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检验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Q/XJ004-2006
例行、确认、出厂检验规范
宁波鑫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例行、确认、出厂检验规范
本文件取代原编号为Q/XJ004-2005《产品例行检难、确认检验检验规范》,本文件使用之日起原文件作废。
1、目的
为确保出厂的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以及满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成套电器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柜、动力箱、终端箱的例行、确认、出厂时的检验依据。
3、检验类别
3.1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在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3.2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应每年至少抽查一次,每一申证单元至少抽一台。
如在抽查中发现有不合格项,应加倍抽样检验。
3.3出厂检验:例行检验项目加上包装检验项目及加贴标志。
4、检验项目及要求
相关记录:例行、确认、出厂检验报告Q/XJJY-01-2006编制:审核:批准:。
车辆安全例行检查和出站检查制度一、背景介绍车辆安全例行检查和出站检查制度是为了确保车辆运行安全、预防事故发生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旨在对车辆进行定期例行检查,识别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在车辆出站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例行检查内容1. 车辆外观检查例行检查应包括车身、车窗、车灯、车牌等外观部件的检查,确保车辆外观完好无损。
2. 车辆内部设施检查例行检查应包括座椅、安全带、车门、窗户、空调、音响等内部设施的检查,确保车辆内部设施完好并能正常使用。
3. 车辆机械部件检查例行检查应包括发动机、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轮胎、转向系统等机械部件的检查,确保车辆机械部件运行正常、无异常声音和漏油现象。
4. 车辆安全装备检查例行检查应包括灭火器、安全锤、急救箱等安全装备的检查,确保车辆配备齐全、完好可用。
5. 车辆电子设备检查例行检查应包括车载导航、车载通信设备、车载监控系统等电子设备的检查,确保车辆电子设备正常运行。
三、出站检查内容1. 车辆燃油及液位检查出站检查应对车辆燃油及液位进行检查,确保燃油充足并且各液位正常。
2. 车辆轮胎检查出站检查应对车辆轮胎进行检查,包括胎压、胎纹、轮胎磨损程度等,确保轮胎状态良好、安全可靠。
3. 车辆灯光检查出站检查应对车辆灯光进行检查,包括前照灯、尾灯、刹车灯、转向灯等,确保灯光正常工作,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4. 车辆刹车系统检查出站检查应对车辆刹车系统进行检查,包括制动片磨损情况、制动油液位、制动灵敏度等,确保刹车系统正常工作,提高制动效果。
5. 车辆安全带检查出站检查应对车辆安全带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带完好无损,能够起到保护乘车人员的作用。
四、执行流程1. 例行检查流程a. 车辆驶入检查区域;b. 检查人员按照检查内容逐项进行检查;c. 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d. 检查完成后,填写检查记录并存档。
2. 出站检查流程a. 车辆到达出站检查区域;b. 检查人员按照出站检查内容进行检查;c. 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驾驶员进行修复或更换;d. 检查完成后,填写出站检查记录,并将记录交给相关部门备案。
成套设备产品例行及确认检验检测准则一、例行检验准则:1.外观检查:对成套设备产品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产品外观的整体完好性、颜色、标识、标牌等是否符合要求。
2.尺寸测量:对成套设备产品的关键尺寸进行测量,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功能性能测试:对成套设备产品的关键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性能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
4.电气安全测试:对成套设备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绝缘电阻、耐压、接地等项目,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
5.机械安全测试:对成套设备产品的机械结构和运动部件进行测试,确保其结构牢固、运动顺畅,并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二、确认检验准则:1.配置确认:对成套设备产品的配置进行确认,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与订单要求一致。
2.功能性能验证:对成套设备产品的关键功能进行验证,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客户需求。
3.耐用性测试:对成套设备产品的耐用性进行测试,经过一定周期运行后,检验产品是否正常运行和性能依然稳定。
4.工作环境适应性测试:对成套设备产品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适应性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在各种工况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
5.标志标牌确认:对成套设备产品的标志标牌进行确认,包括产品的标识符号、操作说明、警示标志等是否齐全、准确。
三、检验检测准则:1.质量检测:对成套设备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包括产品的重量、密度、硬度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2.性能测试:对成套设备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产品的工作效率、能耗、运行噪音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3.可靠性测试:对成套设备产品的可靠性进行测试,包括产品的故障率、寿命、维修保养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4.环保性测试:对成套设备产品的环保性进行测试,包括产品的排放是否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是否存在有害物质等。
5.安全性检测:对成套设备产品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包括产品的电气、机械等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低压成套设备例行检验规范(ATS-FC、GCK、GGD2、GCS、XGL、GGD3、MNS)1.总则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气成套设备的例行检验。
1.2目的: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对电气设备成套(以下简称装置)的安装例行检验要求。
1.3本规范依据GB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7251.1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
2.例行检验例行检验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2.1例行检验项目:a.一般检查;b.接地保护电路;c.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通电试验;e.机械操作试验;f.功能单元互换性试验;g.机械联锁试验;h.电路绝缘电阻;j. 介电强度试验;k. 防护等级; l.一致性检查;3. 例行检验内容3.1一般检查;3.1.1 设备上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角度内灵活启闭,门在开闭过程中不应损坏涂覆层,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现象。
3.1.2 电镀件:设备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
3.1.3 喷涂层:无流痕、刷痕、透底、起沟、杂质,色泽均匀。
3.1.4 紧固件:采用的紧固件符合要求应拧紧,并有防松装置。
3.1.5 内装原件组合:内装元件的安装和标识应符合成套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
3.1.6 外接导线端子:应检查端子的数量、类型和标识是否符合成套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
3.1.7 内部电路和连接:应检查连接,特别是螺钉和螺栓的连接在任意的基座上能否有正确的松紧度。
应检查导体是否符合成套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
3.1.8 元件安装:元器件的选择安装符合说明书要求,飞弧距离达到要求,严格按照产品图纸和产品一致性要求进行操作。
3.1.9 一次母线:无毛刺,锤痕、划痕、凹坑,接触面吻全夹带排列整齐,漆色相序正确,弯曲处无裂纹,3.1.10 二次线:接线符合图纸、布线方式符合工艺要求,同一工程导线走向基本一致,导线规格采用正确。
1.0目的:对产品最终质量检验进行控制,确保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符合符合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要求。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最终阶段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3.0职责3.1成品段生产作业员工负责成品的自检和互检。
3.2技术、质检部负责对认证产品的例行检验/确认检验。
3. 3 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检验工作。
4.0内容及标准4.1例行检验4.1.1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4.1.1.1对形成成品的班组自、互检合格后及时向成品质量检验员,成品质量检验员对照例行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填写《例行检验报告》。
4.1.1.2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质检员给予合格标识,并加盖代码章及检验日期。
不合格的成品,质检员给予不合格标识,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办理,需要返修、返工处理的不合格品,返修返工完毕后经自检互检合格的,执行4.1.1.1条款规定,检验合格时给予合格标识。
4.1.2检验内容是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火灾防护产品、建筑耐火构件产品》和《GB14102-2005防火卷帘》标准的有关要求,对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作如下规定和实施.4.1.3抽样计划:防火卷帘成品出厂检验按GB/T2828.1的规定,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接收质量限AQL=6.5,一次正常检验抽样方案。
4.1.5例行检验判定要求,应满足上述项目的全部技术要求,判定该项目合格,否则判定该项目不合格。
检验项目的全部项目合格,判定结论合格,产品任一个项目不合格,判定结论不合格。
全部合格后方可出厂,并填写《防火卷帘产品例行检验记录》。
4.1.6 在例行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时,检验员应根据情况及时通知操作者和生产负责人注意加强控制;要做出明显的标识,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 确认检验4.2.1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由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任意抽取一樘作为样品检验,若某些项目无法完成的送样至国家指定认可的检验机构委托确认检验或由国家指定认可的检验机构进行现场抽样,提供相关检验报告,实现确认检验的最终目的。
车辆安全例行检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和故障的发生,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车辆的安全例行检查。
第三条安全例行检查是指定期对车辆进行综合检查的过程,以确保车辆在安全、性能和外观等方面满足相关的要求。
第四条安全例行检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检查过程科学、合理。
第二章检查规范第五条安全例行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外观检查:检查车辆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如破损、变形、腐蚀等。
2、底盘检查:检查底盘是否有松动、脱落、变形等情况,确保底盘的稳定性。
3、制动系统检查:检查制动系统的工作情况,包括制动踏板、制动液、制动片等是否正常。
4、悬挂系统检查:检查悬挂系统的工作情况,包括悬挂弹簧、减震器等是否正常。
5、轮胎检查: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包括胎面、胎纹、气压等是否符合要求。
6、电气系统检查:检查电气系统的工作情况,包括电瓶、电路、灯光等是否正常。
7、燃油系统检查:检查燃油系统的工作情况,包括燃油管路、油箱等是否正常。
8、动力系统检查:检查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工作情况,包括启动、加速、换挡等是否正常。
9、安全设备检查:检查安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情况,包括安全带、灭火器、安全锤等是否完好。
10、车辆内部检查:检查车辆内部的工作情况,包括仪表盘、座椅等是否正常。
第六条检查应按照统一的检查要求进行,尽量遵循从外部到内部、从前部到后部的检查顺序。
第七条检查前,应先对车辆进行清洁,确保能够清楚地观察和检查。
第八条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并记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或报修。
第三章检查频次第九条车辆的安全例行检查应按照以下频次进行:1、日常检查:每天车辆启动前进行简单的外观检查和底盘检查,确保车辆基本正常。
2、周检:每周对车辆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包括底盘、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轮胎、电气系统、燃油系统、动力系统、安全设备等的检查。
3、月检:每月对车辆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包括所有项目的检查。
车辆例行检查制度一、概述车辆是企业或个人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车辆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例行检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该制度旨在规定车辆的例行检查内容、频率和责任人,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和良好状态,保障人员出行的安全和舒适。
二、例行检查内容1. 外观检查2. 内部检查3. 机油检查4. 轮胎检查5. 刹车检查6. 灯光检查三、例行检查频率1. 日常检查:每次行车之前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车身是否有明显损坏、车灯是否正常等。
2. 每周检查:进行内部检查,包括座椅、安全带、方向盘等设施是否正常。
3. 每月检查:进行机油检查,检查机油是否适量,如有必要进行添加。
4. 每季度检查:进行轮胎检查,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如有必要进行更换。
5. 每半年检查:进行刹车检查,检查刹车系统的工作情况,如有必要进行维护。
6. 每年检查:进行灯光检查,检查车灯的亮度和照射效果,如有必要进行调整。
四、例行检查责任人1. 车辆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车辆例行检查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
2. 驾驶员:负责日常检查和每次行车之前的外观检查。
3. 维修人员:负责机油检查、轮胎检查、刹车检查和灯光检查等专业检查。
五、例行检查记录车辆例行检查应当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包括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等信息,确保检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检查记录应当保存至少一年以上,以便随时查阅和核对。
六、例行检查效果评估车辆例行检查制度的实施效果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包括例行检查的质量、效率和成本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完善措施,不断提升车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七、例行检查制度宣传为了确保车辆例行检查制度的有效实施,应当进行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对例行检查制度的宣传,让所有相关人员充分了解和遵守制度要求,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1 目的:为确保最终产品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求。
2 范围:适用于节能认证的GS单吸双吸中开泵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3 职责:质检员负责进行例行和确认检验。
4 要求4.1 例行检验4.1.1 例行检验是在所有装配工序完成后,除了加贴标志和包装外,进行的检验。
4.1.2 例行检验时应先对产品一致性进行检验,质检员按例行检验规范要求对每台产品进行检验,并记录试验结果,做好出厂检验记录。
4.1.3 例行检验项目见表1例行检验要求。
4.2 确认检验4.2.1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抽样检验。
4.2.2 质检员按确认检验规范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确认检验每年应进行一次,应做好确认检验记录。
4.2.3 确认检验项目见表2确认检验要求。
4.2.4泵流量、扬程、泵效率、泵汽蚀余量等见表3要求。
4.2.5确认检验出现不合格,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产品质量分析,找出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4.3质检员应记录好并保存出厂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表1 例行检验要求表2 确认检验要求二、试验方法1安全性检查1.1检查部位:泵整机1.2检查标准:外露转动部件的安全防护、安全标志、运转试验1.3检验工具:目测1.4检验方法:目测2水压试验2.1检查部位: 各零部件及整机2.2检查标准:符合ZY-QW-28.11水压试验作业指导书要求2.3检验工具:水压装置2.4检验方法:打开真空泵,看真空表读数能否达到相关数值3静平衡试验3.1检查部位: 轴、叶轮、轴套、轴承进行平衡检验3.2检查标准:符合ZY-QW-28.6静平衡作业指导书要求3.3检验工具:静平衡检测装置3.4检验方法:轴、叶轮、轴套、轴承装配好后放于平衡检测装置上进行检测4泵流量4.1检查要求:检查泵流量能否达到设计流量值4.2检查标准:在设计点扬程时,流量应达到设计流量值4.3检验工具:综合测试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功率传感器4.4检验方法:按照GB/T 3216-2005的规定进行5泵扬程5.1检查要求: 检查泵扬程能否达到设计扬程值5.2检查标准:在设计点流量时,扬程应达到设计扬程值5.3检验工具:综合测试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功率传感器5.4检验方法:按照GB/T 3216-2005的规定进行6 泵轴功率6.1检查要求: 检查泵轴功率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值6.2检查标准:泵的轴功率应符合GB/T3216-2005 之10的要求6.3检验工具:无6.4检验方法:数据计算7效率7.1检查要求:检查泵的效率能否达到规定限定值7.2检查标准:泵的效率限值应符合GB/T 13007-1991的要求7.3检验工具:无7.4检验方法:数据计算。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例行试验检验规范1.油箱密封试验油箱密封试验应在装配完毕的产品上进行,如产品带有可拆卸的贮油柜、净油器、散热器或冷却器可单独进行,试验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a.静油柱法b.静气压法1.1 采用静油柱法进行试验:在变压器箱盖或贮油柜上加一个垂直的吊罐或利用贮油柜的油面压力,其吊罐或贮油柜的油面高度应使油箱所承受的压力和持续时间符合GB/T6451一2008规定。
(见表一)1.2 采用静气压法进行试验: 在变压器的箱盖上或贮油柜上连接一块气压表,并装有一个气门,通过该气门输入干燥空气给油箱施加静气压,施加的压力和持续的时间应符合GB/T6451-2008的规定。
(见表一)表1 密封试验所承受压力和持续时间1.3 在密封试验解除前,要对油箱所有焊缝和密封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应无任何渗油和漏油现象。
静气压法解除压力时,剩余压力应不低于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1.4 对于不带贮油柜或全密封型的试品,应在正常油面高度下进行密封试验。
1.5 利用静油柱法或静气压法时,油箱各部位的压力和持续时间按GB /T6451--2008的规定,产品无渗漏油现象,则该试验合格。
2.绝缘特性测量绝缘性能测量是考核试品的绝缘性能,是产品进行高压试验和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应进行下列试验项目: a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b .介质损耗率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和介质损耗率的测量部位按表2的规定进行。
表2 变压器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2.1绝缘电阻及吸收比2.1.135kV级4000kVA及以上和63kV级以上的所有试品均测量其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测量时,应使用5000V、指示量程不低于100000MΩ的高阻计。
35kV级、3150 kVA及以下和10kV的所有试品均应测量其绝缘电阻值。
测量时使用2500V、指示量程不低于10000 MΩ的高阻计。
其精度均不应低于士1.5%。
2.1.2 测量绝缘电阻时,首先将高阻计调整水平,在不连接试品的情况下,使高阻计的电源接通,其仪表指示应调整到∞;将测试连接电缆接入时,高阻计指示应无明显差异。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例行试验检验规范例行试验检验规范1.油箱密封试验油箱密封试验应在装配完毕的产品上进行,如产品带有可拆卸的贮油柜、净油器、散热器或冷却器可单独进行,试验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a.静油柱法b.静气压法采用静油柱法进行试验:在变压器箱盖或贮油柜上加一个垂直的吊罐或利用贮油柜的油面压力,其吊罐或贮油柜的油面高度应使油箱所承受的压力和持续时间符合GB/T6451一2008规定。
(见表一)采用静气压法进行试验: 在变压器的箱盖上或贮油柜上连接一块气压表,并装有一个气门,通过该气门输入干燥空气给油箱施加静气压,施加的压力和持续的时间应符合GB/T6451-2008的规定。
(见表一)在密封试验解除前,要对油箱所有焊缝和密封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应无任何渗油和漏油现象。
静气压法解除压力时,剩余压力应不低于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对于不带贮油柜或全密封型的试品,应在正常油面高度下进行密封试验。
利用静油柱法或静气压法时,油箱各部位的压力和持续时间按GB/T6451--2008的规定,产品无渗漏油现象,则该试验合格。
2.绝缘特性测量绝缘性能测量是考核试品的绝缘性能,是产品进行高压试验和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应进行下列试验项目:a.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b.介质损耗率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和介质损耗率的测量部位按表2的规定进行。
2.1绝缘电阻及吸收比35kV级4000kVA及以上和63kV级以上的所有试品均测量其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测量时,应使用5000V、指示量程不低于100000MΩ的高阻计。
35kV级、3150 kVA及以下和10kV的所有试品均应测量其绝缘电阻值。
测量时使用2500V、指示量程不低于10000 MΩ的高阻计。
其精度均不应低于士%。
测量绝缘电阻时,首先将高阻计调整水平,在不连接试品的情况下,使高阻计的电源接通,其仪表指示应调整到∞;将测试连接电缆接入时,高阻计指示应无明显差异。
文件制修订记录1、抽样方案100﹪全数检查。
2、检验依据检验卡,FQC 全检规范,客户特殊要求。
3、检验范围/要求A、所有装配完工产品、应确认随工单与产品名称、型号相符合,否则不得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转序。
B、外观、插拔、平整度、导通等。
4、外观检验目视检查是否有如下不良现象:A、主要缺点:材料错误,结构不符,印字不良,混料,铆压不到位,漏装、错装,裂纹,多料,缺损,偏芯,变形,脱层,杂物,油污,刮伤,加工损坏,发白、颜色不符,压痕,表面不光洁等不良现象。
B、次要缺点:轻微毛刺、垫伤、飞边、划痕等外观不良现象。
由FQC检出A、B项不良产品,轻微变形件(可整形)不良,由FQC进行整形达到质量要求。
5、导通检验需要导通产品应对应检具使用通断合格及不合格封样件进行校对,检具校对合格后方可进行导通测试,校对检具不合格应立即报负责人进行处理,并在检具点检表如实记录校对状况。
导通不合格分为:A:检具灯无导通显示B:检具灯导通互换不灵敏C:切换灯不熄灭D:检具闪灯(瞬间闪烁)由 FQC 检出不良品,并应保证检验过程中不对产品其他功能产生破坏(如变形)。
6、平整度检验需要贴平测试产品应(目视/塞尺)对检具使用贴平合格及不合格封样件进行校对,检具校对合格后方可进行贴平测试,校对检具不合格应立即报负责人进行处理,并在检具点检表如实记录校对状况。
贴平不合格为:A:产品任何一只引脚或焊片、基座与平面检具平面间隙大于技术要求。
B:引脚、基座严重变形、漏装。
由 FQC 检出不良品并保证检验过程中不对产品其他功能产生破坏(如指纹、划痕)7、接触电阻检验需要接触电阻测试产品应对接触电阻仪使用合格及不合格封样件进行校对(校对方法为将电阻仪调至设定值,指针在未测试状态下调整为 0mΩ),校对合格后方可进行电阻检验,校对检具不合格应立即报负责人进行处理,并在检具点检表如实记录校对状况。
电阻不合格为:A:产品相互接触导体间接触电阻大于设定值B:产品各相互接触导体间无导通(不相接触)由 FQC 检出不良品并保证检验过程中不对产品其他功能产生破坏(如指纹、划痕、电镀刮伤)。
1目的根据生产工艺的安排,对生产线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跟踪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用以改善制程或作业方式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确保可靠性与安全性与获证产品的一致性,并满足客户的需求与标准。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生产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
3职责3.1 仓库部:根据PMC的生产计划进行备料与发料。
3.2 生产部:依《生产任务单》负责对液晶监视器、液晶拼接单元进行生产。
3.3 品质部:负责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与巡检。
3.4 工程部:负责制造过程中的工艺、SOP内容执行、异常的处理等。
4工作流程责任单位管制重点表单/附件齐料/配套《生产任务单》明确最新变更依BOM/ECN等执行过程符合要求《IPQC巡检记录表》《IPQC首件检验记录表》品质部生产部《IPQC巡检记录表》品质部/工程部《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品质异常单》品质部生产部/品质部《维修记录表》《成品检验日报表》5控制内容5.1 检验准备根据PMC下达的生产计划,品质部调配好相应的稽核检验规范及相应测试仪器与检验记录表,生产部调配好作业人员、投产物料,并准备好设备、工具、作业指导书等。
5.2 例行检验的方式5.2.1 首样检查:对组装使用的物料、软件、整机的功能、光学参数、电性参数进行检测。
5.2.2 过程稽核:对组装、调试及包装完成后的前一件产品进行检验,由品质部IPQC在生产过程中对各个工序实施巡回检验。
5.2.3 全检:生产线的检验员对每一件产品都按照作业指导书实施检验。
5.3 例行检验的实施和记录5.3.1 品质部IPQC依据ECN/BOM/SOP等相关文件对过程实施巡检作业。
5.3.2 生产部检验员依照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进行检验。
5.3.3 品质部IPQC将过程检验情况记录在巡检记录表中,如发现不符合情况,则要求其责任单位分析原因进行改善并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
5.4 制程检验作业5.4.1 严格按照对应机型的SOP作业指导书对产品进行100%全检。
例行检验确认检验设备运行检查规范
1.方针/方针引用
管理科学、依法检定、保证精度、满足生产。
2. 目的和范围
2.1目的
加强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满足产品精度、性能和功能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2.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
3.职责
3.1质量部负责本规范的全面贯彻和正确执行。
3.2质检员负责具体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验收、建档、检定、标识和报废。
3.3使用部门负责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
4.工作程序
4.1外观检查:检查检测设备是否完整、清洁,附件是否齐全完好;
4.2检测设备操作是否正确:检果开关、指示灯、仪表、电路等是否正常,使用是否正常;
4.3定期检定:验证是否有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
4.4功能检查:设备检测前对上一次检测合格的样品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确认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必要时再拿一个不合格样品进行检测,用两个样品做对比;
4.5具体的检测项目和检查内容及方法参照下表
4.6在运行检查结果过程中,如果发现检测设备不合格则将该台检测设备上批次检验过的产品追回再次检验,如再次检查不合格的产品则返工返修,重检,合格后方可准许出厂,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返工返修重检等措施应记录。
5质量记录
5.1《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运行检查记录》。
Subject: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作业规范Doc. No:WI-Q-079Initialed date:DEC 8,2004Concurred by: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作业规范Version : A 文件内容变更记录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作业规范Version : A1.目的对认证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保证认证产品持续达到认证产品相关标准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认证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3.组织与权责3.1 品保部是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
3.2品保部负责生产过程的例行检验控制4.名词解释无5.作业流程图无6.作业程序6.1例行检验:6.1.1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在生产线必须经过LQC 全检,全检项目依照对应产品的SOP,以及产品规格书,检验后不允许有影响产品性能的工序存在。
6.1.2例行100%检验后,除进行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检验若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QP-016)处理。
6.2 确认检验:6.2.1公司通过CQC 认证的产品,必须依照“信息技术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进行确认检验,对于公司内部不能进行测试的检验项目(如:对地漏电流测试、EMC 测试项目)需委托具备检测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验测试,并保留测试报告。
6.2.2确认检验的频率:依照“信息技术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中要求,产品性能、外观、耐压测试等有生产时每周抽测一次,EMC 测试、对地漏电流测试项目EMC每2年委外检验一次,安全每一年检验一次。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作业规范Version : A6.2.3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必须依照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进行周期确认检验,检验项目依照产品规格书要求,详细记录在《确认检验记录表》(WI-Q-079-FORM01/A)7.參考文件7.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QP-0168.使用表单8.1 确认检验记录表 WI-Q-079-FORM01/A9.附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