网。
分户供热系统则是指将热源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单个用户的系统,如家庭热水器、电锅炉等。
按照热负荷的不同,热力系统可以分为恒温热力系统和变温热力系统。
恒温热力系统是指传热介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的系统,如恒温水暖气系统。
变温热力系统则是指传热介质的温度随着热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系统,如空调系统。
按照控制系统的不同,热力系统可以分为手动控制热力系统和自动控制热力系统。
手动控制热力系统是指通过人工调节阀门、开关等手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的系统,如手动调节的暖气系统。
自动控制热力系统则是指通过自动控制器、传感器等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的系统,如自动调节的空调系统。
热力系统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力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力系统类型,以满足不同的热负荷需求。
暖气供热水蒸气的原理
暖气供热是通过热水或蒸汽传递热量来实现的。
下面是热水和蒸汽供热的基本原理:
1. 热水供热原理:
热水供热系统中,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暖气设备(如散热器或辐射管)中,然后释放热量,使室内空气得到加热。
这种系统通常由以下组件组成:
- 锅炉: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
- 泵:将热水从锅炉推送到暖气设备。
-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调节温度。
2. 蒸汽供热原理:
蒸汽供热系统中,水被加热并转化为蒸汽,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暖气设备中。
当蒸汽进入暖气设备时,它会冷却并凝结成水,释放出大量热量来加热室内空气。
这种系统通常由以下组件组成:
- 锅炉: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产生蒸汽。
- 蒸汽管道:将蒸汽输送到暖气设备。
- 蒸汽阀门:用于控制蒸汽的流量和压力。
-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调节温度。
无论是热水供热还是蒸汽供热,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传递热量来加热室内空气。
这种热量传递可以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进行。
采暖系统就是设在建筑物内部向建筑物输入一定的热量以保持建筑物内部要求的温度,满足生活和各种工作环境对温度的要求的系统。
笔者认为在采暖设计中首先需对各种采暖系统的特点比较熟悉,然后在实际工程中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系统,达到建筑物对室内温度的要求。
采暖系统总的来说可分为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蒸汽散热器采暖系统,辐射采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
在这几个大的分类系统中,每个系统又可分为几种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各自不同的适应场所。
现就对这几种系统形式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按系统的循环动力分类,可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
按供水温度分类,可分为高温水采暖系统和低温水采暖系统。
高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高于100℃,低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低于100℃。
按供回水的方式分类,可分为上供下回式,上供上回式,下供下回式,下供上回式,上供中回式等。
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系统。
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可分为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
按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分类,可分为同程式系统与异程式系统。
蒸汽采暖系统按照供汽压力可分为高压蒸汽采暖系统、低压蒸汽采暖系统和真空蒸汽采暖系统。
根据立管的数量可分为单管蒸汽采暖系统和双管蒸汽采暖系统。
根据蒸汽干管的位置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
根据凝结水回收动力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
辐射采暖系统按热媒种类可分为低温热水辐射采暖,中温热水辐射采暖,高温热水辐射采暖,电热式和燃气式。
热风采暖可分为集中送风,管道送风,悬挂式和落地式暖风机等形式。
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一般用于民用建筑中。
下面就其各种形式特点及适用场所加以一一说明。
重力循环系统不需要外来动力,它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产生的压力差作为循环动力,因而作用压头小,所需管径大,但运行时无噪声,管理简单。
只适用于没有集中供热热源、对供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物中。
机械循环的循环动力来自水泵,它适用于大中型集中供热的建筑。
高温水采暖系统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高,易烫伤皮肤,烤焦有机灰尘,卫生条件及舒适度较差,热水容易发生气化,但可节省散热器用量,供回水温差较大,可减少管道系统管径,降低输送热媒所消耗的电能,主要用于对卫生要求不高的工业建筑及其辅助建筑中。
供热领域发展历程供热领域是指通过不同方式将热能供应给建筑物和居民以满足采暖、热水等生活、工业和商业用途的需求。
以下是供热领域的发展历程:古代供热:古代人们通过燃烧木材、煤炭等燃料来进行供热。
最早的燃烧设备是简单的火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石头、砖头等材料建造壁炉来提高供热效果。
蒸汽供热的兴起: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蒸汽引擎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催生了蒸汽供热系统的发展。
蒸汽供热系统通过燃烧煤炭将水加热成蒸汽,然后将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供热的区域,这一方式成为了当时主要的供热手段。
热力供热的出现:20世纪初,热力供热技术开始出现。
这种技术通过燃烧煤炭、油、天然气等燃料来产生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为热水或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供热的地方。
与蒸汽供热相比,热力供热系统更加安全、高效。
中央供热系统发展:20世纪40年代,苏联率先推出了中央供热系统。
中央供热系统通过在城市或大型建筑物中建立热交换站来集中供热,降低了设备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并提高了供热效率。
中央供热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冬季供热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供热技术的创新:20世纪50年代至今,供热技术不断创新。
例如,蓄热供热技术通过储存夏季的余热,冬季再利用,节约燃料资源。
地源热泵技术则通过利用地下的稳定热能来供热。
太阳能供热技术则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来供热。
供热网络的扩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供热网络的建设和扩展成为了全球供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供热网络将多个建筑物和区域通过管道连接起来,实现集中供热和多源供热,进一步提高了供热效率和舒适度。
清洁能源供热:近年来,清洁能源供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来进行供热。
这些清洁能源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综上所述,供热领域经历了从简单燃烧到蒸汽供热、热力供热、中央供热、供热网络和清洁能源供热的发展历程。
蒸汽供暖系统一、蒸汽采暖的特点与热水作为供热(暖)系统的相对照,蒸汽具有的特点:蒸汽在系统散热设备中,靠水蒸汽凝结成水放出热量。
每1kg蒸汽在散热设备中凝结时放出的热量q,可按下式计算:q = i - q1 kJ/kg当进入散热设备的蒸汽是饱和蒸汽,流出的凝水是饱和凝水时:q = r kJ/kg如采纳高温水130/70 ℃供暖,每1kg水放出的热量为Q=c△tG kJ/kg。
采纳蒸汽表压力200kPa供热,相应的汽化潜热r=2164 kJ/kg。
蒸汽和凝水在系统管路内流动时,其状态参数转变比较大,还会伴随相态转变。
(1)湿饱和蒸汽在沿途产生凝水;湿饱和蒸汽通过阀门等节流后可能成为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凝水从头汽化,产生“二次蒸汽”。
(2)引发系统中显现所谓“跑、冒、滴、漏’’问题。
蒸汽供暖系统比热水供暖系统在设计和运行治理上较为复杂。
3.蒸汽供暖系统中的蒸汽比容,较热水比容大得多。
(1)通常可采纳比热水流速高得多的速度。
可大大减轻前后加热滞后的现象。
(2)水静压力比热水系统小。
如:在高层建筑供暖中,可不能像热水供暖那样,产生专门大的水静压力。
4、蒸汽供暖系统中的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高。
例如:(1)温水130/70 ℃供暖系统的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为(130+70)/2=100 ℃;(2)采纳蒸汽表压力200kPa供热,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为℃;5、蒸汽作为供热系统的热媒,其适用范围广。
(1)蒸汽供热系统的热惰性小。
适宜于间歇供热的用户。
(2)蒸汽的饱和温度随压力增高而增高。
二、蒸汽采暖的分类1、按供气压力的大小①供汽的表压力高于70KPa时,称为高压蒸汽供暖高压蒸汽供暖的压力一样由管路和设备的耐压强度确信。
②供汽的表压力等于或低于70kPa时,称为低压蒸汽供暖③当系统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称为真空蒸汽供暖系统复杂,卫生条件好。
2、依照蒸汽干管布置的不同上供式、中供式、下供式3、依照蒸汽立管布置的特点单管式双管式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蒸汽供暖系统采纳双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