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一、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二、诗歌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三、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手法四、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15种)五、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六、诗歌表达技巧——结构构思【如何区分几种易混的表达技巧】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
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
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
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
3.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4.烘托、衬托与渲染(1)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观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
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这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
初中语文古诗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初中语文古诗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3、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4、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源-于-网-络-收-集 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览表 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间接抒情 事物:托物言志(咏物诗)(“志”即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古/今事:借古讽/伤今、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咏史怀古诗); 典故:用典抒情 描写手法: 动和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和实(虚实结合、以虚衬
实)、远近结合、声色结合、不同的感觉相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虚写,也叫曲笔):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2.表现手法(狭义): 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
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叠字等 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 浑然天成、画龙点睛、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注:
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
1.衬托2.虚实结合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3.白描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修饰点缀。
即所谓白描手法。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析】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4.对比5.细节描写例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1 表达方式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议论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借代,“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的是反衬。
3 表现手法:①直抒胸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②借景抒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③托物言志象征。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④衬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反衬。
⑤借古讽今用典“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⑥虚实相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诗歌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顶针3、表现手法:(1)描写视角切换/感官切换、衬托或烘托(正衬/反衬)、渲染/白描、动静(化动为静/化静为动/结合)、虚实(化虚为实/结合)、正侧。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起兴、抑扬、象征、对比、用典、联想、想象、以小见大。
4、诗歌表达技巧题型的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忌多)。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深入伏笔先总后分照应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举例:(1)××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赏析××联在表达上的作用?二、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讽今(喻今)、借古抒怀等。
(1)借景抒情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2)托物言志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术语一、表达技巧知识清单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
4·夸张。
夸张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5·比拟。
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常见诗歌表达技巧XXX高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2.5常用的表达技巧2.5.1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象征、抑扬、白描、工笔表达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对比、烘托、渲染、衬托、联想与想象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修辞手法设问、反问、反语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结构形式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2.5.2易混术语解析1、烘托/衬着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
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
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XXX敷惊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
如XXX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XXX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XXX。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
又如XXX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览表
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
情、以景衬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间接抒情事物:托物言志(咏物诗)(“志”即感情、志
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古/今事:借古讽/伤今、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咏史怀古诗);
典故:用典抒情
描写手法:
动和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和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远近结合、声色结合、不同的感觉相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虚写,也叫曲笔):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2.表现手法(狭义):
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
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双关(语义或谐音)、
设问、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叠字等
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
浑然天成、画龙点睛、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注:
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