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区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9
中国四大茶区是哪些地区_中国四大茶区的介绍在我国主要有四大茶区,这四大茶区都是哪些地方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四大茶区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四大茶区:西南茶区中国西南茶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等地,具体到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山、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等,这些地方有着千年古茶树。
西南茶区海拔较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属于高原茶区,地形复杂,气候变化较大,年均气温在15°C以上,最低气温一般在-3°C左右。
无霜期220~340天。
春秋两季气温相似,夏季气温比其他茶区低,没有明显的高热天气,冬季气温较华南低,但比江南茶区,江北茶区高。
四川盆地南部边缘丘陵山地,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8.0°C 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C。
无霜期220~340天。
云南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0.0°C以上,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4.0°C左右,四季如春,气候极宜茶树生长。
但在川滇高原山地,垂直地带气温差异明显,不同海拔高度层的气候变化很大。
雨水充沛,年降雨量大多在1000~1200毫米之间,但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春季雨量偏少。
山地多森林,空气湿度大,且时有地形雨,雨量较大。
土壤类型多,主要有红壤、黄红壤、褐红壤、黄壤、红棕壤等。
有机质含量较其他茶区高,有利于茶树生长。
西南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乔木型大叶种和小乔木型,灌木型中小叶种品种全有,如崇庆琵琶茶、江南大叶茶、早白尖五号、湄潭苔茶、十里香等。
生产茶类品种有工夫红茶、红碎茶、绿茶、沱茶、紧压茶、花茶和各类名优茶。
中国四大茶区:华南茶区华南茶区是最适合茶树生长的茶区,位于我国南部。
茶叶知识学习网总结华南茶区包括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等地区,行政区包括福建东南部,台湾,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及种类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一、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1、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①神农尝百草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②我国的云南地区有树龄超过2000年的野生大树:③茶叶是从唐朝起自我国向朝鲜、日本、荷兰、葡萄牙、英国、俄国、美国等传播:④茶称谓起源于中国。
2、茶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
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
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发现茶有解毒的功效。
中国是茶的故乡。
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①神农时期:大约5000年前,茶生叶被用来煮着喝,作药用;②春秋时期至西汉初:大约2000年前,茶叶作为食用;③汉朝:1500年以前,茶叶已成为宫廷饮料;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成都是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④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饮茶已十分普及,兴起茶道;⑤宋代:1000年以前,讲究水质、斗茶活动,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已达登峰造极;⑥明代:据今600多年,朱元璋下诏“摆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撒茶开始流行;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⑦清代:300年以前,茶馆开始盛行,中国茶开始大量出口,独布世界茶市,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工艺相继形成:⑧清末至建国前,由于清政府腐败和战乱,茶道走向衰弱:⑨改革开放后,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开始复兴。
二、茶区的分布1、世界茶区分布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并以中国为最。
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以生产红茶为主,出口占据欧洲市场的主要部分;日本主要生产蒸青绿茶,有小部分乌龙茶;中国的茶叶种类最齐全,有六大茶类。
2、中国茶区分布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
中国茶道茶区划分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茶叶种类。
茶叶的产地与茶叶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中国茶道而言,茶区的划分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茶道的茶区划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华北茶区华北茶区位于中国北方,包括河北、山西、北京等省市。
这个茶区的主要特点是环境干燥,气温寒冷,地势高峻。
由于这些条件的影响,茶叶产量较低,但品质却较为优秀。
著名的华北茶有绿茶的“六安瓜片”和红茶的“正山小种”。
二、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位于中国东南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
这个茶区的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因此,江南茶区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
在江南茶区,种植的茶树品种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类型。
其中,著名的茶叶有绿茶的“龙井茶”和红茶的“祁门红茶”。
三、西南茶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份。
这个茶区地势复杂多样,气候条件也较为多样,在西南茶区可以种植多种类型的茶树。
西南茶区以产生优质绿茶和黑茶而闻名,其中最有名的品种包括四川的“峨眉茶”和云南的“普洱茶”。
四、台湾茶区台湾茶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台湾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台湾茶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优质的茶叶。
台湾是乌龙茶的主要产地之一,特别是“东方美人茶”享有很高的声誉。
此外,台湾还出产绿茶、红茶等多种类型的茶叶。
五、其他茶区除了上述四个主要的茶区外,中国还有一些其他的茶区。
例如,西北茶区的青海、甘肃等省份以产生优质的绿茶闻名;东北茶区的吉林、黑龙江等地则以产生红茶、绿茶等茶叶而著名。
总结:中国茶道的茶区划分是根据茶叶的产地和气候条件而设立的。
不同的茶区由于环境和气候的不同,产出的茶叶类型和品质也有所差异。
了解茶区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品味中国的丰富茶文化。
此篇文章介绍了中国茶道茶区的划分,主要包括华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台湾茶区和其他茶区。
每个茶区都有其独特的环境和茶叶品种,这为中国的茶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茶山名位置介绍景迈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3.临沧市云南省2009年主要茶区产量临沧市人工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凤庆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是已发现的大茶树中基围最粗的一株。
在这里,有南茶马古道蜿蜒通往国外,被称为南茶马古道第一镇的凤庆县鲁史古镇,以及南茶马古道第一桥的青龙桥,见证了历史上茶业在这里的辉煌。
广西茶产业分布状况及发展建议1 广西茶产业区域分布状况据有史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广西就有茶树栽培,至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从陆羽《茶经》中记载,茶树岭南生福州、建州、韵州、象州……据考证“象州”指的就是广西象州茶区包括象州、武宣、金秀等县一带[1] 。
解放后,政府比较重视茶叶发展,成立了相应的茶叶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推广、指导生产。
广西茶产业经过发展,到2011年茶树种植区已扩大到60 多个县市,种植面积已达66667hm2形成了区域性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凸显。
1.1 桂西茶区桂西茶区从地理位置看,包括百色和河池两市茶产区。
1.1.1 百色茶区地处属桂西,接壤云南省,植被丰富,土层深厚有机质高,年平均气温19—21C,年均降雨量115 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环境气候条件比较适合茶树生长。
百色茶产区种茶历史悠久,以凌云、西林、乐业三县为主产茶县,品种有凌云白毫、福鼎大毫、福云 6 号等。
庞月兰、林朝赐等报道,2010 年百色茶区茶叶生产面积21980hm2投产面积15393hm2干毛茶产量8460t,产值2.09亿元,有机茶园面积680hm2绿色茶园面积60hm2有名的凌云白毫茶就盛产于百色凌云,该地区茶产品多次获得名优茶奖,茶叶品质好,茶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1.1.2 河池茶区处于广西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早有茶史,地形地貌复杂,光、热、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韦静峰、文兆明等调查报道,河池地区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罗城和南丹两县,茶园面积267hm2干茶总产量135t,总产值500万元,主要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福云6 号等,茶叶品种少,茶叶发展空间大。
1.2 桂中茶区桂中茶区包括来宾、贵港、玉林、柳州市茶产区。
该茶区地理跨度大,茶叶种植分布广,产量位居广西前列,主要以金秀为种茶中心,桂平、贵港、兴业、鹿寨、柳州市有一部分。
1.2.1 来宾茶区主要以金秀县为主产茶县,象州、武宣有少量种植。
主要栽培品种有福云六号、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等。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有什么茶树的分布与生长发育,取决于一系列生态因素,其中热量、水分、光照以及土壤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树种植区域地形,一起来看看。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1、准北茶区这是我国解放后(六十年代)新发展的一个茶区。
虽然试种的地区很广泛,但因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目前具有生产意义的,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中南部和江苏省东北部的各县。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13℃,>10℃的积温在四月中、下旬开始,年达3400-4500℃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为0-10℃,极端最低气温达-14--21℃;入冬后常有冻土,冻土深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上,最大冻土度可达30厘米以上。
全年平均降水量650-98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雨势急,常有暴雨;冬春比较干旱。
年干燥度沿海地区小于1.00,内陆多在1.00以上。
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400小时。
植物类型是夏绿阔叶林,以栎树占优势。
土壤多为棕壤,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露多,不但淋溶作用不断进行,盐基含量低,而且有强烈的粘化作用,土壤比较粘重,微酸性反应。
目前种茶的土壤,多为已耕种的熟化棕壤;或者是生长灌木杂草,主要是山地薄层棕壤和山地棕壤和山地棕壤型粗骨土,土壤有机质贫乏。
本区种茶历史虽短,但分布范围较广,不少单位仍处在试种阶段。
从种茶历史较久已获成功的单位来看,六到八年生的直播茶园可以获得平均亩产干茶200-300斤的高产。
目前主要问题是冬春易遭冻、旱等自然灾害,产量还不稳定,因此强调提出选择茶地时要注意避风、向阳,微酸性土壤,有草源,有水源。
并且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要结合种茶搞好四个茶园基本建设工作。
一是在种茶前进行深翻改土,松土层达到1米左右;二是要在种茶的同时,在冬季寒风南下的风口及茶园周围,搞好防护林的建设;三是为了抗御冬、春干旱,要在规划的范围内开渠打井,兴修水利,加强茶园灌溉;四是强调要搞好茶牧结合,为茶园多积有机肥。
四大茶区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
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
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
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
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
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
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
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
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
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茶区的划分我国主要分为四大茶区,每个茶区根据地理条件和不同的气候都有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茶叶,在这四大茶区中都有很多著名的优质茶叶种类,我们也要学会区分这四大茶区。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地划分成若干自然和经济条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域单元。
中国现代茶区划分:地理分布范围在18°-36°N,94°-122°E;垂分布最高到海拔2600m的高山,低至几米的低丘。
茶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浙江、湖南、安徽、四川、台湾、福建、云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陕西、河南以及山东、甘肃、西藏等18个省区。
其中山东、甘肃、西藏等三个省区是近年来开发种植成功的。
中国现有茶园1616万亩,茶叶产量1985年为44万吨。
生产的茶类以绿茶为最多,其次是红花,还有乌龙茶、黄茶、白茶、花茶、紧压茶以及多种特种名茶。
华南茶区:位于福建省大漳溪、雁石溪,广东省梅江、连江、广西壮族自治区浔江、红水河,云南省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
本区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高温多雨,长夏无冬。
本区的北部地带,属南亚热带气候,温暖而湿润。
区中存在着乔木型大茶树,呈野生状态与其它常绿阔叶树种混生。
栽培品种主要为乔木型大叶种,生产的茶类有红茶、普洱茶、乌龙茶、六堡茶,还有铁观音、凤凰单枞等名茶。
西南茶区:位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
包括贵州省、四川省全部、云南省中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本区地形复杂,地势高,属于高原。
属亚热带范围,水热条件较好,光照对茶树生育有利。
有红茶、绿茶、边销茶、沱茶及花茶等。
江南茶区:北起长江以南,南到南岭以北,东邻东海,西与云贵高原为界。
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福建省中北部,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本区气候特征是春和、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临沧茶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茶树面积和各茶品种年产量以及各个分区的分布情况及其知识。
介绍临沧茶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茶树面积和各茶品种年产量以及各个分区的分布情况及其知识。
1.茶区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临沧是地处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中下游之间,年平均气温17.5°C,年降雨量1400mm,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全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低纬度、高海拔,水资源丰富,土壤红壤PH值偏酸,最适宜茶树生长。
同时,海拔高的地区,茶叶的生长周期较长,茶叶的品质也就相对好,正是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
这里的茶园大多在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茶树原产地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是天然优质无公害茶,土层深,落叶层厚,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空气湿热,十分有利于茶园的生长,茶树资源非常丰富。
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十分卓越。
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曾提出在临沧建世界一流的大茶园。
临沧茶区位于在云南西南部,与思茅市景东、镇沅、景谷、澜沧县接壤,辖临沧、凤庆、云县、双江、镇康、耿马、沧源、永德8县1999年全区有茶园665264亩.是世界著名的云南大叶种茶的故乡,亦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带,临沧境内有众多规模连片的野生茶树群分布和保存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人工栽培大茶树。
国内植物学家和茶叶界专家通过多年对茶树起源的考察研究表明,中国云南沿北回归线两侧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之一。
2.茶树面积和各茶品种年产量临沧市云南第一产茶大市,是普洱茶料的的最大产地、孟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还是闻名中外的“滇红之乡”。
临沧茶园大都分布在海波1500-2000m之间,目前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有机茶园3.5万亩,茶叶总产量3.5万吨,出口的滇红茶8千多吨,生产普洱茶成品1万多吨、普洱毛茶1.4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多元。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临沧茶区:(1)勐库: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
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有勐库种。
勐库古树茶还有一大特点: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
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2)冰岛: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
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叶背隆起,叶脉明显。
毛茶外形粗老,黑条白芽。
春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柔和,挂杯持久而不事张扬,以花果香为主。
生津快速,口腔内回甘部位较深。
十分耐泡。
(3)昔归:临沧邦东乡邦东村芒绿山(忙麓山)。
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
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
(4)忙肺: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汤色清澈明亮,滋味厚重,刺激性强,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5)坝糯: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
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品茗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不输易武正山。
(6)勐库大雪山: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
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
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该茶属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
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7)永德大雪山: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的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的一棵达25米。
中国茶区分布茶树原产于中国,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
中国作为茶树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
茶的学名最早见于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植物种志》,茶树原产于中国,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
中国作为茶树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
茶的学名最早见于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植物种志》,他在书中把茶的学名定为TheasinensisL,而sinensis在拉丁文中就是“中国”的意思。
自从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所谓的野生茶树后,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
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
19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聘请知名植物学家,组织了一个科学考察团,对印度的野生茶树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地区的野生茶树与近代从中国引进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变种。
20世纪后期,日本植物学家志村桥、桥本实在关于茶树细胞染色体比较分析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种茶树和印度种茶树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该研究证明在细胞遗传学上两者并无差异。
其实,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占据了巴蜀之地,当地部落酋长就曾以“香茗”(茶叶)等物给周武王进贡。
可见,人工种植茶叶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伐纣时期就已经技术成熟。
陆羽更是在《茶经》开篇之语就提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建茶皆乔木。
”明代《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等。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生产国。
之后,直接或间接将我国的茶籽、茶苗传入世界主要产茶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现今的世界茶产地。
那么,到现在为止,茶树究竟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她们,又在世界上哪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培植了呢?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仔细研读茶树的中国分布和世界分布吧。
茶叶真正的分布1、放眼当前世界茶叶种植分布,主要分为五个大区。
分别是东亚区,东南亚区,西亚及欧洲区,中非区、南美洲及大洋洲区。
从茶叶品种上看,东西亚区茶种较为相近,东南亚区茶种比较独立。
中非区茶种属中国中东部茶系,南美洲茶种属日本南部茶系。
大洋洲茶种偏重于西亚茶系,也有日本茶系在内。
2、东亚区茶叶,主要包括中国、日本、台湾。
中国茶区以长江流域为主线,北至秦岭山脉由西向东经河南安徽到山东南区。
西至横断山脉东部和南部,以龙门山脉、邛崃山脉和云南西部边境为界。
南至广西,再向东各个省。
日本茶区以静冈县为主,除北海道周边以外,四分之三的国土都产茶。
台湾几乎全岛产茶。
3、东南亚区茶叶,主要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的茶叶分布几乎不统一,以岛内陆地为主,海边地区不产茶。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的茶,主要分布在内陆河谷丘陵地段,比较集中的是缅甸和老挝的河谷茶区。
4、西亚及欧洲区茶叶,主要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土耳其、格鲁吉亚、俄罗斯、葡萄牙。
其中以印度和斯里兰卡两国最为知名,印度茶分布在东印度喜玛拉雅山南面地区。
其它西亚国家的茶叶,大多分布在各国东偏南部山区。
严格地讲,葡萄牙海岛茶应归为美洲茶系。
5、中非区的茶,主要包括肯尼亚、乌干达、马拉维、坦桑尼亚、奠桑比克、刚果、毛里求斯、津巴布韦、卢旺达、扎伊尔、喀麦隆、布隆迪、南非、塞舌尔、埃塞俄比亚、马里、几内亚、摩洛哥、留民汪。
其中以肯利亚为中心,其它各国的茶,分布松散,不完全集中。
是为非洲气候异常,无法大面积种植。
6、南美洲区和大洋洲区的茶,主要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拉圭、危地马拉、圭亚那、孟买加、厄瓜多尔、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斐济。
其中以巴西和阿根廷两国为主,主要分布在东海岸,西海岸国家的茶区也偏东部。
大洋洲以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和伊莎山周边地区为主。
中国茶道分布区域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在中国的范围内,茶道的分布区域非常广泛。
本文将以地理角度,介绍中国茶道的主要分布区域,并探讨当地的茶道文化特点和发展情况。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茶道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茶道被广泛传承和实践。
东北地区的气候寒冷,因此热茶在这里尤为重要,而且茶叶的消费量相对较高。
这里的茶道注重用茶来取暖和解冻,体现了人们对于茶叶的独特理解和重视。
此外,东北地区的茶道还注重茶具的制作和艺术价值,不仅追求实用性,而且强调审美感受。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茶道的传统重镇之一。
这里的茶道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茶道风格。
在北京,茶道被视为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喜欢举办茶会,邀请朋友品茶聊天。
而在天津,泡茶就像是艺术研究,追求精美的茶具和优质的茶叶。
华北地区的茶道注重典雅和礼仪,茶艺师要有高雅的气质和独特的表演技巧。
三、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茶道的繁荣地之一。
茶道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上海、江苏还是浙江等地,茶道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茶道在这里可以分为正宗的传统茶道和更加现代化的茶文化。
传统茶道注重品茶和品味,尊重茶叶的本身特点。
而现代茶文化则更加注重茶叶的创新运用,将茶的元素融入到各个领域。
茶道爱好者们会经常举办展览、研讨会等活动,推动茶道文化的发展。
四、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茶道的重要代表之一,茶道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独特的发展。
茶叶的种植和消费量在华南地区都非常大。
这里的茶道注重茶艺的表演和表达方式,更加注重茶人的形象和技巧。
茶道活动常常融入到旅游、休闲和庆典活动中,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茶道爱好者。
茶道在华南地区的发展不仅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五、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茶道的宝地之一。
这里的茶道文化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四川、云南等地,人们喜欢品茶、赏茶,因此茶叶的种类和品质非常丰富。
最全普洱茶山记录普洱茶是一种源自中国云南省的特色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而闻名于世。
普洱茶山是指普洱茶树所分布的茶区,这些茶区以其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普洱茶山,保存着大量的古茶树,这些茶树有的已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它们承载着茶文化的传承和普洱茶的独特风味。
普洱茶山记录已有上百个古树茶产区和上千个寨子。
下面我将为您呈现其中一部分茶山记录:1.临沧茶山:位于云南临沧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临沧茶山以其丰富的茶叶资源和古老的茶文化而著名。
茶叶品质优良,口感醇厚,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2.六枝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产区之一、六枝茶山因其茶叶呈现出六种不同的颜色而得名。
茶叶质地优良,带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孟连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孟连茶山以其茶叶的浓郁香气和独特风味而闻名,被誉为普洱茶的代表。
4.怒江茶山:位于云南怒江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产区之一、怒江茶山的茶叶品质上乘,口感醇厚,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5.西盟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西盟茶山以其丰富的茶叶产量和卓越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6.高黎贡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高黎贡茶山以其古老的茶树和独特的品质而著名,被誉为普洱茶的瑰宝。
以上只是部分普洱茶山的记录,实际上还有更多茶山记录,每个茶山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茶山共同构成了普洱茶的世界,吸引了无数茶叶爱好者前来品尝和学习。
总而言之,普洱茶山记录非常丰富多样,上百个古树茶产区和上千个寨子构成了普洱茶的世界。
这些山区以其丰富的茶叶资源和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为普洱茶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
通过品尝不同山区的普洱茶,人们可以感受到云南的美丽风景和深厚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