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淤泥的综合利用

淤泥的综合利用

淤泥的综合利用
淤泥的综合利用

淤泥的综合利用

前言:论述了淤泥处理与利用的一些方法途径,让危害环境的淤泥化腐朽为神奇。

摘要:河湖、城市下水道、污水处理厂每年要清理出大量的淤泥。通常处理淤泥的办法是直接送到农村作为肥料使用或者露天堆放和填埋。这一方面占用空间,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使土壤、地下水和环境受到影响。淤泥经科学处理制成有机肥、燃料和建筑材料,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关键词:淤泥环境处理开发效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出向淤泥要能源的口号。不少国家已开始利用厌氧细菌将下水道淤泥“消化”,然后收集其中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并将下水道污泥制成固体燃料。一举多得的淤泥开发对下水道污泥作为固体燃料的开发与实用化研究,欧洲国家目前居领先地位。德国汉堡贝伦化学公司从2002年开始,将工厂下水道排放的废水(其中含10%的普通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所得活性污泥作为燃料。他们在下水道污水中加入有机凝集剂,再用电力脱水机脱去部分水分,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最后利用压滤机榨干水分,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燃料发热量大约是9200~10000千焦/千克,并且将其干燥、粉碎后不影响燃烧性能。从下水道淤泥中挖掘潜在能源,不仅开辟了能源新途径,还可以从根本上

解决城市下水道淤泥污染问题。对改善城市地下水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泊、河道和城市下水道淤泥的处理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环境管理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将清理出的淤泥直接送至农村作为肥料使用。由于淤泥未经净化除毒处理,这样不仅影响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淤泥使用价值也不能充分发挥

我国地域广阔,是世界上的淤泥资源大国,发展淤泥回收、综合利用大有可为。由于长期以来未进行治理,水下淤积的肥料导致绿藻的旺盛繁殖。这些水藻一般在夏季出现,使水的清澈程度和含氧量均大大减低。据有关部门调查,仅国内湖泊、河道拥有的淤泥,每年的采集量至少可达7000万吨,加上城市下水道的淤泥,每年的总采集量可在1亿吨以上。采集淤泥,有利于疏浚河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净化城市环境,而且综合利用淤泥可以化害为利,在国内形成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新息新兴产业!

1用淤泥作土壤肥料

用淤泥作土壤肥料,是防止营养成分流入地表水的一项合算的、有利于环保的技术革新措施。

目前农业用地施用淤泥巳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林业用地上也取得了满意的进展。研究表明由于林地的立地特点、生态结构和营养循环规律,在林地施用淤泥有它的特殊好处。这是因为: 1.林产品通常不是食物,即使淤泥中含有毒物

质也不致于污染食物链。2.施用淤泥石后森林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3.增加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并提高土壤营养水平。4.林地一般远离居民中心,对人的污染危害性不大土壤效应:施肥后4年内淤泥中大部分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以不可利用和不能分解的形式保留在林地腐殖质中,

可利用养分进入矿质土中很容易被植物所吸收,这从土壤表层及亚表层的肥力无显著改变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发现立地营养有重大损失也表明淤泥用量没有超出林分短期生态

系同化力

2 用作燃料

淤泥中的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热值,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燃料加以利用。而这种化害为利同改善环境相结合的“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英国、荷兰、法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以淤泥为

主要原料,制成高效净化燃料,其热值比普通褐煤高出30%,而且燃烧过程中不会排放出有害气体。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公司1996年利用淤泥为原料开发粒状、块状燃料,主要供居民野炊、野外考古勘查人员和军方使用,燃料质轻,便于携带,燃烧时无臭无味,灰渣极少,因此这种燃料使该公司2001年获利1 500万美元,2002年获利1 700美元。另外,国外研究机构经过长期对发电厂焚烧淤泥研究证明,淤泥占

耗煤总量的10%~15%以内,对于尾气净化以及发电站的正常运转没有不利影响。加拿大从1991年起在国内5家电厂推广淤泥燃料,目前处理每吨淤泥的成本已由初期的34美元降至15美元,每吨淤泥可发电800 kW·h。我国目前的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每年耗煤占全国煤炭销量的60%以上。2003年底,由于干旱天气多年罕见、用电供煤急剧下降、全国用电负荷攀升等原因,福建、浙江、山西、四川、贵州、上海、河北、广东等省市频亮缺电红灯,电荒再袭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而且,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电力需求大,将直接导致燃料需求增加,因此商业化开发利用淤泥燃料将具有非常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2.3 用作建筑材料

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无机质,可以作为砖瓦和水泥等建材的原料。在日本,淤泥已被利用来生产高级建筑材料。因为以淤泥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砖块透气性好,重量轻,且容易制出不同的色彩,很适宜用于建筑物的装饰。如将其制成砖块用于铺设人行道,雨水能够穿过砖块直接渗地下,可防止因下水道排水不畅而造成积水。从1998年起,日本开始生产淤泥生态水泥,成本为普通水泥的3/4,而且凝固速度更快。1999年6月,日本研制成功淤泥结晶玻璃——一种优良的建筑物装饰材料。日本生产的各种淤泥建筑材料从1994年起开始出

12I,很快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货。台湾地区有关专家已使用水库淤泥煅烧制作出轻质骨材。该骨材具有质轻、耐震、隔热性和吸音性好等特性,是未来理想的替代建材。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对建材的需求旺盛。近几年来,一些砖瓦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将农田甚至是河道堤防都当成了他们的土源,乱挖滥采,屡禁不止,使得大面积的地貌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切身利益和河道行洪安全,群众意见很大。为了避免和减少砖瓦企业对农田的取土破坏,防止挖废农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墙体材料改革,限制使用黏土砖,提倡和鼓励使用粉煤灰砖及用其他替代原料制成的轻型砖瓦。淤泥的开发利用,既可满足砖瓦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又可切实有效地节约和保护耕地资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对水利事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淤泥资源化利用,我们各级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淤泥的任意堆放和投弃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在如何妥善处置淤泥这个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上,当今的共识是将淤泥视为一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刘林森.淤泥开发化腐朽为神奇【J】.环境导报,2003,(21).

杨小文,杜英豪.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选择中国给水排水 2002(4)

唐强水利发展与研究1990-11-2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目录 引言 ..................................................................................................................................... I 一、污泥处置技术 (1) 二、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 (1) 2.1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 (1) 2.2污泥合成燃料技术 (2) 2.3 污泥堆肥土地利用技术 (3) 2.4 污泥活化制取吸附剂技术 (4) 2.5污泥制活性炭 (5) 2.6 污泥制生物膜载体填料 (5) 2.7 污泥制微生物灭蚊剂 (6) 2.8污泥厌氧消化制沼气 (6) 2.9污泥燃料燃烧发电 (6) 三、结语 (7) 参考文献 (7)

引言 污水厂污泥是指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状体,它含有大量水分、丰富的有机物及N、P、K等营养元素,同时还含有重金属及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如果任意排放不加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污水排放量为4474×107m3/d,不同规模、不同处理程度的污水处理厂有100多座。每天所产生的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05%—10% ,如果这些污泥还使用传统的处置方法 (如土地填埋、焚烧和海洋排放等)进行处理,相对于当今更加严格化的环境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随着资源短缺危机的加剧,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资源,污泥由于其有机物、营养元素含量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解决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使其化废为宝,是摆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及目前国内外对于污泥的资源化研究的热点进行了综述。

淤泥的综合利用

淤泥的综合利用 前言:论述了淤泥处理与利用的一些方法途径,让危害环境的淤泥化腐朽为神奇。 摘要:河湖、城市下水道、污水处理厂每年要清理出大量的淤泥。通常处理淤泥的办法是直接送到农村作为肥料使用或者露天堆放和填埋。这一方面占用空间,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使土壤、地下水和环境受到影响。淤泥经科学处理制成有机肥、燃料和建筑材料,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关键词:淤泥环境处理开发效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出向淤泥要能源的口号。不少国家已开始利用厌氧细菌将下水道淤泥“消化”,然后收集其中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并将下水道污泥制成固体燃料。一举多得的淤泥开发对下水道污泥作为固体燃料的开发与实用化研究,欧洲国家目前居领先地位。德国汉堡贝伦化学公司从2002年开始,将工厂下水道排放的废水(其中含10%的普通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所得活性污泥作为燃料。他们在下水道污水中加入有机凝集剂,再用电力脱水机脱去部分水分,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最后利用压滤机榨干水分,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燃料发热量大约是9200~10000千焦/千克,并且将其干燥、粉碎后不影响燃烧性能。从下水道淤泥中挖掘潜在能源,不仅开辟了能源新途径,还可以从根本上

解决城市下水道淤泥污染问题。对改善城市地下水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泊、河道和城市下水道淤泥的处理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环境管理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将清理出的淤泥直接送至农村作为肥料使用。由于淤泥未经净化除毒处理,这样不仅影响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淤泥使用价值也不能充分发挥 我国地域广阔,是世界上的淤泥资源大国,发展淤泥回收、综合利用大有可为。由于长期以来未进行治理,水下淤积的肥料导致绿藻的旺盛繁殖。这些水藻一般在夏季出现,使水的清澈程度和含氧量均大大减低。据有关部门调查,仅国内湖泊、河道拥有的淤泥,每年的采集量至少可达7000万吨,加上城市下水道的淤泥,每年的总采集量可在1亿吨以上。采集淤泥,有利于疏浚河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净化城市环境,而且综合利用淤泥可以化害为利,在国内形成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新息新兴产业! 1用淤泥作土壤肥料 用淤泥作土壤肥料,是防止营养成分流入地表水的一项合算的、有利于环保的技术革新措施。 目前农业用地施用淤泥巳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林业用地上也取得了满意的进展。研究表明由于林地的立地特点、生态结构和营养循环规律,在林地施用淤泥有它的特殊好处。这是因为: 1.林产品通常不是食物,即使淤泥中含有毒物

污泥综合利用方法优缺点及改进思考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方法优缺点及改进思考 ——陈明华,环境1102硕摘要: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伴生产物,也是一类可利用性极高的二次资源,对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对目前各种污泥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污泥资源化将是我国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指出,污泥资源化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持续创新,更重要的是在政策上大力支持。 关键词:污泥、综合利用 The pros and consof Sludgeutilizationandimprovethinking Abstract:sludge is the associated product in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d also a class of highly available secondary resources.Sludge reuse technological research has been much academic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In this paper, current methods of sludg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at sludge reuse will be our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ludge treatment. Also pointed out that sludge reuse development in China requires not only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more importantly, in terms of policy support. Keywords:sludge、utilization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多,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废水需要处理。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附属品,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高,有机物部分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病菌和寄生物,容易腐烂发臭;污泥中还浓缩了锌、铜、铅、镉等重金属化合物及有毒的有机化合物等,如不妥善处理,会形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污泥作为二次资源,如何经济、合理地利用也是当今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1 城市污泥的来源和分类 城市污水是城市居民生活、工商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和地下水、地表水、雨水的混合物。城市污泥(简称污泥)是城市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垃圾,是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及其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集合体,其性状通常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污泥的种类很多,分类复杂,目前一般按以下方法分类:(1)按污泥的来源,主要可分为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和给水污泥;(2)

河流与湖泊淤泥的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河流与湖泊淤泥的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河流、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 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湖泊不仅具有调蓄洪涝、引水灌溉、饮用水源地、交通运输、发电、水产养殖和景观旅游的功能, 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我国湖泊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双重胁迫的共同作用下, 其功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湖泊大面积的萎缩乃至消失, 贮水量相应骤减, 湖泊水质不断恶化, 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 (1) 湖泊萎缩与干涸, 水面积锐减 以处于新疆北部的艾比湖为例:在20 世纪40 年代, 湖面面积为1200km2, 贮水量30.0×108m3。到1950 年, 湖泊面积尚有1070km2, 到了20 世纪80 年代面积急剧缩小到500km2 , 贮水量也相应减少到7.0×108m3。 (2) 污染严重, 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七大水系的121个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9%和29.8%。污染较重的为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 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和39个大中型水库湖库的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3%;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水库有12座,占调查水库总数的30%(见表1)。 表1 中国主要湖泊和水库营养状况分类结果统计 指标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的综合利用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的综合运用 1 前言 城市污水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和微量元素等植物所需养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但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有害成分及高含水率,有恶臭,不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缺点,因此,在土地利用之前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在不同的稳定化处理方法中,考虑到对污泥稳定化处理后的土地利用,将污泥进行堆肥化处理比较符合我国国情。污泥经过堆肥化处理后,可以考虑使用在园林绿化、草坪施肥、花卉栽培等,这样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也可合理利用污泥资源,同时也为污泥的处置找到出路。 2 城市污泥堆肥的运用 城市污泥经高温堆肥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其潜在用途很广。但是相对化肥而言,污泥堆肥产品的养分含量低、施用不方便。合格的堆肥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直接农用,而且还可制成各类专用复混肥、育苗基质等,应用于纤维作物、花卉以及园林、苗圃等的生产。 2.1直接施用 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及微量营养元素齐全,养分释放持久,施入土壤后其有机组分可以增加土壤的缓冲容量,提高了土壤对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对于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有机—无机复混肥 污泥堆肥与无机化肥复混造粒后,其水分含量降低,效成分浓缩,便于包装运输和施用,养分较全面。另外,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及气候背景和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开发专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不仅能节省肥料用量,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栽培和育苗基质 基质栽培是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设施园艺技术,近年来,我国的基质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对栽培基质的需求也逐年加大。采用污泥堆肥为原料制造容器育苗基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肥效较好。以草坪生产为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草坪业有了蓬勃发展。近几年,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草坪建植的积极性猛增,每年新增草坪约5%-15%,随之而来的是对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试行) ( 建城[2009]23号2009-02-18实施) 1.总则 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污泥综合利用方法优缺点及改进思考

污泥综合利用方法优缺点及改进思考 胡金龙 (东华大学,上海市松江区,201620) 摘要:污泥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潜在资源,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其产量必然越来越大。目前,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有填埋、投海、焚烧和土地利用等资源化利用。这些方法都能容纳大量的污泥,是污泥处置的有效途径,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讨论了各种污泥综合利用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思考。 关键词:污泥;综合利用;改进方法;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ludg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thinking HU Jinlong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The sludge is a kind of useful potential resource,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c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ewage treatment, the output of sludg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big. At present, the main mode of the sludge treatment are landfill、cast the sea、burning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such as land use. These methods are the effective ways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hey can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sludge, but they also have many problem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thinking. Key words: sludg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污泥再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再利用研究 2008-01-08 ?简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为避免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构成严重威胁,特对脱水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和资料,提出几种目前适合我国脱水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 ?关键字: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处理,再利用,堆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 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构 成了严重的威胁。 ?据估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大约为130万吨。 而且年增长率大于10%,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与地区,污泥出 路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如果城市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则将产生污泥量(干重)为840 万吨,占我国总固体废弃物的3.2%。 ? 1.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具体情况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中,污泥农用占44.8%、陆地填埋占31%、其他处理约10.5%、没有处理约13.7%,这些所谓的“处理”和“处置”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 条件下估算的,严格来说以上数字将会有很大的变化。据估计,我国用于污泥处理 处置的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50%,可以看出,污泥处理处置处于严重 滞后状态。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在大城市中表现出来。早期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没有严格的污泥排放监督,普遍将污水和污泥处理单元剥离开来,为了追求简单的污水率, 尽可能的简化、甚至忽略了污泥处理处置单元;有的还为了节省运行费用将已建成 的污泥处理设置长期闲置,甚至将未做任何处理的湿污泥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 放,致使许多大城市出现了污泥围城的现象并已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给生态环境 带来了极不安全的隐患。 ?目前我国虽然对污泥问题开始关注,但仍然停留在技术层次,2003年开始,我国主要大城市,开始尝试进行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 如:广州市近期采取生污泥填埋,远期将用于农肥;深圳市已完成专项规划,拟采 取热干化加焚烧工艺;上海市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处理分散化、处理集约化、技 术多元化的方针;天津市计划建设3座污泥处理厂,采用污泥消化发电工艺,但尚 无污泥最终的处置的方法。 ? 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处理处置现采用的主要方法 ?目前在我国脱水污泥处理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有海洋倾倒、卫生填埋、焚烧、污泥热干化、堆肥等多种处理技术,各种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 ? 2.1 海洋倾倒: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不允许往海洋倾倒污泥。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指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不加 处理的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环境质量标准的日益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程度也日益得到提高和深化,因此污泥的产量也大大提高。2003 年全国 每年的污泥产量约为130X 104t,而且以每年10%勺速度递增。如果大量的污泥不加处置任意堆放和投弃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研究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污泥处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妥善处置这些污泥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当今的共识是将污泥视为一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 一、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的原则 1.污泥处理处置工程与污水处理工程“四同步”的原则(1 )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与处置是两个独立的不同阶段又相互紧密联系的完整体系。污水处理是把城市原生污水通过“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等措施,把原生污水中固相污染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来,被分离的污染物质称为原生污泥。污泥处理是把含水率较高的原生污泥通过浓缩、脱水“减量”化处理,和后续通过“生化”处理,进一步减少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达到“稳定”化处理,上述两个阶段统称为污泥处理,污泥处置则在污泥处理后,最终进行

“无害化”和“资源化” 处置。由此可见,污水处理是搞好污泥处理与污泥处置的前提与基础,而污泥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处理的实现的最终目标的保证措施,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步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污水治理工程整体功能,达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目的。 (2)目前在污水处理的项目立项,设计,建设、初期阶段往往没有综合考虑污泥处置的设施、资金、政策以及后处置的方案,所以当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以后,产生了污泥往往没有处置的出路,全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拉到农田、填埋或弃置的,没有做到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因此,为了达到污水、污泥同时处理的目的,必须坚持污泥处理处置工程与污水处理工程“四同 步” ?的原则。 2.坚持污泥“四化”的原则。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单向线型模 式(即资源-- 产品--废弃物-- 直接排放)转变成循环型经 济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 再生资源利用)。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历史时期,因此在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中,必须坚持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原则。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

河流与湖泊淤泥的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河流与湖泊淤泥的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河流、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湖泊不仅具有调蓄洪涝、引水灌溉、饮用水源地、交通运输、发电、水产养殖和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 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自 然和人为活动双重胁迫的共同作用下,其功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湖泊大面积的萎缩乃至消 失,贮水量相应骤减,湖泊水质不断恶化,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 (1) 湖泊萎缩与干涸,水面积锐减 以处于新疆北部的艾比湖为例:在20世纪40年代,湖面面积为1200km2,贮水量 30.0 X08m3。到1950年,湖泊面积尚有1070km2,到了20世纪80年代面积急剧缩小到 2 3 500km ,贮水量也相应减少到7.0 >108m。 (2) 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I?川类、"?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七大水系的 121个省界断面中,1?川类、"?V类和劣 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9%和29.8%。污染较重的为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 界断面。 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和39个大中型水库湖库的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3% ;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水库有 12座,占调查水库总数的30% (见表1)。 表1中国主要湖泊和水库营养状况分类结果统计

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可修改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1 - 1.1前言........................................................ - 1 - 1.2 设计依据及范围............................................. - 2 - 1.2.1 项目主要设计依据:.................................... - 2 - 1.2.2 项目设计范围.......................................... - 2 - 1.3建设规模.................................................... - 2 -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 - 1.4.1 温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3 - 1.4.2 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建设的需要...................... - 4 - 1.4.3 环境保护的需要........................................ - 4 - 1.4.4 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需要.............................. - 5 - 1.4.5 减轻城市垃圾填埋场负担的需要.......................... - 5 - 1.4.6 改善生活的需要.................................... - 5 - 1.4.7 保护水源的需要........................................ - 6 - 1.4.8 结论.................................................. - 6 - 1.5主要设计技术原则............................................ - 6 - 第二章温州市污泥概况及处置现状 ........................... - 8 - 2.1 温州市污泥处置现状......................................... - 8 - 2.2 温州市污泥产生量预测....................................... - 8 - 2.2.1 污泥量预测途径........................................ - 9 - 2.2.2 污水处理量的统计...................................... - 9 - 2.2.3 污泥量理论预测值..................................... - 10 - 2.2.4 污泥量统计预测值..................................... - 10 - 2.2.5 污泥产生量的确定..................................... - 10 - 2.3 温州市污泥的成分与热值.................................... - 11 - 2.4 项目要求污泥处置能力...................................... - 12 - 第三章热负荷及电力系统.................................. - 13 - 3.1 热负荷.................................................... - 13 - 3.1.1 供热现状............................................. - 13 - 3.1.2 本项目建成时的热负荷................................. - 14 - 3.1.3 规划热负荷........................................... - 15 - 3.1.4 热负荷特性及热用户用汽参数........................... - 16 - 3.1.5 设计热负荷及供热参数的确定........................... - 16 -

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综述_陈玮琳

50淤泥是粘土矿物等细小颗粒在粒间静电力和 分子引力的作用下,在海洋或湖泊地区等缓慢的流水环境中发生沉积所形成的絮状和蜂窝状结构。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沿海港口、航道和河口的疏浚工程以及海岸工程建设产生的疏浚淤泥每年都在增加[1-2]。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压力,必须对湖泊河道的淤泥加以疏浚,减小河道通航和对环境的压力。 疏浚工程中产生疏浚淤泥通常采用堆放或抛弃的方法处理,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且将其抛到外海,会严重影响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海洋环境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因此,疏浚淤泥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制约沿海地区海岸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就是把作为污染源的废弃疏浚淤泥,通过化学、物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变为可再生利用的土工填方材料、建筑材料,这样既解决沿海大量废弃疏浚淤泥的处理问题,又可避免疏浚淤泥对海洋和陆地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产生工程建设所急需的土工材料加以利用,产生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效益[3]。 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国、荷兰、法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利用淤泥为主要原料,制造高效净化燃料,其热值比普通煤高出3 0%,而且燃烧过程中不会排放出有害气体。德国目前已有5家淤泥收集、处理工厂,每年处理淤泥300万吨。在日本,淤泥已被用来生产各类建筑材料,以淤泥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砖块透气性好,重量轻,容易制出不同的色彩,很适宜用于建筑物的装饰,已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货。 我国在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淤泥尚无稳定而合理的出路,总的状况还是以农肥的形式用于农业。采集淤泥并进行处理,不仅有利于疏浚河道湖泊等、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和净化城市环境,而且对淤泥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化害为利,在国内形成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因此,探讨淤泥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烧结法和脱水法是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但这两种方法仅适用于对小批量、高含水量疏浚淤泥的处理,造价较高,且烧结法对于含砂量过高的疏浚泥不适用[4]。 从当前的文献报道来看,经济且适用于处理大量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3种:吹填淤泥填海造陆技术、淤泥固化处理技术和淤泥轻量化处理技术。 1.1吹填淤泥填海造陆技术 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综述 Overview on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iques of dredged mud 陈玮琳季晓檬(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摘 要: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疏浚淤泥大量产生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的吹填淤泥填海造陆技术、淤泥固化处理技术和淤泥轻量化处理技术的回顾和分析,认为疏浚淤泥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潜在资源,开展废弃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吹填;固化处理;轻量化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work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the mass production of dredged mud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reality.Review and analysis the Hydraulically-filled muck technology for sea reclamation project and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light-weight technology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Dredged mud is a very valuable resource with potential,using dredged mud as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has a broad prospects. Key words:dredged mud;resource utilization;hydraulically-filled muck;treatment of solidification;lightweight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965(2013)01-0050-04

污泥再生利用研究与成套设备开发

污泥再生利用研究与成套 设备开发 1.污泥处置现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一般含水率约80%,富含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又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和病毒、病原体、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污泥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目前国外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是采用污泥的填埋、焚烧及填海,欧美各国主要是填埋和农田利用,日本填海造地的污泥占70%以上;我国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是采用污泥的填埋及焚烧。其处置方法均不能实现对污泥的综合利用,存在一定的社会及环境问题,不是污泥处置的最佳出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综合利用尤其是农业利用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实现污泥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使之资源化并产生经济效益,将成为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 2.污泥再利用的技术工艺路线在城市生活污水水处理的污泥中,一般含水率约80%,有机质成份含量约45%~55%.利用污泥制造有机复XX过程是将污泥经800℃~1000℃高温烘干,杀灭病菌、虫卵,保存有机厉份不受破坏且除去有害菌(进行无害化处理),接入有益菌培养,消除污泥的臭味,增加污泥中的营养元素,再添加氮、磷、

钾有效成分,增加污泥中的养分含量,经造粒、低温烘干等工艺,将污泥制成具有生物活性、全营养、无公害的有机复XX。从而为水处理后的污泥找到了很好的出路,并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和设备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污泥变废为宝,减少了环境污泥,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污泥高温烘干工艺前,增加污泥的晾晒或对沤工艺,高湿污泥经晾晒或堆沤工艺可降低污泥含水率,有效节约烘干能源,从而降低烘干成本;污泥也可直接进入烘干机烘干,减少晾晒或堆沤的使用场地,从而节约占地面积。3.污泥臭味解决方案污泥未经处理直接造肥其臭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产生臭味的原因是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有部分带有臭味的物质,如硫化物、氨、腐胺类等,所以当将之加工成肥料变成商品来储存和施用时,仍会向四周散发臭味,继续污染环境。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污泥肥料的商品价值,并将直接影响到肥料在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予以解决。目前,对于这种臭味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物理除臭法、生物除臭法。生物除臭是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分解转化,达到除臭的作用。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捷,其缺点是除臭效果不太好,且不是增加了污泥的碱度就是增加了污泥的体积。生物除臭法的优点是:除臭效果好;经过微生物除臭还可进一步降解污泥中各种大分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选择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选择 污水处理产生的大量污泥的任意堆放和投弃对环境造成了新的污染,如何妥善处置这些污泥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当今的共识是将污泥视为一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1~3]。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静态和动态堆肥两种。有些地方仍沿用传统的条形静态通风垛,一些发达国家则多采用现代工业化的发酵仓工艺,如日本至20世纪90年代末已建了35座污泥堆肥厂,其中最大的堆肥厂在北海道的札幌市,其发酵仓和生产线很具规模且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2]。国内的唐山、常州等地也采用发酵仓处理污泥。

1.2碱性稳定化碱性稳定化是在污泥中加入石灰或水泥窑灰等碱性物质,使污泥pH>12并保持一段时间,利用强碱性和石灰放出的大量热能杀灭病原体、降低恶臭和钝化重金属,处理后污泥可直接施用于农田。 碱性稳定化的两个主要处理方法是N-ViroSoil和Agri-Soil方法。前者是在碱性稳定后通过机械翻堆或其他方法使污泥快速干燥,后者则是在混合碱性物料 ,而且 展, )以及 )。 国内的大连、秦皇岛和徐州等地也开展了污泥热干化生产的研究,都采用直接加热 方式。 1.4焚烧 通过焚烧可利用污泥中丰富的生物能来发电并使污泥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容。焚烧过程中所有的病菌、病原体均被彻底杀灭、有毒有害的有机残余物被氧化分解。

焚烧灰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使重金属被固定在混凝土中而避免其重新进入环境,不足之处在于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英等空气污染物。目前应用最广的焚烧设备是流化床焚烧炉,当污泥的含水率达到38%以上时就可不需要辅助燃料直接燃烧[6],污泥焚烧在日本和欧美较为普遍,日本有61%的污泥采用焚烧处理。 另外目前正在发展一种新的热能利用技术——低温热解,即在400~500℃、 面对众多的污泥利用方案,Bridle 生安全、资源回收、资源投入产出比和收益影响比”四个方面评估污泥利用方案的 需严格管理,只有重金属含量低于农用污泥标准才可用于农作物,而且污泥肥的施用也需严格定量以控制重金属的积累和减少氮、磷淋失对水体的污染。至于病原物污染,热干化的安全性较佳,因其高温灭菌作用很彻底,产品可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碱性稳定化基本上也能达到安全标准;堆肥则不足以保证安全性[8、9],因病原物仍有少量存活且产品的高含水率(一般为30%~40%)可使病原物复活,故采

城市污泥再生利用的意义及效益

城市污泥再生利用的意义及效益 【摘要】:古人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扬荷花的清纯高贵,但同时,我们也不难看书,作者对”淤泥”的鄙视。随的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从而产生的污泥,的确成为一大污染。如何利用污泥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变废为宝,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更发挥其的商品价值,已成为我们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污泥;再生利用;研究价值 一、污泥处置现状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一般含水率约80%,富含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又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和病毒、病原体、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污泥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目前国外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有一下三种: 1. 土地填理 在过去,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土地填埋的方法来处理污泥,且占有很大的比例(约40%左右)。在我国,土地填埋也是主要的方法。该法的处理过程非常简单,特别适于质量较差的污泥,但需要场地和大量的运费,地基需作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和散逸臭味。另外,适合充填的土地逐年减少。美国环保局估计今后20年内,美国6500个填理场将有5000个关闭,有的州已无场地可供堆放。 2. 投弃海洋 在一些靠海的国家和地区,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常直接将液态污泥排海或将脱水污泥直接投海。这是一种方便而经济的处理方法,但此法会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食物链,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危害。1988年美国已禁止向海洋倾倒污泥,并于1991年全面加以禁止。欧共体在1991年5月颁布《Directive Concerning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中指出:在1998年12月31日起,不得在水体中处置污泥。 3. 焚烧法 在欧美,当污泥中重金属或其它有毒物质含量高而不适用于农业利用的情况下,常采取焚烧法。污泥经焚烧后产生无菌、无臭的无机残渣,并大大减少了体积,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法。污泥焚烧灰能有效地用在沥青填料和轻质基材等建筑材料,如做砖的主要原料。燃烧产生的热可以用来供电。但焚烧法设备及运行费用昂贵,易造成大气污染,仍存在有1/3左右固体重量的废弃物,以灰分的形式存留下来。 但是,以上这些处置方法均不能实现对污泥的综合利用,存在一定的社会及

污泥再生利用研究与成套设备开发

污泥再生利用研究与成套设备开发- 中水回用 1.污泥处置现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一般含水率约80%,富含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又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和病毒、病原体、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污泥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目前国外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是采用污泥的填埋、焚烧及填海,欧美各国主要是填埋和农田利用,日本填海造地的污泥占70%以上;我国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是采用污泥的填埋及焚烧。其处置方法均不能实现对污泥的综合利用,存在一定的社会及环境问题,不是污泥处置的最佳出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综合利用尤其是农业利用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实现污泥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使之资源化并产生经济效益,将成为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 2.污泥再利用的技术工艺路线在城市生活污水水处理的污泥中,一般含水率约80%,有机质成份含量约45%~55%.利用污泥制造有机复合肥过程是将污泥经800℃~1000℃高温烘干,杀灭病菌、虫卵,保存有机厉份不受破坏且除去有害菌(进行无害化处理),接入有益菌培养,消除污泥的臭味,增加污泥中的营养元素,再添加氮、磷、钾有效成分,增加污泥中的养分含量,经造粒、低温烘干等工艺,将污泥制成具有生物活性、全营养、无公害的有机复合肥。从而为水处理后的污泥找到了很好的出路,并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和设备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污泥变废为宝,减少了环境污泥,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污泥高温烘干工艺前,增加污泥的晾晒或对沤工艺,高湿

污泥经晾晒或堆沤工艺可降低污泥含水率,有效节约烘干能源,从而降低烘干成本;污泥也可直接进入烘干机烘干,减少晾晒或堆沤的使用场地,从而节约占地面积。3.污泥臭味解决方案污泥未经处理直接造肥其臭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产生臭味的原因是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有部分带有臭味的物质,如硫化物、氨、腐胺类等,所以当将之加工成肥料变成商品来储存和施用时,仍会向四周散发臭味,继续污染环境。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污泥肥料的商品价值,并将直接影响到肥料在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予以解决。目前,对于这种臭味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物理除臭法、生物除臭法。生物除臭是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分解转化,达到除臭的作用。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捷,其缺点是除臭效果不太好,且不是增加了污泥的碱度就是增加了污泥的体积。生物除臭法的优点是:除臭效果好;经过微生物除臭还可进一步降解污泥中各种大分子元素,增加其利于植物吸收的营养成份;通过污泥除臭依靠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生物热,可使污泥进一步干燥,降低污泥烘干成本;这些具有除臭功能的微生物多是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它有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抵抗有害微生物的功能。缺点是:除臭所需时间较长,占地面积大。考虑到国内许多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没有消化工序,产生的是生污泥,利用生物除臭的方法可以起到污泥消化工序的作用,所以采用生物除臭法较好。试验表明,利用有益微生物可清除污水处理厂中污泥的臭味,增加了其利于植物吸收的营养成分(如:速效有机碳的含量)。同时通过污泥除臭过程中微生物发

(完整word版)污泥处置的国家规范性标准

污泥处置的国家规范性标准 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必须满足污泥处置的要求。 污泥处置:是指处理后污泥的消纳过程,处置方式有土地利用、填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等。污泥土地利用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标准和规定。污泥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土地改良和园林绿化等。污泥用于园林绿化时,泥质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248)的规定和有关标准要求。污泥必须首先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污泥用于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等土地改良时,泥质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泥质》(CJ/T 291)的规定;并应根据当地实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污泥农用时,污泥必须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并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等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农用标准和规定。污泥填埋。不具备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条件的污泥,可采用填埋处置。国家将逐步限制未经无机化处理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污泥填埋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 249)的规定;填埋前的污泥需进行稳定化处理;横向剪切强度应大于

25kN/m2;填埋场应有沼气利用系统,渗滤液能达标排放。 污泥处理:以园林绿化、农业利用为处置方式时,鼓励采用厌氧消化或高温好氧发酵(堆肥)等方式处理污泥。污泥以填埋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石灰稳定等方式处理污泥,也可添加粉煤灰和陈化垃圾对污泥进行改性。高温好氧发酵后的污泥含水率应低于40%。污泥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污泥热干化、污泥焚烧等处理方式。污泥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污泥热干化、污泥焚烧等处理方式。污泥焚烧的烟气应进行处理,并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等有关规定。污泥焚烧的炉渣和除尘设备收集的飞灰应分别收集、储存、运输。鼓励对符合要求的炉渣进行综合利用;飞灰需经鉴别后妥善处置。 污泥运输和储存:运输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防止因暴露、洒落或滴漏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严禁随意倾倒、偷排污泥。污泥中转和储存。需要设置污泥中转站和储存设施的,可参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等规定,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建设和使用。 污泥处理处置安全运行与监管: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运输单位和各污泥接收单位应建立污泥转运联单制度,并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