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磁场 磁感线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物理-高二磁场磁感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2.掌握磁场强度、磁感线的定义及其性质;3.能够利用荷质比测量法测量电子电荷量的实验方法;4.了解磁场在物理学、工程学及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磁场强度、磁感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荷质比测量法的原理与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荷质比测量法的原理;2.磁场在物理学、工程学及生物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示范实验、图示法、探究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介绍磁感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测、判断和思考等探究磁场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根据磁感线的规律绘制磁感线图。
3.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荷质比测量法实验,让学生探究磁场与运动荷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电子电荷量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4.练习巩固(15分钟)带领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概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板书设计:磁场的基本概念1.磁感线的定义2.磁场强度的定义3.磁场的性质荷质比测量法1.荷质比测量的原理2.实验方法3.结果分析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理论讲解、练习巩固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磁场的概念及其应用,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巧。
但是,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更多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促进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
磁场磁感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概念和特性;2.理解和描绘磁场的磁感线;3.学习磁感线的性质和规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磁场的概念和特性;2.磁感线的描绘方法;3.磁感线的性质和规律;4.实验探究:磁铁和指南针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磁场吗?磁场有哪些特性?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要的讨论。
2.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PPT和板书,向学生讲解磁场的概念和特性。
-磁场是指磁物体周围的空间内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是由磁体所产生的。
-磁场有大小和方向之分,用磁感应强度B来表示。
-磁场是无形的,我们只能通过观察磁力作用来判断磁场的存在。
-磁场可以通过磁感线来描绘,磁感线是磁力线的简称。
3.磁感线的描绘(30分钟):向学生展示实验室里的磁铁和铁屑装置。
让学生观察铁屑在磁铁周围的分布情况,并进行说明。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描绘方法:-磁感线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磁感线在磁北极周围密集,磁感线在磁南极周围也密集;-磁感线在磁铁周围是呈闭合曲线的;-磁感线不能相交,不能断裂。
4.磁感线的性质和规律(30分钟):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磁感线的性质和规律:-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指示磁场的方向;-磁场越强,磁感线越密集;-磁场越弱,磁感线越稀疏;-磁质物体可以改变磁场的分布,使磁感线变形;-磁场自南极进入磁物体,自北极离开磁物体。
5.实验探究(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磁铁和指南针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在桌上,然后将指南针静止放在磁铁上面;(2)观察指南针指针的指向,并记录下来;(3)将指南针移动到磁铁的不同位置,并记录指针的指向;(4)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磁铁和指南针的相互作用,以及磁感线在此过程中的规律和性质。
四、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1.磁场是由磁体所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有大小和方向之分;2.磁感线是用来描绘磁场的,它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在磁铁周围呈闭合曲线;3.磁感线的性质和规律有:磁感线是有方向的,密集代表磁场强,稀疏代表磁场弱;磁质物体可以改变磁场分布;磁场自南极进入磁物体,自北极离开磁物体。
高一物理《磁场磁感线》教案与物理考试注意事项高一物理《磁场磁感线》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探究,老师讲解,弄清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物理《磁场磁感线》教案教学目的:1、复习初中所学有关磁场知识(磁场的作用、磁感线)2、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3、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4、理解安培定则(左手螺旋定则)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尝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通过学生探究,老师讲解,弄清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难点:理解安培定则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理解安培定则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磁场的有关知识:磁铁有N、S两极,同名磁铁相互排斥,异名磁铁相互吸引磁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铁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磁场是一种物质磁场的强弱,磁场在各点的方向形象地用磁感线来表示[回顾练习]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所激发的磁场[引导回忆]磁感线有以下特点: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各点磁场强弱,磁感线在某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也是小磁针在该点的N极指向2、磁感线在空中不相交3、磁铁外部磁感线方向是:N→S※磁铁内部也有磁场,其磁感线方向:S→N磁铁内部、外部磁感线条数一样多,磁感线是闭合曲线二、讲解新课1、引入新课:磁铁能够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和磁有许多相似之处,电流是否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探究课题] 研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器材:小磁针一个、电池一节、导线一根、橡皮擦一个(自备)探究方式:分组研究、观察、讨论现象:通电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多媒体展示] 奥斯特实验结论:电流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并对磁极产生作用2、讲解磁极对电流的作用[演示实验] 演示磁极对电流的作用实验器材:电池两个、线圈、蹄形磁铁、电键、导线、铁架台(带铁夹)现象:通电后,静止的线圈在磁极中发生了摆动结论:磁极对电流可以产生力的作用(通过磁场)3、讲解电流和电流的相互作用[多媒体展示] 两条平行直导线,当通以同向或反向电流时,两导线间相互作用※为了使实验现象更直观,便于观察,两平行直导线用锡箔纸圆筒代替现象:通以同向电流时,它们相互吸引通以反向电流时,它们相互排斥结论:电流和的电流之间可以通过磁场产生相互作用[小结] 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可以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磁极和电流都可以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
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表示磁场及其方向。
(二)教具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玻璃板,铁屑。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当两磁极相互靠近时,其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两磁极相互靠近并未接触时,它们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呢?放在磁体附近的大头针并未接触磁体却能被磁体所吸引,磁体又是怎样作用于大头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探索这类问题。
2.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的存在请同学们将小磁针、条形磁体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学生实验:首先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然后将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再拿开磁体,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提问:同学们刚才观察到什么现象? (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小磁针的指向都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拿开磁体,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的指向) 教师进一步提问: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磁体周围的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小磁针都受到了磁力作用,这个力是磁体直接作用于小磁针的吗?为什么? (不是。
因为小磁针没有直接接触磁体) 教师指出:由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磁体周围的空间一定存在着一种物质,磁体是通过这种物质对小磁针发生了磁力的作用,使它发生了偏转。
科学家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
板书:一、实验表明: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讲述:同学们也许会问:我们并没有看见磁场周围的磁场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
2024年初中物理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电磁现象》的第一节“磁场的存在和磁感线”,内容包括磁场的概念、磁场的特点、磁感线的引入和磁感线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的特点,掌握磁感线的引入和磁感线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磁场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磁场的特点、磁感线的引入和磁感线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图钉、纸张。
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细线、图钉、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磁铁周围的小铁钉,提问: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2)让学生用细线悬挂磁铁,观察磁铁在空间中的运动,提问:磁铁在空间中的运动受到哪些力的影响?2. 知识讲解(1)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是一种无形的力场,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空间中。
(2)磁场的特点: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磁场方向从磁体的北极指向南极。
(3)磁感线的引入:用图钉和纸张展示磁感线的分布,说明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分布而引入的。
(4)磁感线的特点: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磁感线互不相交。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应用题,让学生理解磁感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十章第一节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空间中的无形力场。
2. 磁场特点: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磁场方向从北极指向南极。
3. 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从磁体北极出发,回到南极,互不相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特点。
(2)画出一个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图。
2. 答案:(1)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空间中的无形力场,具有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磁场方向从北极指向南极。
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是高中物理磁场磁感线的重要内容。
了解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对于理解电磁学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详细解释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并介绍高中物理教案磁场磁感线的相关内容。
一、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当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由于磁场对电子施加了一个力,即磁场力,所以电子的运动轨迹会发生改变。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电子在磁场中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下公式给出:F = qvBsinθ其中,F是电子所受的磁场力的大小,q是电子的电荷,v是电子的速度,B是磁场的磁感应强度,θ是电子速度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
由于洛伦兹力的方向与电子的速度方向垂直,所以电子的轨迹必然是一个环形的路径。
其半径由以下公式给出:r = mv/qB其中,r是电子轨迹的半径,m是电子的质量。
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当电子的质量或速度增加时,电子轨迹的半径也会增加,而当电子所受的磁场强度增加时,电子轨迹的半径也会减小。
二、磁场磁感线教案在高中物理中,磁场磁感线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磁场磁感线教案中,教师会向学生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的性质以及磁感线的产生和运动规律等知识。
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介绍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
教案中通常会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
这个实验需要使用到霍尔效应,通过在半导体材料中加入杂质,形成一个加热器和一个垂直的磁场,使得电子在半导体中形成一个漩涡状的运动。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电子轨迹确实是一个环形的路径。
而且,当磁场强度增加时,电子轨迹的半径会减小,而当磁场方向改变时,电子的轨迹也会改变。
三、结论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
了解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磁学原理,而且可以应用到各种工程中,例如磁共振成像、电子束聚焦等。
在高中物理教育中,通过磁场磁感线教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并加深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2024年九年级教科版物理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九年级教科版物理教材第九章《电与磁》的第1节“磁场与磁感线”。
具体内容包括: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线的引入与理解、磁场的方向描述、地磁场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磁感线的特点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使学生了解地磁场的基本知识,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感线的引入与理解、磁场方向描述。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线的特点及作用、地磁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地球仪、指南针。
学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画图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即磁场。
2. 知识讲解:(1)磁场概念:磁场是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具有方向性。
(2)磁感线:用细线模拟磁感线,让学生观察磁感线的分布,理解磁感线的特点及作用。
(3)磁场方向描述:介绍磁场方向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指南针判断磁场的方向。
(4)地磁场:展示地球仪,讲解地磁场的分布及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磁场方向描述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2. 磁感线特点及作用3. 磁场方向描述4. 地磁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的基本概念。
(2)绘制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图。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磁场对指南针的影响。
2. 答案:(1)磁场是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具有方向性。
(2)见附图。
(3)地磁场使指南针的磁针指向地球的磁北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感线的理解较为困难,需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地磁场的应用,如磁导航、磁悬浮列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1磁场磁感应线一、教材分析《磁场磁感应线》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三章第1节的内容。
全文以“指南针”导入,按“电和磁的联系”、“磁场”、“磁感线”、“安培定则”等4个部分的顺序编写,对本节的深入分析为下面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比较简单的磁体的磁场出发,通过和电进行对比,引入“如何从定性的角度用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
通过用铁粉的分布认识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之后,能依次类推,顺畅地认识电流产生的磁场。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磁场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前面学习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因此在学习磁场知识时会比较容易的接受。
但是在学习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以及相关的几个特殊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时会感到一定的困难,教材给了有关的插图,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相关的磁感线分布的三维动画,教师可以参考使用,有助于学生对磁感线空间形象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
3.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
4.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用安培定则熟练地判定电流、以及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二)科学思维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三)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2.通过实验,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并会用磁感线近似描绘它们的磁场。
3.通过实验,知道通电直导线、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1.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和方向性。
2.掌握安培定则及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五、教学难点磁场的空间分布与磁感线的对应联系。
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向同学们展示图片,其中指南针、电磁炉、磁悬浮列车和银行卡都和磁现象有关系。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电与磁》的第一节《磁场与磁感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引入及特性、地磁场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磁场方向的规定,能描述磁感线的分布及特性。
2. 使学生了解地磁场的基本知识,能解释地磁场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理解。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线的分布及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地球仪。
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学生展示磁铁,让学生观察磁铁周围铁钉的分布。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周围会有这种现象?2. 教学内容讲解(1)磁场: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一种力,这种力对磁性物质有作用。
(2)磁场方向:用右手握住磁铁,拇指指向N极,四指指向S极,此时四指弯曲的方向为磁场方向。
(3)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我们引入磁感线。
磁感线从N极出发,指向S极。
(4)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对指南针有作用。
3. 例题讲解(1)判断题:磁场的方向是由N极指向S极。
(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磁感线的分布?4. 随堂练习(1)请用右手握住磁铁,判断磁场的方向。
(2)在地球仪上标出地磁场的N极和S极。
(1)磁场:磁铁周围存在一种力,对磁性物质有作用。
(2)磁场方向:用右手握住磁铁,拇指指向N极,四指指向S极,此时四指弯曲的方向为磁场方向。
(3)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从N极出发,指向S极。
(4)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对指南针有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磁场2. 磁场方向3. 磁感线4. 地磁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磁铁周围铁钉会分布成特定的形状。
高二物理教案磁场和磁感线教案(一)教学目的1.明白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2.明白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表示磁场及其方向。
(二)教具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玻璃板,铁屑。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两磁极相互靠近时,其相互作用是如何样的?(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两磁极相互靠近并未接触时,它们是如何样发生作用的呢?放在磁体邻近的大头针并未接触磁体却能被磁体所吸引,磁体又是如何样作用于大头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探究这类问题。
2.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的存在请同学们将小磁针、条形磁体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学生实验:第一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观看小磁针的指向;然后将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观看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再拿开磁体,观看小磁针的指向。
提问:同学们刚才观看到什么现象?(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小磁针的指向都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拿开磁体,小磁针又复原了原先的指向)教师进一步提问: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磁体周围的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小磁针都受到了磁力作用,那个力是磁体直截了当作用于小磁针的吗?什么缘故?(不是。
因为小磁针没有直截了当接触磁体)教师指出:由上述现象我们能够推断出磁体周围的空间一定存在着一种物质,磁体是通过这种物质对小磁针发生了磁力的作用,使它发生了偏转。
科学家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
板书:一、实验说明: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讲述:同学们也许会问:我们并没有看见磁场周围的磁场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能够依照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把握的科学研究方法。
紧接着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能够依照什么来认识它?(依照空气流淌形成的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能够依照什么来认识它?(依照电流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教师指出:同样,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能够依照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
《磁场磁感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感线的定义及其在描述磁场中的应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磁场中的磁力线分布,掌握磁场的性质和特点,为后续学习电磁学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磁场的定义、磁感线的概念及其在描述磁场中的作用。
难点在于理解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磁场的变化。
为突破难点,将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磁场和磁感线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教学工具:物理实验器材(如磁铁、指南针、电流计等)、多媒体课件(包括磁场和磁感线的相关动画和图片)、黑板和粉笔等教学用具。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教学方案和课堂互动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简短的实验或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随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电场和电场线的概念,为引入磁场和磁感线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展示1. 磁场概念介绍教师将详细解释磁场的概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形展示磁场的形成和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强调磁场与电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2. 磁感线的引出在介绍了磁场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将引出磁感线的概念。
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展示磁感线的方向和强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磁感线的含义。
3. 磁场的性质与特点教师将详细讲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如磁场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性。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三、互动探究环节1.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们就磁场和磁感线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高二物理教案磁场和磁感线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表示磁场及其方向。
(二)教具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玻璃板,铁屑。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两磁极相互靠近时,其相互作用是怎样的?(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两磁极相互靠近并未接触时,它们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呢?放在磁体附近的大头针并未接触磁体却能被磁体所吸引,磁体又是怎样作用于大头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探索这类问题。
2.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的存在请同学们将小磁针、条形磁体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学生实验:首先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然后将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再拿开磁体,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提问:同学们刚才观察到什么现象?(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小磁针的指向都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拿开磁体,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的指向) 教师进一步提问: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磁体周围的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小磁针都受到了磁力作用,这个力是磁体直接作用于小磁针的吗?为什么?(不是。
因为小磁针没有直接接触磁体)教师指出:由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磁体周围的空间一定存在着一种物质,磁体是通过这种物质对小磁针发生了磁力的作用,使它发生了偏转。
科学家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
板书:一、实验表明: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讲述:同学们也许会问:我们并没有看见磁场周围的磁场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
紧接着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认识它?(根据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认识它?(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教师指出:同样,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
磁场磁感线教学目标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体、磁极、磁性等概念。
2.知道奥斯特的实验,体会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重要意义。
3.知道磁场的概念和特性,认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4.理解引入磁感线的意义5.掌握安培定则,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磁场的概念的理解。
(2)安培定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导线、通电线圈、小磁针、细铁屑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现象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中已有关于磁石的记载和描述。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12世纪初,我国已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宋俑持罗盘者就记录了这个科技史实。
在现代,磁现象与日常生活、科技密切相关。
教师活动:展示银行卡、磁悬浮列车等与磁相关的图片。
教师设问:你是否感受到,凡是用到电的地方,几乎都有磁现象相伴随?你知道电和磁有怎样的联系吗?讲授新课一、电和磁的联系1.自然界中的磁体总存在两个磁极,自然界中同样存在两种电荷。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情况。
教师活动: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这是电和磁存在的相似性,但是,直到19世纪初,库仑、安培等物理学家都认为电和磁是互不相关的两回事。
2.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相信电和磁之间应该存在某种联系,并开始了不懈的探索。
当时人们见到的力都沿物体连线的方向,奥斯特开始的时候总是把磁针放在通电导线的延长线上,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在一次讲课中,他偶然的把导线放置在一个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动了。
教师活动: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注意事项:导线应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意义: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二、磁场1.自奥斯特实验后,安培等人又做了很多实验研究,发现:不仅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力,教师活动:实验演示:磁体对通电导线也有作用力。
任意两条通电导线之间也有作用力。
一、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2. 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了解磁感线在磁场中的分布特点。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磁场的基本定律分析磁场问题。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磁场的基本概念2. 磁感线的绘制3. 磁场的基本定律4. 磁场实验5. 磁场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磁场概念,让学生回顾磁体的性质。
2. 讲解磁场的方向和大小,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本质。
3. 教授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4. 讲解磁场的基本定律,如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导学生运用定律分析磁场问题。
5. 开展磁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6. 结合实际例子,如磁悬浮列车、电磁铁等,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或讲解不清楚的地方。
4.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是否存在困惑或质疑。
5.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6.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磁感线绘制和磁场定律应用的能力。
3.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磁场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磁场》教案共3篇《磁场》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和磁力线的性质。
2.了解安培定则和洛伦兹力,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3.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磁场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磁场和磁力线的性质2.安培定则和洛伦兹力3.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磁场的知识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准备1.课件、PPT2.磁铁、磁针、螺线管等实验器材3.以磁场为主题的实例题和案例六、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通过一组有关磁场的实例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注意磁场的存在和性质,激发学生学习磁场的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的运动会受到磁场的影响?2.知识讲解(1)定义:磁场是由电荷在运动中所产生的磁效应的表现,是一种物理量,与电荷运动相关。
(2)磁力线磁力线是描述磁场的工具,它们是磁力的矢量表示。
磁力线的性质如下:a. 磁力线始终指向磁场的方向b. 磁力线不会交叉,始终呈封闭曲线c. 磁力线密集程度代表了磁场强度。
(3)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度的物理量,用B表示,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感线的区域内磁通量ϕ的比值。
(4)安培定则以右手法则或者洛伦兹力公式,通过电流、电荷、磁通量等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磁场中电荷、电流、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5)洛伦兹力洛伦兹力描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它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关。
3.实验环节通过给学生展示磁铁、磁针、螺线管等实验器材的运用,体验并验证磁场的存在和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介绍一些实际问题,如电动机的运行原理、MRI的成像原理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磁场的运用。
七、教学总结通过此次授课,基本完成了磁场相关的知识学习任务。
不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需要继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磁场》教案2课程名称:磁场课程时间:2课时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磁场的概念、特征和产生方式。
物理教案:磁场磁感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的:
1、复习初中所学有关磁场知识(磁场的作用、磁感线)
2、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3、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4、理解安培定则(左手螺旋定则)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尝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老师讲解,弄清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
难点:理解安培定则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理解安培定则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磁场的有关知识:
磁铁有N、S两极,同名磁铁相互排斥,异名磁铁相互吸引
磁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铁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磁场是一种物质
磁场的强弱,磁场在各点的方向形象地用磁感线来表示
[回顾练习]
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所激发的磁场
[引导回忆]
磁感线有以下特点:
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各点磁场强
弱,磁感线在某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也是小磁针在该点的N 极指向
2、磁感线在空中不相交
3、磁铁外部磁感线方向是:N→S
※磁铁内部也有磁场,其磁感线方向:S→N
磁铁内部、外部磁感线条数一样多,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二、讲解新课
1、引入新课:磁铁能够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和磁有许多相似之处,电流是否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
[探究课题]研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器材:小磁针一个、电池一节、导线一根、橡皮擦一个(自备)
探究方式:分组研究、观察、讨论
现象:通电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实验
结论:电流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并对磁极产生作用
2、讲解磁极对电流的作用
[演示实验]演示磁极对电流的作用
实验器材:电池两个、线圈、蹄形磁铁、电键、导线、铁架台(带铁夹)现象:通电后,静止的线圈在磁极中发生了摆动
结论:磁极对电流可以产生力的作用(通过磁场)
3、讲解电流和电流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展示]两条平行直导线,当通以同向或反向电流时,两导线间相互作用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直观,便于观察,两平行直导线用锡箔纸圆筒代替现象:通以同向电流时,它们相互吸引
通以反向电流时,它们相互排斥
结论:电流和的电流之间可以通过磁场产生相互作用
[小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可以通过磁场
发生相互作用;磁极和电流都可以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4、讲解各种磁场的方向、磁感线
初中主要讲解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周围磁场,本节课继续讨论电流激发的磁场,研究电流激发的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间关系。
a:直线电流的磁场:
[多媒体展示]进一步分析奥斯特实验
直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都在跟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b:环形电流的磁场:
[探究课题]研究环形电流内部、外部磁感线方向和环形电流方向关系。
器材:小磁针一枚、电池一节、导线一根、橡皮擦一个(自备)
探究方式:分组研究、教师引导分析
现象:通电后,小磁针会发生偏转,环形导线内部和外部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c: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多媒体展示]螺线管通电后,螺线管上、中、下部的小磁针偏转情况。
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和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类似
外部是从北极出来,进入南极;内部磁感线跟螺线管的轴线平行,方向由南极指向北极
内部、外部磁感线相连,形成环绕电流的闭合曲线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
磁感线的方向。
[小结]不仅磁铁可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电流也可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关系用安培定则判断。
三、练习[讨论]通电螺线管通电后,螺线管长度和通电前相比,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物理教案磁场磁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