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番茄实验操作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番茄种植教案:植物生长实验与观察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而植物生长实验与观察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
本教案将结合幼儿园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番茄种植教案,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植物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求。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
3. 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责任心。
4. 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5. 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土壤、番茄种子、花盆等植物生长所需材料。
2. 大型玻璃容器或透明袋子,用于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3. 色彩鲜艳的绘画工具,如彩色笔、颜料等。
4. 大大的番茄生长过程图,以便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
5. 负责教育的老师需要提前了解番茄种植的基本知识和生长规律,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过程,让孩子们认识到植物也需要水、土壤和阳光等因素的重要性,引发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
2. 播种:老师指导孩子们将番茄种子埋入土壤中,并让孩子们用水轻轻浇灌,让他们亲自体验到播种的乐趣。
3. 观察: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设计一个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可以利用大型玻璃容器或透明袋子,让孩子们记录每天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在图纸上绘制相应的图画。
4. 护理: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制定番茄植物的护理计划,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护理植物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5. 收获:当番茄开始成熟时,老师组织孩子们一起采摘番茄,并进行品尝,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参与程度、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以及绘制的图画等方式来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检查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次番茄种植教案的实施,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植物生长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责任心,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番茄杂交实验,探究番茄遗传规律,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番茄茸毛和果实颜色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番茄品种:有茸毛红果(基因型AaBB)、无茸毛红果(基因型aaBB)、有茸毛黄果(基因型Aabb)、无茸毛黄果(基因型aabb)2. 番茄种子3. 实验室器材:培养皿、镊子、剪刀、酒精灯、酒精、显微镜、基因型鉴定试剂等三、实验方法1. 番茄杂交:将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得到F1代种子。
2. 种植:将F1代种子播种,培养成幼苗。
3. 基因型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幼苗叶片,使用基因型鉴定试剂进行基因型鉴定。
4. 观察并记录:观察F1代植株的茸毛和果实颜色,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有茸毛红果(AaBB)×无茸毛红果(aaBB)- F1代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 观察结果:所有F1代植株均表现为有茸毛红果。
- 分析:由于茸毛和果实颜色为显性性状,F1代植株均表现出显性性状。
2. 实验二:有茸毛红果(AaBB)×无茸毛黄果(aabb)- F1代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 观察结果:F1代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1:1:1:1-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为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为aaBb。
3. 实验三:有茸毛红果(AaBb)×无茸毛黄果(aabb)- F1代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 观察结果:F1代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为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为aaBb。
4. 实验四:有茸毛红果(AaBb)×有茸毛黄果(Aabb)- F1代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 观察结果:F1代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为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为aaBb。
初二番茄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番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特性和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
1. 番茄种子
2. 盆栽土壤
3. 温度计
4. 水壶
5. 光线灯
6. 盆子
实验步骤:
1. 形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将番茄种子均匀分为两组,一组放置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作为对照组,另一组放置在有变化的环境中作为实验组。
2. 环境条件设定:
a. 对照组环境:放置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湿度适中的室
内环境中。
b. 实验组环境:变化其中一项条件,例如:放置在温度较高
/较低的环境、光照不足/过多的环境,或者保持环境温度、光
照条件不变但调整湿度等。
3. 每天观察并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番茄植株进行每日观察,并记录植株生长情况、叶片颜色、水分状况等。
实验结果:
在对照组中,番茄种子迅速发芽,并逐渐生长成健壮的植株,叶片呈鲜绿色,茁壮成长。
在实验组中,番茄植株的生长表现
出与对照组不同的变化,例如在高温环境下,番茄植株的叶片逐渐变黄并出现干枯现象;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植株生长缓慢并且叶片颜色苍白等。
实验结论:
环境对番茄植株的生长和生物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有助于番茄植株正常生长,而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则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变色、萎缩甚至死亡。
因此,在种植番茄时,我们应该根据其生物特性,合理调节环境条件,为植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
初中生物番茄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番茄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2. 掌握番茄植物的生长特点。
3. 能够描述番茄植物的生长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番茄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2. 掌握番茄植物的生长特点。
3. 能够描述番茄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
通过介绍番茄植物的外观和特点,引起学生对番茄植物的好奇和兴趣。
2. 知识讲解:
a. 番茄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温暖、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适当的水分和养分。
b. 番茄植物的生长特点:生长快速、根系发达、果实生长快、富含维生素C等等。
3. 实验操作:
通过种植番茄植物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观察番茄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讨论: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体会,总结番茄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过程。
5. 拓展延伸:
让学生了解番茄植物的种类及其用途,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番茄植物的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番茄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探讨不同栽培技术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为提高番茄设施栽培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番茄品种:选择当地主栽品种“京欣系列”番茄。
(2)设施条件:采用日光温室进行栽培,面积100平方米。
(3)栽培基质:采用珍珠岩和蛭石混合基质。
2. 实验方法(1)播种期:选择在3月初进行播种。
(2)播种密度:每平方米播种50株。
(3)水分管理:采用滴灌系统,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适时灌溉。
(4)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
(5)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6)植株调整:采用单干整枝法,摘心、摘叶、疏花疏果。
(7)数据记录:记录番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番茄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
植株长势旺盛,叶片翠绿,果实发育正常。
2. 产量实验期间,番茄产量达到4500千克/亩,比露地栽培增产20%。
3. 品质番茄果实颜色鲜艳,果实大小均匀,口感好,品质优良。
4. 不同栽培技术对番茄生长的影响(1)水分管理:适时灌溉有利于番茄生长,缺水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2)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过量施肥会导致植株徒长,影响果实品质。
(3)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4)植株调整:适时摘心、摘叶、疏花疏果,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结论1. 番茄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产量和品质较高。
2. 适时灌溉、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植株调整等栽培技术对番茄生长有显著影响。
3. 本实验为番茄设施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五、建议1. 在番茄设施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合理选择栽培品种。
2. 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温室保温性能,降低能耗。
番茄细胞实验报告在番茄细胞实验报告中,我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以及对实验的总结和展望。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番茄细胞的各种性状,如细胞形态、大小、有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指数等,并通过实验结果探讨番茄细胞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2. 材料和方法:(1)实验所用材料包括:番茄果实、显微镜、玻璃片、苏木精、盐酸、甲醇、无水乙醇、石蜡、甲苯、试管、移液管等。
(2)实验操作步骤:(a)将番茄果实切割成小块,用盐酸和甲醇进行消毒;(b)取一部分番茄细胞悬液,滴于玻璃片上;(c)将玻璃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番茄细胞的形态、大小等特征,并记录观察结果;(d)将其余的番茄细胞悬液注入试管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e)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细胞,并记录观察结果;(f)计算有丝分裂指数。
3. 结果和讨论:(1)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番茄细胞呈圆形或类似长方形的形态,大小相对较小。
细胞内含有着色质和细胞质等成分。
(2)在有丝分裂观察中,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染色体变化和细胞核分裂的过程。
通过计算有丝分裂指数,我们可以推断番茄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增殖活力。
(3)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细胞具有较高的有丝分裂指数,说明其细胞增殖能力较强,这与番茄果实的生长速度和果实数量有关。
4. 总结和展望: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番茄细胞的形态、大小、有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指数等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增殖能力,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番茄栽培和果实的生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可以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番茄细胞的增殖速度和果实产量,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通过此次番茄细胞实验,我们对番茄细胞的各种性状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今后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了解番茄果肉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番茄果肉细胞,可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三、实验材料1. 番茄2. 显微镜3. 载玻片4. 盖玻片5. 碘液6. 滴管7. 吸水纸8. 纱布9. 清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番茄洗净,用干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2. 将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吸取清水,滴1-2滴在载玻片中央。
3. 用解剖针挑取少量番茄果肉,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
4.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从载玻片的一侧缓慢移动到另一侧,使盖玻片覆盖在标本上。
5. 用吸水纸吸取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分。
6.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少量碘液,用吸水纸的另一侧吸取碘液,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7. 将制作好的番茄果肉细胞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8. 调整焦距,观察细胞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壁:番茄果肉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呈透明状,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 细胞膜:细胞膜呈半透明状,紧贴细胞壁,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细胞质呈透明状,不断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
4. 细胞核:细胞核呈黑色,位于细胞中央,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5. 液泡:液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
6. 叶绿体:番茄果肉细胞中叶绿体较少,主要分布在细胞边缘,参与光合作用。
六、实验结论1. 番茄果肉细胞具有典型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
2. 番茄果肉细胞主要起到营养储存和光合作用的功能。
七、实验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了解到了番茄果肉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为后续学习植物生物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操作技能。
番茄的植物组培14生物科学一班201412200501026 朱少峰摘要目的:传统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相当少,并且大量存在于西红柿籽周围的类脂物中,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植物组培的方法获得高产量番茄红素的番茄。
方法:先对番茄种子进行杀菌消毒,进行培育,再利用培养的幼苗选取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发育成成熟植株。
结果:得到了高产量番茄红素的番茄。
结论:利用组织培养而成的番茄番茄红素的产量较传统种植多。
关键词:番茄红素愈伤培养激素配比外植体培养前言番茄营养丰富,风味香郁,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成为各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
由于它是典型的双子叶植物,具有自花授粉、染色体图谱较清楚、较易栽培等优点,成为生物学领域研究最多的模式植物之一。
近年来发现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治疗各种癌症等功能,因此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关注。
一、试验主要仪器和试剂仪器烧杯(100ml 3个,用于放初步处理后的外植体;1L 1个,用作废液缸;250ml 3个,包好牛皮纸后灭菌,分别装酒精、升汞和无菌水)、电子天平、称量纸(若干)、钥匙(若干)、玻璃棒(一根)、量筒(100ml和10ml各1个),胶头滴管(1个)、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保鲜膜、酒精灯、记号笔(或标签纸)、培养皿、试管试剂75% 酒精、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有机物母液、铁盐母液、无菌水、0.1%HgCl2、蔗糖、琼脂、6-BA、NAA二、实验方法1培养基的选择番茄汁50mL 酵母抽提液5g 肉膏10g 乳糖20g 葡萄糖2g k2HPO4 2g 吐温80 1g 乙酸钠5g 琼脂15g 水加至1000mL pH6.8±0.22.MS培养基(1L)大量元素50ml 钙盐50ml 微量元素10ml 维生素10ml 铁盐5ml 糖50g 肌醇0.1g 琼脂4.5g注意:1)要在前种物质全部溶解后才能加入后种物质。
2)加热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1.认识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2.归纳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难点归纳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准备1.新鲜的番茄,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引言1.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练习使用了显微镜的基本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并观察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
2.通过制作并仔细地观察最后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二)导入我们常吃像番茄这样的水果蔬菜,那么它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今天一看究竟。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三)观察植物细胞1.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实验材料,取不同的部位就会观察到不同的细胞。
每观察一种细胞,大家可以绘制一个结构简图。
2.果肉细胞、叶肉细胞和他们的表皮一样吗?番茄的果肉吃起来软软的,果肉细胞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制作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果肉细胞和表皮细胞不同,我们不能撕取,那这时候我们要怎样取材呢?接下来由老师为大家演示一下如何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教师演示:(1)制作番茄果肉细胞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番茄果实,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清水。
(2)实验步骤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大体相同: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材,怎样才能将番茄果肉放到载玻片上,还要薄而透明呢?用解剖针轻轻挑取少量成熟的番茄果肉,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使其散开。
注意:挑取果肉要适量,如果太多,细胞聚在一起,不能在水滴中分散开,会影响观察。
④用镊子夹取一片盖玻片,先将其一端倾斜接触到载玻片中央的水滴,然后轻轻放下盖玻片。
避免产生气泡。
(3)因为番茄果肉本身有一定的颜色,所以我们可以不用染色就直接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