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三维建模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82
实验一 :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与仿真XX :樊姗 __031240521一、实验目的:1掌握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2掌握在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仿真与分析;二、实验内容:对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传动模型和发电机模型建模,并研究各自控制方法及控制策略;如对风力发电基本系统,包括风速、风轮、传动系统、各种发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全面分析,探索风力发电系统各个部风最通用的模型、包括了可供电网分析的各系统的简单数学模型,对各个数学模型,应用 MATLAB 软件进行了仿真。
三、实验原理:自然风是风力发电系统能量的来源,其在流动过程中,速度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突变性。
本课题不考虑风向问题,仅从其变化特点出发,着重描述其随机性和间歇性,认为其时空模型由以下四种成分构成:基本风速b V 、阵风风速g V 、渐变风速 r V 和噪声风速n V 。
即模拟风速的模型为:n r g b V V V V V +++= (1-1)(1)基本风速在风力机正常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基本反映了风电场平均风速的变化。
一般认为,基本风速可由风电场测风所得的韦尔分布参数近似确定,且其不随时间变化,因而取为常数(2)阵风用来描述风速突然变化的特点,其在该段时间内具有余弦特性,其具体数学公式为:⎪⎩⎪⎨⎧=00cos v g V gg g g g g T t t T t t t t t +>+<<<1111 (1-2)式中:⎥⎥⎦⎤⎢⎢⎣⎡--=)(2cos 121max cos g g g T t T t G v π (1-3) t 为时间,单位 s ;T 为阵风的周期,单位 s ;cos v ,g V 为阵风风速,单位m /s ;g t 1为阵风开始时间,单位 s ;max G 为阵风的最大值,单位 m/s 。
(3)渐变风用来描述风速缓慢变化的特点,其具体数学公式如下:⎪⎩⎪⎨⎧=00v ramp r V r r r r t t t t t t t 2211><<< (1-4)式中:⎪⎪⎭⎫⎝⎛---=r r rramp tt t t R v 212max 1 (1-5) r t 1为渐变风开始时间,单位 s ;r t 2为渐变风终止时间,单位 s ;r V ,ramp v 为不同时刻渐变风风速,单位 m/s ;max R 为渐变风的最大值,单位 m/s 。
利用CAD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三维模型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机组是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风力发电机和支架组成。
而CA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图形的辅助设计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利用CAD技术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的三维模型设计与制造的过程。
1. 需求分析在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的三维模型设计与制造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转速、叶片数量等。
通过确定这些参数,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三维模型的设计与制造。
2. 三维建模利用CAD技术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的三维建模是设计与制造的基础。
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和设计要求,采用CAD软件中的建模工具进行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
首先,我们需要绘制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骨架结构,包括支架和发电机等,然后再逐步添加叶轮、传动系统等细节。
确保模型的每个部分都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能够实现正常运转。
3. 材料选择在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这些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
根据模型设计,我们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材料种类和尺寸,然后选择高质量的材料进行制造。
4. 制造工艺制造风力发电机组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加工、组装以及质量控制等问题。
根据三维模型设计,我们可以将模型分解为各个零件,并制定相应的制造工艺流程。
例如,通过数控机床对金属零件进行加工,利用3D打印技术对塑料零件进行制造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合适的组装过程,确保各个零件的拼接紧密无缝。
5. 模型测试与改进制造完成后,对风力发电机组的三维模型进行测试和改进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检测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对模型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发电效果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利用CAD技术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的三维模型设计与制造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三维建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和模型测试与改进等步骤。
风力发电系统模型搭建与仿真分析采用小型永磁同步电机分析模型并且忽略其磁饱和度。
永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如下:(3-8)代表永磁发电机在d 轴流过的电流,u d代表发电机在d 轴上的电压,L d 代表永磁式中id发电机在d 轴上的电感。
i q 代表永磁发电机在q 轴流过的电流,u q 代表发电机在q 轴上的电压,L q 代表永磁发电机在q 轴上的电感。
发电机角速度是①e ,发电机定子电阻是R a ,发电机的电磁转矩是T e 。
发电机永磁体磁链是Ψ。
当转子表面装有磁铁时,有效气隙可视为常数。
这是因为永磁材料相对磁导率大概一致[55] 。
所以d轴与q轴同步电感一致,即L d =L q =L 化简为:(3-9)其中T与成i q 正比。
如果发电机电磁转矩变大,系统中的定子电流也会随之变大,e进而对定子电流进行控制,使得发电机电磁转矩与风力涡轮输出转矩T 均衡,实现最大功率输出。
在仿真平台上搭建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模型,模型图如下图3-8 所示。
AC/DC 采用了不可控整流二极管,DC/DC 变换器使用boost 电路,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直接在Matlab 中调用。
将风机半径设为3.5m ,设置初始风速为4m/s 并进行时长4s 的仿真,在2s 时将风速提升至6m/s。
梯度式扰动观察法中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块的控制策略如图3-9 所示。
图3-8 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模型Fig.3-8 Control model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28图 3-9 风力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模块Fig.3-9 Wind power generation maximum power tracking module永磁同步电机参数情况如下表 3-1 所示。
表 3-1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Tab.3-1 Parameter of synchronous machine名称参数大小额定转速(rad/s ) 40 转动惯量(kg/m 2) 0. 189 定子绕组电阻 (Ω) 0.05 定子绕组电感( m H )7. 15 极对数 34 磁链(Wb )0. 1892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仿真曲线如图 3-10 和 3-11 所示。
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风力发电机组作为风力发电的核心设备,其性能优化和系统稳定性对于提高风电场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对风力发电机组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和动态行为,还可以为风力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故障诊断和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等。
建模过程需要考虑风力发电机组的机械结构、电气控制、风能转换等多个方面,以及风力发电机组与电网的相互作用。
仿真研究则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平台,模拟风力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过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和动态特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软件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种先进的建模方法和仿真工具被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系统的研究中,为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于风力发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旨在对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和分析。
介绍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重点分析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包括建模精度、仿真效率、风能转换效率优化等方面。
展望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为风力发电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风力发电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日益加剧,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也日益严重。
寻找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利用。
风力发电技术作为风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风电机组建模与分析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型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各国的重点任务。
在此背景下,风电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资源广泛、有利于节能和减排的新型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力发展。
风电机组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出力特性的预测和建模是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风电机组的建模和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风电机组建模1.建模目的风电机组最为重要的建模目的是预测其出力,以指导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和调度。
预测出力需要使用风速的历史数据、气象预报数据等参数,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具体的出力值,为风力发电系统提供科学的运行策略。
此外,风电机组建模还可以用于揭示其运行机理,对风电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
2.建模方法目前,常用的风电机组建模方法主要有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和基于物理学的方法两种。
基于统计学的方法需要收集历史风速数据,并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风电机组的出力。
其适用范围广泛,建模精度较高,但对风速数据的质量和采集时间要求较高。
基于物理学的方法则考虑风电机组内部变量的相互作用,采用数学建模来模拟其内部运行机理。
其精度较高,可以用来优化风电机组的设计和控制策略,但建模时间和难度较高。
3.常见建模参数风电机组建模需要考虑的参数较多,主要包括:机组容量、切入风速、切出风速、最大出力和风速输出模型等。
(1)机组容量机组容量是指风电机组在标准工况下的额定输出功率。
在建模初期,需要明确机组容量,以确定模型建立的方向和方法。
(2)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切入风速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开始转动的最小风速,而切出风速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停止转动的最大风速。
在建模中,精确确定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是十分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系统的收益和安全运行。
(3)最大出力最大出力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工况下的最大输出功率。
建模时需要首先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输出功率,并将其作为模型设计的依据,以预测其出力。
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风力发电机组系统作为风力发电的核心设备,其性能优化与稳定运行对于提高风力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推动风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风力发电机组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和性能特性,还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优化设计、故障诊断以及控制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风力发电机组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现有建模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更加精确、高效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仿真模型。
文章首先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的基本框架和关键技术,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链模型、发电机模型以及控制系统模型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组系统仿真研究的应用场景和实用价值,如性能评估、故障诊断、控制策略优化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风力发电机组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风力发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基础知识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利用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主要由风力机(风轮)、发电机(包括装置)、调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组成。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部分是风力机和发电机,风力机负责捕获风能并转化为旋转动能,发电机则将这种旋转动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参数包括风轮直径、风轮转速、额定功率、切入风速、切出风速等。
其中,额定功率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标准风况下(一般为风速为12m/s)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
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则分别定义了风力发电机组开始工作和停止工作的风速范围。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引言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在逐渐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减少碳排放、可再生等诸多优势。
当然,要实现高效可靠的风力发电系统,需要对其建模与控制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
本文旨在探讨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问题,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一、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1. 风力机建模风力机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建模是建立风力发电系统整体模型的基础。
风力机建模分为几个关键步骤,包括空气动力学建模、机械系统建模等。
空气动力学建模部分可以采用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的方法,考虑叶片气动力、风速等因素,并结合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参数校准。
机械系统建模部分主要考虑转子、主轴、齿轮箱等部件的物理特性和动力学行为,以及机械损失等因素。
2. 风力发电系统整体建模除了风力机的建模外,还需要将风力机与其他部件(如发电机、变频器等)进行耦合,建立整体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这涉及到电气特性、传动系统特性等方面的建模。
电气特性包括发电机的电流-电压特性、变频器的电气特性等;传动系统特性包括机械齿轮传动的特性、传动效率等。
通过整体建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特性,为控制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二、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1. 风速预测与风机控制风速预测是提高风力发电系统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风速的准确预测,可以实现风速与功率输出之间的匹配,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能资源。
风速预测可以借助气象数据、数学模型、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
基于风速预测的风机控制,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叶片角度、转速等参数,以实现最佳运行状态。
2. 风机组件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风力发电系统作为一种长期运行的装置,其可靠性和故障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对风机组件(如叶片、转子、发电机等)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可以提前预测故障发生,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同时,通过对故障模式与信号特征的分析与识别,可以实现故障的自动诊断与排除,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探索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来产生电能的过程,通过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在实际建设之前进行系统的建模和仿真非常重要。
在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中,首先需要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建模。
风力发电系统主要由风机、齿轮箱、发电机和电网组成。
通过建立各个组件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仿真分析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例如,可以建立风机的动力学模型,考虑风速、扭矩和转速之间的关系。
然后,将风机和齿轮箱的模型进行耦合,考虑加载和传输效率。
最后,将发电机模型与电网模型耦合,分析系统的电能输出和功率稳定性。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风场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风场的不稳定性和突发性可以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发电效率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风场数据进行建模,并将其与系统模型进行耦合。
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条件对系统组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海拔等。
在建立好系统的数学模型之后,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括MATLAB Simulink、PSCAD和DigSilent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模块和工具,可以方便地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各种参数的调节和分析。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效果。
例如,在不同风速和负荷条件下,可以分析系统的电能输出和效率。
同时,还可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系统在突发风速变化和电网故障等情况下的响应能力。
通过仿真还可以优化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参数设置,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除了建模和仿真,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仿真结果。
建立实验平台,通过对风机、发电机和电网等组件的实际测试,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通过比较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性能分析简介: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性能分析对于优化系统运行、提高发电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性能分析技术,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启发。
一、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风力发电系统主要由风机、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组成。
建立准确的系统模型对于系统设计和优化以及性能分析至关重要。
以下是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1. 风机模型:风机通常采用叶片受力分析和机械转动建模,并考虑风速和风向的影响。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叶片的气动特性和动力学行为,以及风速的变化和风向的偏差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2. 传动系统模型:传动系统将风机的机械能转化为发电机的电能。
传动系统的建模通常采用机械传动原理,考虑摩擦、转距和效率等因素。
此外,传动系统的惯性也需要纳入考虑,以评估系统的动态响应。
3. 发电机模型: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组件。
发电机的模型通常基于电磁理论和电机设计原理,考虑磁场分布、线圈特性和转速等因素。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磁场饱和、铁磁损耗和电磁振荡等非线性特性。
二、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旨在评估系统的电能产出和运行稳定性,以便优化发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策略。
以下是常见的性能分析技术:1. 功率曲线分析:通过绘制风速-发电功率曲线,可以评估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的响应。
该曲线可以帮助确定风速范围内的最佳转速,并为系统调度和运行策略提供依据。
2. 发电系统效率分析:发电系统效率是评估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传动损耗、发电机效率和整个系统的综合效率,可以确定系统的能量损失和改进潜力。
3. 风力资源评估:风力资源的评估对于风力发电系统的选址和系统容量的确定至关重要。
通过收集历史风速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特定地点的风能潜力和风能密度。
4. 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旨在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发电能力,以确定系统的可用性和维护需求。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一、引言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能源的需求逐渐减少,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及其应用,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风力发电系统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风机叶片受风力推动,驱动发电机发电。
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机、变速器、发电机、变流器、电网等组成,其中风机是核心设备。
三、风机建模与性能分析1. 风机建模风机建模是风力发电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风机的动力学特性、叶片气动特性以及机械传动特性等因素。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力矩控制模型、速度控制模型和功率控制模型等。
2. 风机性能分析风机性能分析是评价风力发电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风机的输出功率、转速和扭矩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效率。
在性能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功率曲线分析、风机特性曲线分析和参数优化等。
四、风力发电场的建模与优化1. 风力发电场建模风力发电场是指由多台风机组成的发电系统。
为了实现更高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性,需要对风力发电场进行整体建模。
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风机之间的相互关系、布置方式以及与电网的连接等因素。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智能优化算法、复杂网络模型和系统动力学建模等。
2. 风力发电场优化风力发电场优化旨在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
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风机的选型、布置间距、发电机的容量等因素。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
五、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是评估系统运行稳定性和故障概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风力发电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和运营提供依据。
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可靠性块图分析和Monte Carlo模拟等。
六、风力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风力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是评估系统投资回报和运营成本的关键环节。
风能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可再生能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风能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广泛性、可再生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风能发电系统是由风机、发电机、变流器、电网等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涉及到的能量转换与控制问题,需要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以实现风能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性能评估等目的。
一、风能发电系统的概述风能是一种不消耗、无限可再生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风能发电系统通常由风机组、功率变换器、发电机组和电网等部分组成。
其中风机组对风能进行捕捉,经过功率变换器进行能量转换后,储存于发电机组内,最终将电能输送出去。
风能发电系统中的控制技术和能量转换技术分别对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风能发电系统的建模为了实现对风能发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等目的,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
风能发电系统的建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机械部分、电气部分、控制部分等。
其中,机械部分需要考虑风机组的叶片控制、机械转矩等问题;电气部分需要涉及到变流器、发电机组等部分的电气特性;控制部分包括风机组的功率控制等。
在进行风能发电系统的建模时,通常采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进行模拟。
具体建模过程中,需要先清楚地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将其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进一步转换为Simulink中的模块。
例如,风机组可以建立为一个机械传动系统,通过叶片转动与发电过程,最终输出电能。
变流器可以采用半导体开关进行控制,将直流输出转换为交流输出。
三、风能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在对风能发电系统进行建模后,需要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以达到检验系统性能、预测系统操作过程等目的。
仿真分析可从机电特性、功率转换特性、控制策略等方面开展。
机电特性方面,可以分析风能的捕获效率与发电效率等指标。
在Simulink中,可以设置风速、切入风速、切出风速等控制参数,进一步模拟不同风速下的发电特性。
毕业设计论文新型1.5MW风电机组叶片模型的三维建模与强度分析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宋体小4号)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1)前言 (1)1.风力发电简介 (2)1.1风力发电现状 (2)1.2风力发电趋势 (4)1.3风力发电机叶片现状 (4)1.4研究内容 (7)1.5 常用翼型介绍 (7)2.叶片建模 (8)2.1叶片建模方法比较 (8)2.2翼型选择 (9)2.3叶片各截面空间实际坐标的求解 (11)2.4叶片立体图的pro/e建模实现 (12)3.叶片有限元分析 (15)3.1翼型主要设计参数 (15)3.2叶片载荷计算 (16)3.3模型导入ansys进行分析 (19)4.结果分析及优化方向 (24)4.1工况结果分析 (24)4.2优化方向 (30)5.结论与展望 (32)5.1结论 (32)5.2展望 (32)致谢 (32)参考文献 (33)新型1.5MW风电机组叶片模型的三维建模与强度分析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供应的渐趋紧张,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对风能的开发利用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论述了风力发电的优势及风力发电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并结合风机叶片的结构和运行工况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讨。
直驱型风电机组动态建模及仿真分析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清洁能源形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需要对风电机组进行动态建模及仿真分析工作。
直驱型风电机组是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组,其动态行为与传统驱动型风电机组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直驱型风电机组为对象,介绍其建模及仿真分析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首先,建立直驱型风电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是动态建模及仿真分析的基础。
直驱型风电机组的运动方程可以描述为:$J\ddot{\theta} + b\dot{\theta} = Tem - Tl$其中,$J$为转动惯量,$\theta$为转子转角,$b$为摩擦系数,$Tem$为电磁转矩,$Tl$为负载转矩。
直驱型风电机组和传统风电机组不同之处在于其电磁转矩是直接产生在转子上的,因此需要建立电磁转矩的模型,通常采用如下形式:$Tem =\frac{3}{2}P(\frac{L_{ms}}{L_{s}+L_{r}})^2i^2\sin\delta$其中,$P$为极对数,$i$为转子电流,$L_{ms}$为互感,$L_{s}$和$L_{r}$分别为定子和转子的漏感,$\delta$为电角度。
该模型应考虑到磁场饱和、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建立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性能。
仿真分析的目的是得到风电机组的动态响应和控制策略,并进行有效性和性能评估。
仿真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仿真建模、仿真实验、仿真结果处理等。
在仿真建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仿真工具和方法。
通常采用MATLAB等软件进行动态仿真建模,以及PSCAD等软件进行电磁仿真模拟。
在模型输入、仿真条件等方面,应考虑到实际工作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影响,以保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仿真实验过程中,主要是对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动态响应测试和控制策略验证。
通过针对不同的工况和工作状态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和控制策略,从而评估风电机组的有效性和性能。
基于Solidworks风力机叶片三维建模及模拟分析基于 Solidworks 风力机叶片三维建模及模拟分析#张仁亮,张俊彦,孙勤**10 15 20(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摘要:风机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选取不同的翼型,利用 Glauert 漩涡理论的气动力学计算方法,获取叶片最优化几何参数。
通过Solidworks 软件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快速、准确的实现不同翼型叶片的三维造型;并通过 SolidWorks 软件中的 Flow Simulation 模块,对不同翼型的叶片进行模拟并分析比较其结果。
关键词:翼型;弦长;安装角;流动模拟分析中图分类号:TH122Wind Turbine Blade 3-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Based on SolidworksZhang Renliang, Zhang Junyan, Sun Qin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Xiangtan University, HuNan XiangTan 411105Abstract: The fan blade is an import components of win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it is vitalimportant to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blade.Choosing different airfoil and obtaining the bladeoptimization geometric parameters through using air dynamicscalculation method;Differentairfoil blades are accurately modeled with 3-D software of 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analysisis finished on the software of 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and discussing the results of theanalysis.Keywords: blade airfoil; chord length; setting angle; flow simulation analysis250 引言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于能源的消耗也在与日俱增。
电力系统中的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研究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传统能源的限制,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建模与性能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性能分析,以期为电力系统规划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提供指导。
一、风力发电系统建模方法1. 风机建模风机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建模是建立风力发电系统模型的第一步。
风机的主要参数包括叶片长度、叶片数、空气动力学系数等。
在建模过程中,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或仿真软件来模拟风机的运行特性,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校正,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风力资源建模风力资源是影响风机发电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建立风力资源模型,可以分析风力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的风力资源状况。
常用的风力资源建模方法包括指数分布模型、威布尔分布模型等。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因素对风力资源的影响,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校正。
3. 电力系统建模电力系统是由多个风机、变电站、输电线路等组成的复杂网络。
建立电力系统模型是分析风力发电系统性能的基础。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电力设备参数、电气传输特性等因素,并运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出系统的电压、功率等重要参数。
二、性能分析方法1. 风机性能分析风机的性能分析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风机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发电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风机性能指标包括风速特性曲线、风功率曲线、切入风速、切出风速等。
通过建立风机性能模型,可以模拟不同风速下的风机发电能力,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校正。
2. 电力系统性能分析电力系统性能分析是评估风力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电压、频率、故障率等指标,可以评估系统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