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审题与立意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26
初中审题和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审题和立意的重要性,提高写作的针对性和质量。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通过对审题和立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中学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审题:如何准确理解作文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2. 立意:如何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确定作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审题和立意。
2. 讲解:(1)审题:讲解如何准确理解作文题目,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避免偏题或离题现象。
(2)立意:讲解如何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确定作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强调立意的新颖性和深度。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审题和立意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审题和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思考、多创新。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审题和立意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进行评价。
2. 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审题,是否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等。
3. 学生写作作品的质量,如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2. 推荐学生阅读优秀作文集,学习他人的审题和立意方法。
3. 邀请作文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审题和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案:初中作文审题和立意指导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作文审题的重要性,提高审题能力。
2. 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立意的方法,提升作文质量。
教学内容:1. 作文审题的重要性2. 作文立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写作经历,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二、讲解作文审题的重要性(10分钟)1. 解释作文审题的定义和作用。
2. 强调审题对于作文写作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审题不清导致的作文问题。
三、讲解作文立意的方法(15分钟)1. 定义作文立意:立意是指确定作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介绍作文立意的方法:a. 从题目中提炼立意b. 从材料中挖掘立意c. 从生活中寻找立意d. 从情感出发确定立意四、实例分析与练习(15分钟)1. 给出一个作文题目,如“我的梦想”。
2. 引导学生运用审题方法,明确题目要求。
3. 让学生运用立意方法,提出自己的立意。
4.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立意,互相借鉴和启发。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提问:如何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审题和立意?3. 提醒学生平时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审题和立意的理解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他们在审题和立意方面的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作文审题和立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认识到好的作文题目是成功的关键。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立意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捕捉素材。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有效思考和创意表达。
二、教学内容:1. 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作文题目来源和创意方法。
3. 思维导图在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作文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让学生明白如何抓住题目核心。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4. 创意练习: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题目的创意练习。
5. 总结:对学生的创意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题目,让学生从中学习。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题目的创意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审题立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进行作文题目创意的能力。
3. 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作文题目的敏感度,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作文题目。
3. 定期组织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4. 结合写作课程,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提高作文创作的水平,写出有思想、有感情、有创意的优秀作文。
审题立意初中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理解作文题目要求。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3. 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审题立意的概念与重要性2. 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3.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解题目要求、确定文章主题、选择合适的角度等。
3. 示范:以一道作文题目为例,现场演示审题立意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道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进行实践。
5. 分享:各组展示自己的审题立意成果,互相交流、借鉴,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写作实践:根据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7. 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肯定和指导。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审题立意,提高写作能力。
3.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有明显提高。
2. 学生对写作的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态度是否有积极变化。
3. 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了解学生写作成果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持续参与写作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话题作文:审题与立意》作文讲评课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审题的内涵、意义,明确审题的重要性;2、把握题意,明确写作中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人说:“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
能者一箭中,不能者百箭不中。
”审题犹如射箭,审题正确了,就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
如审题错误,必然一错百错,全军覆没。
审题就是反复咀嚼提供的文字,字斟句酌,弄清题目的词句的意义和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正确地把握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对作文的限制,整体地理解题目对写作的要求和规定。
到底怎么才能审好题呢?二、学习指导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就可确定所给题目应写或适合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如以时间、地点、人物、场景、事件的其中一项或两项以上为题目的(如《发生在双休日的故事》),或题目的开头或末尾带有“记”、“忆”、“访”、“传”、“事”、“记事”、“故事”、“见闻”、“漫步”、“游”等词的(如《美好的回忆》)一般要写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如《小草赞》《生活的赞歌》),宜写成抒情散文。
现在的作文命题往往淡化文体,所以有的题目适宜写多种文体,如《学会感恩》《理解》《责任》《选择》等。
对于没有明确文体限制的作文考题,同学们就要选择最适合自己、最好把握、最易写好的文体来写。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抒情议论等都有明确的范围要求。
因此,要学会反复推敲,确切掌握。
这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的每一个词语,弄清它的中心词、限制词特别是关键词,从而明确写作范围和重点。
如《我家的一件趣事》,“事”是中心词,“我家”、“一件”、“趣”是限制词,“趣”又是关键词。
关键词往往是选材和立意的重点。
所以在作文之前,要认真揣摩命题的语法结构和语言内涵,抓住题眼(即关键词,有时也是作文的文眼),并围绕它框定选材范围,确定写作重心。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写作审题立意》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写作指导文章。
本篇文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特别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审题和立意。
教材通过理论指导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审题不准确、立意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写作的基本技巧,特别是审题和立意。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有效的审题和立意,以及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论讲解: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重点阐述审题和立意的重要性。
3.实例分析:分析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具体操作方法。
4.实践训练: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写作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写作技巧、文体特点等关键信息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写作技巧和文体特点的掌握程度。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2.何谓审题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学生齐读)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一道风景线》 (“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送你一轮明月》(学生思考)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
最好虚实结合(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
《下雨天,真好》(3)审清限制要求. (文体、人称、范围等)《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小组讨论)例:《这也是一种美》“这”(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也”(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美”(给人享受、教益)题眼:也三、立意(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审题只是明确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1.什么是立意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
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正确明确深刻新颖3.立意的技巧a 变换视角《珍惜》(实、虚)(顺、逆)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顺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b联想想像《绿色》自然的绿色: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c 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d 聚焦时代(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四、练兵场1.《我想握住你的手》2.《翅膀》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解析《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说课稿《写作审题立意》一. 教材分析《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说课稿》是一本针对我国初中九年级学生下学期的语文教学用的教材。
本教材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系统地安排了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写作审题立意》是本册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准确、巧妙地确定写作的题目和立意,提高写作的质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在审题立意方面,很多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导致写作内容空洞、乏味。
因此,在教学《写作审题立意》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准确地确定写作题目和立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准确地确定写作题目和立意。
2.难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讲解:详细讲解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如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等。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题目。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为给定的题目确定立意,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写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册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写作训练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写作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题目,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审题的重要性、审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根据题目进行立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对题目理解不透彻,导致写作内容偏离题目要求;立意不明确,使得文章内容空洞、杂乱无章。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正确地审题;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立意的能力,使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正确地审题;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立意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审题方法进行实际写作,使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时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篇写得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讲解审题方法:讲解如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何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如何根据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写得不好的文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审题的重要性。
初中写作教案审题立意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明确写作要求。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题目,挖掘内涵。
(2)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明确立意方向。
(3)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1)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其内涵。
(2)理解题目背景,挖掘题目背后的意义。
(3)结合自身经历,找到与题目的契合点。
2. 案例分析:以历年中考作文题为例,分析其审题立意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方法。
3. 练习与指导:(1)让学生自主审题,确定立意方向。
(2)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拓宽思路。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修改完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写作中的困惑。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讲解审题立意方法:(1)讲解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如“关键词分析法”。
(2)讲解理解题目背景的方法,如“背景挖掘法”。
(3)讲解结合自身经历的方法,如“亲身经历法”。
3. 案例分析:以中考作文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内涵,挖掘题目背后的意义。
如2019年中考作文题“点赞平凡人”,引导学生从平凡人的角度出发,挖掘其背后的感人故事。
4. 练习与指导:(1)让学生自主审题,确定立意方向。
例如,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目,让学生思考最美的风景是什么,为什么最美,如何表达。
(2)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拓宽思路。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立意方向。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修改完善。
针对学生的写作,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5.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审题立意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明确方向,提高写作质量。
作文教案审题立意初中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明确作文的审题立意,理解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作文题目:我的梦想
2. 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三、教学过程:
1. 启发引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2. 审题立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方向,让学生明白作文的核心是表达自己的梦想。
3. 写作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如叙事、议论、描写等,来表达自己的梦想。
4. 学生写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作文创作,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5. 作文讲评: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分析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提高。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作文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梦想。
2. 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反馈,了解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效果,观察学生是否能通过教师的指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明确作文的审题立意,学会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梦想。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初中审题与立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审题的重要性,提高审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提高作文立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作文审题的重要性2. 审题的方法与技巧3. 作文立意的原则与方法4. 实例分析与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作文题目容易写,而有些则难以下笔?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审题是作文写作的关键一步,只有审题准确,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
二、讲解作文审题的重要性(5分钟)1. 教师解释作文审题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审题是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审题的重要性,例如:题目为“我的老师”的作文,如果审题不准确,可能会写成“我的老师是好人”等表面化、简单化的内容。
三、教授审题的方法与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题:a. 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b. 分析题目的要求,是叙事、议论还是描写等c. 考虑题目中的隐含意义,是否有深层次的含义2.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审题,教师给予指导。
四、讲解作文立意的原则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立意是指作文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2. 学生掌握作文立意的原则:a. 符合题目要求,不偏题b. 有新意,不落俗套c. 有深度,体现思考和感悟3. 教师介绍作文立意的方法:a. 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展开思考b. 结合自身经历,挖掘独特感悟c. 借鉴优秀作文,启发思维五、实例分析与练习(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分析其审题和立意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方法。
3. 学生自行练习审题和立意,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作文审题和立意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第二课时】,主要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写作。
教材从实际出发,以实例分析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写作题目时,仍然存在审题不准确、立意不明确的问题。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独立进行写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写作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审题立意,并将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写作实例,引发学生对审题立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审题立意的概念、方法和技巧,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选取一个写作题目,运用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提高。
5.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的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审题立意的概念、方法和技巧,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初中作文审题立意教案【篇一:初中作文之审题教案】初中作文辅导(一)——审题(一)审题审清题意: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
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取材的时间界限如《难忘的一件事》。
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
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中学趣事》。
2、地点范围。
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
如《农贸市场》。
3、对象范围。
如《我熟悉的人》、《我的益友》。
4、内容范围。
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
如《老师二三事》。
5、数量范围。
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
如《学校生活二三事》。
其次就是要找准“题眼”。
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
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难忘”就是题眼。
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
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
第三,确定体裁。
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二)写作步骤一、定好中心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
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启发。
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中心要集中。
一篇文章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3、中心要新颖。
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从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