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说新语》!走近千古世人梦《世说新语》两则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4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导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
世说新语两则赏析《世说新语》是一部汉朝末年至东晋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记录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风云变幻,以及人物的品行谈论和言行举止。
下面我们对其中的两则进行赏析。
【赏析一】选取自《世说新语》中的“尚矣”一则,描述了晋朝名士王国维与张华的一次对话。
王国维问张华:“何为不以忠守信为勇而称之?”张华回答:“谓忠乎!天下之掌故不能测也。
” 王国维接着问:“何谓举而困之?”张华回答:“举觯而伏之。
” 王国维又问:“何谓久暇而不夙习?”张华回答:“且我闲者也。
”这则对话简洁明了,通过王国维的提问和张华的回答,凸显了晋代社会对忠诚守信的推崇和珍视。
王国维首先询问忠诚守信为何不被称作勇,张华答道:“忠诚如此,世间难以测量。
” 这里表明,忠诚和信义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超越了一般的勇武行为。
接着,王国维再问什么是“举而困之”,张华回答:“举起酒杯,却不醉倒。
” 这个回答告诉我们要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保持自律,不被酒色等物质诱惑而困扰。
最后,王国维继续询问什么是“久暇而不夙习”,张华回答:“因为我没有事情要做。
” 这里强调了要珍惜时间,不浪费宝贵的闲暇。
通过这则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晋代社会对忠诚守信、自律珍惜时间的重视,以及中庸恬淡的生活态度。
【赏析二】选取自《世说新语》中的“还舆”一则,记载了鲁国的孔子行将出京时,公众送行的情景。
孔子办散金之宴,告别亲属和学生后,上车离开。
当车行到鲁国城堡门口时,人们紧紧包围着车子,祈祷孔子平安归国。
这则记载了孔子离开魏国返家时,受到士人与百姓的盛情送行。
人们围着孔子的车子,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敬与祝福。
孔子是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人民传道授业解惑,深受人们的钦佩和爱戴。
这一场面充满了深切的感情和仪式感,充分展现了人们对孔子的崇拜之情。
通过庄重而庄严的举止,体现了对孔子及其学说的尊重。
这一则对人们对孔子的敬仰和对学问的追求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孔子思想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最新《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梳理(实用【精彩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梳理(实用【精彩9篇】《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梳理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篇二】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示课件)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思考问题:(出示课件)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8《世说新语》二则三句话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晋时期人物言行的著名文集,其中有两则格言或警句以三句话为主,它们引人深思,充满智慧。
下面将就这两则警句进行简要阐述。
第一则警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思结合的必要性。
仅仅学习而不思考,只是堆积知识,没有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没有价值的。
而仅仅思考而不学习,知识贫乏,没有基础,难以得到成长和进步。
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学到的知识与思考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学习的价值。
第二则警句:“朝闻夕死,可矣。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生命的有限和时光的宝贵。
每个人都是时时刻刻在走向死亡,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挽回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吵和烦恼上。
我们应该抓住当下,积极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两则警句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它们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它们提醒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警示我们珍惜时间和生命的宝贵。
这些警句也让我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反思我们是不是真正地学习和思考,是不是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中的这两则警句,我们能够受到启发,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加珍惜时间,抓住每一天,活出自己的精彩。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世说新语》两则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说新语》两则精选5篇《世说新语》两则篇一22.《世说新语》二则——乘船授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一、教学目标: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华歆huà:俱:一起(与时俱进与日俱增)欲:想要(随心所欲)辄:当即(浅尝辄止)难:感到为难(同《论语六则》中哪个字的用法是一样的?不耻下问:认为可耻)舍:shě扔掉,抛弃(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舍近求远舍本逐末);shè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本:原来,先前所以:……的原因疑:犹豫不决(犹疑不定)耳:罢了宁:难道 nìng邪 yé: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2021《<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此书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土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它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一则被编入“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可一望而知。
《陈太丘与友期》一则被编入“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寒雪:这里指寒冷的雪天。
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紧、急速。
7.欣然:快乐的样子。
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
9.何所似: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
似,像。
10.差.(chā)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可,可以,能够。
拟,相比。
11.未若:不如,比不上。
12.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1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中午时分。
1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15.至:到。
16.时年:那年。
17.戏:嬉戏。
18.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9.待:等待。
2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2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2.信:信用。
23.礼:礼貌。
24.引:拉。
25.顾:回头看。
26.谢太傅.(fù)27.柳絮.(xù)28.雪骤.(zhòu)29.无奕.(yì)女重点虚词1.与:跟,和。
新版《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梳理(实用一、指责和拒绝《世说新语》中有多个片段描写了古代人们的指责和拒绝的方法和态度。
1.指责的方法:在《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描写古代人们指责他人的片段。
例如,有一则故事是关于纪瞻和他的儿子纪兰的。
纪兰在一次征战中表现出了胆怯,并被纪瞻责备了。
纪瞻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指责儿子,他说:“昔日英雄之勇,如今何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在指责他人时,常常会使用比喻和警示的方法,以引起对方的反思和改变。
2.拒绝的态度:在《世说新语》中,也有许多片段讲述了古代人们的拒绝和回绝的态度。
例如,有一则故事是关于留侯的。
当留侯被招聘为官员时,他以诗文回绝了这个邀请:“羁旅何辞早,天涯会故人。
相期陈后懽,古井蚀青苹。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在拒绝他人邀请时,常常会用诗词和含蓄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态度和原因,以示自己态度坚决。
通过了解《世说新语》中的这些指责和拒绝的方法和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的思考和表达方式,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
二、对待权势和权威《世说新语》中也有许多描写古代人们对待权势和权威的态度和举止的片段。
1.对待权势:在《世说新语》中,有许多片段描写了古代人们对待权势的态度和举止。
例如,有一则故事是关于左思的。
左思在担任郎中时,常常为百姓请愿,而且还自己承担了不少费用。
他并不追求官位和权势,只希望能为百姓做点实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待权势时,注重实际行动和为人民谋福利的态度。
2.对待权威:在《世说新语》中,也有许多片段讲述了古代人们对待权威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有一则故事是关于孔子的。
孔子在纪念先祖时,有一次进入国君的宫殿,看到他们的祖先的牌位被放在徒人之间,就立即责备君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待权威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于权威行为的守护。
通过了解《世说新语》中的这些对待权势和权威的态度和举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和面对类似的情况。
《世说新语》两则品读《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的言谈逸事。
《两则》表现了诚信的主题。
“信”是立世之本,《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标签:《世说新语》;《期行》;《乘船》;诚信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即《期行》)陈太丘即陈,字仲弓,河南颍川人,生活在汉朝桓灵时代,从小就有志于学,县令邓邵惊异于他的学识,推荐他到首都洛阳的太学深造。
学成后,陈太丘回家乡当了亭长,干得特别好,不久后就被提拔到山西闻喜做官,后又调回河南,任太丘这个地方的长官“太丘长”。
从此,被人敬称为陈太丘。
为官期间,以德服人,廉洁清明,深受百姓爱戴,被推为一代楷模。
历史上的陈以道德高尚著称。
“梁上君子”这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陈太丘的身上。
当时饥荒盛行,百姓生活艰难,有小偷夜入陈宅躲在梁上准备半夜动手,陈太丘发现了,就把全体子孙叫进来训话:“人不可以不自勉自强,不善的人未必本来就恶,习惯形成个性,就这么一步步滑下去了,梁上君子就事这么个人啊。
”小偷大惊,赶紧下地磕头认罪,陈太丘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恶人啊。
你要好好反省,不过你这样可能由于太穷困了。
”赠送了他两匹绢,从此一县再也没有发生过偷盗的事。
《世说新语·德行》还记载了一次著名的饭局,陈太丘去拜访曾任朗陵侯相的荀淑,由于太穷,没有仆人可供驱使,就叫大儿子元方赶车,小儿子季方手拿节杖车后跟随,孙子和爷爷坐在车中去赴宴。
荀淑,也是颍川人,人称荀朗陵,也以德行著称于世。
他有八个孩子,因教子有方,个个都很有出息,人称“八龙”。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共3篇《《世说新语》两则》(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1《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收录了一些历史上的名人趣事、奇闻逸事。
在此《世说新语》两则的学案中,我们将通过两则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吕洞宾治病》“升堂拜母,曾孙问津,水浒迎兵,应接不暇,犀浦送客,千里送鹅。
故事载:庐陵有谷薇,性好道术,年六十余,常善预言,往往与稽翁、贾生等游。
尝与吕洞宾宿,吕未谋相识,而夜闻谷自言先生,为起身礼之。
谷曰:‘我老大已无事矣,但治人病尚有一二,用道将百岁而止,不必惊异。
’吕问曰:‘此公何病?’谷曰:‘丈夫自为不幸,早晚凶病生。
’乃告谷坐之升堂,谷以手指吕曰:‘此人略有警色,三日后当有病,可用药开五脏,以伐肝气为主,汤药须咀,不得咽下,如是则可活也。
’三日果有病,取药咀之,庶病转愈。
’”这个故事讲述了庐陵的一位神仙谷薇来到吕洞宾的住处,并预言吕洞宾会患上疾病。
吕洞宾按照神仙的指示医治自己的疾病,庶几病情有所缓解,使得他更加相信神仙和道术的力量。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正面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和治病延寿的传统思想。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故事,也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人类生命有限,疾病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和保养延缓疾病的侵袭,活得更长更健康。
这正是我们在当代社会也需要重视的一点。
二、《陈伯之子葬》“陈叔适谏不可,子实拘之门外,堆踞如初,时人以为奇。
及子实卒,陈从征中还家赴丧,见其墓,号泣失声,陈叔适指墓曰:‘吾此时不任为子之事乎?’堆踞之不可也。
’”这个故事中,陈伯之子病故,举家悲痛,仍然要按照礼法举行葬礼。
然而,陈叔适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人情,即使是礼法也要讲究适度,不应该让陈伯因此而损失太多。
后来,陈叔适的话得到大家的认同,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这个故事中的哲理就是:礼法固然重要,但礼法只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约束力量,不能排斥人情,更不能损害人情;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权衡,不固守刻板的礼法。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4、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学法导引]《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两文属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一、预习导学1、走进刘义庆,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作者是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陈太丘与友期》《咏雪》这两篇讲述的都是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谢太傅()雪骤()无奕女()差可拟()尊君在不()谢道韫()俄而()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③用“撒盐空中”何“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谢太傅大笑乐?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二、课堂学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期日中: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则是无信: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止.3、讨论:①《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②品味陈元方回答“友人”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能使“友人惭”?4、熟读课文,达到背诵成文.三、典题例析例题一: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同学间出现争议则更好.鉴于此,本题的答案便是开放的.参考答案: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例题二: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解析:此题第一句较客观,意在检测学生抓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而第二问则是一道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因此,答案可以是开放的,可以肯定,可以否定.参考答案: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四、阅读延伸:㈠孔文举(孔融)年十年,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①.文举至门,谓吏者:“我是李府君亲.”既②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③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太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④,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了了..”韪大踧踖⑤【注】①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②既:已经③奕世:累世.④了了:明白,聪明. ⑤踧踖(cǜ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1、本文表现了孔融的什么特点?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3、孔文举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君与仆语之踧踖5、翻译句子.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㈡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像以前一样)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止.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孔融被收:时融而大者九岁:二儿可得全不:寻亦收至:2、翻译下面的句子: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3、从这个故事中后人提炼出了一个成语:4、文中的两个孩子面对死亡,冷静得令人心痛,除了天赋,这种智慧还可能是从哪儿学到的呢?。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世说新语是东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语录集。
其中记录了许多有关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言行,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之一。
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中的两个段落。
【第一则】当时,王羲之是东晋朝廷的要员,他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一次,他在殿上与官员一起讨论国家政务,正值炎炎夏日,官员们因为燥热而纷纷散去。
唯独王羲之仍然坚持留在殿上,继续讨论。
这是因为他深知,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即使在极端炎热的天气下,也不能松懈。
这一幕被其他官员看在眼里,纷纷感叹王羲之的坚持与专注。
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真正忠诚、有远见的官员,可嘉之处非常明显。
正因为如此,君主对他非常信任,并视他为政治方面的重要参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坚持和专注对于实现目标非常关键。
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或逆境,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不松懈,就有可能战胜困难,实现成功。
【第二则】晋朝有一个人名叫陆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
有一天,他正在家中苦思冥想,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在对另一位来访者说:“现在去面见陆道士,你还不知道行礼的规矩。
”此言传到了陆机的耳中,他感到非常恼火。
陆机出门迎接到门口时,他突然出口成章地说道:“你来得正好,我听说你最近要考试,所以我专门准备了一篇文章给你,请拿去参考。
”这个意外的回应让来访者感到惊讶和尴尬。
根据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陆机的严谨和机智。
他被人讽刺后,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或心生怨恨,而是以文采泄愤,展示了他的才华。
这种风度和胸怀也让人对他的学术造诣更加敬佩。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启示,即使受到他人的冷嘲热讽,也要有足够的风度和智慧,以优雅地回应。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受他人的否定或诋毁所左右。
通过上述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世人对于坚持与专注的赞赏,以及对于智慧和风度的仰慕。
这些品质和态度不仅在古代有价值,在今天的社会中同样重要。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自信的表现,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并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