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月相ppt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22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月相》公开课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月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月相形成原因、月相变化规律、月相与潮汐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月相概念、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解月相与潮汐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月相相关现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文学兴趣,增强探索自然奥秘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理解,月相与潮汐关系掌握。
2. 教学重点:月相概念、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相演示仪、地球仪、月球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地球仪、月球仪、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夜晚月亮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相变化,提出问题:“为什月亮形状会不断变化?”2. 基本概念:介绍月相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月球仪,解月相形成原因。
3. 例题讲解:结合月相演示仪,讲解月相变化规律,强调上弦月、下弦月区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和月球仪,记录不同时间月亮形状,分析月相变化规律。
5. 知识拓展:讲解月相与潮汐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潮汐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月相概念及形成原因。
(2)描述月相变化规律。
(3)分析月相与潮汐关系。
2. 答案:(1)月相是指月亮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从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形状。
月相形成原因是月球绕地球运动,同时受到太阳光照射。
(2)月相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一个完整月相周期为29.53天。
(3)月相与潮汐关系:月相变化会影响地球上潮汐现象,如满月时潮汐较高,新月时潮汐较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月相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夜晚月亮,记录月相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