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第六章诊法第一节察口色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40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
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
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
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绪论单元测试1.《中兽医学》基本特点是()A:天人合一B:认知过程C:辨证论治D:整体观念答案:CD2.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环境的变化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体的生理功能。
()A:错B:对答案:A3.中兽医认识疾病,首先着眼于整体,重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A:错B:对答案:B4.中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A:阴阳五行学说B:辨证论治C:脏腑经络D:整体观念答案:BD5.中兽医学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包括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
()A:错B:对答案:B2.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A:对B:错答案:A3.相乘的实质反克、相侮的实质是相克太过。
()A:对B:错答案:B4.五行中的相生与相克均属于正常现象。
()A:错B:对答案:B5.对于阴阳偏胜偏衰的症状,可采取“补不足,泻有余”之法,使之平衡。
()A:对B:错答案:A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A:对B:错答案:A7.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A:有条件的B:绝对的C:单方面的D:量变的答案:A8.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
A:木B:土C:火D:金答案:D9.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属()。
A:木B:火C:土D:水答案:C10.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曲直B:从革C:炎上D:稼穑答案:A第二章测试1.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助与制约的关系,六腑之间存在着承接合作的关系,脏腑之间存在着()的关系,五脏与肢体官窍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A:归属开窍B:相克相生C:表里相合D:里应外合答案:AC2.五脏是以藏为主,六腑是以通为用。
()A:错B:对答案:B3.中兽医中,心的生理功能有()。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1部分】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第一章基础理论【01】中兽医学:①指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
②特点: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
③主要治疗手段:针灸、中药。
【02】阴阳的特点: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03】阴阳的相互关系:①阴阳对立。
②阴阳互根。
③阴阳消长。
④阴阳转换。
【04】相互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05】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06】阴阳转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属性互换的关系。
【07】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
邪气:包括阴邪和阴邪。
【08】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09】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0】五行相乘: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11】五行相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2】相乘:过度克制。
【13】相侮:反向克制。
【14】母病及子:如肝(木)病传心(火);病情较轻。
【15】子病犯母:如脾(土)病传心(火);病情较重。
【16】相乘为病:如木旺乘土;病情较重的。
【17】相侮为病:如“木侮金”;病情较轻。
五脏功能总结:【18】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主汗、开窍于舌。
【19】肺的生理功用:主气、司呼吸、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20】肝的生理功能: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
【21】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
【22】肾的生理功能: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
【23】脏腑学说包括三个方面:①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②经络。
③气血津液。
【24】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25】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与肝相表里。
【26】胃的生理功能:受纳和腐熟水谷;与脾相表里。
【27】小肠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和分别清浊;与心相表里。
中兽医学习题绪论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中兽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念;(2)简答题: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问答:举例说明中兽医学发展史中4个主要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代表性著作、人物和事件等。
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生克制化;(2)解答题:阴阳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相互关系;(3)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脏腑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焦;(2)简答题:脏腑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肢体器官的联系各有哪些六腑及其主要功能各有哪些(3)问答题:五脏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六腑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气血津液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气、气机、血、津液;(2)简答题:气的生成和分类;气的功能;血的功能;津液的功能;气血津液的病理各有哪些(3)问答题: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四章经络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2)简答题: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和流注次序;(3)问答题:举例说明经络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五章病因病机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病因、外感、疾病;正气;邪气;病机;六淫;疫疠;内伤;痰饮;瘀血;(2)简答题:六淫各自的特性及致病特征;病机包括哪几个方面;(3)问答题:内伤分成哪几类,并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正气和邪气各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各类病因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第六章诊法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四诊;四诊合参;望诊;察口色;闻诊;切脉;脉象;(2)简答题:四诊的基本内容各包括哪些察口色的方法及各种病色及其主证;切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六要脉及其主证;(3)问答题:举例说明四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第七章辨证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2)简答题:简述八纲辨证中八纲含义及其主证;中兽医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及其意义;第八章防治法则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正、祛邪、治标、治本、正治、反治、同治、异治、内治八法、三因制宜;(2)简答题:预防的原则包括哪些;治疗的原则包括哪些;内治八法的基本含义;(3)问答题:举例说明中兽医学防治法则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目录一丶牛病的诊法(辨证论治)二、猪病的诊法三、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及蜡叶标本制作四、原色药用植物标本制作五丶常用中药炮制方法六、膜剂、栓剂、颗粒剂与片剂的制作七、中药蜜九剂的制备八、双黄连注射液的制备九、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别十、清热药的体外抗菌实验十一、清热药的体内抗菌实验十二、承气汤系列的攻下作用比较十三、杏仁及批把叶的平喘作用十四、大蒜的抑菌作用十五、洋金花制剂的麻醉效果观察十六、牛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七、猪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八、犬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九、白针疗法二十、血针疗法实验一、辨证施治牛病的诊法(一)目的通过本实习,了解中兽医辨证施治方法,通过牛病临床诊断的基本过程,掌握牛病一般望、闻、问、切法的操作技术,并了解其注意事项及应;(二)准备1.动物牛(奶牛、黄牛、水牛均可)2头。
2.药物5%碘酊,70%酒精棉球。
3.器材牛鼻钳,听诊器,体温计,病历夹,病历表,保定绳。
(三)方法和步骤1.望诊望诊的内容很多,大体可分为望全身、望局部和察口色三个方面。
实习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望全身:精神:精神的好坏在全身很多方面均有所表现,其中突出地反应在眼睛、耳朵、面部表情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上,故望精神应重点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形体:外形、体质的肥瘦强弱,其与五脏相应。
一般说来,五脏强壮的,形体也强健;五脏虚弱的,外形也衰弱。
其中形体变化与脾胃功能更为密切。
被毛:被毛的变化可反映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及家畜气血的盛衰和营养状况,同时也体现着肺气的强弱和有无机械性损伤。
动态:健康牛卧多立少,站立时常低头,休息时常半侧卧,两耳前后搧动或用舌舔鼻或被毛,人一接近即行起立,起立时前肢跪地,后肢先起,前肢再起,动作缓慢。
卧地或站立时,常间歇性反刍。
(2)望局部:眼:眼为肝之外窍,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这说明望眼除了在望神中有重要意义外,还可测知五脏的变化。
具体内容有望眼神、望目形、察眼色等。
中兽医众所周知,养殖户在饲养家畜时,总是会遭遇家畜患病死亡的状况,然而一旦家畜大范围的死亡,养殖户则血本无归。
由此众多的养殖户就应该关注家畜日常健康状态。
中兽医诊治家畜病症是建立在“望、闻、切、问、触”之上,以治疗“未病”为首要原则。
依托这样的病症诊断则能够及时发现患病家畜,最终能够在及时救助患病家畜的同时防止疾病扩散。
1初探中兽医实际疾病诊断一般来讲,中兽医对于病症诊断建立在以下五个方面:1.1望诊所谓望诊就是兽医对于不同家畜动物进行分泌物、排泄物或是体貌特征的仔细观察,而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之中,如果是具有较为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兽医来说则可以较为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家畜心、肝、肺等器官是否存在异常,可以说望诊是中兽医诊断的关键环节。
而望诊又具体分为了观形和察色两个方面:1)首先从观形来讲,一般中兽医观察家畜动物常常将重点集中在动物皮毛、动物行走状态以及动物眼、鼻等方面[1]。
从动物眼鼻来讲,中兽医通过检查动物鼻子中流出的分泌物状态便能够准确判断其病症,如果流出液体呈现出白色稀水样则说明动物病症较轻,如果是流出液体呈现出黄色黏稠则说明其病症已经较为严重或者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局部发炎状况;若流出液体呈现出红色基本上是无法治疗的。
从动物形态而言,中兽医通过检查动物体态如胖或瘦,进而能够了解动物基本营养状况,如果动物呈现出较瘦体态则多数有着寒证以及相应的虚症,对于这种体态类型的动物就需要及时给予温补性药物治疗;如果动物呈现出较胖体态则多数有热实证,对于这种体态类型的动物就需要及时给予泻火以及清热的药物。
从动物日常步态而言,中兽医通过观察动物日常步态则能够了解动物病症,如果是动物出现一定的跛行,无论是前肢还是后肢基本上能够断定其有关节炎、关节受风或者创伤等状况,这就需要及时给予内外药物兼用的方法进行双重治疗。
通过观察动物皮毛,可发现正常动物的皮毛有光泽、顺滑,以及顺逆度均衡,而一旦发现动物毛发较为粗糙、杂乱同时皮毛光泽度低下可考虑是否营养不良,或日常采食后消化功能不佳等,当然可以引以为据进行更深层地诊断。
类菌,同时保质期还标明在24个月以上,这种产品肯定是不合格的。
3讨论目前市场上微生态产品种类较多且复杂,非专业人员临床使用时若无判别标准,谨以此文作为参考,希望在使用微生态产品时能有自己的鉴别依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不要把微生态产品的作用过于夸大,很多时候在疾病治疗方面其效果是不如化学药物的,有些厂家为了短时间内推销自己的产品,在作用效果上夸大宣传,误导买家长时间超剂量使用,最终也未获得理想效果,这种情况在基层养殖场很普遍,建议将该类产品多用在畜禽日常保健、疾病预防及抗生素替代使用等方面[3]。
参考文献[1]张双玲.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J].河北农机,2019(8):64.[2]李雅丽,甘文平.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8):56-57.[3]安冬.微生态制剂在畜牧兽医上的实践应用[J].兽医导刊,2020(6):255.【责任编辑:刘少雷】在长期的医学医疗实践中,兽医总结出家畜体外窍、四肢、皮毛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口色、舌苔和脏腑的关系更为密切,如果脏腑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特征的变化[1-4]。
因此通过望诊对病畜外部神、色、形、态等变化进行全面观察,就可以了解内脏精气的盛衰,初步对病情的缓急、病势的轻重和预后的良否作出判断[5-8]。
1整体望诊主要观察病畜的精神状态、体质和姿态。
1.1望精神精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由畜体的形态、动静等方面表现出来。
望精神就是观察病畜的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协调,反应收稿日期:2021-10-28基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启动资助项目(A2032021016)*通信作者向丽梅,女,1982年生,兽医师。
兽医临床中“望诊”的方法向丽梅1苏云顺2和凤平3*1.云南姚安县弥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姚安675302;2.云南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姚安675300;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昆明650201摘要望诊是在兽医临床中运用视觉对病畜的神、色、形态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泽等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生理变化,从而确定有关疾病发生的一种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