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格式:ppt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39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单元第12课。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一个必需环节。
二、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识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认识: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四、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滚动播放)展示:《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教师:1927年4 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了,中国的革命陷入低谷。
不屈的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奋起,以星火燎原之势展开了新的斗争。
(设计意图:以滚动的图片展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程,这些图片大部分同学都比较熟悉,然后用流沙河的诗歌导入,使学生进入本课的情境。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借来火种——城市暴动的尝试1、南昌起义教师:北伐战争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此时,中国的革命道路将走向何方呢?展示: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摘自《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教师: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在俄国学习回来的张太雷提出了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经过筹备,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掌握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及原因。
3.了解八七会议。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做出了伟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1.图像法。
在导入新课时则可以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从中导入的方法。
2.提问讲解法。
通过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逐渐理解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观念。
3.故事穿插法。
本课内容故事较多,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课堂讲解、活跃气氛,加深印象。
也可以放在课后活动中。
4.讨论法。
对于秋收起义失败后退往农村的原因,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
5.诗词辅助法。
对于本课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搜集毛泽东诗词并背诵,加深理解。
相互印证。
●教具准备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投影仪。
2.影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及相关设备、“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图。
这是一把手枪,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