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沼气发酵原理及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29
沼气发酵原理
沼气发酵原理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它主要依靠厌氧细菌的作用,将有机废物或者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的过程。
沼气是一种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可燃性气体。
沼气发酵的原理包括四个关键步骤:厌氧细菌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有机酸、产生氢气和甲烷,以及沼气的收集。
第一步是厌氧细菌分解有机物质。
在缺氧的环境下,厌氧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有机酸、氢气和一些辅助产物。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来自农业废弃物、人畜粪便以及生活污水等。
第二步是产生有机酸。
厌氧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
有机酸的产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随着发酵的进行,有机酸的浓度会逐渐增加。
第三步是产生氢气和甲烷。
在有机酸的存在下,厌氧菌进一步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
然后,甲烷菌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产生甲烷,并且释放其他一些气体,如硫化氢。
最后一步是沼气的收集。
沼气可以通过封闭的发酵池进行收集,发酵池内的厌氧菌会持续地进行有机物质分解和产气的过程。
沼气一般通过抽吸或者压力驱动的方式,送入管道供应燃料使用。
总之,沼气发酵的原理是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
产生有机酸、氢气和甲烷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沼气发酵的原理沼气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学过程,参加发酵的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只有了解参加沼气发酵的多种微生物活动规律、生存条件及作用,并按照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活动规律要求,去修建沼气池,收集发酵原料,进行日常管理,使参加发酵的各种微生物得到最佳的生长条件,才能获得较多的产气量和沼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1、什么叫沼气沼气发酵又叫厌氧消化,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它们把各种固体或是溶解状态的复杂有机物,按照各自的营养需要,进行分解转化,最终生成沼气。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可以燃烧,因为这种气体最先是在沼泽中发现的,所以称为沼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占55%-70%左右,二氧化碳占25%-40%左右,此外还有少量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氮和氨等。
2、沼气发酵微生物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有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菌,耗痒产乙酸菌、食氢产甲烷菌、食乙酸产甲烷菌等五大类微生物参加沼气发酵,它们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有以下三个阶段。
(1)液化阶段在沼气发酵中首先是发酵性细菌群利用它所分泌的胞外酶,如纤维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对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也就是把禽畜粪便、作物秸秆、豆制品加工后的废水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单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化合物,这个阶段叫液化阶段。
(2)产酸阶段这个阶段是三个细菌群体的联合作用,先由发酵性细菌将液化阶段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吸收进细胞内,并将其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氢和二氧化碳等,再由产乙酸菌把发酵性细菌产生的内酸、丁酸转化为产甲烷菌可利用的乙酸,氢和二氧化碳。
另外还有耗氢产乙酸菌群,这种细菌群体利用氢和二氧化碳生成乙酸,还能代谢糖类生产乙酸,它们能转变多种有机物为乙酸。
液化阶段和产酸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统称不产甲烷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产甲烷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它们主要的作用是为产甲烷菌提供营养和为产甲烷菌创造适宜的厌氧条件,消除部分毒物。
沼气发酵的原理
沼气发酵是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产生可燃气体的生物发酵过程。
它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对环境友好,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那么,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沼气发酵的原理基于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质进
行分解产生沼气的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主要参与的微生物包括厌
氧菌和厌氧古菌。
它们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将有机物质分
解成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
其次,沼气发酵的原理涉及到发酵条件的控制。
发酵过程需要
一定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条件的支持。
一般来说,沼气发酵
的最适温度为35-40摄氏度,PH值在6.8-7.2之间,同时需要适量
的水分和氧气。
这些条件的控制对于发酵过程的稳定和高效至关重要。
此外,沼气发酵的原理还与发酵物质的选择有关。
一般来说,
适合进行沼气发酵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食
品废弃物等。
这些有机物质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微生物进行
发酵的理想底物。
最后,沼气发酵的原理还涉及到发酵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发酵罐的结构设计、进料方式、搅拌方式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气量。
总的来说,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产生沼气的生物发酵过程。
通过对发酵条件、发酵物质的选择以及发酵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可以实现沼气的高效产生。
这种清洁能源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意义,对于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沼气发酵的原理
沼气发酵是一种利用生物分解有机废弃物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弃物中的可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同时产生有机肥料。
沼气发酵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酸化、乙酸酸化和甲烷生成。
在水解阶段,酶的作用下,有机废弃物中的复杂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可溶解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被一些酸性细菌进一步分解,产生乙酸、氢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乙醇等物质。
在酸化阶段,乙酸细菌将乙酸氧化为乙酸盐,同时产生更多的氢气和二氧化碳。
而在乙酸酸化阶段,甲烷细菌将乙酸盐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最后,在甲烷生成阶段,甲烷细菌将乙醇和氢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已经生成的乙酸酸盐继续进行反应,产生更多的甲烷和二氧化碳。
最终,产生的甲烷被收集起来,用作燃料,而剩余的废料则可用于制成有机肥料。
需要注意的是,沼气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且要保持适当的pH值。
适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有机物的供
应量也是影响沼气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沼气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具有环保和可再生的特点。
这一过程通过多个阶段的微生物反应,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有效地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沼气发酵的原理
沼气发酵原理是指通过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甲烷气体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垃圾处理:厨余垃圾、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被投放到沼气池中。
2. 发酵过程:在缺氧条件下,这些有机废弃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一系列的有机酸和气体,主要包括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
3. 微生物作用:发酵过程主要由两类微生物完成,一类是厌氧菌,它们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有机酸;另一类是甲烷菌,它们在有机酸的作用下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
4. 产气条件:沼气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PH值和湿度条件。
一般来说,温度在25-35摄氏度之间是最适宜的发酵条件,
PH值在6-7之间。
湿度则需要保持在相对湿度70-90%的范围内。
5. 压力调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会被收集起来,通常通过压力调控系统调整沼气的压力,以确保沼气产生和储存的安全。
通过利用沼气发酵原理,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沼气,减少了有机垃圾的排放量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
还能起到环保和清洁能源的作用。
沼气发酵原理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沼气发酵技术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具有环保、经济、可持续的特点。
沼气发酵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原理主要包括底物分解、产气和底物转化三个方面。
首先,底物分解是沼气发酵的第一步。
在发酵罐中,有机废弃物经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成有机酸、醇类物质和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是沼气发酵的基础,为后续产气提供了充足的底物。
其次,产气是沼气发酵的核心过程。
在底物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有机酸、醇类物质和氨基酸等通过厌氧发酵作用,被厌氧菌分解产生沼气。
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中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可以用于烹饪、取暖和发电等。
最后,底物转化是沼气发酵的终端过程。
在产气过程中,底物中的有机物质被逐渐分解转化,最终形成稳定的有机肥料。
这种有机肥料富含营养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总的来说,沼气发酵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的环保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底物分解、产气和底物转化三个方面,通过这些过程,废弃物得以充分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和优质有机肥料。
因此,沼气发酵技术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沼气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气体的过程,主要产生的气体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填料阶段:有机废料(如农畜禽粪便、食品废弃物等)被投放进沼气池,与水混合形成废料混合物。
沼气池通常由混合池和发酵池两部分组成,混合池用于预处理废料混合物。
2. 水解与酸化阶段:混合池中的废料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发生水解和酸化反应。
此阶段,厌氧菌主要将有机物转化为简单有机酸,如乙酸、丙酸和酒精等。
这些简单有机酸在厌氧的条件下生成。
3. 产甲烷阶段:水解与酸化后的废料混合物流入发酵池,其中的简单有机酸会被产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气体(沼气)。
产甲烷菌是一类厌氧微生物,它们能够利用简单有机酸进行氧化反应,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4. 气体收集与利用:在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会积聚在池顶部,通过管道收集起来。
沼气可用于供应燃气灶、热水器、发电机等能源设备,从而实现能源的利用和再利用。
此外,沼气消耗后的污泥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来施用。
总的来说,沼气发酵利用了特定的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有机废料,并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沼气发酵的原理沼气发酵是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产生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沼气。
沼气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取暖和烹饪等用途。
下面将详细介绍沼气发酵的原理。
首先,沼气发酵的原料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等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沼气。
其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
厌氧菌主要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甲烷气体,而好氧菌则参与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
这些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
另外,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一般来说,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5-35摄氏度,湿度在60%-70%之间。
这些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促进沼气的产生。
此外,发酵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沼气。
一般来说,完整的发酵过程包括初期发酵、主发酵和后期发酵。
初期发酵主要是有机物质的预处理和微生物的适应期;主发酵是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沼气的阶段;后期发酵则是沼渣的腐熟和沼气产量的稳定期。
最后,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注意发酵罐的密封性、搅拌均匀性、发酵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因素。
只有合理地控制这些因素,才能保证沼气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沼气发酵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沼气。
合理利用沼气发酵技术,可以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希望本文介绍的沼气发酵原理对您有所帮助。
沼气发酵产生沼气的原理
沼气发酵产生沼气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沼气成分。
具体来说,沼气发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垃圾装入沼气池:将有机废弃物、粪便等有机物装入密闭的沼气池中。
2. 发酵阶段:在沼气池中,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古细菌)分解为可供微生物利用的有机质。
这些微生物以厌氧的方式进行代谢,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有机酸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
主要的代谢过程是酸化阶段和甲烷生成阶段。
3. 酸化阶段:在酸化阶段,有机物质被厌氧细菌分解为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产物会使反应液呈酸性,并发酵过程的温度升高。
4. 甲烷生成阶段:在甲烷生成阶段,产酸细菌进一步将有机酸和醇分解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同时还会产生少量的氮气和硫化氢等气体。
这些产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沼气。
总体来说,沼气发酵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沼气和其他有机物质。
发酵过程是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进行的,主要产物是甲烷。
因此,沼气发
酵是一种既能有效处理有机废弃物,又能产生可再生能源的环保技术。
沼气发酵原理和方法沼气发酵沼气发酵是科学综合多重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形式,因为在利用贮藏于其中的生物能以后,发酵残渣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及氨基酸和维生素可作饲料或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最后作为肥料施用。
沼气发酵后的残渣和肥液就是沼气肥,也可直接施用。
(1)沼气发酵的原理。
沼气发酵是有机物在严格嫌气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性异养型微生物参与,产生沼气的过程。
一般认为,沼气发酵存在有机物分解反应和沼气生成反应。
参与前一反应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性发酵细菌,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蛋白质氨化菌、脂类水解菌和其他厌氧细菌及产乙酸细菌等。
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有机酸、醇、酮、 H2和CO2等,为产甲烷细菌提供了生长基质和产生CH4的底物。
参与后一反应的微生物是严格专一性厌氧细菌,即产甲烷细菌,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不同分解程度的产物(如乙酸、甲酸等低级醇酸类以及CO2和H2等)转变为沼气,例如:(2)沼气发酵的条件。
嫌气:产甲烷细菌属绝对厌氧细菌,在空气中几分钟就会死亡,实践中通过水层和严密的沼气池来隔绝空气,为其创造生存条件。
营养:厌氧性发酵细菌能从发酵材料中取得营养,但产甲烷细菌只能从简单的脂肪酸和醇中取得碳源和能源,从铵态氮中取得氮源。
氮的最低需要量约为有机碳的2.5%,磷酸盐的需要量约为氮的20%。
发酵液中氨的浓度宜在0.01%~0.10%之间,故要注意控制材料中的C/N,一般以25~30:l最佳。
温度:沼气发酵有高温型(47~55℃)、中温型(30~38℃)和常温型(10~30℃,也称自然温度发酵)3种;发酵液日产气量相应为5~6m3、2—3m3及0.1—0.5 m3。
当池温低于15℃产气就差,3℃以下基本不产气。
故需从建池、配料、管理等方面人手,尽量提高池温,以利于产气。
水分:足够的水分是创造严格嫌气条件的重要手段,但过多过少均不相宜。
发酵材料和水的比例,夏季以8~10:92~90,冬季以15:85为宜。
沼气发酵原理
沼气发酵是一种通过厌氧发酵过程生产可燃气体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产生甲烷气体。
沼气发酵过程一般需要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料,如农业废弃物、食品废弃物、污水和粪便等。
这些有机物经过分解和降解后,产生了混合气体,其中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还有一些微量的氮气(N2)、硫化氢(H2S)、氨气(NH3)等。
沼气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厌氧消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
厌氧消化菌能利用有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厌氧氨氧化菌则能将氨气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提供能量以维持沼气发酵的稳定运行。
沼气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一般来说,最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5°C-55°C。
发酵过程中,微
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热量,保持温度有助于维持发酵反应的速率。
同时,适当的湿度也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沼气发酵的产物主要是甲烷气体,它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甲烷可以作为燃料供应给炉灶、发电机和燃气车辆等设备使用。
此外,产生的副产品如有机肥料也能用于农田肥料的施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的来说,沼气发酵依靠微生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燃气体甲烷。
这种技术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和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沼气发酵的原理
沼气发酵的原理可以简述为:将有机废弃物经过一系列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成沼气和有机肥料。
具体来说,沼气发酵是由厌氧微生物在无氧生境中进行的。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将有机废弃物中的复杂有机物质分解成低分子有机物,再通过一系列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进行代谢反应,最终生成沼气。
这个发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酸化阶段和产气阶段。
在酸化阶段,最先参与分解的是挥发性有机酸和醇类,这些物质会被厌氧酵母和其他厌氧细菌分解成乙酸、丙酸和乙醇等低碳有机物。
这些低碳有机物会进一步被醋酸菌转化成乙酸。
在产气阶段,乙酸、丙酸和乙醇等低碳有机物会被产气菌进一步分解,产生沼气。
产气菌主要是甲烷菌和乙酸酸菌。
甲烷菌可以将乙酸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和水,而乙酸酸菌则可以将乙醇转化成乙酸和二氧化碳。
由于发酵过程是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不会被彻底氧化,而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转化成沼气。
沼气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构成,其中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可以被用作能源。
此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称为沼渣,富含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充分利用资源。
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培训前言沼气发酵是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产生可再生能源的环保技术。
本文将介绍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帮助读者了解沼气发酵的原理以及如何进行沼气发酵工艺培训。
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产生于生物发酵过程。
沼气发酵主要涉及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作用产生的气体,其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是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通过恰当控制发酵条件,可以最大化产生甲烷,提高沼气的能量效率。
沼气发酵的工艺流程沼气发酵的工艺一般包括原料处理、发酵系统建设、气体处理等流程。
以下是典型的沼气发酵工艺流程:1.原料处理–选择适合的废弃物作为原料,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
–进行预处理,如破碎、调理等,以提高原料的降解性能。
2.发酵系统建设–沼气池设计:确定池型、尺寸和材质,以及进气、出气等系统的建设。
–混合料投料:将原料与发酵菌种混合,投入发酵池内。
3.发酵过程–发酵温度和PH值的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有利于沼气生产。
–搅拌通气:保证沼气池内氧气的充足,促进菌种生长繁殖。
4.气体处理–沼气收集:通过管道将产生的沼气收集到储气罐中。
–沼气利用:将沼气用于生活、工业、农业领域,实现资源化利用。
沼气发酵的工艺培训对于进行沼气发酵工艺的人员来说,必须掌握相关的培训知识,以下是一些培训内容建议:1.基本原理培训–深入了解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机理、菌种选择等。
2.工艺流程培训–熟悉沼气发酵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发酵系统建设、气体处理等。
3.操作技能培训–掌握发酵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包括温度、PH值的调控,池体搅拌通气等。
4.安全生产培训–学习沼气发酵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技能,防止事故发生。
结语沼气发酵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能源生产技术,通过深入了解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且接受相关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沼气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沼气发酵领域有所帮助。
沼气发酵原理和方法沼气发酵沼气发酵是科学综合多重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形式,因为在利用贮藏于其中的生物能以后,发酵残渣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及氨基酸和维生素可作饲料或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最后作为肥料施用。
沼气发酵后的残渣和肥液就是沼气肥,也可直接施用。
(1)沼气发酵的原理。
沼气发酵是有机物在严格嫌气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性异养型微生物参与,产生沼气的过程。
一般认为,沼气发酵存在有机物分解反应和沼气生成反应。
参与前一反应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性发酵细菌,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蛋白质氨化菌、脂类水解菌和其他厌氧细菌及产乙酸细菌等。
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有机酸、醇、酮、 H2和CO2等,为产甲烷细菌提供了生长基质和产生CH4的底物。
参与后一反应的微生物是严格专一性厌氧细菌,即产甲烷细菌,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不同分解程度的产物(如乙酸、甲酸等低级醇酸类以及CO2和H2等)转变为沼气,例如:(2)沼气发酵的条件。
嫌气:产甲烷细菌属绝对厌氧细菌,在空气中几分钟就会死亡,实践中通过水层和严密的沼气池来隔绝空气,为其创造生存条件。
营养:厌氧性发酵细菌能从发酵材料中取得营养,但产甲烷细菌只能从简单的脂肪酸和醇中取得碳源和能源,从铵态氮中取得氮源。
氮的最低需要量约为有机碳的2.5%,磷酸盐的需要量约为氮的20%。
发酵液中氨的浓度宜在0.01%~0.10%之间,故要注意控制材料中的C/N,一般以25~30:l最佳。
温度:沼气发酵有高温型(47~55℃)、中温型(30~38℃)和常温型(10~30℃,也称自然温度发酵)3种;发酵液日产气量相应为5~6m3、2—3m3及0.1—0.5 m3。
当池温低于15℃产气就差,3℃以下基本不产气。
故需从建池、配料、管理等方面人手,尽量提高池温,以利于产气。
水分:足够的水分是创造严格嫌气条件的重要手段,但过多过少均不相宜。
发酵材料和水的比例,夏季以8~10:92~90,冬季以15:85为宜。
沼气发酵原理与条件一、沼气发酵原理沼气发酵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过程。
各种有机质,包括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以及工农业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等,在厌氧及其他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最终转化成沼气,完成这个复杂的过程,即为沼气发酵。
(一)液化阶段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垃圾以及其他各种有机废弃物,通常是以大分子状态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及蛋白质等。
他们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如纤维素酶、肽酶和脂肪酶等)进行酶解,分解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化合物(即多糖水解成单糖或双糖,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小分子化合物进入到微生物细胞内,进行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液化。
(二)产酸阶段液化完毕后,在不产甲烷微生物群的作用下,将单糖类、肽、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和乳酸等)、醇(如甲醇、乙醇等)以及二氧化碳、氢气、氨气和硫化氢等,由于其主要的产物是挥发性的有机酸(其中以乙酸为主,约占80%),故此阶段称为产酸阶段。
(三)产甲烷阶段产酸阶段完成后,这些有机酸、醇已经二氧化碳和氨气等物质又被产甲烷微生物群(又称产甲烷细菌)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通过氢还原二氧化碳形成甲烷,这个过程称为产甲烷阶段。
这种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的混合气体便称为沼气。
二、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沼气发酵微生物要求有适宜的生活条件,对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势及其他各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工艺上只有满足微生物的这些生活条件,才能达到发酵快、产气量高的目的。
实践证明,往往由于某一条件没有控制好而引起整个系统运行失败。
因此,控制好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是维持正常发酵产气的关键。
(一)严格的厌氧环境沼气发酵微生物包括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两大类,他们都是厌氧性细菌,尤其是产生甲烷甲烷菌是严格厌氧菌,对氧特别敏感。
他们不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哪怕只有微量的氧存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