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乳化沥青检测报告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工程部位代表批量生产厂家委托人检测场所地址联系电话样品名称委托日期样品数量检测日期样品状态检测类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设备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破乳速度标准粘度(s)粒子电荷1.18mm筛筛上残留物(%)恩格拉黏度(EV)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蒸发残留物(%)以下空白综合结论检测说明取样人:见证单位:见证人:批准:审核:主检: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蒸发残留物含量序号容器、玻璃棒质量(g)容器、玻璃棒及乳液质量(g)容器、玻璃棒及残余物质量(g)蒸发残留物含量(%)平均值(%) 12破乳速度A组矿料拌和结果B组矿料拌和结果破乳速度代号乳化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编号粘附性测值粘附性12乳化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试验编号样品数量(mL)检测结果描述电荷测值电荷12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编号乳化沥青试样质量m(g)滤筛及金属盘质量m1(g)滤筛、金属盘及残留物合计质量m2(g)筛上残留物含量(%)pr=m2-m1/m筛上残留物含量平均值(%)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标准黏度编号流孔直径(mm)保温水浴中水温度(℃)试样温度(℃)标准粘度测值(s)标准粘度(s)12恩格拉黏度试验编号沥青在温度T时流出时间tT(s)恩格拉黏度计的水值tW(s)沥青试样在温度T时的恩格拉黏度EV=tT/tW平均值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T0651-1993)T 0651-1993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乳化沥青中加热脱水后残留沥青的含量。
2 仪具与材料
2.1 试样容器:容量1500mL,高约60mm,壁厚0.5mm,1mm的金属盘,也可用小铝锅或瓷蒸发皿代替。
2.2 天平:感量不大于1g。
2.3 烘箱:装有温度控制器。
2.4 电炉或燃气炉:有石棉垫。
2.5 玻璃棒。
2.6 其它:温度计、溶剂、洗液等。
3 方法与步骤
3.1 将试样容器、玻璃棒等洗净、烘干并称其合计重量(m1)。
3.2 在试样容器内称取搅拌均匀的乳化沥青试样300g?1g,称取容器、玻璃棒及乳液的合计重量(m2),准确至1g。
3.3 将盛有试样的容器连同玻璃棒一起置于电炉或燃气炉(放有石棉垫)上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其加热速度不应致乳液溢溅,直至确认试样中的水分已完全蒸发(通常需20min,30min),然后在163??3.0?温度下加热1min。
3.4 取下试样容器冷却至室温,称取容器、玻璃棒及沥青一起的合计重量(m3),准确至1g。
4 计算
乳化沥青试样的蒸发残留物含量按式(1)计算,并以整数表示。
m,m31P,b,100 (1) m2,m1
式中:P——乳化沥青中的沥青含量,%; b
m——试样容器、玻璃棒合计重量,g; 1
m——试样容器、玻璃棒及乳液的合计重量,g; 2
m——试样容器、玻璃棒及残留物合计重量,g。
3。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乳化沥青中加热脱水后残留沥青的含量。
2 仪具与材料2.1 试样容器:容量 1500mL,高约 60mm,壁厚 0.5mm~1mm 的金属盘,也可用小铝锅或瓷蒸发皿代替。
2.2 天平:感量不大于 1g。
2.3 烘箱:装有温度控制器。
2.4 电驴或燃气炉:有石棉垫。
2.5 玻璃棒。
2.6 其他:温度计、溶剂、洗液等。
3 方法与步骤3.1 将试样容器、玻璃棒等洗净、烘干并称其合计质量(m1)。
3.2 在试样容器内称取搅拌均匀的乳化沥青试样 300g±1g,称取容器、玻璃棒及乳液的合计质量(m2),准确至 1g。
3.3 将盛有试样的容器连同玻璃棒一起置于电炉或燃气炉(放有石棉垫)上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其加热温度不应致乳液溢溅,直至确认试验中的水分已完全蒸发(通常需20~ 30min),然后在 163℃±3.0℃温度下加热 1min。
3.4 取下试样容器冷却至室温,称取容器、玻璃棒及沥青一起的合计质量(m3),准确至 1g。
4 计算乳化沥青试样的蒸发残留物含量按式(1)计算,并以整数表示。
Pb= (m3- m1/ m2- m1)×100式中:Pb—乳化沥青中沥青含量(%);m3—试样容器、玻璃棒合计质量(g);m2—试样容器、玻璃棒及乳液的合计质量(g);m1—试样容器、玻璃棒及残留物合计质量(g);5 报告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4%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6 精密度或允许差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0.4%;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8%。
2.2粗集料:2.2.1针片状颗粒含量;T 0312—2005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以百分率计。
1.2本方法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用游标卡尺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倍的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