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 格式:docx
- 大小:37.60 KB
- 文档页数:2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二)引言: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是在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电能的传输和配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工艺,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正文:1. 规划布线- 评估电力系统需求:根据系统负荷需求和用电设备特点,评估所需开关柜的数量和容量,确保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
- 确定布线路径:根据用电设备的位置和布局,确定合适的布线路径,避免干扰和混乱。
- 确定布线方式:根据需求和空间限制,选择合适的布线方式,如单级布线、双级布线或环网布线等。
2. 准备工作- 确定线缆规格和材质:根据布线需求和电流负载,选择合适的线缆规格和材质,确保电能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 走线槽和桥架的安装:在布线路径上安装走线槽和桥架,固定线缆并保护其免受外界损坏。
- 跳线和连接器的准备:根据布线需求,准备好所需的跳线和连接器,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进行布线- 连接电源:将主电源与开关柜连接,确保电能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进行分支布线:根据需求,将主电源与各个用电设备之间进行分支布线,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够得到正常供电。
- 进行回路布线:根据系统布线路径,依次进行回路布线,确保电能传输的闭合和循环。
4. 进行接线和连接- 接线端子的连接:根据系统要求,正确连接开关柜中的接线端子,确保电能传输的畅通和稳定。
- 检查连接质量:对每个接线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接线牢固、无松动和导电良好。
- 进行接地连接:对开关柜进行接地连接,确保安全和防止静电积聚。
5. 进行测试和调试- 高低频测试:进行高低频测试,检查线路的传输性能和电能质量,确保符合规范和要求。
- 故障检测和排除: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任何故障和问题,及时进行检测和排除,确保系统工作正常。
- 安全标志和标识:对成套开关柜进行安全标志和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事项和操作要求。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一)引言概述:电气控制柜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离不开合理的回路布线工艺。
本文将从布线工艺的角度出发,分析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相关内容,包括线缆选择、回路设计、接线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
正文:一、线缆选择1.1 考虑工作环境:根据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要求的线缆。
1.2 电流容量选择:根据回路所需的电流容量确定线缆的截面积,避免线缆过载或电流不足的情况。
1.3 绝缘材料选择:根据使用环境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线缆绝缘材料,确保线缆的绝缘性能。
二、回路设计2.1 需求分析:明确回路的功能和要求,综合考虑设备连接、信号传输等因素,进行回路设计。
2.2 回路划分:根据设备的功能和控制要求,将回路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细化设计。
2.3 回路连接方式:根据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并联连接、串联连接等。
2.4 信号隔离设计:对需要进行信号隔离的回路进行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2.5 确定回路编号:为了方便维护和管理,为每个回路分配唯一的编号,确保回路的准确标识。
三、接线方式3.1 接线端子选择:根据回路的电流和电压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线端子,确保接线的安全可靠性。
3.2 接线方式选择:根据回路的复杂程度和布线空间的限制,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如集中接线、分布接线等。
3.3 接线顺序安排:根据回路的功能和便于排查故障的考虑,合理安排各个回路的接线顺序。
3.4 接线标识:为了方便维护和排查故障,为每个接线点进行标识,避免接线错误或混乱。
四、布线标准4.1 设备安装要求: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布线,如设备的间距、散热要求等。
4.2 回路隔离:对不同功能的回路进行合理的隔离,避免干扰和相互影响。
4.3 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线缆被外界物体损坏,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如使用护套、保护管等。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要求(一)引言概述:电气控制柜的二次回路布线在工程项目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负责传输电信号,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确保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质量和安全性,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工艺要求,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正确操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工艺要求。
正文:1. 电缆的选择和敷设a. 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和规格,如阻燃、耐高温等。
b. 在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电缆的整齐、紧密和均匀,避免交叉和扭曲。
c. 电缆应远离热源和机械设备,避免损坏。
2. 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a.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过电流保护装置。
b. 安装过电流保护装置时,应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进行操作。
c. 过电流保护装置应安装在电气控制柜的合适位置,并保持可靠固定。
3. 接线端子的选择和标识a. 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接线端子,如可靠性高、耐腐蚀等。
b. 在接线端子上进行标识,标明电缆名称、连接点、方向等信息,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检修。
4. 接地系统的布置和测试a. 确保电气控制柜的金属外壳与地线良好接触,并保持低阻抗连接。
b. 在适当位置设置接地引线,并进行测试,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工作。
5. 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a. 安装和使用相应的安全栅栏、隔离开关等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b. 配备适当的防火设备和灭火器材,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总结: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工艺要求对于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选择电缆和接线端子,安装过电流保护装置,布置和测试接地系统,以及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可以确保电气控制柜的二次回路布线安全可靠,为工程项目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二次配线工艺总则本文件规定了二次配线的原则、工艺要求、操作程序。
合用于电气成套产品中二次配线的加工和质量控制。
注:当本文件有关条款与质量计划和制造规范的规定以及依据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矛盾时,依据这些规定要务实行。
配线原则布线应平直、齐整、一致,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
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
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
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可以交错。
当一定交错时,可水平架空超越,但一定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超越。
不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曲折半径约为线经两倍)。
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该采纳斜线连结。
导线与端子连结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
同一元件、一致回路(或功能同样元件与回路)的不一样接点的导线间距及曲折弧度应保持一致。
每个接线端子只同意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出两根。
布线时禁止损害绝缘层和线芯。
二次配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其实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不得经过端子。
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的连线一定经过试验端子。
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2,关于低坪(≤100V)线路同意采纳截面积小于mm2的导线。
接线不得使端子遇到额外应力。
导线接入端子应采纳铜接头,同意不采纳铜接头时,软导线绞紧搪锡接入,独股线作成羊眼圈接入。
线槽布线时,包含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线束布线时,应依据环绕管规格,但最多不得超出30根。
布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部署,不得出现倾斜交错部署。
柜内的弱电布线与强电应分开敷设。
集中部署的端子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
面板和柜体的接地跨接线不该缠入线束内(独自敷设)。
剥线一定使用专用工具(剥线钳剥4mm2及以下导线,6mm2以上导线用电工刀削除绝缘层)。
端子接入两根导线时,以前应加铜垫片,保证压按平贴,接触优秀。
引言概述:在电气工程中,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和工艺要求对于有效保护和稳定的电流传输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五种常见的二次回路配线方式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工艺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
正文内容:一、串联式配线方式1.串联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串联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串联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串联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串联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二、并联式配线方式1.并联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并联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并联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并联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并联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三、星形接线方式1.星形接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星形接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星形接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星形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星形接线方式的工艺要求四、三角形接线方式1.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三角形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五、混合配线方式1.混合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混合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混合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混合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混合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五种常见的二次回路配线方式,包括串联式配线方式、并联式配线方式、星形接线方式、三角形接线方式和混合配线方式。
每种方式都阐述了其原理、特点、应用场景、具体步骤、优缺点分析以及工艺要求。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配线方式,并严格遵守相应的工艺要求,能够确保二次回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超实用!(一)引言概述: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在电气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布线工艺可以确保电气回路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工艺,并探讨其实用性。
一、合理规划布线路径1. 根据回路的功能和运行要求,确定布线路径。
2. 考虑回路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信号受干扰导致控制错误。
3. 考虑后续维护和排障的方便性,合理划分布线区域。
二、选用合适的导线和标准1. 根据电流负载和回路长度等因素,选择适当规格的导线。
2.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导线,确保电气安全和可靠性。
3. 严格控制导线的长度,避免过长导线引起的线损和功率降低。
三、合理安排回路的连接方式1. 选择适当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确保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采用分段连接的方式,便于故障排查和维修。
3. 使用标准的接线图和标识,方便确认回路的连接状态。
四、进行回路的绝缘保护1. 在布线过程中加装绝缘套管或套管帽,保护导线免受机械损伤。
2. 采用绝缘胶带或热缩管对连接处进行绝缘处理。
3. 定期检查和维护绝缘保护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五、进行回路的接地处理1. 确保回路的接地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
2. 使用合适的接地导线,并保证其连接可靠性。
3. 定期检查和测试接地系统,确保其良好的接地效果。
总结: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对于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合理规划布线路径、选用合适的导线和标准、合理安排连接方式、进行绝缘保护以及正确接地处理都是确保布线质量的关键。
只有在布线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才能保证电气回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控制柜主二次回路导线制作及安装布置工艺守则CJDKB2008-001重庆长江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编制二00八年一月主、二次回路导线制作及二次线安装布置一、总则1.为规范公司生产的设备配套电气控制产品,主二次回路接线的制作及二次线的布置而制定。
2.控制柜装配中,二次回路系统统称为辅助回路,包含保护、控制、信号、测量等回路。
其二次元件的接点连线采用耐压不低于500V聚氯乙烯塑料绝缘线(BV、BVR),导体为铜芯单股硬线或多股软线。
采用软导线连接时导线端头应铰紧并加(压)终端附件(冷压端头或线鼻子,或焊接端头)。
3.单股硬线在布线时用于不跨接活动门、板等活动件的连接,多股软线用于跨接活动结构件、电器件之间的连接。
且在活动部件两端应用卡子将导线束穿塑料管并固定,固定卡子间线束管的长度不得妨碍门的正常开闭。
4.同一接线端点上,接入的导线不允许超过两根。
5.用螺栓(钉)连接的端子两根导线间应加平垫圈,且单根导线的接线端头两面和两根导线接线端头两端均加平垫圈,插入式端子两根导线截面积应相同,导线与元件的连接可使用螺栓、插接、压接或焊接方式,但均应保证连接的可靠。
6.导线的绝缘层应良好无破损、划伤,且连线中间不允许有断接点现象。
7.辅助回路应与主回路分开布置;辅助回路的导线不得从主回路导线(体)间穿越。
8.柜内线色在用户无要求时均推荐采用黑色绝缘线;保护或接地线则采用绿/黄双色绝缘线。
二、引用标准●GB7251.1-9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T2681-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三、二次配线工艺准备1.符号板、标签的准备与要求:符号板的字体为黑体字,字迹清晰端正、间隔均匀,打印内容正确符合技术图样要求。
电⽓控制柜⼆次回路布线⼯艺详解(多图)⼆次回路是任何电⽓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次回路的电⽓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
同时,其⼆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构成⼆次回路布线⼯艺的重要内容。
⼆次布线⼯艺⽔平的⾼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直接的影响。
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性能的改进,⽽忽视了⼆次布线⼯作,造成了⼆次回路布线⼯艺落后,⽅法陈旧。
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次布线⼯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
因此,采⽤新⼯艺、新技术,使⽤合适的新型电⽓附件等,已成为⼗分迫切的问题。
基本要求1、按图施⼯、连线正确。
2、⼆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3、采⽤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于100mm,⽔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于400mm。
4、同⼀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致。
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
5、⼆次线截⾯积要求:单股导线不⼩于1.5mm2,多股导线不⼩于1.0mm2,弱电回路不⼩于0.5mm2,电流回路不⼩于2.5mm2,保护接地线不⼩于2.5mm2;6、所有⼆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或接线端⼦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
每个端⼦的接线点⼀般不宜接⼆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8、⼆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指断路器、接触器等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其线长不得超过3⽶。
10、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作⽤可以不拆线直接测电流)接⾄测量仪表。
11、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
弱电回路中截⾯⾯积⼩于1mm2的单股导线应采⽤锡焊或其它合适的⽅式接线。
12、⼆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二)引言: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电气控制柜内部各个元器件的正确连接和布线方式。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相关内容。
一、合理规划布线路径1. 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功能和布局确定布线路径。
2. 考虑电气控制柜内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合理划分布线区域。
3. 避免布线路径交叉,减少信号干扰和电磁干扰的发生。
二、选择适当的导线和接线端子1. 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功率和电流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线。
2. 选择品质可靠、安全性好的接线端子。
3. 采用正确的接线方法,确保导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牢固连接。
三、正确连接元器件1. 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功能要求,正确连接开关、继电器、断路器等元器件。
2. 注意元器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避免接反。
3. 使用正确的连接方法,确保连接稳定可靠,避免短路和接触不良现象。
四、细致标注和整理布线1. 细致标注导线的编号和终端接线图,方便日后维护和排查故障。
2. 使用整洁的导线束整理,避免导线乱纷纷、绕在一起的现象。
3. 注意导线的长度和弯曲度,避免拉扯和损坏。
五、进行安全检测和调试1. 在布线完成后,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确保电气控制柜内部没有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
2. 进行电气参数的调试,保证电气控制柜的正常运行。
3. 在调试过程中,记录关键参数和调整过程,方便以后的维护和改进。
总结: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正确实施,对保证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合理规划布线路径、选择适当的导线和接线端子、正确连接元器件、细致标注和整理布线,以及进行安全检测和调试,都是保证布线工艺质量的关键步骤。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电气控制柜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高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29.931.适用范围2.使用材料BV.单股铜线、BVR多股铜线、走线槽PXC-2、绝缘套管、标记号、线夹、尼龙扎扣、塑料线、垫圈、TO(TU、TI)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异形套管、号码印、标签、缠绕管。
3.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钳、万用表。
4.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与图样一致。
4.2 推荐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置方法,采用成束捆扎行线时,布线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屏(柜、台)内应安装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或线夹。
4.3 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置应合理。
固定可靠,线槽盖启闭性好,颜色应保持一致。
4.4 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V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如DXN9系列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显示器的布线应单独敷设................,不能与其它回路混合.........,防止可能由.........;强制闭锁装置的.....a.、.b.、.c.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电源线要与.......~220V此引起的干扰影响显示器正常工作...............。
4.5 连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高压产品的二次配线在冷压的基础上还必须热敷(焊锡)。
4.6 连接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导线,在接线端处应加识别标记,如:A411、B411等。
导线标记用以识别电路中的导线,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且满足29.96《标号头和符号牌加工固定工艺守则》规定要求。
4.7 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门线或有翻板的地方,一律采用多股软线,且须留有一定余量,以门板、翻板开至极限位置不受张力和拉力影响而使连接松动或损伤绝缘为原则,且关闭时不应有过大应力。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控成套设备行业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
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
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
二次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
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
因此,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合适的新型电气附件等,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基本要求:
0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0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0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
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0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
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
如下图
0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²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²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²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²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²
0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0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
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08、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0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米。
10、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子接至测量仪表。
11、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
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1m㎡的单股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12、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如下图:
13、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
1)硬导线的剥线长度: 10 mm左右
2)软导线应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后再插到端子,注意铜线芯不要露出线鼻子且要压实。
3)合格压接
4)不合格
5)导线插入端子口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上部不能露铜
14、屏蔽电缆的连接
●拧紧屏蔽线至约15 mm 长为上;
●用线鼻子把导线与屏蔽压在一起;
●压过的线回折在绝缘导线外层上;
●屏蔽线采用单端接地
15、用热缩管固定导线连接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