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概论(21世纪公共管理教材)方雷 (6)[72页]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72
第一章地方政府导论1.概念: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某些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地方权力(议决)机关与地方权力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组成,不包括设置在本地域内的地方军事机关和地方司法机关。
2特点:1、权力的非主权性;2、治理的局部性;3、主要职责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
具有非主权性、局部性和地方性三个方面。
3地位:主要体现在:不可取代性。
地方政府的不可取代性,是指它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组成部分的不可取代作用。
1、阶级统治的需要——政治角度2、处理社会事务的需要——现实角度4作用:1.地方政府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
2.地方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
3.地方政府是沟通联络中央政府与民众的渠道。
4.地方政府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第二章地方政府的形成国家本质:国家本质是指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凭借国家的强制性力量实现其政治统治,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国家本质是通过国家形式反映出来,并与国家形式存在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在:1>国家形式是国家本质的基础,制约着国家本质的实现。
2>国家本质对国家形式起着维持作用。
3>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本质(了解即可)1国家组织形式概念:国家组织形式,围绕国家权力体系结构横向分配而形成的国家组织体制,是围绕国家权力(社会公共权力)的安排形成的,权力的横向配置与组合在国家层面上形成不同的国家机关,确定了相互的关系与运作规范。
议行合一;议行分立2国家结构形式概念:国家结构形式围绕着按地域分居民的安排形成的,构成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指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以何种形式由那些低于国家层级的地域性政治实体组合而成。
联邦制;单一制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按国家结构单元设置的治理该单元的政府,国家结构体制是地方政府形成的基础。
国家组织体制中的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成为地方政府的组织基础第三章行政区划1行政区划的概念,影响因素概念: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依据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及文化状态、民族、人口分布、历史传统、军事防御、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将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一国的地方行政建制的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
地方政府学概论(方雷)读书报告地方政府学读书报告一、地方政府学教材阅读教材—方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地方政府学概论》我阅读了由方雷主编的,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地方政府学概论》,本书主要由一个导论、上下两篇共十二章具体内容构成。
第1章导论主要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研究对象,地方政府的含义、基本特征、角色定位,介绍了国内外地方政府的历史沿革,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进路。
上篇地方政府的理论包括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基本职能、主要关系、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等五章,主要侧重从静态的角度介绍地方政府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2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地方政府进行类型划分,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功能结构、权力结构的不同形态及其特点。
第3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分析了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划分及转变等问题。
第4章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主要侧重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界定、演变和特点,从纵向角度讨论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横向角度讨论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与合作。
第5章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首先界定了基本概念、特点,然后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最后讨论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第6章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探讨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的内涵与作用,介绍了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还介绍了当代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新变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比如应用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技术、电子政务等。
下篇地方政府的治理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法制架构、财政体制、行政文化、路径选择以及制度创新等六章,主要侧重于当代地方治理的兴起背景、治理结构、道路选择和价值取向。
第7章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主要是分析了地方治理运动兴起的背景、讨论全球化与地方治理运动的关系,介绍了地方治理的最新理念,从地方政府与社会、市场和公民的关系分析地方政府面临的生态环境。
第8章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从地方的立法体系、司法体系、行政执法体系着重探讨了地方立法机关的构成、职权和工作程序,司法机关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的行为与手段等问题。
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地级市:指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的市,属于地级行政区,为地方政权;因其行政地位和地区(地区行政专署)相当,故被称为“地级市”。
3、地方自治: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地方事务的管理由地方人民和地方政府自己规定,不由州和中央政府规定。
4、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出来的,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法人资格的,依据宪法赋予的权限,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的政府。
自治体地方政府同中央及上级政府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上下隶属与服从关系,但必须接受后者的法律监督。
5、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其政府信息和活动,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6、区域行政7、地方保护主义:由于对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不力,导致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而地方经济行为又行政化,分割了统一的大市场,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最终使得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而损害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则将其归为“地方保护主义”。
8、议行合一:凡议决权和执行权归属一个中心的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称之为“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
其权力中心就是权力机关,或称为议诀机关。
在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中,议行机关可以同时行使议诀权和执行权,也可以由其另外产生一个对其负责的机关承担执行职责,我们把前者称为“绝对议行合一”,后者称为“相对议行合一”。
9、民族乡: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乡,可以按照规定申请设立民族乡;特殊情况的,可以略低于这个比例。
10、地方保护主义:是指政权的地方机构及其成员,以违背中央/国家的政策/法规的方式去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权力、以维护或扩大该地方局部利益的倾向。
行政管理专业经典与前沿书目清单(一)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1、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D0/732、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C931/743、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F40/59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F069/95、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C93/2536、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F2/197、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D035/78、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D771.231/49、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D035.1/410、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D771.231/811、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D035.3/212、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F062.6/213、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D035/9114、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C936/68二、基础理论前沿论著1、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D035/382、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D035/903、法墨儿:《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D035/2204、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D771.22/25、奥斯本:《摒弃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地方政府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1.地方政府:2.地方财政支出: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地方自治体政府在法定范围内可自主设置机构,任免人员,制定规章制度。
”体现了地方自治体政府拥有的哪种权限?( )A.财政权B.行政权C.组织权D.地方立法权2.以下各项中,不是地方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的是( )A.服务对象日益多元化B.积极干预第三部门事务C.公民参与日益广泛D.信息化对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有重要影响3.“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我国地方选举制度的什么基本原则?( )A.等额、差额选举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的原则B.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C.普遍选举的原则D.平等选举的原则4.以下各项中,对地方政府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设置的B.地方政府是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区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单位C.地方政府是指一个政府单位D.地方政府仅指地方行政机关5.“地方议决机关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制定、修改、废除地方性法规、条例、决议的权力。
”体现了地方议决机关的以下哪项职权( )A.重大事项决定权 B.地方立法权C.人事权 D.财政权6.“地方政府的权力主要不是来自中央政府的授予和让渡,而主要来自地方民众,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是通过地方选举产生。
”体现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哪种基本结构模式( )A.中央集权型模式 B.地方分权型模式C.均衡型模式 D.地方集权型模式7.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地方政权组成部分的是( )A.地方人大 B.地方人民政府C.地方人民法院 D.地方政协8.以下各项中,对“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权限所及的低于范围是局部的B.权限所及的事务是局部的C.地方政府所管辖的事务仅是国家全部事务中的一部分D.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完全是出自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客观需要9.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当前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共同特点的是( )A.市场化 B.分权化.C.服务化 D.集权化10.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产生方式的一项是( )A.委任制 B.选任制C.聘任制 D.委任、选任和聘任相结合的制度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第4题,多项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4分)1.传统国家又称封建国家或前资本主义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对而言,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土地为地主阶级所占有B.政治权力支配着财富C.国家统治的地域范围和人口大大扩展D.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及交通、信息的限制,地方的封闭性较强,并形成不同的地域组织实体2.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具有的一般财政的共同特性包括( )A.公共性 B.社会性C.有偿性 D.无偿性3.与国家层面的选举相比较,地方选举的特点包括( )A.地方选举的政党色彩相对较强B.地方选举主要采取间接选举的形式C.地方选举的规模较小,其范围仅限于一个行政区域内D.地方选举的周期与国家选举的周期不一定一致,通常短一些4.地方政府是由( )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者部分地域某些( )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学
本书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和充分吸收,运用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地方政府的发展过程和现实实践进行系统描述和全面研究,同时进行一定的历史分析、制度分析、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本科教材和MPA教材,也可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教材,同时也是了解政府管理尤其是国内外地方政府运行的阅读参考书。
2内容简介
《地方政府学》是一本系统阐述地方政府基本理论的教材。
它以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对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行政区划、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的权力、地方政府的类型、地方政府的结构体系、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间关系、地方党政关系、地方财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地方自治、城市与城市政府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本教材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系统地介绍地方政府研究领域主要的概念、范畴、原理和分析方法,力求反映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力求结合本国的改革实际,力求基本概念的准确、一致。
在内容编排上,力求科学合理。
本教材的使用对象主要定位为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MPA专业学位的学员,对实际从事公共管理的工作者,以及相关的理论工作者也会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山东大学方雷教授简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方雷的个人简介姓名:方雷职衔: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学术兼职:山东大学地方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地方政府管理,政党政治,中东欧政治发展?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东欧国家政党与政治思潮研究”(主持人)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转型国家政治发展比较研究”(主持人)3.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中东欧国家政治转轨研究”(主持人)主要着述:1.?《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 《地方政府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4. 《欧盟东扩的正负效应分析》,《欧洲研究》5. 《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对比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6.《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乌俄关系》,《世界政治与经济》开设课程:一、本科生课程1.地方政府学2.政治学名着导读3.政治科学研究方法二、研究生课程(硕、博)1.政治学专题研究2.地方政府专题研究教书感言:尽己所能帮助学生成长进步,减少他们求学求知的困惑。
多读书,去愚尚智;勤思考,顺理成章。
学业自述文革之初出生于安徽亳州,1984年来到山东大学,接受了系统学习和孔孟之道的熏陶,基本算是知书达礼了吧。
1995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转眼人到中年,已经过了人生的拐点。
值得庆幸的是,在学术志业的道路上不断得到许多老师、前辈、同事的教诲和提携,恩情浩荡,铭记在心。
一路走来甘苦自知,2003年晋升教授,2007年当了博士生导师,当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从教十余年来以来先后主持了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个教育部社科项目,一个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多次参与国家和教育部重大和重点攻关项目的科研活动;在《欧洲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国际政治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论坛》等刊物上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撰写学术着作6部,参着和参编10余部。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课程教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地方政府学》课程是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同建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般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了解地方政府管理体系,掌握地方政府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依据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管理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地方政府学》是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该专业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组织行为学、政府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以《地方政府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指导地方政府学课程的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专题分组座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务员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要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助。
2、选用《地方政府学》,由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网上答疑、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专题分组研讨、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公务员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地方政府学》课程结业考核实行全国人事系统电大教学点统一考试,考试水平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人事系统)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教材使用徐勇、高秉雄主编的《地方政府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的程度,考核分为:“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具体考核要求是:“一般了解”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是指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掌握”是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行政管理专业经典与前沿书目清单(一)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1、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D0/732、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C931/743、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F40/59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F069/95、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C93/2536、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F2/197、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D035/78、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D771.231/49、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D035.1/410、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D771.231/811、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D035.3/212、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F062.6/213、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D035/9114、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C936/68二、基础理论前沿论著1、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D035/382、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D035/903、法墨儿:《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D035/2204、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D771.22/25、奥斯本:《摒弃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地方政府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地方政府学是研究地方政府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表明:第一,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第二,地方政府是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单位第三,地方政府是指一个政府单位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但其主要职责是形式议决权人民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属司法机关“地方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区别:“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所有地方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它包括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地方政府”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一个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具有如下特征:权力的非主权性,权限的局限性,职责的社会性主权是指对国家权力的形式,拥有最高、最后的决定权。
地方政府权限是局部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权限所及的地域范围是局部的第二,权限所及的事务是局部的地方政府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地方政府的作用:1)政治作用:I.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II.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III.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2)社会作用I.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II.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会进步第二章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国家是由一定地域、人口和统治权构成的政治共同体,它的核心和实质是政治统治权。
国家的特点:I.国家安地域划分居民,国家的范围比氏族广阔得多II.公共权力的设立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职能是实现阶级的政治统治和进行社会的公共管理,实现国家职能的过程便是国家通过对社会的统治实现政治统治。
传统国家的特点:I.土地为地主阶级所占有II.政治权力支配财富,对政治权力占有的多少与土地等财富占有的多少成正比III.国家统治的地域范围和人口大大扩展IV.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及交通、信息的限制,地方的封闭性较强,并形成不同的地域组织实体传统中国的地方政府体系是适应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建立起来的。
《地方政府概论》书评倾心凿石终成玉――读《地方政府概论》最近,我打算对我国的行政建制进行研究,起初看了一些论文,但是论文基本上是就我国行政建制的个别方面进行的论述、分析和评价,有理论深度但是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都不强,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全面介绍我国行政建制的理论著作。
但是经过查找才发现,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于行政建制的研究的学术著作几乎是个空白。
偶然的机会我拿到了我读研究生的导师冉清文先生编著的《地方政府概论》一书,如获至宝,认真研读,受益颇深。
正如作者所说,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于地方政府制度的研究比较薄弱,相关理论著作寥寥无几。
这本《地方政府概论》,完全有理由说是填补了我国对于地方政府制度研究的空白,可以想见,该书的成功付梓出版对于开设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地方政府”的课程的安排也将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该书共分为八章,前三章分别论述了地方政府学作为一门学问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以及学习的意义、地方政府的结构与管理、组织机构等,第四章到第六章论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沿革、理论与实践以及地方政府的决策与执行,第七章介绍了当代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制度,第八章论述了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发展,八个章节的论述使地方政府学在理论上形成了体系。
此外,该书附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使该书除了具有理论价值外,还具有教材价值和实用价值。
《地方政府概论》这本书是冉清文先生集多年教学经验和理论素养所提炼的精华,倾心凿石终成玉。
我在认真研读了该书后,以我个人的体会,对该书的评价是“两有两可三面向”,即有理论,有实际;可读,可用;面向大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该书有理论,有实际。
作者在书中从共性和规律性的角度详细研究并论述了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地方政府的含义、地方政府行使行政权的性质、地方政府的组织机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政府的决策与执行等,从理论上确立了地方政府学的体系。
《地方政府学》阅读书目《地方政府学》阅读书目1、胡盛仪、苏祖勤等:《地方政府原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2、薄贵利:《近现代地方政府比较》,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3、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沈立人著:《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5、陈小京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中国广播出版社,2001年版6、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7、徐学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8、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10、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建、董方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版11、朱德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冀东保甲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12、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13、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14、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5、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书店,1997年版16、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17、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8、咸台炅:《中国政党政府与市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19、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21、马戎、刘士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22、荣敬本、崔之元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23、谢庆奎主编《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政府职能的经济分析》、《省政府管理》、《市政府管理》、《行署管理》、《县政府管理》、《乡政府管理》、《镇政府管理》、《特别地区政府管理》、《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等10本,1994-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4、周庆智:《中国县级行政结构及其运行——对W县的社会学考察》,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25、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6、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7、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L·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29、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版30、徐勇、高秉雄主编:《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31、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5月第1版32、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33、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