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调研】2020高中数学 课时作业19 新人教A版选修2-2

【高考调研】2020高中数学 课时作业19 新人教A版选修2-2

【高考调研】2020高中数学 课时作业19 新人教A版选修2-2
【高考调研】2020高中数学 课时作业19 新人教A版选修2-2

课时作业(十九)

一、选择题

1.关于归纳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归纳推理是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B .归纳推理是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C .归纳推理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D .归纳推理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 答案 D

2.在数列{a n }中,a 1=0,a n +1=2a n +2,则猜想a n 是( ) A .2n -2

-1

2 B .2n

-2 C .2

n -1

+1

D .2

n +1

-4

答案 B

3.观察图示图形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内画上合适的图形为( )

A .■■

B .△ C. D .○

答案 A

4.数列{a n }:2,5,11,20,x,47,…中的x 等于( ) A .28 B .32 C .33 D .127 答案 B

5.n 个连续自然数按规律排列下表:

根据规律,从2 010到2 012箭头的方向依次为( ) A .↓→

B .→↑

C.↑→ D.→↓

答案 C

6.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a n(n≥2),而a1=1,通过计算a2,a3,a4,猜想a n等于( )

A.

2

n+12

B.

2

n n+1

C.

2

2n-1

D.

2

2n-1

答案 B

7.(2010·山东卷)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 A.f(x) B.-f(x)

C.g(x) D.-g(x)

答案 D

8.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 456×9+7等于( )

1×9+2=11

12×9+3=111

123×9+4=1 111

1 234×9+5=11 111

12 345×9+6=111 111

A.1 111 110 B.1 111 111

C.1 111 112 D.1 111 113

答案 B

9.把1、3、6、10、15、21、…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这是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子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下图),

试求第七个三角形数是( )

A.27 B.28

C.29 D.30

答案 B

二、填空题

10.观察下列由火柴杆拼成的一列图形中,第n个图形由n个正方形组成: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4个图形中,火柴杆有________根;第n个图形中,火柴杆有________根.

答案13 3n+1

11.(2012·陕西卷)观察下列不等式

1+1

22<

3

2

1+1

22+

1

32

<

5

3

1+1

22+

1

32

1

42

<

7

4

……

照此规律,第五个

...不等式为________.

答案1+1

22+

1

32

1

42

1

52

1

62

<

11

6

12.下面是一系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图,图中的“小黑点”表示原子,两黑点间的“连线”表示化学键,按图中结构第n个图有________个原子,有________个化学键.

答案4n+2 5n+1

13.从1=12,2+3+4=32,3+4+5+6+7=52中,可得一般规律是________.

答案n+(n+1)+(n+2)+…+(3n-2)=(2n-1)2

14.观察下图中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上有n(n≥2)个圆圈,每个图案中圆圈的总数是S,

按此规律推出S 与n 的关系式为________.

答案 S =4(n -1)(n ≥2) 三、解答题

15.证明下列等式,并从中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2cos π

4=2,

2cos π

8=2+2,

2cos π16=

2+2+2,

……

解析 2cos π

2n +1=2+2+2+……

16.在△ABC 中,不等式1A +1B +1C ≥9

π成立;

在四边形ABCD 中,不等式1A +1B +1C +1D ≥16

2π成立;

在五边形ABCDE 中,不等式1A +1B +1C +1D +1E ≥25

3π成立;

猜想在n 边形A 1A 2…A n 中,有怎样的不等式成立? 解析 在n 边形A 1A 2…A n 中,有不等式1

A 1+1

A 2+…+1

A n ≥

n 2

n -2π

·(n ≥3)

17.设f (x )=1

3x +3,先分别求出f (0)+f (1),f (-1)+f (2),f (-2)+f (3),然后

归纳出一个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

解析 当x 1+x 2=1时,f (x 1)+f (x 2)=

33

. 证明:f (x 1)+f (x 2)=13x 1+3+1

3x 2+3

13x 1+3

131-x 1+3

1

3x1+3

3x1

3+3·3x1

1

3x1+3

3x1

33+3x1

3+3x1 33x1+3

3 3

.

?重点班·选做题

18.已知:①tan10°tan20+tan20°tan60°+tan60°tan10°=1.②tan5°tan10°+tan10°tan75°+tan75°tan5°= 1.③tan20°tan30°+tan30°tan40°+tan40°tan20°=1成立,由此得到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广,此推广是什么?

解析α+β+γ=90°,且α、β、γ都不为90°+γ·180°(γ∈Z),则tanαtanβ+tanβ·tanγ+tanα·tanγ=1.

证明(略)

功到自然成课时作业本高中数学必修第章集合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创新练习(1~10题每小题7分,11~12题每小题15分,共100分) 1.方程:x2-2x+l=0的解集为. 2.若a是小于9的自然数,且a是集合A={x|x=2n,n是整数}中的一个元素,则a的值可以是, 3.若集合A={x|ax2-2x+l=0,x,a∈R}仅有一个元素,则a= . 4.若x,y是非零实数,则的取值集合为. 5.将集合{(x,y)|x2-y2=5,x,y是整数}用列举法表示为. 6.对于集合:①{(1,2)};②{(2,1)};③{1,2};④{2,1}.其中表示同一集合的两个集合是(用序号表示). 7.对于集合:①{x|x=l};②{y|(y-1)2=0};③x =l};④{1}.其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用序号表示). 8.给出下列集合: ,其中是有限集的是. 9.给出下列语句: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2,3,1};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l,1,2};④集合{x|y=x2}与集合{(x,y)|y =x2}是同一集合.其中正确的有(用序号表示). *10.若集合A由三个元素2,x,x2-x构成,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11.已知集合A={1,2},B={a+2,2a},其中a∈R,我们把集合{x|x=x1·x2,x1是A中元素,x2是B中元素}记为集合A×B.若集合A×B中的最大元素是2a+4,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 12.已知集合A={x|(x-1)(x-a)(x-a2+2)=0,a∈R}. (1)若2∈A,求实数a的值; (2)若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和为0,求实数a的值. 第2课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创新练习(1~10题每小题7分,11~12题每小题15分,共100分) 1.已知集合A={1,2,a2},B={1,a+2},若4∈A且4?B,则a= . 2.若集合A={1,2,3,4,5},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 个数为 . 3.给出下列叙述: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a∈N, b∈N*,则a+b的最小值是2;③方程x2-2x+1=0的解得是{1,1};④{x|x2-x-2=0, x∈N*}={-1,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4.已知P和Q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Q={x|x∈P且x?Q}. 若P={1,2,3,4,5},Q={2,4,5},则P-Q= .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重点

第一章课程知识 1.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⑴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 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⑵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⑶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⑷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 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⑴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⑵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 特长提供空间。 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 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 ⑹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⑺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 重要作用。 ⑻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 过程性评价。 3.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⑴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 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⑷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 4.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 ⑴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数学1(集合、函数)、数学2(几何)、数学3(算 法、统计和概率)、数学4(三角函数、向量)、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⑵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专题1学分,18学时): ①选修系列1(文科系列,2模块):1-1(“或且非”、圆锥曲线、导数)、1-2(统计、 推理与证明、复数、框图) ②选修系列2(理科系列,3模块):2-1(“或且非”、圆锥曲线、向量与立体几何)、 2-2(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2-3(技术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③选修系列3(6个专题) ④选修系列4(10个专题) 5.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 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 6.教学建议: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基本不等式

课时作业38 基本不等式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C ) A .lg ? ?? ?? x 2+14>lg x (x >0) B .sin x +1 sin x ≥2(x ≠k π,k ∈Z ) C .x 2+1≥2|x |(x ∈R ) D.1 x 2+1 >1(x ∈R ) 解析:对选项A,当x >0时,x 2 +1 4-x =? ????x -122≥0,所以lg ? ?? ??x 2+14≥lg x ;对选项 B,当sin x <0时显然不成立;对选项C,x 2+1=|x |2+1≥2|x |,一定成立;对选项D,因为x 2+1≥1,所以0<1 x 2+1 ≤1.故选C. 2.若2x +2y =1,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 D ) A .[0,2] B .[-2,0] C .[-2,+∞) D .(-∞,-2] 解析:∵1=2x +2y ≥22x ·2y =22x +y ? ????当且仅当2x =2y =12,即x =y =-1时等号成立, ∴2x +y ≤12,∴2x +y ≤1 4,得x +y ≤-2. 3.已知a +b =t (a >0,b >0),t 为常数,且ab 的最大值为2,则t =( C ) A .2 B .4 C .2 2 D .2 5 解析:∵a >0,b >0,∴ab ≤(a +b )24=t 24,当且仅当a =b =t 2时取等号.∵ab 的最大值为2,∴t 2 4=2,t 2=8.又t =a +b >0,∴t =8=2 2.

4.已知f (x )=x 2-2x +1x ,则f (x )在? ??? ?? 12,3上的最小值为( D ) A.1 2 B.4 3 C .-1 D .0 解析:f (x )=x 2-2x +1x =x +1x -2≥2-2=0,当且仅当x =1 x ,即x =1时取等 号.又1∈??????12,3,所以f (x )在???? ?? 12,3上的最小值是0. 5.已知x ,y 为正实数,且x +y +1x +1 y =5,则x +y 的最大值是( C ) A .3 B.72 C .4 D.92 解析:∵x +y +1x +1y =5,∴(x +y )[5-(x +y )]=(x +y )·? ?? ??1x +1y =2+y x +x y ≥2+2=4,∴(x +y )2-5(x +y )+4≤0,∴1≤x +y ≤4, ∴x +y 的最大值是4,当且仅当x =y =2时取得. 6.(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质检)已知x >0,y >0,且3x +2y =xy ,若2x +3y >t 2+5t +1恒成立,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8)∪(3,+∞) B .(-8,3) C .(-∞,-8) D .(3,+∞) 解析:∵x >0,y >0,且3x +2y =xy ,可得3y +2x =1,∴2x +3y =(2x +3y )3y +2 x =13+6x y +6y x ≥13+2 6x y ·6y x =25,当且仅当x =y =5时取等号.∵2x +3y >t 2+5t +1恒成立,∴t 2+5t +1<(2x +3y )min ,∴t 2+5t +1<25,解得-80,不等式x x 2+3x +1≤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 A .a ≥1 5 B .a >15 C .a <15 D .a ≤1 5

高中暑假作业:高一数学暑假作业-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2019年高中暑假作业:高一数学暑假作业 2019年高中暑假作业:高一数学暑假作业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数学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2019年高中暑假作业:高一数学暑假作业,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1.在中,若 ,则 ( ) A. B. C. D. 2.若在⊿ABC中,满足,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 ) A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判定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 ①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和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③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和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④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和平面都无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5.已知正四面体ABCD中,E是A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B. C. D. 6.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 (A)过平面外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B)与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C)若直线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直线必垂直平面 (D)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7.表面积为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 ( ) A.1 B.2 C.3 D.4 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 A.80 B.40 C.48 D.96 9.已知{an}为等比数列,则 ( ) A .7 B.5 C.-5 D.-7 10.设Sn表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那么等于( ) A. B. C. D. 11.若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 A. B. C.5 D.6 12.若,则函数的最大值为 ( ) A. B. C. D.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

接学校通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了?一些内容,调整了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更趋合理理。 ?一、课程结构 ?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1、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如果学?生以?高中毕业为?目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计划通过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高考。 3、选修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

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一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自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行行选择。 ?二、课程内容 (?一)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 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 列列、变量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二)内容的删减与增加 删去了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量”这?一章?里里了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了四个单元的内容: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20解析及答案

课后作业(二十) 一、选择题 1.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2.已知直线l :y =k (x -1)-3与圆x 2+y 2=1相切,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 A.π6 B.π2 C.2π3 D.56 π 3.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B .[-1,3] C .[-3,1] D .(-∞,-3]∪[1,+∞) 4.过点(-4,0)作直线l 与圆x 2+y 2+2x -4y -20=0交于A 、B 两点,如果|AB |=8,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5x +12y +20=0 B .5x +12y +20=0或x +4=0 C .5x -12y +20=0 D .5x -12y +20=0或x +4=0 5.设O 为坐标原点,C 为圆(x -2)2+y 2=3的圆心,且圆上有一点M (x ,y )满足OM →·CM →=0,则y x =( ) A.33 B.33或-33 C. 3 D.3或- 3 6.若圆C :x 2+y 2+2x -4y +3=0关于直线2ax +by +6=0对称,则由点M (a ,b )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 A .2 B .3 C .4 D .6 二、填空题 7.已知圆C 1:x 2+y 2-6x -7=0与圆C 2:x 2+y 2-6y -27=0相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的中垂线方程为________.

2018年高一数学(理)暑假作业 第二十二天 含答案

第二十二天 完成日期 月 日 星期 学法指导: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分组求和,裂项相消求和,错位相减法求和)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n n n a 2 12-=,其前n 项和64321 =n S ,则项数n 等于 ( ) A .13 B .10 C .9 D .6 2.计算1024 11024818414212 ++++ 所得结果为 ( ) A.102410232046 B.102410232047 C.102412047 D.1024 1 2046 3.设n S n n 1)1(4321+-++-+-= ,则2217S S +的值为 ( ) A. -2 B. -1 C. 0 D. 1 4.化简 1+ 211++3211+++…+n ++++ 3211的结果是 ( ) A. 1 +n n B. 12+n n C. 122+n n D. 1 2+n n 5.数列{}n a 的通项222(cos sin )33 n n n a n ππ=-,其前n 项和为n S ,则30S 为 ( ) A .470 B .490 C .495 D .510 6.计算n n )1(201262-+++++ 等于 ( ) A. 3 )1(2-n n B. 6) 2)(1(--n n n C. 3 ) 12)(1(-+n n n D. 6 ) 12)(1(+-n n n 7.设}{n a 为等比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且n n n b a c b +==,01,若数列}{n c :1,1,2,…, 则}{n c 的前10项之和为 ( ) A. 978 B. 557 C.476 D. 586

2021年高一历史:高考假期作业四

高考小假期作业四 1.韩非子认为:“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这一主张() A.说明了君臣矛盾的激化 B.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思想 C.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迎合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2.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这() 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 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 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 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3.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很多。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B.周制在楚国得到有效执行 C.楚国文化具有先进性 D.儒家思想在楚国受到重视 4.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前世不同教,何古可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下列观点与之相同的是() A.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5.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此,他主张() A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B.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C.“非攻”可以民富国安 D.君主要以法来治国 6.“王天下”是儒家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 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B.哲学体系日益完整 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 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 7.下图是汉代画像石《梁节姑姊》,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注:梁节姑姊,战国时魏国妇人,因家中发生火灾,其进入火场本欲救兄弟之子,却误救出自己的孩子,于是跳入火海以示其诚意) A.妇女家庭地位低下 B.雕塑水平的高超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重义的价值取向 8.东汉时,私人办学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东汉私学教授内容主要为儒家经典,教学模式上讲求“家法”,“传父业”“传家学”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以上现象() A.说明选官标准发生重大改变 B.促进豪强地主世族化 C.促使寒族士人崛起主导教育 D.推动儒家学说思辨化 9.公元前110年起,汉武帝前后举行了5次大规模的登泰山封禅,祭天地活动,这一系列活动() A.开创“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践行“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C.彰显君权神授理论的合法性 D.震慑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企图 10.费正清在《中国一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 B.融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 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11.下图为全球部分区域占世界经济比重示意图。其中H曲线代表的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12.1703年,彼得大帝首次命名“圣彼得堡”(源自德语);191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列宁格勒又更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历次更名反映了三百年来俄罗斯() A.与西欧的矛盾不断加剧 B.政治制度发生多次变革 C.社会主义革命曲折发展 D.国内外政局的屡次变动 13.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在广大居民中大力提倡住房公社居住形式,“住房公社”由单独的一间间房间以及公共厨房、公共食堂、幼儿园、浴室、理发馆等公共场所组成。这一居住形式反映了()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B.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生活 C.国家强化对民众的控制 D.民主平等原则得到贯彻 1 / 23

创新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课时作业【全套142页】附有详细解析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目标 1.了解半角公式及推导过程.2.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了解三角变换在解数学问题时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变换的规律. 1.半角公式 (1)S α2:sin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 (2)C α2:cos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α2:tan α 2=______________(无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 形式). 2.辅助角公式 使a sin x +b cos x =a 2+b 2 sin(x +φ)成立时,cos φ=__________________,sin φ=______,其中φ称为辅助角,它的终边所在象限由__________决定. 一、选择题 1.已知180°<α<360°,则cos α 2的值等于( ) A .-1-cos α 2 B. 1-cos α 2 C .- 1+cos α2 D. 1+cos α 2 2.函数y =sin ? ????x +π3+sin ? ????x -π3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1 2 D. 3 3.函数f (x )=sin x -cos x ,x ∈? ?????0,π2的最小值为( ) A .-2 B .- 3 C .- 2 D .-1 4.使函数f (x )=sin(2x +θ)+3cos(2x +θ)为奇函数的θ的一个值是( ) A.π6 B.π3 C.π2 D.2π3 5.函数f (x )=sin x -3cos x (x ∈[-π,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5π6 B.??????-5π 6 ,-π6 C.??????-π3,0 D.???? ??-π6,0 6.若cos α=-4 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α21-tan α 2 等于( ) A .-12 B.1 2 C .2 D .-2

人教版高一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 选择题 CCDDB 填空题

6.5 7.平行四边形 8.2 9.8 10.3/2用勾股定理 解答题 11.都是证明题,忒简单了. 12.1)是正方形 2)S四边形=2 13.两种答案T=1或2 14.同11题,

【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函数f(x)=x2-4x+2,x∈[-4,4]的最小值是________,值是________. 【解析】f(x)=(x-2)2-2,作出其在[-4,4]上的图象知 f(x)max=f(-4)=34. 【答案】-2,34 2.已知f(x)与g(x)分别由下表给出 x1234f(x)4321 x1234g(x)3142那么f(g(3))=________. 【解析】由表知g(3)=4,f(g(3))=f(4)=1. 【答案】1

二、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已知函数f(x)的图象是两条线段(如图,不含端点),求f. 【解析】由图象知 f(x)=, ∴f=-1=-, ∴f=f=-+1= 4.已知函数f(x)=x2+2x+a,f(bx)=9x2-6x+2,其中x∈R,a,b 为常数,求方程 f(ax+b)=0的解集. 【解析】∵f(x)=x2+2x+a, ∴f(bx)=(bx)2+2(bx)+a=b2x2+2bx+a.

又∵f(bx)=9x2-6x+2, ∴b2x2+2bx+a=9x2-6x+2 即(b2-9)x2+2(b+3)x+a-2=0. ∵x∈R,∴,即, ∴f(a x+b)=f(2x-3)=(2x-3)2+2(2x-3)+2 =4x2-8x+5=0. ∵Δ=(-8)2-4×4×5=-16<0, ∴f(ax+b)=0的解集是?. 【答案】? 5.(10分)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4km以内10元,超过4km 且不超过18km的部分1.2元/km,超过18km的部分1.8元/km. (1)如果不计等待时间的费用,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优秀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日期: 1.1.1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高三寒假作业(一)

高三寒假作业(一) 物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雀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 题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点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 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点向B点运动。设轨道对小球的弹力为N,则在运动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增大,N增大 B.F减小,N减小 C.F增大,N减小 D.F减小,N增大 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点光源,在点光源和右侧墙壁的正 中间有一小球自水平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已知重力加 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球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关于小球的影子在竖直墙壁上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影子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B.影子做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C.影子做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D.影子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圆O位于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a、b、c、d为圆O的四等分点, 在b、d两点固定等量正电荷。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当粒 子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经过圆心O时的电势能最大 B.粒子经过圆心O时的电场力最大 C.粒子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再减小 D.粒子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加速度一定先减小再增大 4.如图所示,恒压源连接三个完全相同的定值电阻R1、R2、R3。 开关S接通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是流过定值电阻R3电流的 2倍 B.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定值电阻R2两端电压的 2倍 C.定值电阻R1的电功率是定值电阻R2电功率的4倍 D.R1中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R3中电子定向移动速率 的4倍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光滑的轻杆OA上,轻杆OA 可绕竖直轴OO'旋转,且OA与OO'的夹角θ保持不变。小球 在杆上某位置处随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到O点距离不同,小球的角速度 相同 B.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到O点距离不同,小球受到的弹 力相同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到O点距离不同,小球的加速度不同 D.若轻杆OA旋转的转速缓慢变化,杆对小球的弹力对小球不做功 6.随着科技进步,无线充电已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1所示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无线充电装置中 的受电线圈示意图,已知线圈匝数n=100,电阻r=1Ω,横截面积S=1.5×10-3m2,外接电阻 R=3 Ω,线圈处在平行于线圈轴线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 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01s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 B.0~0.02 s内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3×10-5 C C.0~0.03 s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4.05×10-3J D.t=0.025 s时线圈的电功率为4.8×10-3W 7.如图所示,地球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和行星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1、r2之比为1 :4,不计地球和行 星之间的相互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8年 B.地球和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 :2 C.由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至少再经过 8 7 年,地球位于太阳和行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A版】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 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目录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1-3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1.1.3-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1.1.3-2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1.1习题课 1.2.1函数及其表示 1.2.2-1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1.2.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1.2.2-3函数的表示法(第3课时)1.2习题课 1.3.1-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1课时) 1.3.1-2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2课时) 1.3.1-3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3课时) 1.3.1-4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4课时) 1.3.2-1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1.3.2-2函数的奇偶性(第2课时)函数的值域专题研究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B 2.1.1-1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2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第2课时) 2.1.2-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1.2-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2课时)2.1.2-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1-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2.2.1-2对数与对数运算(第2课时)2.2.1-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2-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2.2-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2课时) 2.2.2-3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3 幂函数 图像变换专题研究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B 3.1.1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B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模块A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模块B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联合国所有常任理事国组成一个集合 B.衡水中学年龄较小的学生组成一个集合 C.{1,2,3}与{2,1,3}是不同的集合 D.由1,0,5,1,2,5组成的集合有六个元素 答案 A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判断.

高中数学复习提升-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暑假作业试题(五)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暑假作业试题(5) 命题:聂志芬 审题:胡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 R =,集合{} 21x M x =>,集合2{|log 1}N x x =<,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 M N M ?= B. M N N ?= C. ( )U M N ?=? D. ( )U M N ?=? 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的是( ) A. f(x)=1?1x x +-,g(x)= ()()11x x +- B. f(x)=(25x -)2 ,g(x)=2x -5 C. f(x)=211x x -+,g(x)=211 x x ++ D. f(x)= ()4 x x ,g(t)=2 t t ?? ??? 3.设集合 , , ,则 A. B. C. D. 4.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 A. y =x B. y = 1x C. y =1x D. y =x 2 +1 5.设U 为全集,非空集合A 、B 满足A B,则下列集合中为空集的( ) A.A ∩B B.A ∩ B C.B ∩ A D. A ∩ B 6.若函数()f x 在[0,4]上的图像是连续的,且方程()0f x =在(0,4)内仅有一个实数根,则f(0)·f(4)的值( )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可表示函数y=f(x)的图像的只可能是( ) 8.函数f(x)=lnx - x 2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 .(1,2) B .(2,3) C .(3,4) D .(e,3) 9.函数f x x ()=-23在区间()-∞,0上的单调性是( ) A 、 增函数 B 、 减函数 C 、 常数 D 、 有时是增函数有时是减函数 10.函数f(x)=lo g 5(x -1)的零点是( ) A .0 B .1 C .2 D .3 11.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为周期函数,若它的最小正周期为T ,则=-)2 (T f A .0 B . 2 T C.T D .2T - 12.下列函数图象中,函数y a a a x =>≠()01且,与函数y a x =-()1的图象只能是( ) y y y y O x O x O x O x A B C D 1 1 1 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函数y= 1 22 2 3 +--x x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2,1,0,1,2,3}n ∈--,若11()()2 5 n n ->-,则______n = 15.函数21-=+x a y 的图象恒过一定点,这个定点是 . 16.下列几个命题: ①方程2 (3)0x a x a +-+=的有一个正实根,一个负实根,则0a <; ②函数2211y x x =-+-是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 ③函数()f x 的值域是[2,2]-,则函数(1)f x +的值域为[3,1]-; ④ 设函数()y f x =定义域为R ,则函数(1)y f x =-与(1)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⑤一条曲线2 |3|y x =-和直线 ()y a a R =∈的公共点个数是m ,则m 的值不可能是1.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数学寒假作业(1)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 =R ,集合{|22}A x x =-<<,2{|20}B x x x =-≤,则 A B = ( ) A .(0,2) B .(0,2] C .[0,2) D .[0,2] 2.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11场比赛,他们每场比赛得分的情况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则甲、乙两名运动员中位数分别是( ) A .19、13 B .13、19 C .20、18 D .18、20 3.已知向量)1,(),2 1 ,8(x x ==,其中1>x ,若)2(b a +∥,则x 的值 为 ( ) A .0 B .2 C .4 D .8 4.已知函数2log (0)()2 (0) x x x f x x >?=?≤?,若1 ()2 f a = ,则实数a = ( ) A .1- B C .1- D .1或5.直线20ax y a -+=与圆229x y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相交 C .相切 D .不确定 6.在区间[0,1]上任取两个数a 、b ,则方程220x ax b ++=有实根的概率为 ( ) A .18 B . 1 4 C . 1 2 D . 34 7.已知a ∈R ,则“2a >”是“22a a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甲 乙 7 9 8 0 7 8 5 5 7 9 1 1 1 3 3 4 6 2 2 0 2 3 1 0 1 4

2020级新高一数学暑假作业

2020级新高一暑假作业 祝贺同学们,成为2020级新高一学生,迈进深圳中学崭新的顶级校园!来了就是深中人,为了使大家巩固初中的数学知识,较快了解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现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暑假要认真整理初高中的衔接内容,以下初中学过的知识方法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 第一是代数对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掌握待定系数法的基本运用。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能以函数的观点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并根据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中简单问题的举例,体会二次函数的基本应用和函数模型思想,知道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二是几何图形:圆。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而掌握两圆公切线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在角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中,通过图形运动认识圆外角、圆内角、圆周角、弦切角;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初步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知道弦切角及其性质定理,进一步认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探索圆与两条相交直线的位置关系情况,研究特殊位置上图形的度量关系,了解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通过对几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的讨论,认识四点共圆的判定和性质。 二、初、高中数学在知识布局、抽象程度、思维方法、课堂容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主线运算主线解读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主线(三)—运算主线 知识结构框图: 对数学最朴实的理解是:数学就是“算”,即“运算”。“运算”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运算的对象”,一个是“运算的规律”。“数”、“字母”(代数式)、“指数”、“对数”、“三角函数”、“向量”等等都是运算对象。“结合律”、“a+(-a)=0”(即加一项,减一项)、“交换律”、各种“分配律”等等都是运算规律。“运算”几乎渗透到数学的每一个角落,运算是贯穿数学的基本脉络,是贯穿数学课程的主线,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运算的认识 运算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内容。运算对象的不断扩展是数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从小学开始,学生接触的运算在不断地扩充,从整数到分数,从正数到负数,从有理数到实数、复数,从数到字母、到多项式。数的运算,字母运算,向量运算,函数、映射、变换运算,矩阵运算等,都是数学运算。 从数的运算到字母运算,是运算的一次跳跃。数的运算可以用来刻画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个一个有关数量的具体问题。而字母运算则可以刻画蕴涵规律的一类问题,解决一类问题。例如,c + +) ) (,就刻画了 = ( + b a c a+ b 数运算的一个规律——结合律。同时,字母运算也是表达函数关系、刻画普遍规

律的工具。从数运算进入字母运算,使学生数学学习的一次质变,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也会产生一个跳跃。 从数的运算,到向量运算,是认识运算的又一次跳跃。运算是一类映射,在代数中,最常见的运算是这样的映射A A A →?,它是二元映射,实数的加法和乘法就是二元映射,但是,并不是二元映射都是运算,实际上,大部分二元映射不是运算,只有满足规律的二元映射才可以成为运算,即代数运算。数的运算、多项式运算都是A A A →?型的代数运算,例如,就加法运算来说,它们满足结合律,有零元,0)(=-+a a ,还满足分配率。在初中阶段,所有的数学内容都离不开运算,例如,代数基本公式,因式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向量是可以“算”的,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的特征是两个向量通过加法、减法运算得 到第三个向量,也满足结合律,有零元,0)(ρρρ=-+a a ,所以向量的加法、减法 运算是属于A A A →?型的代数运算;向量的数乘运算的特征是一个数与一个向量通过数乘运算得到一个向量,它满足一系列运算规则,例如,结合律: ααρρ)()(b a ab =,分配率:βαβαρρρρa a a +=+)(,等。所以,数与向量的数乘也是 一种运算,是属于B B A →?型的代数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特征是两个向量通过数量及运算得到一个数,同样,它也满足一系列的运算规则,例如,分配率:βαβαρρρρρρρ?+?=+?v v v )( ,等,所以向量的数量积也是一种运算,是属于B A A →?型的代数运算。向量的运算不同于数的运算,它涵盖了三种类型的代数运算。与数的运算相比,向量的运算扩充了运算对象。向量运算更加清晰地展示了三种类型的代数运算的特征以及代数运算的功能,同时,向量运算具有与代数运算不同的一些运算规律,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他数学运算、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具有基础作用。因此,从数的运算到向量运算,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又一次质变,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也会更上一层楼。 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三角运算、导数运算等,从形式上看,它们都是A A A →?型的映射,但是,它们满足一些运算规律,例如,指数满足:y x y x a a a ?=+等规律。通常把具有规律的映射称为“算子”,又称之为一元运算。例如,导数运算也是一种运算,它满足两个函数和的导函数等于先求导再求和,这是运算规律,当然,它还满足其他的规律。这是对运算的认识的有一次飞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