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2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王昌龄出塞其二王昌龄出塞其二《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下面和小编一起王昌龄的出塞其二!出塞(其二)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简析】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赏析】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
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
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
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
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
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
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
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
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
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
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
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
第三讲盛唐诗坛之(二)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教材p209-214;边塞诗人群体为主)边塞诗派唐代的诗歌流派,在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成熟、高潮。
以高适、岑参为主要代表,亦称“高参”诗派成员主要有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陶翰、崔颢等。
(划横线诗人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注意:唐代不少诗人有边塞题材的作品,但不一定称为边塞诗人,如唐太宗有《饮马长城窟行》、卢纶有边塞绝句。
而边塞诗人也可能有大量非边塞题材的作品,如王昌龄。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⑴战事频繁。
(卫国、拓边;主要西北——东北一线,南昭、吐蕃)⑵统治者重视边功,尚武之风盛行,士人关心边塞战争。
⑶从军入幕风气盛行。
(如高适、岑参)⑷前代边塞诗的有益借鉴。
(古乐府:曹丕《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等)盛唐边塞诗概况主要内容:边塞风光、军事生活、征人思妇的情感、议论战争的得失等。
体裁:多七言古体、绝句(山水诗多五言古、近体)。
时代色彩:总体风貌: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慷慨而悲壮。
表现了士人昂扬向上的豪迈激情,以及对建立军功的渴望,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
从边塞诗看盛唐诗人典型心态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望蓟门》)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塞下曲》)极强的用世之心,强烈向往功名富贵、狂想近于天真1、高适字达夫,开元十八年至二十一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
中年落拓沉郁。
天宝八年,举有道科,授封丘尉。
后弃官入哥舒翰幕府,掌书记。
安史乱起,从玄宗入蜀,拜谏议大夫。
代宗朝入为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旧唐书》本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唯一高官而封侯者)作品多作于早年不遇之时。
七言歌行上承四杰以来歌行的体制,而且还吸取了汉魏古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跃自如。
《燕歌行》(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背景(参见《作品选》P60“解题”)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塞下曲六首其二古诗
摘要:
1.塞下曲六首其二的背景介绍
2.诗歌内容概述
3.诗歌的艺术特点
4.塞下曲六首其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正文:
1.塞下曲六首其二的背景介绍
塞下曲六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第二首。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美、含蓄著称。
这组边塞诗是他在任边塞判官时所作,描述了边塞的景色、戍楼的荒凉、士卒的辛苦以及战争的残酷。
2.诗歌内容概述
塞下曲六首其二全文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以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等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
同时,诗人以羌笛、杨柳、春风、玉门关等文化符号,表达了戍楼士卒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
3.诗歌的艺术特点
塞下曲六首其二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歌的意境开阔,气魄雄伟,展现了边塞的壮美风光。
其次,诗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再次,诗歌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文化符号
为情感载体,表达了戍楼士卒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4.塞下曲六首其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塞下曲六首其二在唐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对这首诗进行了赞誉和模仿。
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1、《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凉州词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4、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塞下曲唐代: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6、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7、从军行七首·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8、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9、胡歌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10、军城早秋唐代: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诗10首边塞诗10首篇1朝代:唐朝|作者: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边塞诗10首篇2朝代:南北朝|作者: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陈上祈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边塞诗10首篇3朝代:唐朝|作者: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边塞诗10首篇4朝代:唐朝|作者:李颀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边塞诗10首篇5朝代:唐朝|作者: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边塞诗10首篇6朝代:唐朝|作者:高适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边塞诗10首篇7朝代:唐朝|作者: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边塞诗10首篇8朝代:唐朝|作者: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边塞诗10首篇9朝代:唐朝|作者:卢照邻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边塞诗10首篇10朝代:唐朝|作者: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王翰的10 首边塞诗:
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凉州词》: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茄折杨柳,思归多苦颜。
3.《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6.《塞上曲》:翩翩舞翩翩,白鸟乘之翻。
忽上天山路,独舞燕支山。
7.《塞下曲》:秋风吹夜雨,春雪映朝霞。
别家逢塞北,寄书问辽阳。
8.《从军行》:虏骑截边飞,烽烟匝地起。
万里奔胡雁,辞家战秋草。
9.《塞上听吹笛》:借问吹者谁?闻名刘家谷。
横行西北望,共赏胡天月。
10.《送别》:胡马度阴山,春风吹不还。
遥望龙城路,双眼泪阑干。
这些诗歌展示了王翰边塞诗的特点,豪放、激情、富有战斗气息,同时也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忧虑和思乡之情。
古人写的边塞诗10首古人写的边塞诗10首精选篇1词牌名:夜游宫|朝代:宋朝|作者: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古人写的边塞诗10首精选篇2朝代:唐朝|作者: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古人写的边塞诗10首精选篇3朝代:唐朝|作者:岑参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古人写的边塞诗10首精选篇4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古人写的边塞诗10首精选篇5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其三】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其四】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其五】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古人写的边塞诗10首精选篇6朝代:唐朝|作者: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古人写的边塞诗10首精选篇7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1至6年级所有的边塞诗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一般指的是描写边塞军民生活和战斗之风景的诗歌。
这种诗歌常常充满了劲歌壮词,抒发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战争的忧虑等情感。
以下是关于1至6年级边塞诗的参考内容:一年级:1. 春天的塞外春天的塞外, 风吹草低见牛羊。
马儿欢跑, 骑在马背上,心情好。
边境线上守卫的姐姐哥哥, 英勇的抵抗着风沙。
阳光明媚, 牧歌飘荡在空中,让我们心旷神怡。
2. 塞外的雪塞外的雪, 白茫茫。
勇士们儿, 守边忙。
弯弓射箭, 击退敌。
将祖国守得安宁静。
狼烟四起,双手握紧剑。
守护着边疆,我们是蛮小英雄。
二年级:1. 黄河边的我黄河边的我, 看见秋天的豪情。
沙河飞舞, 唤起我的勇气和斗志。
战马奔腾, 黑云贯日护宏图。
同伴们走来,一起守护着我们的边疆。
2. 塞外的烽火烽火再起,黄金戍卫。
夜幕降临,蓦然听见箫鼓声。
尖啸直上云霄,牵动我奔腾的心脏。
擦干妈妈的眼泪,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戍边仔。
三年级:1. 边塞的春天边塞的春天,绿草如茵。
优优秀秀的印花布,装点了沙漠边沿。
战马奔腾,捧着我们的希望。
我是小哨所的小守卫,爱我的祖国,守护边疆。
2. 我是边塞的花朵我是边塞的花朵,开在黄河两岸。
曾经荒凉的大地,如今变得富饶。
蓝天碧海草原,滋养了我茁壮的身躯。
用心守望, 热爱祖国,在边塞的守护中茁壮成长。
四年级:1. 边关美景大漠边关宽无边,碧草如茵绿丝绵。
塞上风沙与我同,背后泰山镇四方。
边关烽火照云霞,雄鹰盘旋青天上。
凛冽寒风吹千里,敬佩英雄边关传。
2. 我是小边塞我是小边塞,驰骋在牧歌的原野。
黄河水奔流,祖国守护在我手心。
骄傲的我,眼巴巴地等待彩虹的出现。
保卫祖国,就是我行动的使命。
五年级:1. 边塞的战士我是边塞的战士,背负了家国的希望。
白天紧盯天空,晚上卧听虫鸣。
疆土广袤,山河壮美,无尽的风沙尽现勇士身上。
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拥有不灭的英雄气概。
2. 我的边塞生活边塞的我,看这苍茫天地守护家园。
十首边塞诗在边塞诗中,蕴藏着对边疆地区的描写和对边塞生活的体悟。
它们以独特的表达形式,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荒芜,表达了边塞壮士的忠诚和担当。
下面介绍十首经典边塞诗,以期能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指导。
第一首是《塞下曲》,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冰雪严寒和孤寂,展现了塞上英雄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它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谱写出人生的壮丽乐章。
第二首是《边塞寒夜》,它以朗朗的边塞明月为背景,描绘了边地的寒冷和孤独。
在这样的环境下,士兵们守护边疆,用生命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和敬爱。
这首诗告诉我们,忠诚与奉献是边塞生活中最宝贵的品质。
第三首是《出塞》,这首诗描述了塞外的大漠风景,以及远方家乡的思念。
它表达了边塞士兵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牵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变。
第四首是《望边》,它描绘了边塞远望的壮丽景色,同时展示了边塞官兵无畏敌军的英勇形象。
这首诗告诉我们,担当和勇敢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第五首是《送友人》,它以边塞为背景,通过送别朋友的场景,表达了边地人民淳朴而热情的情感。
这首诗告诉我们,友情的重要性在边塞人民中得以体现,也让我们明白,在困境中,友情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第六首是《登鹳雀楼》,它以壮丽的边塞风光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告诉我们,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应该珍惜和继承传统的力量。
第七首是《关山月》,它描绘了边塞的寂寥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遥远的边界,月光是边塞士兵思念家乡的纽带,也是他们对守护家园的坚定信念。
第八首是《夜泊牛渚怀古》,它以边塞牛渚为背景,描述了历经沧桑的边塞生活。
这首诗告诉我们,历史可以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让我们明白,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九首是《塞上闲思》,它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边塞诗大全100首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军行(唐)李白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0、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1、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李白的五言边塞诗李白的五言边塞诗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的五言边塞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幽州胡马客歌》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4、《塞下曲六首》(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边塞诗] 边塞诗大全100首边塞诗 20xx年01月12日诗歌大全1、《塞下曲》唐▪戎昱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2、《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宋▪欧阳修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其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4、《上京即事》元▪萨都剌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5、《边思》唐▪李益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6、《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南北朝▪庾信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7、《度破讷沙二首▪其二》唐▪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8、《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唐▪卢汝弼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9、《塞下曲▪其六》唐▪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10、《塞上曲》宋▪王镃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导语】边塞诗⼜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最丰富、艺术性的诗词类别。
下⾯就给⼤家分享下唐朝诗⼈抒写的边塞诗,欢迎阅读!唐朝诗⼈抒写的边塞诗篇⼀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2、《从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回。
4、《⽩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草折,胡天⼋⽉即飞雪。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不得控,都护铁⾐冷难着。
瀚海阑⼲百丈冰,愁云惨淡万⾥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路。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处。
5、《燕歌⾏(并序)》 唐·⾼适 开元⼆⼗六年, 客有从御史⼤夫张公出塞⽽还者; 感征戍之事,因⽽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本⾃重横⾏,天⼦⾮常赐颜⾊。
摐⾦伐⿎下榆关,旌旗逶迤碣⽯间。
校尉⽻书飞瀚海,单于猎⽕照狼⼭。
⼭川萧条极边⼟,胡骑凭陵杂风⾬。
战⼠军前半死⽣,美⼈帐下犹歌舞。
⼤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兵稀。
⾝当恩遇常轻敌,⼒尽关⼭未解围。
铁⾐远戍⾟勤久,⽟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蓟北空回⾸。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三时作阵云,寒声⼀夜传刁⽃。
相看⽩刃⾎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今犹忆李将军。
6、《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望客⼼惊,笳⿎喧喧汉将营。
万⾥寒光⽣积雪,三边曙⾊动危旌。
沙场烽⽕连胡⽉,海畔云⼭拥蓟城。
少⼩虽⾮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7、《前出塞九⾸·其六》 唐·杜甫 挽⼸当挽强,⽤箭当⽤长。
王昌龄出塞其二《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下面和小编一起王昌龄的出塞其二!、出塞(其二)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简析】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赏析】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
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
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
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
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
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
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
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
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
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
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
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
边塞诗二首其一:我呀,一读到边塞诗就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拽进了那个黄沙漫天的世界。
你们能想象吗?就像突然被丢进了一个巨大的、永不停歇的沙尘暴里,周围全是混乱和危险。
边塞诗里那些戍边的战士,他们的生活可真是苦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就像那些战士在抱怨呢,他们在那遥远的地方,连春风都不愿意光顾,那得多凄凉啊。
我仿佛看到一个士兵,手里拿着羌笛,眼神里满是对家乡的思念,他吹奏着那哀怨的曲调,心里想着:“我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啥时候才能回家呢?”这诗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映照出他们的孤寂和无奈。
还有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又展现出了他们另一面,那种壮志豪情。
就好比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雄鹰,虽然环境恶劣,但心中始终向往着蓝天,想着总有一天要冲破牢笼,翱翔天际。
战士们即使身上的铠甲都被黄沙磨破了,可是不打败敌人就绝不回家。
他们在那片土地上,经历着生死考验,心中却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
这诗啊,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热血。
其二:边塞的景色在边塞诗里就像一幅色彩浓烈的画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哇塞,这简直绝了!你看那茫茫大漠里,孤烟直直地升上天空,就像一个孤独的巨人站在那里。
黄河水奔腾不息,太阳又大又圆,慢慢地落下去,整个画面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演着边塞独有的风光。
我听说啊,有个诗人到了边塞,看到这样的景色,心里那叫一个震撼。
他碰到一个当地的牧民,牧民对他说:“咱这地方看着荒凉,可也有咱自己的好。
”诗人就笑着回答:“这景色真是让人又怕又爱啊,就像一个带刺的玫瑰。
”这就是边塞诗里景和人的互动,景影响着人,人也赋予景不同的情感。
在边塞诗里,还能看到士兵们之间的情谊。
他们一起面对战争,一起在艰苦的环境里生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就像是一个士兵对战友说:“兄弟啊,咱们今天就痛痛快快地喝酒,要是死在战场上也没啥,从古至今打仗的有几个能活着回去呢?”这种豁达又有点悲壮的情感,就像烈酒一样,喝下去让人心头发热。
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鉴赏(2)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能准确背诵默写诗歌。
2、了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情感。
【学习难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引导法 【学习过程】 诵读《塞上听吹笛》,鉴赏本诗。
一、解题: 《塞上听吹笛》,“塞上”即边塞,“笛”即管乐器,边塞诗中的笛通常指羌笛,属于一种意象,表示边境战事和将士们的生活诗作。
这一标题带有鲜明的边塞诗特征。
二、作者简介 1、〔高适〕(704-765),字达夫。
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
郡望渤海蓧(tiao )县(今河北景县)人。
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
安史乱起,曾历任左拾遗,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候。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有《高常侍集》。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
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
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
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
高适的诗歌风格激昂粗犷,但《塞上听吹笛》却别具一格,如冰清玉洁的音符,给他的边塞诗增添上另一种色彩。
2、诗作风格:风骨凛然
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
“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 ,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三、鉴赏本诗 班级 姓名 编写人: 陈彦华 日期:2014--04--17 审核:
1、反复诵读,达到背默。
2、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3、问题探究
(1)前两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请简要分析。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4、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析。
5、总结主题思想
描写边塞一片平和清静的自然景色,再现边关烽烟暂息、戍楼平安的气氛,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的人生态度。
四、鉴赏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解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在唐代轮台以西的著名水道玛纳斯河,此河一到冬天就干涸,所以诗中有“一川碎石”之语。
“奉”表敬称。
“行”,古诗的一种行裁。
“出师西征”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感情基调。
2、走近作者
{岑参}(约717-769),祖籍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士,曾两次到过西北地,前后度过了六七年的边塞幕府生活。
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富有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表现了积极的思想感情。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3、诵读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问题探究
(1)这首诗从文体上看属于什么诗?
(2)本诗哪些诗句是描写环境的?突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3)作者为什么要写如此恶劣的环境?这是什么艺术手法?
(4)诗中哪些诗句是直接描写将士的豪情壮志的?
6、总结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对封常清率兵平番邦叛乱的送别之作。
通过描写出征时的险恶环境,热情赞颂了出征壮士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不惧艰苦、勇于征战的豪壮。
7、概括本诗的艺术特色
(1)细节描写典型
“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
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另外通过“风头如刀面如割”来写边地的严寒,既呼应了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句,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而“幕中草檄砚水凝”的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2)环境描写典型
本诗或正面,或侧面,句句离不开边地严寒这一典型的环境,诗人也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表现唐军战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如环境是夜间则“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
(3)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4)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五、课外拓展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作品有《王昌龄集》。
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回答问题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以分析。
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六、(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