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及其对青少年的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52 KB
- 文档页数:3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互相交往、相互影响的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认知以及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浅析。
首先,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逐渐形成。
同伴关系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社会交往平台,使青少年得以与他人互动和沟通。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青少年能够获得对自我的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培养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行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同伴群体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同伴的影响,青少年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塑造。
正面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而负面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养成,如吸烟、酗酒、逃学等。
因此,积极引导和塑造同伴关系对于青少年的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同伴关系能够提供有关社会经验和信息的反馈,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在同伴互动中,他们可以交流观点、分享知识和触摸不同的文化,从而拓宽认识和认知的范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伴关系提供了一个情感支持的网络,让青少年感受到友谊和归属感。
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减少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
同时,同伴关系还能够促进体育锻炼和团队合作,增强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不仅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认知和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引导和塑造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青少年同伴关系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的意义和影响:
1. 社交技能的培养: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学习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
通过与同龄人相处,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建立友谊、沟通交流、解决冲突、合作协作等社交技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2. 形成身份认同:青少年在同伴关系中会逐渐发展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
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身份和价值观念。
3. 情感支持与归属感:同伴关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与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分享喜怒哀乐,互相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社会适应和社会化:同伴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化过程。
在同伴团体中,他们可以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掌握集体行为准则,并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5. 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可以进行知识交流、信息分享和经验借鉴,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个人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6. 增强自信与自尊:积极的同伴关系能够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支持,获得成功的经验和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塑造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提升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综上所述,青少年同伴关系对于他们的社交技能、身份认同、情感支持、社会适应、学习与发展以及自信与自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健康、积极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特点与功能分析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阶段。
当他们正处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时,其成长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便是青少年同伴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特点和功能,来探讨青少年的发展是如何受到其影响的。
青少年同伴关系是指青少年之间建立的关系。
这类关系以友谊为主要特点,在互动方式上,青年之间通常都积极主动,有利于彼此发展。
这类关系也通常具有情感方面的特点,尤其是在同行之间。
他们之间有着某种特定的情感支持,彼此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只要贴心相处,他们之间就会建立起更强烈的感情。
在交往方式上,青少年同伴关系中的成员通常是平等且态度友善的,双方的交流也是开放的,他们互信互助,并可以在表面之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且随着他们之间的友谊增深,对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影响也会随之加深。
从功能来看,青少年同伴关系可以支持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对于青少年来说,建立正确的同伴关系对其进行自我实现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心理角度来看,青少年同伴关系可以增强青少年自尊心,更自信地去面对一切。
它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摆脱孤独感,消除对外界的恐惧,有助于青少年进行人际沟通。
另外,它还可以为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发展。
因此,青少年同伴关系对于他们发展具有积极的功能,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青少年同伴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不仅可以丰富青少年的情感体验,而且对于青少年拓宽视野,提高心理自我概念以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促进孩子建立正确的同伴关系,是家长和学校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重要前提。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在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青少年通过与同伴交往,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这些社交技能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其次,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情感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发展出稳定的自我认同感和情感安全感。
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同伴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增强情感韧性。
此外,同伴关系还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与同伴的互动和讨论,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通过与同伴分享知识和经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同伴关系也可能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青少年可能会受到同伴的压力,去追求不健康的行为或价值观。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总之,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促进青少年与同伴之间积极健康的互动。
同伴关系是指个体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关系。
在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影响。
以下是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与同龄人交往,青少年可以学习和掌握社交技能,如沟通、合作、分享、妥协等。
同伴关系使他们面对不同人群的情况,从而学会适应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此外,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和情绪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伴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情绪、分享快乐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得到互相支持和鼓励,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同伴关系也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此外,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认知和智力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同伴互动中,青少年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范围。
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和合作,青少年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智力发展。
除此之外,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的形成也产生深远影响。
青少年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观察和模仿同伴的行为,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同时,同伴关系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比较和竞争的环境,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观念、价值和行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身份认同。
然而,同伴关系也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出于追求群体认同和社交地位的需求,有些青少年可能会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做出不良的决策和行为。
此外,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陷入同伴关系的过度依赖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影响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
总体而言,同伴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是积极和深远的。
通过同伴关系,青少年可以发展社交能力、增强心理和情绪健康、促进认知和智力发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
然而,我们也要关注同伴关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同伴关系及其对青少年的作用研究生姓名:王琴所在专业: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所在学院:人文学院递交课程老师姓名:刘毅、陈丽娜评分(百分制):课程名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评分教师签名:平时作业同伴关系及其对青少年的作用摘要:青少年的成长与其同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是否健康,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在青少年所接触到的包括父母,老师,同伴,社会成员等在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关系中,同伴关系是最为特殊的一种。
本文通过描述同伴关系及其发展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同伴关系作用一、同伴关系的概念及其具体类型1、同伴关系的概念[1]同伴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个特殊而不能取代的价值。
在青少年这一重要的发展时期,其价值尤为突出。
同伴最能反映青少年自身的价值取向及行动方向。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青少年容易将同伴作为参考对象,作为行动和思考的模板。
同伴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有肯是消极的。
2、同伴关系的具体类型[2]根据同伴关系之间的亲疏距离,可将同伴关系分为友好型、对立型、疏远型。
(1)友好型友好型的同伴关系是指同伴之间相处友好、融洽,相互之间能够信任亲密、信任。
在心理上表现为彼此相容,相互吸引;在行动上表现为相互关心、相互问候。
友好型同伴关系在性质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健康的友好关系,一类是消极有害的友好关系。
前者表现为相互之间能够促进彼此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一起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好的方面;后者表现在促使彼此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一起为了显示够义气而去打架斗殴,吸烟喝酒等。
(2)对立型对立型同伴关系是指同伴之间相处不来,相互排斥。
相互之间看不惯或者讨厌。
在心理上表现为彼此不相容,反抗对方;在行动上表现为彼此有摩擦,容易顶撞或发生口角。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他们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关系对于他们的发展和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作用。
同伴关系是相互间在生活中产生交往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它对青少年的情绪、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情绪状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同龄人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往往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更容易接纳他人的情绪。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情绪适应能力,减少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研究表明,与友好和支持性的同伴一起度过时间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更加乐观和自信。
相反,若同伴关系负面或受到排斥,青少年容易出现自卑、愤怒和沮丧等情绪问题。
其次,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自尊心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伴关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身份认同、归属感和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
与受欢迎和支持的同伴一起交往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心,并且能够减少他们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相反,同伴关系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自尊心下降,产生不适当的自我评价和自卑感。
此外,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也非常显著。
同伴关系可以为他们提供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伴关系中的友好和支持有助于青少年学会与人合作、解决冲突和处理社会压力。
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最后,同伴关系还对青少年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同伴之间的互动可以对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与受欢迎的同伴在一起交往可以促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带动其积极发展。
相反,与冲突和受欢迎程度较低的同伴一起交往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消极、违法和攻击性行为。
综上所述,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情绪状态、自尊心、社会适应能力和积极行为,而负面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因此,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同伴关系的培养,为他们提供良好、友好和支持性的同伴环境。
同伴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伴关系可以被定义为儿童和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交互动。
这种关系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展开讨论同伴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交发展。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会了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经历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在学校中,同伴关系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建立了友谊,这不仅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参与,也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感到更加快乐和满意。
同时,同伴关系还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与同龄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可以缓解他们的孤单感和归属感缺失,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研究表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更倾向于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同伴关系还为他们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分享快乐与困难的机会,这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然而,同伴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恶性同伴关系或虐待性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欺凌、排斥或暴力等形式的伤害。
这些负面的社交体验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
因此,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大众都需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并及时干预和提供支持。
为了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教育和家庭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供平等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社交活动中。
教育者也应该鼓励学生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在面对问题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家庭应该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积极的互动,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
总结而言,同伴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健康、亲密的同伴关系有助于促进他们的社交发展和心理成长。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他们正在寻求自我认同和建立身份,并开始更加独立地探索自己的世界。
同伴关系在这个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感和社交发展,还会对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首先,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并试图建立和维持亲密的关系。
同伴关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支持的平台,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通过与同伴建立亲密关系,青少年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同伴关系还为青少年提供了分享和交流情感的机会,能够加深他们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提升情商。
其次,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交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青少年通过与同伴互动,学习和发展各种社交技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行为方式。
同伴关系帮助他们学会协作、分享和合作,在集体活动中培养沟通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在同伴关系中,青少年还可以获得来自不同背景和经历的朋友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通过同伴关系的互动,青少年可以学会如何在社会中进行社交,建立社交网络,并为将来的成功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此外,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在同伴关系中,青少年与朋友一起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从中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伴关系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表达观点的机会,促使青少年思考和发展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学会接受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与同伴进行互动和讨论,青少年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同伴关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
最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行为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青少年时期,他们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尤其是在行为上。
同伴的行为和价值观对青少年的行为起着明显的模仿和影响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使青少年采取积极的行为模式,并对他们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和同伴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相互影响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角色和社会舞台,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和同伴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经历了许多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大脑开始发育,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他们更加独立,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理解自己的身份。
同时,他们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需要适应新的责任和期望。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还涉及到情感和情绪的变化。
青少年经常情绪波动,易于情绪激动和冲动行为。
这是因为他们正在努力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应对和表达这些情感。
青少年还在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价值观。
二、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对于个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青少年倾向于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和密切关系,因为他们能够互相理解和支持。
同伴关系为他们提供了社交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概念和身份认同。
在同伴关系中,青少年能够发展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理解不同观点和解决冲突的方式。
通过与同伴互动,青少年在社交中发展出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学会了解决问题和适应不同的情境。
同伴关系还对青少年的情感和情绪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与同伴互动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青少年在同伴关系中经历友谊、亲密关系和恋爱经历,这些经历对他们情感和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三、心理发展与同伴关系的相互作用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和同伴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受到同伴关系的影响,而同伴关系又能够促进他们的心理成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伴关系可以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帮助青少年应对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
研究生姓名:王琴学号:2111512023
所在专业: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所在学院:人文学院
递交课程老师姓名:刘毅、陈丽娜评分(百分制):
课程名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评分教师签名:
平时作业
同伴关系及其对青少年的作用
摘要:青少年的成长与其同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是否健康,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在青少年所接触到的包括父母,老师,同伴,社会成员等在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关系中,同伴关系是最为特殊的一种。
本文通过描述同伴关系及其发展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同伴关系作用
一、同伴关系的概念及其具体类型
1、同伴关系的概念[1]
同伴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个特殊而不能取代的价值。
在青少年这一重要的发展时期,其价值尤为突出。
同伴最能反映青少年自身的价值取向及行动方向。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青少年容易将同伴作为参考对象,作为行动和思考的模板。
同伴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有肯是消极的。
2、同伴关系的具体类型[2]
根据同伴关系之间的亲疏距离,可将同伴关系分为友好型、对立型、疏远型。
(1)友好型
友好型的同伴关系是指同伴之间相处友好、融洽,相互之间能够信任亲密、信任。
在心理上表现为彼此相容,相互吸引;在行动上表现为相互关心、相互问候。
友好型同伴关系在性质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健康的友好关系,一类是消极有害的友好关系。
前者表现为相互之间能够促进彼此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一起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好的方面;后者表现在促使彼此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一起为了显示够义气而去打架斗殴,吸烟喝酒等。
(2)对立型
对立型同伴关系是指同伴之间相处不来,相互排斥。
相互之间看不惯或者讨厌。
在心理上表现为彼此不相容,反抗对方;在行动上表现为彼此有摩擦,容易顶撞或发生口角。
对立
型同伴关系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不同也分为四类:公开的、原则性的对立关系;公开的、非原则性的对立关心;非公开的、原则性的对立关系;非公开的、非原则性的对立关系。
一般情况,不管是原则性还是非原则性,公开的对立关系是比较剧烈的对立关系,容易发生口角和冲突;不管是否公开,原则性的对立都是较为持久的对立,不容易消除也不容易打破。
(3)疏远型
疏远型的同伴关系是指同伴之间相互疏远,相互漠视。
这类关系的同伴在心理上表现为冷漠、不在乎,在行动上表现为来往少,不关心。
这种关系区别于对立型的关系,因为对立关系存在彼此讨厌,还存在联系,而疏远型关系则表现为全然不在意,彼此不联系。
二、青少年同伴关系发展的一般特点[4]
1、同伴关系的活动主题发生了变化。
在童年阶段,同伴之间交流一般选择一起玩耍。
而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则大多喜欢用聊天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进行思想上的交换。
即以活动为中心转为以交谈为中心。
2、同伴关系的活动范围发生变化。
在儿童时期,大部分孩子之间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到了青少年时期,由于学习的需要,他们的目光更多集中于学校,接触的范围更大了,面对的人群也更不一样。
3、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在童年时期,大部分孩子比较依赖自己的父母,,同伴的重要性不明显,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环境的变化,同伴关系显得更加重要。
青少年也习惯更加依赖同伴,会和同伴分享,和同伴交流更多。
同伴关系变得更加重要。
三、同伴关系的作用及影响
随着儿童逐渐长大,同伴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青少年而言,同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非常重要的,同伴在青少年的发展中通常有以下的作用和影响。
1、同伴关系是青少年满足社会需要,获得爱和尊重的重要源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人类的基本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尊重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青少年发展阶段,社会需要,尊重和爱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会为青少年提供不同类型的需要。
父母、老师、其他社会成员会给青少年提供归属感和安全感,而同伴作为其特殊的关系,不言而喻是其满足社会需要,获得爱和尊重的重要源泉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源泉。
2、同伴关系中交往经验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青少年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在同伴、周围人员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的。
积极、肯定的评价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反之则容易形成消极地自我概念。
早在19世纪(1890)
詹姆斯有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3]。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被关注,被我们同类赞美的本能倾向。
当自己没有受到或者受到较少人关注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疑问。
可见同伴关系中交往过程的经验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巨大。
好的经验促使其良性发展,不好的经验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同样青少年的人格也受同伴的影响。
同伴就如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面镜子。
同伴人格的好坏,行为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判断力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3、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同伴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积极的友好型的同伴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哥哥快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并且促使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而对立型及疏远型的同伴则容易让青少年对环境格格不入,产生冷漠情绪,同样会使青少年产生抵触和叛逆的心理,更有甚者会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非常重要,正确理解同伴关系,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仲宁宁《青少年同伴友谊的发展特点及其作用》[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小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苏彦捷《发展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