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遗传学病因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143.77 KB
- 文档页数:10
卵巢早衰中西医研究论文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就表现出了卵巢功能低下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停经、潮热、性欲减退等。
这种疾病对女性的生殖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引起了中西医学研究的高度关注。
中医学认为,卵巢早衰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心脾失调等原因导致的。
西医学还认为,卵巢早衰可能和遗传基因、自身免疫、染色体异常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有不少中西医学专家对卵巢早衰的病因和治疗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成果。
1. 病因方面的研究中西医学专家对卵巢早衰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一些遗传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导致女性卵巢早衰;另外,长时间的紧张工作、生活方式不规律、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也可能会对卵巢的功能造成影响。
2. 治疗方面的研究中西医学专家对卵巢早衰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以中草药为主,并通过调理气血、肝肾功能等来提高女性身体的免疫力;而西医学则主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睾丸激素疗法以及人工受孕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传统中医治疗法是以调理气血、肝肾等来提高女性身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目的,治疗周期一般长达三个月以上,效果较为明显。
同时,一些现代中医也将针刺、拔罐、推拿等手法引入到卵巢早衰的治疗中,以调节人体内部的能量和快速恢复女性体内对荷尔蒙的平衡、达到平衡免疫功能的效果。
激素替代治疗是西医治疗卵巢早衰的最主要手段,其思路在于使用替代性激素来增加女性荷尔蒙的分泌,从而恢复卵巢的功能。
睾丸激素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提高女性的性欲并缓解其它与卵巢早衰相关的症状。
人工受孕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将卵子和精子结合催生胎儿,不过,该方法不仅效果不稳定而且存在风险。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单纯的治疗对于卵巢早衰的治疗来说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中西医学对该病的适当治疗和预防。
因此,在卵巢早衰的治疗方面,中西医学的结合会是最佳治疗方法,可以使病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生殖治疗现状与展望蒋忠新 李文(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上海200003)·述评· 女性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直至丧失,称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1-2],发病率为1%~2%[3-4],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特别是生殖健康。
由于其临床表现不特异、病因不明确、进展迅速,缺乏有效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预测POI 并进行干预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共识对其诊断进行了规范,同时推进了其临床诊疗与生殖相关治疗的研究。
1 PO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关于女性过早发生的卵巢功能减退乃至衰竭,近几十年具有不同的表述及定义的变迁。
其中,卵巢早衰和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既往较为广泛使用的定义。
随着对这一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称其为POI更为准确。
2016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年会发表的临床指南[2]和2017年发表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1]均提出,“年龄<40岁的卵巢功能丧失,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包括原发和继发性闭经。
月经稀发或闭经>4个月,间隔4周的2次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检测均>25 IU/L”便可以诊断为POI。
既往定义的卵巢早衰反映的是卵巢功能衰退的最终状态。
相较于此,POI的定义反映的则是卵巢功能衰退的连续过程。
一方面使患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一诊断,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另一方面,FSH的诊断阈值下降也为POI 临床诊治的提前介入提供了理论基础。
事实上,在2009年Nelson[5]就曾将卵巢功能减退进程分为4个阶段:正常期、隐匿期、生化异常期和临床发展期。
其中,自隐匿期开始,生育能力就呈波动性持续下降趋势。
且这一过程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讲,其卵巢功能的损害是不可逆的[6]。
卵巢早衰病因研究进展论文卵巢早衰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问题。
这种情况发生在女性年龄大约在40岁之前,往往会导致女性失去生育能力和荷尔蒙水平的变化。
近年来,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获得了迅速进展,对于找到相关症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卵巢早衰是一种综合性的疾病,其病因极其复杂。
先天遗传、环境因素、药物刺激、损伤和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可能都会导致卵巢早衰。
先天遗传因素主要包括X染色体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以及与莫尼尔氏综合征相关的基因。
环境因素包括毒物、膳食不平衡、生活压力和生活方式等。
药物刺激是另一个常见的卵巢早衰病因,包括化疗药物、较高剂量的放射线和使用某些药物。
损伤可以是手术、感染或自身免疫等方面引起的卵巢受损。
卵巢早衰的自身免疫病因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前列腺抗原和卵巢细胞膜抗原1等抗原是免疫调节细胞的标志,它们的异常表达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目前,抗OVARIAN 代理抗体是一种与卵巢早衰相关的自身免疫病因,它广泛存在于卵巢早衰女性的血液中。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凯因斯综合征、骨质疏松和甲状腺疾病等病情与自身免疫病因有关。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探索卵巢早衰的基因病因。
研究表明,POU1F1、SOX10和SALL4等基因与卵巢早衰有关。
LHCGR基因也与卵巢早衰相关,是调节成熟卵子的最主要的基因之一。
当前,卵子和卵泡的成熟、生长和发育是卵巢早衰病因研究的热点。
卵泡细胞生物学研究揭示了卵巢早衰细胞功能异常的表现,卵泡颗粒细胞内的代谢物等都会影响成熟卵子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卵巢早衰女性的卵泡数量和质量会受到基因表达的影响,包括FSR2、RGS2和TRAG3等。
要治疗卵巢早衰,必须理解它的根本性病因,以便快速找到治疗方法。
当前,一些治疗方式,如替代疗法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已被广泛采用,以帮助女性保留生育和生活水平。
此外,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药物,以治疗卵巢早衰的病因。
近年来,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成为预防卵巢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花更多的时间放松身心、改善饮食,还是保持身体有规律运动,都是保证健康生活的常规操作。
遗 传HEREDITAS (Beijing ) 28(11): 1467~1471, 2006专论与综述收稿日期: 2005-12-15; 修回日期: 2006-06-20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1013-8)[Supported by the fu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Hunan Province (No.1013-8)] 作者简介: 谭跃球(1969-), 男, 湖南冷水江人, 遗传学博士, 副研究员。
E-mail:tanyueqiu@DOI: 10.1360/yc-006-1467卵巢早衰候选基因的突变研究进展谭跃球, 程德华, 卢光琇(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 长沙410078)摘 要: 卵巢早衰病因复杂, 多数病例病因不明。
在已知的病因中, 遗传因素非常重要。
卵巢早衰不但可导致不孕症, 患者的低雌激素水平还增加了患骨质疏松症和冠心病的危险。
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激素替代治疗和供卵治疗不孕症等, 但效果都不理想。
鉴定卵巢早衰的致病基因是从根本上治疗和预防该病的基础。
目前已发现在X 染色体上和常染色体上多个基因与之相关,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卵巢早衰候选基因的突变分析情况, 旨在从分子水平分析研究卵巢早衰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关键词: 卵巢早衰; 候选基因; 突变分析 中图分类号: Q98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253-9772(2006)11-1467-05Advance in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Candidate Genes in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TAN Yue-Qiu, CHENG De-Hua, LU Guang-Xiu(Institute of Reproduction and Stem Cell Engineering , 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8, China )Abstract: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is a complicated and heterogeneous disease. In majority of cases the underlying cause is not identified. Among the known causes, genetic aberration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POF not only causes infertility, also adds the risk of osteopo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cause of the low level estrogen. The major therapy measures in present include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infertility treatment with donated oocytes, but the effect is not ideal. To identify the genes of POF is the basis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this disease. A large number of candidate genes of POF are found on X chromosome and autosomes.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the advance in mutation analysis on the candidate genes of POF, which is aimed to provide a basis to explore its molecular mechanism.Key words: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candidate genes; mutation analysis正常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51岁, 一般在40~60岁之间[1]。
卵巢早衰中西医病因研究论文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卵巢预期寿命的提前出现,通常在40岁前出现,病因复杂,目前中西医学在研究其病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就中西医学在卵巢早衰病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一、中医的病因研究中医学认为,卵巢与肝、脾、肾、心五脏有关,主要与肝、肾有关。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郁滞会影响生殖及月经周期。
肝血不足也会造成卵巢早衰。
肾主生殖,肾气亏虚会使卵巢功能衰减,出现卵巢早衰的症状。
除此之外,中医还认为情志不畅、饮食失调、营养不良、常年过度劳累等都会引发卵巢早衰。
二、西医的病因研究西医认为,卵巢早衰病因多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遗传:部分卵巢早衰者有家族遗传史,表现为家族中多个女性在年轻时就出现卵巢早衰的症状。
2.自身免疫因素:有些卵巢早衰的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力过强,会对自身卵巢产生攻击,导致卵巢早衰。
3.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如化学毒物、放射线等会对卵巢产生伤害,进而导致卵巢早衰。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也是卵巢早衰的病因之一,例如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都会影响卵巢功能。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放化疗药、免疫抑制剂等也会使卵巢早衰。
三、中西医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调理人体经络气血、改善人体情志状态,从而起到改善卵巢早衰的作用。
银杏叶、当归、人参、黄芪等有益于提高免疫系统的中药也常作为辅助治疗卵巢早衰的方案之一。
此外,营养补充也是治疗卵巢早衰的重要方面之一。
西医认为,维生素C、E、叶酸等营养素能够保护卵巢,从而减缓卵巢早衰的进程。
铁元素也不容忽视,因为铁的含量不足会影响到雌性激素的生成,加速卵巢早衰的出现。
总之,卵巢早衰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与人体内部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治疗卵巢早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目前中西医研究卵巢早衰的进展仍处在探索阶段,有望在未来为卵巢早衰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DOI:10.12280/gjszjk.20200251王美雲,周建政△【摘要】近年来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不明原因的早期自然流产、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等生育能力低下和反复生育失败的疾病越来越多,女性生殖健康也日益受到关注。
脆性X智力低下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1,FMR1)基因参与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过程,该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多种女性生殖健康疾病,且与绝经年龄相关。
因此FMR1基因的筛查对协助诊疗女性生殖健康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重复序列,核酸;突变;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质;流产,自然;绝经,过早;脆性X智力低下1基因FMR1Gene Mutations and Female Fertility and Pregnancy Outcome WANG Mei-yun,ZHOU Jian-zheng.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030000,China(WANG Mei-yu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030000,China(ZHOU Jian-zheng)Corresponding author:ZHOU Jian-zheng,E-mail:****************【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more and more diseases of low fertility and repeated fertility failure,such as 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unexplained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recurrent abortion,embryotermination and so on.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1(FMR1)gene is involved in the gene regulation of embryonicdevelopment.The mutations of FMR1gene can cause a variety of fe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diseases.Themutations of FMR1gene are also related to menopausal age.Therefore,the screening of FMR1gene has important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emale reproductive diseases,and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early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Keywords】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Repetitive sequences,nucleic acid;Mutation;Fragile X mentalretardation protein;Abortion,spontaneous;Menopause,premature;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1gene(JIntReprodHealth蛐FamPlan,2021,40:64-69)·综述·基金项目:白求恩·生育调控与优生研究计划(BCF-HE-SY-20200511-009)作者单位:030000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王美雲);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周建政)通信作者:周建政,E-mail:****************△审校者1991年,荷兰科学家Verkerk在X染色体上应用定位克隆法首次发现脆性X智力低下1(fragile Xmental retardation1,FMR1)基因。
2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7 No.8·综述·卵巢早衰(POF)是一种有多种病因的综合征,每个病因都可以从某个方面减少卵巢内卵泡池的储备或引起卵泡功能失调而导致卵巢早衰[1-2]。
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早衰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对其病因学研究作一综述。
1 卵巢早衰的病因学研究进展1.1 遗传因素部分POF患者存在卵巢早衰或过早绝经家族史,大约10%的卵巢早衰患者有家族史,包括X染色体及常染色体的基因突变等。
X染色体畸变是一组X连锁的基因性疾病,这种疾病时常伴有染色体重组或异常等不良状况。
X染色体畸变最常见是特纳综合征(Tunner),属于性腺先天性发育不全,正常女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5,XX。
而Tunner的核型为45,XO或45,XO/46,XX或45,XO/47,XXX。
可引起卵子发生障碍,导致POF的发生。
认为两条X染色体上都存在与卵子发生相关的等位基因,X染色体发生畸变或缺失,相关基因异常或缺失可引起卵子发生障碍,导致卵巢早衰,但确切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2 免疫因素免疫因素是POF常见的原因,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大约有20% POF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卵巢组织所导致的。
研究发现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或幼儿期患病毒性腮腺炎,卵巢炎可致卵巢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通常情况下,正常女性在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体内依旧存在一定量的抗卵巢抗体(AOAb),其形成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的衰老组织细胞清除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某种因素刺激,就有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AOAb分泌量出现增多或形成新型异常的AOAb,若异常的抗体形成后,对患者体内的特异性靶细胞造成影响,则会导致患者体内发生过度抗原抗体反应,进而损伤患者体内卵巢的正常细胞[3]。
综述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遗传学病因的研究进展摘要: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高度遗传异质性使遗传病因研究正面临巨大挑战。
已知的特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散发病例中基因变异发生率可达约25%~30%。
目前广泛认为POI是一种由多基因决定的遗传倾向性疾病,不同人群间及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异。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被广泛用于散发病例的家系研究,成功发现了包括HFM1,SYCE1,STAG3,MCM8,MCM9,CLPP,HSD17B4,SOHLH1,eIF4ENIF1,RCTBT1,RCBTB1,SGO2,PSMC3IP和NUP107等诸多POI致病基因,巧合的是,其中大多都是参与减数分裂或DNA 损伤修复的重要调控因子。
卵巢功能不全涉及的候选基因之多,致病基因突变率之低,综合征型POI表型之复杂,都使找到真正的POI 致病基因难度增加。
POI的病因研究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其诊疗也将因此得到革命性的革新。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不同研究方式得到的POI遗传学相关基因,为临床诊断和患者的临床个性化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基因突变,遗传致病因素原发性卵巢不全的定义与发展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最早由Fuller Albright提出以区分继发性卵巢功能不全[1]。
2008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正式使用该术语取代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2, 3],并以FSH 水平、生育能力和月经情况将疾病进程分为“隐匿性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occult POI)和“临床性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overt POI)[4]。
隐匿性POI主要以不孕为主诉,前期表现出正常月经及生化水平,仅有生育力下降,临床检查双侧卵巢总窦卵泡数<6个,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低于0.5~1.1ng/ml(1ng/ml=7.14pmol/l)[2],通常在1~6年后发展为临床性POI,低AMH反映卵巢储备低下,也预示着生育力保存治疗成功率可能较低。
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将“primary”更改为“premature”并发布专家建议(GPP)将卵巢功能降低的早期表现FSH的诊断阈值降低,即(1)年龄≤40岁;(2)月经稀发/闭经≥4个月;(3)间隔4周两次随机FSH>25IU/L,从而关注育龄期患者的生殖健康。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在小于40岁的女性中一般发病率约为1% [5],近年来呈低龄化趋势。
通常发现于不可逆的生殖力损伤,因此难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其病理机制基本分为卵泡耗竭和卵泡功能障碍[2]。
前者是卵巢内缺乏原始卵泡,后者是卵巢中的卵泡不能正常成熟。
早发性卵巢不能不全导致的生育力下降和低雌激素水平可能带来的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 7]正在威胁着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公认病因包括:1、医源性因素;2、环境因素或感染[8];3、免疫性因素:[9];4、遗传性因素。
有50-80%的POI与遗传学因素相关,已知的特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散发病例中基因变异发生率可达约25%~30%。
近期有数据提示POI与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10],认为这与遗传性POI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卵巢外影响有关。
目前广泛认为POI是一种由多基因决定的遗传倾向性疾病,人群间及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高度遗传异质性使遗传病因研究正面临巨大挑战。
卵巢功能不全涉及的候选基因之多,致病基因突变率之低,综合征型POI表型之复杂,都使找到真正的POI致病基因增加难度。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遗传学病因研究据报道,POI家庭遗传发生率在4%-31%[11, 12],家谱分析发现POI呈现家族聚集性现象[13],其遗传模式遵照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或不完全外显的X连锁遗传模式[14],具有多样化表型。
X染色体异常解释了13%的特发性POI病例[15]。
其中以一条性染色体全部缺失(45,X)或部分缺失所致的特纳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最为常见。
FMR1基因前突变(fragile-X mental-retardation l)在散发病例中占约2%-6%[16]。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筛查也发现了近百种基因,有些已经被证实可诱发POI 。
大量的动物模型证实非综合征型POI的相关基因缺失可导致类似卵巢功能不全的表型,有的影响性腺发育、DNA复制/减数分裂、DNA损伤修复、激素信号传导、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等各种过程。
包括卵泡生成的相关基因(如NR5、NOBOX、FIGLA、FOXL2等)、卵泡发育的相关基因(如BMP15、GDF9、inhibin A等)、激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如FSH、FSHR、LH、LHR等)[17]。
大多数的特发性POI病因不明,近年来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的带动下,POI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也对不孕不育提出了创新性的治疗手段。
POI致病基因与减数分裂和DNA损伤修复近年来NGS技术在研究POI遗传病因方面最为瞩目的成就就是揭示了许多减数分裂和DNA损伤修复相关的致病基因。
卵母细胞在胚胎形成时期进行减数分裂,参与该过程的基因突变会干扰减数分裂进程并引发卵母细胞凋亡。
减数分裂前期经历了联会复合体的形成和DNA双链断裂修复[18],STAG3、REC8、SMC1B和RAD21L基因编码的内聚蛋白家族具有减数分裂特异性,是姐妹染色单体联会环节的重要蛋白。
STAG3基因的两个转录本因截短突变而失活[19]。
STAG3基因缺陷雌性小鼠胚胎卵母细胞出现着丝粒染色体黏连缺陷,分裂停滞在减数分裂前期,一周内便出现卵母细胞耗竭[20]。
SYCE1基因编码联会复合体的基本组份,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密切相关。
SYCE1基因的纯合突变可导致POI[21],基因缺陷小鼠性腺发育不全,雌性小鼠表现为卵泡缺失及不孕[22]。
在白种人和中国患者中都曾报道过不同的SYCE1基因微缺失[23, 24]。
MCM8和MCM9基因是染色体同源重组过程中高度保守的必需蛋白[25]。
某家系中三姐妹同时患有POI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现MCM8的致病性突变抑制了损伤修复的招募过程,从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26, 27]。
MCM9基因突变可导致体细胞DNA损伤修复异常所导致的身材矮小型POI[27],单纯性POI[28],以及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卵巢功能减退[29]。
MCM8和MCM9基因缺失小鼠出现减数分裂缺陷、卵母细胞退化和卵巢肿瘤,表现为不育并因生殖细胞消耗而呈现性腺发育不全表型[30]。
目前MCM8和MCM9是否使机体易患癌症尚不清楚,其POI致病相关分子途径仍需进一步探讨。
同源染色体重组中间体只有足够稳定才能支持交叉过程,这需要解旋酶HFM1及MSH4-MSH5二聚体的参与。
HFM1基因编码DNA解旋酶,在睾丸和卵巢等生殖系统组织中优势表达,主要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重组和联会过程。
散发POI病例和SA患者中发现了HFM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31, 32]。
同时,HFM1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卵巢中卵泡数量显著减少[33]。
近期还发现了MSH4纯合供体剪接位点的致病突变,导致MSH4蛋白内部缺失[34]。
另外发现MSH5基因的纯合突变[35],也在小鼠模型中被证实可损害DNA修复过程。
PGBD3基因编码蛋白参与DNA修复,其杂合突变使融合基因蛋白对DNA 损伤的反应异常而导致POI[36]。
另一个重要的DNA修复途径FANC也被报道与POI相关[37],生殖系在内的许多祖细胞中都有FANC表达,涉及到FANCA,FANC及FANCG在内的至少20种蛋白质。
FANC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表型为性腺发育不全,卵巢滤泡耗竭[38]。
近有家系研究发现FANCM基因的纯合突变与非综合征型POI致病相关[39]。
FANCM双等位基因突变易患癌症,尤其是女性早期乳腺癌[40-42]。
这些都能够为不孕和DNA损伤及癌症基因之间的遗传学联系提供证据。
另有观点认为编码RecQ螺旋酶的BLM、RECQL4、WRN基因参与减数分裂重组,若突变则在人类中表现为衰老、癌症,以及POI或生育率降低[43-45],目前尚未在哺乳动物中得到验证。
POI患者可能携带“癌症易感性基因”的突变,近年来已确定POI和肿瘤易感基因(STAG3、MCM9、FANCM)之间的遗传联系,增加了临床对不明原因的POI散发病例进行遗传诊断的必要性,并需进一步完善患者的遗传咨询和长期随访。
POI致病基因与卵泡生长发育始基卵泡的募集始于人类孕17周,小鼠出生后第4-5天,在收到激活信号或中断抑制信号的诱导作用前长期处于休眠状态。
卵母细胞表达了一些信号分子或转录因子,有的使静止状态得以保持(FOXO3,LHX8),有的参与激活PF (Sohlh1,Sohlh2,NOBOX)。
FOXO3,LHX8都是PI3K/Akt信号通路上的效应因子[46],特异性去除卵母细胞的刺激因子Kit,Pdpk1,Rptor,Rps6后,可阻碍卵泡激活、诱导PF凋亡,而抑制因子Pten,,Cdkn1b,Tsc1,Tsc2,Stk11的缺失可导致早发性完全性PF激活[47]。
始基卵泡激活后,早期鳞状颗粒细胞向立方颗粒细胞转化。
FoxL2敲除小鼠表现出转化过程障碍,导致卵母细胞凋亡,卵泡耗竭[48]。
AMH能够反映这一转变过程,并有抑制PF激活的作用,AMH敲除小鼠出现卵泡池的加速耗竭[49]。
早期卵泡生长过程直到窦前期都没有促性腺激素的参与,主要依靠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缝隙连接、SMAD和PI3K/Akt通路。
敲除SMAD信号通路的重要信号分子GDF9,可在小鼠中表现出卵泡发育停滞在初级阶段[50]。
同样敲除Kit或Kitlg以抑制PI3K/Akt通路会导致卵泡发育停滞在初级卵泡阶段。
有实验通过靶向敲除或激活IGF1,IGF1R,IRS2,Rictor或FOXO3等,证明PI3K/Akt通路并非仅在始基卵泡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维持了卵泡存活及初级阶段卵泡的进一步发育[51, 52]。
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依赖于促性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
IGF1和各类TGFb家族平衡着卵泡的存活和闭锁。
在颗粒细胞中靶向敲除非经典孕激素受体PGRMC1能够抑制窦卵泡发育,增加卵泡闭锁[53]。
细胞特异性缺失雄激素或雌激素功能的小鼠模型提示缺少类固醇激素作用会导致在卵泡发育停滞,无法排卵[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