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三 蜀道难--上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80
《蜀道难》说课稿10篇《蜀道难》说课稿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蜀道难》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蜀道难》说课稿1一、说教材《蜀道难》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已经接触了诗歌,学生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单元学习唐诗,唐诗雄浑豪放而又沉郁顿挫,诗人诗风各异,教学要充分把握诗人的艺术风格,《蜀道难》感情强烈,笔锋雄健,想象奇特,气势雄浑,是李白的成名作。
结合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①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②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诵读。
教学难点是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
二、说教法教法:教学活动就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蜀道难》是诗歌经典,又是豪放诗歌,所以在教学上要重视诵读。
我采用在诵读中轻轻松松把握全文的教学方法。
第一步是初读。
解决最基本的字词问题,打好基础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关键,只有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学习才会很轻松。
第二步是意读。
朗读中质疑,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解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三步是美读。
除了诵读以外,还有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评点法等。
学法:诵读感知情脉——让学生去读知人论世探主旨——让学生去思个性解读赏艺术——让学生去品总之,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精选6篇】《蜀道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蜀道:复习旧知,激发兴趣1、竞赛背诵李白诗句2、“诗仙”由来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3、李白简介二、倾听蜀道:初读感知,疏通文意(一)初读《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
1、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yúfú)秦塞(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抚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2、指名朗读。
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示范朗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读准节奏、语气,可轻声跟读。
读前指导示例:(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
“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
“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蜀道难》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
一说教材:它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一下学期必修本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
教材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学期第2本依据引入了古代诗歌。
所以这节课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赏析,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对学习这单元的其它诗歌以帮助,还为学习第2本中的宋词打好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大致是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空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蜀道难》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道难》教案篇1一、课文悟读《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二、亮点探究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探究学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他在散逸行人途中,途经岷江沿途,经泸州、江油、绵竹、成都等,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抵达目的地。
《蜀道难》以雄浑恢弘和苍凉壮美的艺术形象,结合自身经历和对南北文化的比较,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一、教学目标1.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内容、意义,并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认识并学习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4.鼓励学生涉猎更广泛的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和思想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1.对文本的感悟和分析。
2.对蕴藏在文本中的形象、节奏和情绪的理解。
3.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蜀道难》的意象和情感。
2.承接性句式的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1.情感阅读法:在阅读《蜀道难》时,老师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倾听、体验和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讲解法: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解释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和精髓。
3.分析法:通过以句、词、字为单位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本重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先播放一段关于《蜀道难》的视频介绍,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
2.阅读与讲解: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老师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讲解:(1)文本背景介绍诗人在西川,因庐山一别,即连日感慨,触景生情,通过对那些在蜀道上苦于辛酸、苦到痛不欲生的人的感叹,表达了自己的壮志和国家统一的心愿。
(2)重点句子分析在阅读诗歌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嗟乎”的使用非常频繁。
例如,“嗟乎,前人误我,使我西来难此路”,这一句子可以看出,这道路并不是只为现在的读者苦难,古人也同样经历着这样的痛苦,如果不能直达意义,读者们借此诗也不一定就是赞叹《蜀道难》的历史长河,而是对于自己生活在当下的一种反思。
《蜀道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一、说教材《蜀道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唐诗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奇绝。
这首诗感情奔放,风格豪放飘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歌,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
但对于李白这样风格独特、意象丰富的诗歌,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只要能够引导得当,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慨叹,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豪放飘逸的风格。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蜀道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诵读品味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一、教材分析《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
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
2. 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二、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
只有反复的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
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我所任教的班级属于音乐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蜀道难》的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蜀道难》的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蜀道难》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一篇基本阅读型的课文。
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通晓背景,整体感知全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疏通诗文,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3、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深入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二、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解读法三、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作者简介(生平略、作品风格详)、写作背景(利于学生理解诗文)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体会诗句的语气,语调与长短句式变化的关系。
分析课文:从题目的“难”字着手,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蜀道难”呢?“难”在哪里?文中有多少处直接提到“蜀道难”的?我到这里为止提了三个问题,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出来,等我们在疏通完课文之后,再解决。
但是第三个问题,学生是很容易能够回答得出来的。
因此我只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我的第三个问题,顺着这个问题,看看作者在文中三处直接提出的“蜀道之难”是否一样。
这样,就进入诗文的疏通了。
教材的注释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疏通诗文。
在诗文的疏通时,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
重点诗句、字词,多让学生尝试着翻译,我及时点评、引导。
同时还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句,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特点。
课文从三个角度写了登蜀道之难,而每一段刚好为一个角度。
在疏通完一段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来。
这里就是解决了上面提到的作者为什么说“蜀道难”和“难”在哪里这两个问题了。
【导语】说课稿是为进⾏说课准备的⽂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家好! 我是号选⼿,今天我说课的题⽬是《蜀道难》。
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个⽅⾯来说课。
不⾜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说教材 《蜀道难》是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必修三第⼆单元的第⼀篇课⽂,这⼀单元⼏篇⽂章都是唐朝诗歌。
《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川的⾼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了诗⼈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的浪漫主义诗风。
学习本诗对学⽣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化的情感都有重⼤作⽤。
⼆、说学情 学⽣对古典诗歌并不陌⽣,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的兴趣,给学⽣以⾜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
三、说⽬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和⽅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
过程与⽅法:通过诵读、⾃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情感,体会李⽩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情感,体会李⽩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彩的艺术特⾊,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主学习法——搜集资料、⾃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范文四篇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范文四篇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
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
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范文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蜀道难》高中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教学时数: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就是李白。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蜀道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体会诗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背诵的要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3、思想情感目标(1)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认识、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1)领悟诗中想想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深入理解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表达效果(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用具:幻灯机、黑板、板擦、粉笔(五)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2、介绍作者、解题;3、疏通文句(1)学生阅读注解,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教师订正并讲解重点文言实词、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试译难句、难段或全文(1)、口译(2)、笔译(二)预习要求:1、作者和作品的简述,整体把握文章。
2、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三)具体步骤:1、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千年,至今仍以它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高中语文说课稿《蜀道难》高中语文说课稿《蜀道难》(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蜀道难》(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说课稿《蜀道难》1一、教材分析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
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
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
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
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2、教学目标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
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
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
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
4、课时安排:二课时二、教法选择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二、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法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4、多媒体影音【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2[活动] 生诵读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明确] 雄浑、豪放4 [活动]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①“噫吁……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PPT展示)李白的这种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1、赏析第一小节(1)[提问] 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明确]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2) [提问]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小结] 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③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这也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说明】根据学生所选句子进行诵读指导[小结]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5)[活动] 生再齐读整个第一小节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激情2、赏析第二小节(1)[活动] ①这是第一小节,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鉴赏了一下接下来看二小节,第二小节有两处描写的文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2)[提问] 这两处描写展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明确] 描写了蜀道的险(3)[提问] 这两处文字是怎样来变现蜀道的险峻的?[明确]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小结]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4)[活动] 生齐读3、赏析第三小节[提问] 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明确]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蜀地凶险[活动] 生读这几句话,感受蜀地的凶险读出紧张的语气[小结] 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险阻,猛兽如此的凶恶[提问] 如果让你们进蜀山,走蜀道,你们会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答害怕)[明确] 雄奇可怖(PPT展示)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给我们营造的奇特的意境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三秦民谣怎么写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三秦民谣》)(PPT展示)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提问] 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民谣和李白的事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处?[明确] 相同:夸张不同:想象神话传说侧面描写虚写映称[小结] 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手法多样造意境奔放的激情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PPT展示)四、精读揣摩意蕴之奇[提问] 那么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请看教材注释①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难,目的是为了劝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意图?[明确]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PPT展示)[提问] 这三个句子中那些字需要重读?[明确] 何时不可胡为早[活动] 分组朗诵看来是极力劝友人不要去那么这是不是全诗的所有意图呢?(PPT展示):写作背景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小节讨论一下,诗人有没有言外之意?(PPT展示)[明确] 言外之意两种解读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PPT展示)[小结] 李白是在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幽愤之情,一副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PPT展示)结束语:全体诵读,感受诗人的这幅心肠吧板书:《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篇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扫除字词障碍,初步品位词语的妙用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重点难点重点:扫除文字障碍难点:理清课文思路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蜀道难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读李白诗,我们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字里行间,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