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各种各样的运动
- 格式:pptx
- 大小:5.25 MB
- 文档页数:20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和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指尖陀螺、钢尺、溜溜球、玩具车、弹弹球、弹簧彩虹圈、陀螺、发条青蛙玩具等)、圆点(不干胶圆点或彩色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聚焦首先呈现一些物体的图片,然后引入:“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2,探索(1)教师演示,让玩具小车、弹簧木马等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播放这些物体正在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
学生发表观点时,除了用口头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外,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如用手肘当定点、手臂当摆来演示弹簧木马的弹簧的摆动。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引发思考:怎样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呢?继而引向用贴小圆点的方式来准确描述。
(2)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贴小圆点的方式帮助我们准确描述。
”接着,教师出示一个粘贴用的“小圆点”,利用幻灯片出示探索任务,并以钢尺为例进行演示:在钢尺的一端贴上圆点,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它的运动形式并用箭头和线条画下来;换个位置贴圆点,再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并记录;比较前后两次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
采用铅笔尖穿钢尺孔并甩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重复刚才的步骤。
最后,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并进行全班交流。
其中,贴圆点可以改用粘贴彩色橡皮泥的方式代替,以方便粘贴和取下。
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如图所示,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3.位移的关系式及选用原则 (1)x =v t ,不涉及加速度a ; (2)x =v 0t +12at 2,不涉及末速度v ;(3)x =v 2-v 022a ,不涉及运动的时间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解题技巧 1.基本思路 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加以讨论 2.正方向的选定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通常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加速度a 的方向为正方向.速度、加速度、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时取正,相反时取负.3.解决匀变速运动的常用方法 (1)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采用逆向思维法,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图像法:借助v -t 图像(斜率、面积)分析运动过程.两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1.刹车类问题(1)其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停止运动,加速度a 突然消失. (2)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3)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双向可逆类问题(1)示例:如沿光滑固定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2)注意:求解时可分过程列式也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例题1.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而急刹车获得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则刹车6→s后汽车的速度为()A.44→m/sB.24→m/sC.4→m/sD.0【答案】D【解析】汽车的初速度为v0=72→km/h=20→m/s,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v0a =204→s=5→s,故刹车5→s后汽车停止不动,则刹车6→s后汽车的速度为0,故选D。
1.2 海水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基本概念。
2.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的成因及其作用。
3.知道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钱塘江大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地理现象成因的基本方法。
2.通过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掌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理论模型,再由理论模型回到实际问题的地理建模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钱塘江大潮”,感受海水运动的神奇与壮观。
2.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
3.通过对运动不息的大海的认识,了解海水的运动时空变化规律,树立科学的海洋观和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1.潮汐概念、潮汐成因、潮汐分类2.洋流概念、成因、分布及影响[教学难点]洋流成因、分布[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风浪、海啸图片、投影仪等[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投影】风浪、海啸图片【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了海洋水的温度和盐度,这节课我们将从动态的角度来进一步研究海洋水体。
【板书】海水的运动【复习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说出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些?【教师总结】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形式。
【板书】一、波浪【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波浪?(2)波浪的四个要素是什么?(3)波浪按成因分为哪几类?说明其成因。
(4)近岸波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概念:波浪是出现在海洋表面及其内部的各种波动现象的总称。
它是指海水水质点在外力作用下离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运动,并将运动向相邻水质点依次传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传播方向的起伏扩展的波状现象。
(2)波浪的四要素:波峰、波谷、波长和波高。
(3)成因和分类:风浪:风直接作用于海面而形成;风浪离开风区,向远处传播便形成涌浪。
海啸:由地震波传导而形成的巨浪;潮波:在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波浪。
(4)近岸波:波浪行进至近岸浅水区,完整的波形被破坏,出现破碎和倒卷,称近岸波。
地壳运动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1. 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地壳运动,听起来就像是地球在开派对,其实是个大自然的“健身操”。
想象一下,地球的表面就像是一张巨大的拼图,各种各样的板块在这张拼图上不断地挪动、碰撞、撕扯。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什么是板块运动呢?其实,就是那些大块的岩石层在地球内部的热流推动下,像一群顽皮的小孩在操场上跑来跑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这个过程可不是什么安静的活动,真是“翻天覆地”!想象一下,偶尔的地震、火山喷发,都是这些调皮的“板块”在“捣乱”。
1.1 板块的种类与特点这些板块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陆壳板块、海洋板块和混合板块。
陆壳板块就像我们吃的坚果,坚硬而厚实,主要包括大陆;海洋板块则像是流动的水,较薄而轻,主要是海洋底下的地壳。
而混合板块呢?就像是个“万金油”,既包含陆地又有海洋,真是个多才多艺的家伙。
每种板块都有自己的脾气和习性,碰到一起,有时温和得像春风,有时则可能撞出一场“世纪大吵”。
所以说,这些板块之间的关系可不是单纯的“打打闹闹”,而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
1.2 板块的运动方式说到运动,板块们可不是在原地踏步的。
它们可以互相“拉扯”、相互“推挤”或者相对“滑动”。
当它们互相碰撞时,就像是两辆车在拐弯的时候,难免会有点擦碰,导致山体滑坡或者地震。
而如果它们在远离彼此的情况下,就像是老朋友依依不舍地道别,海洋就会在它们之间“诞生”。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过程,慢慢地,海洋盆地就像是刚出生的宝宝,逐渐长大。
2. 地壳运动的后果说完板块的运动,咱们来聊聊这“运动”带来的后果。
首先,地震!大家一定听说过,地震的“元凶”就是这些板块的摩擦。
你想象一下,当两个板块“相爱相杀”时,力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像是给它们灌了气的气球,突然间就爆炸了。
噼里啪啦的,整个大地就开始震动,瞬间让人觉得世界在旋转,仿佛是过山车一样刺激。
2.1 火山喷发的壮观除了地震,火山喷发也是地壳运动的“特色节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周围的运动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运动的具体形式和特点,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等。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
2.教学难点:对于运动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车流、水流、树叶飘落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运动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学PPT,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PPT中的各种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等。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运动形式,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总结和归纳这种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小组的操作结果,通过讨论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对各种运动形式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树叶会飘落?为什么车流会形成特定的模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描述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五四运动B. 火箭升上天空C. 心情激动D. 小明长高了2.小明同学在乘坐过山车时,感觉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 过山车B. 轨道C. 地面上的树D. 地面上的建筑物3.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A. 地面上的灌木丛B. 返回舱的降落伞C. 太空中的空间站D. 地面上跑动的小动物4.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A. 旗杆B. 天安门C. 升旗手D. 五星红旗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月亮在云中穿行,以月亮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 ②人站立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③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静止 ④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A. ① ②B. ② ③C. ① ④D. ③ ④6.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如图所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过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A. B.C. D.二、填空题7.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人不觉”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8.如图所示,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手环是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9.两个小球沿着东西方向做水平直线运动,整个过程没有发生碰撞。
花样跳绳第一章花样跳绳概述主讲人:雷哲目录一、花样跳绳的基本动作分类二、花样跳绳的特点与作用一、花样跳绳的基本动作分类一、花样跳绳的基本动作分类花样跳绳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根据绳子的长短:短绳类、中长绳类和长绳类。
短绳类:长度不超过3米,适合1-2人练习;中长绳类:长度一般为5米,两人摇绳,1-3人在绳中跳跃,适合3-5人练习;长绳类:长度一般为7米,适合多人练习。
短绳中长绳长绳花样跳绳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2.根据参与跳绳的人数:个人跳绳、双人跳绳、三人跳绳、四人跳绳和多人跳绳(5人及以上)单人双人三人四人花样跳绳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3.根据跳绳时使用绳子的数量:单绳类、双绳类和多绳类(至少使用3跟绳子)4.根据跳绳技术特点和动作结构可以将花式跳绳分为:个人绳花样、朋友跳、车轮跳、交互绳和长绳类。
花样跳绳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第四种分类为例详细论述:1.个人花样:一名跳绳者运用一根个人绳,按照跳绳运动的基本规律,合理运用身体姿势的变化或人绳之间的配合,做出各种各样的花样动作,全面展示个人跳绳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个人花样分为基本花样、交叉花样、多摇跳花样、力量型花样和抛接绳花样5个类别。
花样跳绳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第四种分类为例详细论述:2.朋友跳:在跳绳运动中,两人以任何方式协同跳一根绳子,又叫做两人一绳花样跳。
朋友跳动作多样,极具娱乐性和互动性,特别适合家庭、同学、同事、朋友等跳绳爱好者进行练习。
有时空旅行、带人跳和同摇同跳等。
花样跳绳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第四种分类为例详细论述:3.车轮跳:又名中国轮,它是一种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配合轮流进行跳绳的新型跳绳方法,由于是轮流进行跳绳,从侧面看就像车轮在转动,故得其名。
花样跳绳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第四种分类为例详细论述:4.交互绳:两名摇绳者分别握住两根绳子的末端,两根绳子向相同或相反方向依次打地,同时跳绳者在绳子中作出各种技巧,跳绳者和摇绳者可以相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