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绘本:两棵树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两棵树绘本教案教案标题:《两棵树》绘本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绘本《两棵树》中的主题和情节。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棵树》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
3.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绘制自己的版本《两棵树》的绘本。
教学准备:1. 《两棵树》绘本2. 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学生绘图纸和彩色铅笔或蜡笔教学步骤:引入:1. 呈现绘本《两棵树》的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上的图片和标题,鼓励他们猜测故事的内容。
2. 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两棵树长在一起的情况吗?你们认为两棵树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呢?”阅读与理解:1. 分发绘本《两棵树》,让学生阅读故事。
2. 学生自主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两棵树有什么特别之处?- 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什么信息?3. 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回答,并与全班一起讨论。
词汇与句型:1. 教师呈现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并解释其意义。
例如:树干、树叶、树枝、果实等。
2. 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
3. 教师提供一些句型模板,让学生利用所学词汇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
例如:“树上有许多___。
”、“___长在树的___上。
”等。
4.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所学句型描述故事中的某个场景,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描述。
创造性绘本:1. 向学生解释创造性绘本的概念,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版本《两棵树》的绘本。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改变故事中的情节、角色或结局,并用绘画和文字表达出来。
3. 学生在绘图纸上绘制自己的绘本,并添加适当的文字说明。
4. 学生分组互相分享和交流他们的创作,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反馈。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故事的主题和要点。
绘本两棵树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绘本中的两棵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2. 帮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3. 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描述绘本中的图画。
教学准备:1. 绘本《两棵树》2. 彩色铅笔、画笔和纸张3. 实物树叶、树皮等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出示实物树叶、树皮等,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讨论树木的作用。
2. 教师出示绘本《两棵树》的封面,让学生猜测书中的内容。
3. 引导学生提前思考:绘本中的树木是如何生长的?它们的生长过程会有哪些变化?阅读绘本:1.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绘本《两棵树》,并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绘本中的图画。
2.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 故事中的两棵树的样子最开始是怎样的?- 树木是如何生长的?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两棵树分别在什么时候开始长树叶、开花和结果?- 故事中还有哪些变化?- 故事结束时,两棵树最终变得怎样?3. 学生通过观察和回答问题,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图画欣赏:1. 教师将绘本中的一些图画放大,展示给学生观看。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中的内容和变化,让他们给图画编一个故事。
3. 学生可以用彩色铅笔或画笔在纸上模仿绘本中的图画,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绘本中的故事和图画变化,让学生总结树木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两棵树在故事中的变化。
拓展活动:1. 给学生观看有关植物生长的实地纪录片或视频。
2. 鼓励学生养一盆植物,亲自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3. 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植树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绘本《两棵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绘本《两棵树》的阅读;
2.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讲解;
3.学生口头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阅读绘本《两棵树》(15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绘本《两棵树》,并引导学生注意绘本中的细节和情节。
3.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15分钟)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水、土壤等条件,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4. 学生口头表达(20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就绘本中的情节进行口头表达,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四、教学评估
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绘本阅读和口头表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在学生口头表达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时间。
两棵树绘本(看图写话)两棵树(看图写话)两棵树从前,有两棵枝叶繁茂的树,是树哥哥和树弟弟,他们幸福的生活着。
可是好景不长,他们俩就被虫子给盯上了,浑身酥软,有气无力,难受极了。
突然,树弟弟激动地喊道:“哥哥你看,啄木鸟医生来了,请他给我们治病吧。
”啄木鸟医生先给哥哥治病,刚啄了一下树皮,只听树哥哥痛苦地喊道:“不治虫了,我怕疼,我不怕病。
”啄木鸟医生叹了口气。
树弟弟也很怕疼,但是他很坚强,对啄木鸟医生说:“我不怕疼,请给你给我治病吧。
”啄木鸟医生赞许地点点头,把树弟弟身上的虫子全部吃光了。
树弟弟的病很快好了,他使劲地吸收着阳光和营养,长得比树哥哥还挺拔高大。
树哥哥没有治病,一直病歪歪的,长得矮小枯黄,他仰着头说:“你长得又高又壮,真让人羡慕啊!”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树弟弟长得高大粗壮,只是被风吹歪了一点。
但是树哥哥的身体被虫子吃空了,只剩一具空壳,有气无力地站在那里,被风一吹,只听见咔嚓一声,折断了。
我们有病的时候像树弟弟那样坚强,积极治病,否则就会像树哥哥一样懦弱,经不起风吹雨打。
(看图写话)两棵树相关内容:看图写话:植树小熊先拿来一把铁锹在地上挖了一个树坑,小猴再挑选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猴一只手拿着树干的中间,一只手拿着树苗最下面那个地方,然后把树苗放入坑里,小熊再往坑里填土,填好土他们俩走到远处看他们刚才种的树苗觉得有点歪,就连忙跑过...手榴弹的自述——《狼牙山五壮士》hello!大家好,我是军见军爱,敌见敌怕的手榴弹。
我的用处可大了!能把敌人送去西天。
今天,我们被五位战士派出战,去消灭日寇。
我的兄弟姐妹们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而牺牲了。
关于看图写话的作文:小事情大道理小白兔放学回家,经过一个独木桥。
在桥的对你面有猴子母女。
小猴子看见白兔哥哥放学回家。
迫不及待的要和兔哥哥一起玩。
但是小猴子要和妈妈去医院看爸爸。
不能和兔哥哥一起玩。
小猴子给兔哥哥让路。
不和兔哥哥一起争抢独木桥。
粗心的小猫2篇粗心的小猫二年级五班李嘉霖一天,小猫在家里洗碗,她一会左刷刷,一会右刷刷,嘴里还不停的哼着洗刷刷,洗刷刷。
绘本《两棵树》教案教案标题:绘本《两棵树》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两棵树》,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友谊和合作的理解和重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 学生能够通过绘本中的插图和文字描述,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 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绘本《两棵树》2. 幻灯片或黑板3. 学生绘本阅读笔记本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绘本《两棵树》的封面,并引导学生观察绘本的封面插图。
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绘本封面的问题,例如:“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认为这本书会讲什么故事?”阅读与理解:1. 阅读绘本《两棵树》的故事,可以选择老师朗读或学生分角色朗读。
2.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询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学生的理解。
讨论与分析:1. 在阅读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绘本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例如两棵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3.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例如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表达与创作:1. 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要求学生写下一段话或绘制一幅插图。
2.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绘本阅读笔记本上完成这个任务,并与同桌分享。
总结与展示: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表达作品,并邀请他们口头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观察并记录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和美丽之处,并在下节课分享。
2.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绘本或故事,进行阅读和分享,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绘本两棵树教案教案标题:绘本《两棵树》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两棵树》,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和文字,理解故事情节。
2. 理解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绘本《两棵树》2. PPT或黑板3. 学生绘本阅读笔记本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所了解的树木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出示绘本《两棵树》的封面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可能讲述的内容。
阅读与理解:1. 分发绘本《两棵树》,让学生自己阅读。
2. 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如何与树木相处的?”等等。
3. 学生阅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探究与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两棵树》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例如人们如何依赖树木,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等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树木,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保护树木和自然环境?3. 分组展示和分享学生的讨论结果。
合作与创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2.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纸、画笔、剪刀等材料进行创作。
3. 学生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故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学到的知识。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收获。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绘本或故事,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进行分享。
教案评价:通过阅读绘本《两棵树》,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中班绘本《两棵树》教案教案标题:中班绘本《两棵树》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两棵树》,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技能。
教学准备:1. 绘本《两棵树》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3. 班级中的植物或盆栽(如果有的话)4. 绘本相关的图片或卡片5. 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教学过程:引入:1. 将绘本《两棵树》展示给学生,引发他们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好奇心。
2.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阅读理解:1. 读绘本《两棵树》,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讨论与思考:1. 在阅读后,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两棵树的变化,并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保护树木和环境是重要的,以及他们可以如何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创作活动:1. 鼓励学生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理解和想法。
2. 学生可以绘制两棵树的不同阶段,或者制作一个小花园模型,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学生可以使用绘本相关的图片或卡片,进行故事重述或角色扮演活动。
总结:1. 回顾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创作活动,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课中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园或公园,观察和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继续阅读其他与植物生长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绘本,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和兴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在后续的课堂中,可以通过观察班级中的植物或盆栽,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两棵树》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两棵特别的树。
一棵是高大挺拔的松树,它的树干笔直,树枝像一把把利剑伸向天空,四季常青,给人一种坚强不屈的感觉。
另一棵是婀娜多姿的柳树,它的枝条柔软细长,像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飘动,春天里还会开出一串串白色的小花,美丽极了。
松树和柳树是邻居,它们一起在这片森林里生活了很久很久。
一开始,它们相处得很融洽。
松树常常给柳树讲自己在暴风雨中屹立不倒的故事,柳树则会用它那温柔的声音给松树唱动听的歌。
它们一起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起送走傍晚的最后一抹晚霞,日子过得宁静而美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渐渐出现了一些矛盾。
柳树觉得松树太严肃了,总是板着脸,一点也不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而松树则认为柳树太柔弱了,整天只知道随风摆动,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
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场猛烈的暴风雨。
狂风呼啸着,吹得树枝乱摆,树叶纷纷飘落。
大雨倾盆而下,打得地面噼里啪啦直响。
松树紧紧地抓住泥土,挺直了腰杆,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袭击。
而柳树则在风中左摇右摆,它的枝条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白色的小花也被雨水打得满地都是。
暴风雨过后,森林里一片狼藉。
许多树木都被吹倒了,只有松树依然屹立在那里。
柳树看着自己残破的样子,心里非常难过。
它觉得自己太没用了,连一场暴风雨都抵挡不住。
而松树看到柳树的惨状,并没有去安慰它,反而觉得柳树是自作自受。
从那以后,柳树和松树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了。
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互相交流,而是各自默默地生长着。
柳树努力地修复自己的枝条,希望能够重新变得美丽起来。
而松树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它觉得只有像自己这样坚强的树才能在森林里生存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森林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长出了新的枝条和嫩绿的叶子,它又变得美丽动人了。
而松树依然高大挺拔,它的枝叶更加茂密了。
有一天,一只小兔子来到了森林里。
它看到了松树和柳树,被它们的美丽所吸引。
小兔子在松树底下玩耍了一会儿,又跑到柳树旁边,用它那柔软的身体蹭着柳树的枝条。
绘本两棵树教案教案名称:绘本《两棵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绘本《两棵树》。
2. 准备绘画材料:纸张、彩色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共同回忆之前学过的绘本故事,并让学生谈谈其中的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绘画,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绘画,他们喜欢画什么。
二、故事阅读(15分钟)1. 准备绘本《两棵树》,向学生展示封面,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
2. 读故事,可以适当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故事讨论(1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故事中有哪两棵树?它们分别长得怎么样?b. 为什么小兔子喜欢第一棵树?c. 为什么小鸟喜欢第二棵树?d. 最后两棵树有什么变化?e. 为什么小兔子和小鸟最后选择了一起生活?2. 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
四、绘画活动(20分钟)1. 介绍本节课的绘画任务:请学生分成小组,在纸张上绘制自己心目中的一棵树。
2. 树的形状和细节没有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可以用彩色笔、彩色铅笔等增加绘画效果。
4. 老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绘制的树,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和感受。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教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生活场景可以运用故事中的教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绘本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理解故事情节并进行讨论。
绘画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兴趣。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小组合作良好,但有一些学生在绘画时缺乏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培养。
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运用故事中的教义,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两棵树绘本教案教案:两棵树绘本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教训。
2.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绘本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准备:1. 绘本《两棵树》。
2. 彩色纸、颜料、画笔和其他绘画工具。
3. 绘本展示板或PPT。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绘本《两棵树》,简要介绍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讨论树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阅读故事:1. 请学生跟随老师一起阅读绘本《两棵树》。
2. 读完故事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观点。
绘本创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分发彩色纸、颜料、画笔和其他绘画工具给每个小组。
3. 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合作绘制一幅插图,可以是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或重要情节。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使用不同的绘画和拼贴技巧。
4.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完善绘画作品。
展示和讨论:1. 每个小组完成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绘本创作,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2.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3.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教训和价值观,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
总结:1. 回顾故事情节和学生的绘本创作,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呵护大自然。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或当地的公园,观察和学习树木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并记录下他们的参与和感受。
3. 鼓励学生制作更多的绘本,讲述其他环保主题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活动教案:两棵树一、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的能力;•培养兴趣和好奇心,促进情感、认知、语言、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提高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二、教学内容本次绘本活动的教学内容为《两棵树》这一绘本。
《两棵树》是一本关于两棵树生长过程的绘本,描述了两棵树从一开始的相似,到后来一棵长成了苹果树,而另一棵长成了橡树,故事背后有着深刻的寓意。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两棵树》的动画或者朗读故事,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在引入故事内容时,可利用以下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两棵树从开始长成相似的树,后来变得不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两棵树都需要什么才能生长?第二步: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家附近树木的生长情况,巩固幼儿已有的植物生长知识。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同时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它需要什么才能生长?第三步:了解生长过程利用全班探究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苹果树和橡树从种子到成熟树的生长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程度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
探究完成后,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总结生长过程的关键点,并提问幼儿:•苹果树和橡树从开始的相似到后来变得不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两种树的成长过程有什么区别?•你们发现有哪些不同吗?第四步:开展绘本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绘本中的角色(猫、鸟、蚂蚁、虫子等),尝试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他们生活在树上的样子,并且发表一些小组内对于绘本内容的意见和看法。
在活动完成后,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口头报告他们小组的绘本内容和意见,从而提高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作品、小组报告和口头答题,综合评价幼儿的思维能力、创意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以适当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要注意及时帮助和纠正。
中班绘本两棵树教案教案标题:中班绘本《两棵树》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绘本《两棵树》中的情节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绘本《两棵树》中的情节和主题。
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绘本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绘本《两棵树》2. 幻灯片或者图片展示工具3. 卡片或者图片用于活动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绘本《两棵树》的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询问学生对绘本封面的感受和猜测绘本内容。
阅读绘本:1. 逐页阅读绘本《两棵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和听故事。
2.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讨论与分享: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询问他们两棵树的变化和原因。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提问学生关于保护环境的问题,如:“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为什么树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等等。
语言表达活动:1. 给学生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图片,上面写有与绘本相关的关键词,如“树木”、“环境”、“保护”等。
2. 让学生抽取一张卡片或者图片,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与之相关的内容。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
创作活动:1. 鼓励学生以绘本《两棵树》为灵感,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或者小故事。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鼓励学生表达对绘本《两棵树》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关注。
拓展活动:1. 继续阅读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绘本,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理解。
2.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脆弱。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以便后续教学的评估和改进。
两棵树绘本教案教案题目:两棵树绘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绘本《两棵树》的故事内容;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绘本《两棵树》;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教学准备:1. 绘本《两棵树》;2. 展示材料(图片、PPT等);3. 学生绘图纸;4. 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绘本《两棵树》。
教师出示绘本封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有没有和朋友一起玩过什么游戏,以及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因为一些事情而发生争执。
3. 让学生交流自己小时候和朋友之间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二、阅读绘本(20分钟)1.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阅读绘本《两棵树》,并观察绘本的插图。
2.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3. 阅读完绘本后,教师放映绘本的动画短片(如果有),深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绘本中的故事,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和讨论。
3. 教师遍历各个小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四、绘制插图(25分钟)1. 每个小组在一张绘图纸上绘制绘本中的一幅插图,可以选择他们认为最重要或有意义的场景。
2.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铅笔或其他素材,尽量还原绘本中的插图效果。
3. 推荐学生用拼图的形式绘制插图,可以增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在教室中展示他们绘制的插图,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自己小组的插图背后的故事内容。
2. 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中班语言两棵树教案教案:中班语言《两棵树》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中班语言领域第7课《两棵树》。
2. 详细内容:通过讲述两棵树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认识树木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爱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树木。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两棵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树木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讲述故事(10分钟):讲述《两棵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树木的变化,以及环境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3. 讨论与思考(5分钟):提问:故事中的两棵树为什么长得不一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树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彩纸剪成树的形式,并粘贴在画纸上。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棵树2. 板书内容:树木的生长过程、环保意识、团队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笔画出你心目中的两棵树,并写一篇关于保护树木的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环保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还可以开展环保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环保问题。
绘本两颗树观后感一翻开绘本,就看到那两棵树,一棵叫“小棕”,一棵叫“小桃”,这名字起得就特别可爱,感觉像是两个性格迥异但又特别投缘的小伙伴。
它们一开始就长在一块儿,每天过着有说有笑的日子。
它们就像我们小时候和隔壁家的小伙伴一样,整天腻在一起,春天一起看花开,夏天一起在树荫下乘凉,秋天一起看落叶飘飘,冬天就一起在雪地里发呆。
可是呢,生活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总是爱搞点小意外。
突然有一天,来了一群人,把小棕给移走了。
这就像你突然和你最要好的朋友分开了,那种感觉可难受了。
小桃当时肯定也是懵了,它只能孤零零地站在原地,看着小棕远去的方向。
我当时看着绘本上小桃那孤单的样子,都觉得心里酸酸的,就像自己心爱的玩具被人拿走了一样。
不过呢,这两棵树并没有就这么放弃。
小棕到了新的地方,虽然周围都是陌生的环境,但它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就像我们到了一个新环境,也要努力适应一样。
小桃呢,也没有整天自怨自艾,它虽然很想念小棕,但还是坚强地度过每个季节。
后来啊,经过了好多好多事情,小棕长得更高更壮了,小桃也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命运又让它们重逢了。
当看到它们重逢的那一页时,我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就像是自己久别重逢的好朋友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样,那种喜悦简直要从绘本里溢出来了。
这个绘本让我明白了好多事儿呢。
首先就是友情这个东西,真的很珍贵。
哪怕中间会有分离,会有困难,但只要心里还惦记着对方,就总有再次相聚的那一天。
就像我小时候有个好朋友转学了,当时觉得以后都见不到了,特别伤心。
可是后来机缘巧合,我们又联系上了,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超棒。
而且啊,这两棵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努力生长,这也告诉我们,不管生活给我们使什么绊子,我们都得像这两棵树一样,坚强地面对,不断成长。
这绘本就像一个温暖的小故事,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充满希望和友情的种子呢。
绘本两颗树观后感这两棵树啊,一棵叫小苹果,一棵叫小桦树,从一开始就像两个性格迥异但又超级合拍的小伙伴。
它们一起在院子里经历着四季的变化,就像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样,春天的时候一起看花开,感受着微风轻拂,那画面啊,感觉就像我自己站在那个院子里似的。
小苹果树矮矮胖胖的,小桦树高高瘦瘦的,它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快乐。
小苹果树结了果子,就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宝贝一样给小桦树看;小桦树呢,在风中摇曳着自己挺拔的身姿,仿佛在告诉小苹果树:“看我,多帅气!”它们之间这种纯真的互动,真的特别暖心。
可是呢,后来院子被改造,它们中间隔上了一道墙。
这就像生活突然给它们开了个大玩笑,也像我们有时候会和好朋友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分开。
刚开始的时候,它们都特别难过,感觉失去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也跟着一揪,想着这俩树可咋办呀。
但是啊,这两棵树并没有放弃。
它们努力地生长,把树枝探出墙去寻找对方。
这就像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不会被困难打败的。
哪怕中间有阻碍,也要想尽办法去靠近对方。
看到它们这样,我就想起我自己和小伙伴有矛盾的时候,要是都能像这两棵树一样努力去修复关系就好了。
最后它们的树枝缠绕在一起,又重新在一起玩耍、分享。
这让我觉得特别感动,就像失散的朋友又重逢了一样。
这本绘本就像是用一种很温柔的方式告诉我们,友情是很珍贵的东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里想着对方,努力朝着对方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够再次相聚。
而且啊,从这两棵树身上我还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它们不管是在开心的日子,还是被墙隔开的艰难时刻,都没有停止生长。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得像这两棵树一样勇往直前,向着阳光努力生长。
总之呢,这本绘本虽然简单,但却像一杯暖茶,喝下去之后,让心里暖烘烘的,满是对友情和生命的感悟。
幼儿园中班绘本:两棵树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并猜测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要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友情。
)
活动准备:
《两棵树》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找朋友》的游戏导入,认识自己的好朋友从而更好的认识两棵树)
1、今天,我们要讲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猜猜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2、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3、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讲述:一棵长得高大,一棵长得矮小。
不过,小树正在努力地长高,长得和大树一样高。
4、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1)嗨,小树,你好!
(2)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玩“长高”的游戏吧!
(3)小树,你要多加努力,和我长得一样高哦!
(4)小树,再见!
二、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1)春天来了,它们的枝头开满了鲜花。
(2)冬天来了,它们的枝头又落满了雪花。
(3)像所有的树一样,它们比赛谁的叶子长得更绿、更多。
不过,大树有时也比不过小树。
(4)它们还比赛谁的枝头上鸟儿更多、更会歌唱。
为了分出胜负,它们有时互不相让。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三、两棵树的离别。
1、讲述:有一天,花园被人买走了,中间砌起了一道高墙,高墙挡住了两棵树彼此的目光。
大树感到好孤独。
小树在墙那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大树的叶子渐渐枯黄,它们共同经历了一段长长的孤独的时光。
2、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3、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4、讲述: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伸过来。
7、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讲述:这片绿叶就像小树的问候一样。
小树会对大树说些什么问候的话呢?
8、讲述: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
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
四、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讲述: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
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抱在一起,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五、“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
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王佳慧说一句甜蜜的话:“佳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