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15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平板运动试验(Exercise Stress Test)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心脏诊断方法,也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试验通过让患者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以观察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缺血情况,从而对冠心病进行判断和诊断。
本篇文章将从平板运动试验的实施原理、试验结果的解析、诊断意义以及应用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平板运动试验的原理平板运动试验的原理是利用体力活动刺激心脏,使心脏供应缺血区域的氧气需求增加,从而引发心肌缺血或缺血性改变。
患者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有规律的步行或跑步等体力活动,不断增加运动强度,直到达到预定的终点(通常是心率达到一定数值或出现相关症状)。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心电图记录和血压测量均在监测范围内。
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率反应:心率在试验过程中随着运动而逐渐升高,正常人心率可达到最大心率的70%-85%。
心率反应异常可能表示心脏功能失调。
2. 心电图变化: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心电图ST段改变,如ST 段下降、水平或上斜型抬高;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心室扑动等。
3. 症状反应: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指示冠心病的发生程度。
4. 舒张压反应:在运动过程中舒张压也会随着强度增加而增加,但血压升高幅度不宜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上述指标,可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解析,进而作出合理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平板运动试验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的诊断:1. 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心绞痛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绞痛表明存在心肌缺血,可作为诊断心绞痛的一种方法。
2. 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对于无症状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可发现心肌缺血情况,及时判断和诊断。
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可区分心肌缺血的发生是由心肌梗死还是稳定性心绞痛所引起。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临床价值探讨目的对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05年~2010年因心前区疼痛来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患者160例,对患者分别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平板运动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80.72%,特异性为45.45%,准确性为63.75%。
结论经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标签:冠心病;冠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临床价值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运动试验中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率和ST-T的变化。
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其属于有创检测,临床普及困难,因此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逐渐受到重视[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因心前区疼痛就诊的患者160例,对其分别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都来源于我院心内科在2005年~2010年因心前区疼痛住院的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70例,女性90例,年龄40~70岁,平均(58.5±12.4)岁,检查前均常规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160例患者分别展开冠脉造影检查和平板运动试验,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对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进行评价分析。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阴性+真阳性)/总数。
1.2.2检查方法冠脉造影: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经改良Seldinger穿刺法,选择性多体位、多角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卢喜烈: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二)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关键词: 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摘要: 运动平板试验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用于检测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如果把冠脉造影看作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运动平板试验就是检测心肌缺血的指标.掌握好运动平板适应症、并发症和临床应用技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7 运动试验结果判断1.7.1 运动试验引起的心电图变化运动试验过程中或运动结果后的几分钟内心电图上常发生P 波、QRS波群、T波、ST段、P-R间期、Q-T间期或U波的变化。
在上述各波段的变化中,有的心电图改变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有的心电图改变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的属于运动生理反应。
1.7.1.1 运动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1)ST段移位1)ST段抬高运动引起ST段移位包括抬高与下降。
ST段抬高必须区分是发生在心梗后有Q 波的导联上还是发生在无Q波的心电图上,两者机制有明显不同。
ST段抬高常发生在前壁心梗有Q波的导联上(V1和V2)。
下壁心梗是运动时引起ST段抬高最常见的原因,常常是与室壁运动障碍或室壁瘤有关。
大约有50%的前壁心梗或15%下壁心梗运动时出现ST段抬高(图2),Q波导联ST段的射血分数大多比没有抬高的低,这些改变造成其他导联对应性ST段下降(假性缺血)。
同一病人运动试验中同时出现ST段下降和抬高,可能表明有多支病变。
无Q波导联ST段抬高,没有心梗的病人运动时ST 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冠脉痉挛,其机制是严重透壁性心肌损伤所致。
变异性心绞痛病人,ST段抬高一般出现在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时,常常是休息室发作。
运动时大约30%的变异性心绞痛病人ST 段抬高,ST 段抬高的部位铊2o1灌注缺损,损伤型ST段抬高的病人同时存在其他导联ST 段下降。
常伴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图2 运动试验诱发急性下壁心肌损伤型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降男性,53岁。
冠心病,运动结束后发作心绞痛,图A显示II、III、a VF导联ST段损伤型抬高,I、aVR、aVL、V2~V5导联ST段下降,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后,症状缓解。
231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临床应用体会近年来,活动平板运动参与越来越多的肌肉骨骼系统康复领域,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基于实践经验,阐述231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体会。
第一部分:患者介绍我们选择了231例运动肌骨障碍患者,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9例,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
按照疾病分类,康复对象包括脊柱病变患者,膝关节病变患者,双腿瘫痪患者和老年人等。
集中化治疗时间为4周,每周4-5次,每次1-1.5小时,共计治疗约16-20次。
第二部分:治疗过程对于每一个康复对象,我们都首先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工作。
评估包括患者病史采集、身体检查、X线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等,以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了解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加强的部位。
治疗时,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机器,饮食和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选择了不同的运动练习方案。
对于正常肌肉骨骼和功能的恢复,我们首先进行了基础训练方案,包括调整体位、坐立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训练等。
随后,患者进行个性化恢复训练,包括膝关节屈曲训练、胸椎伸展训练、股四头肌训练等。
在康复过程中,还开展了群体运动和创新运动等多种形式,以提高风险意识和激发意愿。
第三部分:临床效果评估针对每一个康复对象,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层级评估,用以评定治疗效果。
通过4周的有针对性、细致的治疗,对于231例患者,达到了显著和长期的临床康复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姿势改善:231例患者中,85%的患者在治疗后明显改善了脊椎塌陷、驼背、侧弯等问题。
2、活动范围:92%的双腿运动受限患者,在治疗后恢复了部分或全部的正常活动范围。
3、肌肉力量:大多数患者的肌肉力量在治疗后显著增强。
4、骨密度: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明显提高。
第四部分:挑战与问题活动平板运动对身体的负担比一般的体育运动要小,但单一运动和过量运动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通过改变运动时的速度和坡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量,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心功能评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判断心肌缺血,逐渐发展到分析病情及评价疗效和预后等方面。
一、运动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初选冠心病☆检测冠心病人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从冠心病中选择高危病人进行PCI和CABG☆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心梗病人出院前运动量的制定☆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心脏病内外科治疗疗效评定☆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评价窦房结功能☆体育疗法运动量的制定☆运动员体力状态的鉴定☆飞行员体检二、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试验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运动心电图试验。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运动中常常引起严重的缺血反应、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引起猝死。
为减少并发症,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必须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1、用于查体目的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
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
2、用于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3)检出早期高血压。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
(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
(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
3、用于研究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
(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
4、用于评估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
(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
(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
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通过改变运动时的速度和坡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量,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心功能评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判断心肌缺血,逐渐发展到分析病情及评价疗效和预后等方面。
一、运动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初选冠心病☆检测冠心病人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从冠心病中选择高危病人进行PCI和CABG☆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心梗病人出院前运动量的制定☆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心脏病内外科治疗疗效评定☆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评价窦房结功能☆体育疗法运动量的制定☆运动员体力状态的鉴定☆飞行员体检二、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试验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运动心电图试验。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运动中常常引起严重的缺血反应、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引起猝死。
为减少并发症,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必须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1、用于查体目的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
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
2、用于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3)检出早期高血压。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
(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
(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
3、用于研究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
(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
4、用于评估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
(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
(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其通过记录心电图和心率的变化来评估心脏的反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
本文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患者的体验来判断其心脏的反应能力。
患者在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测量血压、记录心电图和血压等生理参数。
在进行试验时,医生会让患者在走步机上行走一定的时间,并逐渐加速,以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
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数据,可以很快地得出结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
其次,平板运动试验在疾病预测和诊断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该试验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为患者提供早期预警,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另一方面,该试验还可以用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平板运动试验在临床诊断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平板运动试验仅仅是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其结果需要与其他临床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估。
此外,由于该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仅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才能进行操作。
因此,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平板运动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和使用时的安全性。
未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平板运动试验仍将在冠心病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快速、更安全的诊断服务。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一.前言平板运动试验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是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病检测手段。
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静息状态下患者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心肌好氧量增加时冠脉血流量不能相因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
运动负荷量分别为极量与亚极量两挡极量:指心率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的负荷量。
以最大心率粗略计算为:220-年龄数;亚极量:指心率达到85%-90%最大心率的负荷量。
临床上多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
运动能力:即运动中最大耗氧量,通常用最大代谢当量(METs)表示。
根据年龄预测运动能力(METs)的公式:男性:18.0-(0.15*年龄)女性:14.7-(0.13*年龄)二.平板运动试验概念:是一种让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受检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作出实验结果,来评定心脏情况。
三.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操作1.运动实验前应描记受检者卧位和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
2.运动中通过检测器对心率、心律及ST-T改变进行检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
3.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1-2分钟再终止运动。
4.此后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一般至少观察6分钟。
5.如果6分钟后仍未ST段恢复运动前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为止。
四.运动平板心电图的作用1.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运动诱导心电图ST段水平下降;心绞痛发生。
2.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3.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4.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5.评估功能性早搏的鉴别:运动中早搏是否增加?运动中早搏减少,功能性可能性大。
心动过速:运动中心率增加大于100次/分,6.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制定体育疗法运动量7.评价窦房结功能五.适应证1.冠心病的诊断2.功能性早搏的鉴别3.窦性心动过缓查因4.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5.疗效评价6.用于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制定六.绝对禁忌证1 .急性心梗(2天内)或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2.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3.中、重度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4.产生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5.急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6.严重的主动脉狭窄;7.严重高血压、显著低血压;8.急性肺栓塞、肺梗塞;9.运动引起加重或影响运动的非心源性疾病;10.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11.患者拒绝接受运动试验;七.相对禁忌证1.左主干病变2.中度狭窄的瓣膜疾病3.严重贫血4.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肺动脉高压5.心动过速(>150bpm)或心动过缓(<35bpm)6.高度AVB、先天性AVB或希氏束远端阻滞7.洋地黄用药期或中毒,饮酒后、镇静止痛药等药物作用8.电解质紊乱9.预激综合征并发极速型房颤等10.RonT现象室早八.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开始时1-2分钟“热身期”平板运动速度应慢,防跌倒进入方案后每级保持2-3分钟,2.每分钟记录1次12导联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2月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50例,在1周内分别行平板运动试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
结果:TET与CAG在诊断冠心病应用中有显著的一致性;对男性患者诊断的符合率高于女性患者;TET阳性者中易出现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结论:TET与冠心病受累血管数目有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别对男性患者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是目前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常用检查手段。
标签:平板运动试验;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TET)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方便实用、易普及等优点,适用于对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选。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因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且价格昂贵,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受医疗条件的限制,普及尚待时日。
现以CAG结果作为标准,探讨临床上TET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09年6月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50例,其中,男102例,女48例;年龄36~70岁,平均(45.0±8.5)岁。
对所有患者进行必要的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于1周内分别进行TET和CAG检查。
1.2 方法1.2.1 TET所有对象均按照Bruce方案[1]采用美国GP公司的1200型平板运动心监测系统进行检查。
运动前首先记录静息12导联心电图、心率、血压及症状变化。
阳性标准:①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②运动中或即刻心电图出现ST 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原有ST段下降者活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 mV,并持续2 min以上;③出现严重疲劳或呼吸困难不能坚持运动;④出现严重心律失常;⑤缺血型ST段压低≥0.2 mV或ST段抬高0.1 mV;⑥心率在1 min内减少20次,收缩压下降≥20 mm Hg(1 mm Hg=0.133 kPa)。
平板运动试验临床应用研究王柳一;张艳芝;李莉;李玉娟;只倩【摘要】目的:研究平板运动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552例患儿进行运动试验检查.结果:室性早搏患儿运动试验阳性者判定为病理性,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其他心律失常患儿运动试验均为阴性.T波改变及ST段变化患儿运动试验阳性者,结合病史给予治疗.结论:平板运动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评估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对评估运动诱发不明原因症状也很有帮助.【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21)002【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平板运动;心律失常【作者】王柳一;张艳芝;李莉;李玉娟;只倩【作者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 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 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 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 300074【正文语种】中文目前运动试验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儿科心血管疾病诊断也大有帮助。
199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定的小儿运动试验的准则中提示运动试验适应症包括评估心脏病及非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判断和建立康复计划,并对健康儿童的体格良好水平及功能耐力进行评估[1]。
目前我院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预后估计,评估运动诱发原因不明的症状等方面。
一、一般资料患儿552例,年龄3~16岁,其中男304人,女248人。
有症状者321 例,表现为胸闷、憋气、乏力或运动后出现心悸、胸痛等。
在试验前均做了常规同步12导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无异常情况者可进行运动试验,有异常情况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其他辅助检查,排除运动试验绝对禁忌症,试验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1周后可进行运动试验。
二、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arquette case平板运动机进行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采用修改的Bruce方案[2],运动速度及坡度分级连续递增,每级时间为2 min,运动时间共10 min左右,运动前描记安静状态卧位、立位同步12导心电图,运动中连续记录,运动后2、4、6、8 min各描记一份同步12导心电图,并在试验中监测患儿血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