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簧夹头工艺的设计说明书

弹簧夹头工艺的设计说明书

弹簧夹头工艺的设计说明书
弹簧夹头工艺的设计说明书

目录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弹簧夹头工艺设计的内容 (4)

2.1零件的分析(弹簧夹头) (4)

2.1.1弹簧夹头的作用及工作条件 (4)

2.2弹簧夹头的工艺分析 (5)

2.2.1弹簧夹头的生产工艺特点分析 (5)

2.2.2弹簧夹头的主要加工表面及设计基准分析 (5)

3工艺规程的设计 (7)

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

3.2基面的选择 (7)

3.3制定工艺路线 (7)

3.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9)

3.4.1外圆表面(Ф32,Ф36及锥面) (9)

3.4.2外圆表面沿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Ф36的端面) (9)

3.4.3内孔 (9)

3.4.4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参考文献 (14)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培养分析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设计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的基本方法,并巩固、深化已学得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熟悉和运用有关图册、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训练识图、制图、运算及编制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2.弹簧夹头工艺设计的内容

2.1零件的分析(弹簧夹头)

2.1.1弹簧夹头的作用及工作条件

本次课程设计所采用的零件为弹簧夹头其作用如下:

(1)能精确的定位与夹紧工件(或刀具),具有抵抗扭矩和承受来自多方向切削力的功能。

(2)具有增大驱动力(拉力)和转换驱动力为工件(或刀具)夹紧力的功能。

(3)具有快速松开工件(或刀具)的功能。

(4)具有在不降低加工精度和使工件不受损害前提下的高重复精度。

(5)具有能在较宽的主轴转速范围内工作与只有极小的夹紧力损失的能力。

(6)在高速切削中的转动惯量最小。

弹簧夹头通常在装有机床主轴的孔内使用,在工作中弹簧夹头必须保持与工件(或刀具)的定位基准相同如主轴。弹簧夹头和工件(或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导致不正确的零件加工。弹簧夹头与工件(或刀具)的相对转动或相对轴向移动都回使加工工件尺寸的一致性和几何精度受到影响。

弹簧夹头采用弹性较好的优质合金钢制成,并经热处理使头部外锥与夹爪内壁有较高硬度以保证坚硬耐磨。每种规格的弹簧夹头所能夹紧工件的尺寸范围很小,所以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消耗量较大,适用于自动车床、万能铣床、螺纹磨床等各类设备。

2.2弹簧夹头的工艺分析

2.2.1弹簧夹头的生产工艺特点分析

该零件的生产纲领:

N=Qn (1+α%+β %)

式中 N——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件/台);

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α%—备品率;

β%—废品率;

设Q=1000,n=1, α%=10%,β%=1%由上式可算得N=1110件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制定零件在中批生产条件下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可制定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为1110(件/年)。

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由生产类型可知该零件的工艺特点为:毛坯的制造方法部分铸件用金属模,部分锻件用模锻,毛坯精度中等,加工余量中等;机床通常采用通用机床,部分采用专用机床;夹具广泛使用专用夹具和可调夹具;刀具和量具按零件产量和精度,部分采用通用刀具和量具,部分采用专用刀具和量具;工件的装夹方法部分采用划线找正,广泛采用通用或专用夹具装夹。

2.2.2弹簧夹头的主要加工表面及设计基准分析

弹簧夹头为了保证其精度,它的Φ20的孔与30°的外圆锥表面与图中A面有一定的要求.三个等分槽也有一定的要求.现分述如下:

a.应保证Φ20的孔与30°的外圆锥表面与图中A面与B面的圆跳动为

0.015.A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4.

b.三个等分槽加工时应有两个焊用销子分别是直径为Φ5.0和Φ7.2的,插入Φ6的孔中,用来涨大和缩小该孔.完工时Φ6必须扩大至Φ7.2.

由以上分析可知,应先加工A面的外圆,再以该圆为基准,加工Φ

20的孔与30°的外圆锥表面 .三个等分槽加工时应要先扩再缩,用焊接来实现.

3工艺规程的设计

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选取弹簧夹头的制造材料为弹簧钢,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如力学性能(特别是弹性极限、强度极限、屈强比)、抗弹减性能(即抗弹性减退性能,又称抗松弛性能)、疲劳性能、淬透性、物理化学性能(耐热、耐低温、抗氧化、耐腐蚀等)。由前面可知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毛坯采用模锻件。

3.2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否则不但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a.粗基准的选择:因为弹簧夹头的毛坯属于轴类零件,所以应选择外圆为粗基准.

b.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3.3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是应当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妥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成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尽量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工艺路线方案:

工序1: 车焊用销子(Φ5.0)(Φ7.2)

工序2: 夹外圆分别车外圆各部及锥面(须精加工的留磨量0.5mm),孔除须配合的孔留0.5mm磨量外,其余干到图纸尺寸。

工序3:钻孔(Ф10)。

工序4: 粗镗﹑细镗内孔,达到图纸要求.

工序5:攻M12的内螺纹.

工序6: 钻槽端部3个均布的小孔。

工序7: 铣三等份槽但不铣通,端面留4~5mm量。

工序8: 去毛刺.

工序9: 淬火HRC45,发蓝。

工序10: 两端倒角.

工序11: 焊三点,涨大(Φ7.2)

工序12: 割开焊点.

工序13: 去毛刺.

工序14: 焊三点,缩小(Φ5.0)

工序15: 顶两端倒角处磨外圆及锥面至尺寸。

工序16: 夹外圆磨内孔至尺寸。

工序17: 上磨床割开三条均布槽,去销子.

工序18: 去毛刺.

工序19: 刻标记.

工序20: 终检、入库。

3.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弹簧夹头所使用的材料为60Si2MnA,硬度为〉HV500,毛坯重量约为1kg,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采用模锻毛坯3级精度组(成批生产)。

根据上述原材料及加工工艺分别对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如下:

3.4.1外圆表面(Ф32,Ф36及锥面)

Ф32的外圆长度为30mm,结合Ф32的外圆为了简化模锻毛坯的外形,现直接取外圆毛坯直径为Ф50,长度取为80。Ф32表面为自由尺寸公差,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3.2,只要求粗加工,此时留模量0.5mm可以满足要求。Ф36外圆表面是需要保证的尺寸,需要进行精加工,精度等级为4,此时留模量为0.4mm 可以满足要求.结合锥面的最大直径及加工方法,考虑模锻毛坯外形的简化,可以去毛坯直径为Ф50,长度取为20,考虑到节省材料及零件尺寸要求,由以上分析可确定毛坯图(见附图)。

3.4.2外圆表面沿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Ф36的端面)

结合零件图查表,长度余量及公差分别取0为上偏差,-0.011下偏差

3..

4.3内孔

毛坯是带有Ф10孔的棒料,其中Ф26的内孔精度要求不高,其中Ф20的内孔及M12的螺纹孔精度要求较高,精度等级介于IT7——IT8之间,参照机械制造工艺手册表1-29及表1-34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

对于Ф20的孔:

扩钻Ф19.5 2Z=1

精镗Ф19.8 2Z=0.1

细镗Ф20上偏差+0.021下偏差0 2Z=0.1

对于Ф26的孔:

钻孔25 2Z=7

扩钻26 2Z=1

对于M12的螺纹孔:

直接用攻丝刀攻螺纹即可。

3.4.4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1:车两根焊用销子(Φ5.0, Φ7.2)

这两根销子是用来涨大和缩小孔Φ5.0的,起个支撑的作用.故粗糙度也不高,直接加工出来就行了.

工序2:车外圆及端面

本工序采用计算法

①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60Si2MnA,模锻。

加工要求:车Ф36及Ф32端面,粗车外圆Ф32、Ф36及圆锥面。

机床:CA6140普通车床

刀具:

断面车刀:刀片材料YT15,刀杆尺寸16X25平方毫米,Kr=90度,γ0=15,

α0=12,rε=0.05mm

②计算切削用量

粗车端面

ⅰ:根据零件图及加工要求直接加工到尺寸

ⅱ:走刀量f=0.4mm/r(表3-13)

ⅲ:计算切削速度(表3-18)耐用度t=45min

V=163m/min

ⅳ: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s=13.3r/s

按机床选取机床主轴转速760r/min(表14-3)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2.57m/s(154.4m/min)

粗车外圆

工序3:内孔加工(Φ20mm,Φ26mm)

<1> 钻内孔为Φ20 mm,钻通.

f=0.42mm/r,Klf=0.42*0.9=0.38mm/r(表3-38)

v=0.25m/s(15m/min)(表3-42)

Ns=1000v/πDw=250/31.4=7.96r/s

按机床选取Nw=7.65r/s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π×10×7.65)÷1000=0.24m/s

切削加工时:

切入L1=32mm,切出L2=2mm L=40mm

Tm=(L+L1+L2)÷(Nw×f)=24.9s

<2> 由于Φ20mm的孔要与别的零件(也就是刀具)相配合,故其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得留下0.05mm的精磨余量.也就是在本工序把此孔加工到Φ19.95mm f=0.1mm/r

Nw=1000r/min(16.6r/s)

v=122.2m/min(2.03m/s)

切削工时(一个孔):(表7-1)

L=9mm,L1=2mm,L2=1mm

Tm=(L+L1+L2)÷(Nw×f)=7.23s

精镗孔至Ф20上偏差+0.021下偏差0

选用一个刀杆,利用M120W外圆磨床同时对工件进行精磨孔,故切削用量及工时都与前面相同即:

f=0.1mm/r

Nw=1000r/min(16.6r/s)

Tm=7.23s

<3> 加工孔Φ26mm,此孔由于不与别的零件配合,故粗糙度要求不高,直接车出来要求尺寸Φ26mm就行了.

加工方法粗车。

工序4:攻M12的螺纹

v=0.123m/s(表3-42)

所以Ns=4.89r/s(293r/min)

按机床选取Nw=272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v=0.113m/s。

工序5:钻三孔(Φ6mm)

由于此三孔不与别的零件配合,故直接钻到要求的尺寸Φ6mm即可.对于每一个孔:

f=0.42mm/r,Klf=0.42*0.9=0.38mm/r(表3-38)

v=0.25m/s(15m/min)(表3-42)

Ns=1000v/πDw=250/31.4=7.96r/s

按机床选取Nw=7.65r/s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π×10×7.65)÷1000=0.24m/s

切削工时:

切入L1=6mm,切出L2=2mm L=3.5mm

Tm=(L+L1+L2)÷(Nw×f)=3s

工序6:铣三槽

此三槽由于也不与别的零件配合,故可用1mm的成型铣刀直接加工出来. 注:以上所出现的表都见参考文献4。

参考文献

1 王绍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1

2 刘文剑,曹天河。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铸造工艺分析 (1) 1.1零件介绍 (1)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1) 1.3技术要求分析 (1)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2)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 2.1确定铸造方法 (2)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2) 2.3确定型内铸件数目 (3) 2.4不铸出孔及槽的确定 (3) 2.5机械加工余量和铸造圆角的确定 (3) 2.6起模斜度和分型负数的确定 (5) 2.7砂芯的确定 (7) 2.8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 2.9冒口的确定 (7) 2.10浇注系统的确定 (8) 3.芯盒的设计 (9) 3.1芯盒材质和分盒方式的确定 (9) 4.总结 (9) 参考资料 (10)

1.铸造工艺分析 零件简介: 1.1零件介绍: 零件名称:泵盖 零件材料:HT200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大批量生产,零件图如下:

1.3技术要求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对于HT200,其抗拉强度应达到200Mpa。铸件在使用时工作条件较好,但此铸件需起隔爆作用,按照技术要求,需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另外,铸件清砂后,焖火铲除毛刺喷砂后喷G04-6铁红过氯乙烯底漆。除此外无特殊技术要求。 注:其中φ21H7内孔为重要加工面,不允许存在气孔、夹砂等铸造缺陷。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灰铸铁的熔点较低,结晶温度范围较小,在适宜的浇注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容易填充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且不易产生气孔、浇不足、冷隔等缺陷。 (2)收缩性。灰铸铁的浇注温度较低,凝固中发生共析石墨化转变,使其线收缩小,产生的铸造应力也较小,所以铸件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倾向以及形成缩孔、缩松的倾向都较小。 (3)灰铁充型能力好,强度较高,耐磨、耐热性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较好,但需人工时效。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1确定铸造方法 铸件材质为HT200,,其轮廓尺寸25×φ110,属中小件,联结结构合理,符合灰铸铁铸造要求,可以进行铸造工艺设计。采用湿砂型机器造型大批量生产。 采用湿砂型机器脱箱造型,热芯盒水玻璃砂射芯机制芯。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4)应保证铸件有良好的金属液导入位置,保证铸件能充满; (5)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砂芯; (6)应使合型、浇注和补缩位置一致。

钢板弹簧悬架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商用汽车后悬架设计 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 专业班级 10车辆工程一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1030081360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3 年 7 月 12 日 1

一.设计任务:商用汽车后悬架设计 二.基本参数:协助同组总体设计同学完成车辆性能计算后确定 额定装载质量5000KG 最大总质量8700KG 轴荷分配 空载前:后52:48 满载前:后32:68 满载校核后前:后33::67 质心位置: 高度:空载793mm 满载1070mm 至前轴距离:空载2040mm 满载2890mm 三.设计内容 主要进行悬架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 1.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制定设计原则 2.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发动机最大力矩,驱动轮类型与规格,汽车总质量和使用工况,前后轴荷,前后簧上质量,轴距,制动时前轴轴荷转移系数,驱动时后轴轴荷转移系数),选择悬架的布置方案及零部件方案,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后悬架,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计算。 3.悬架结构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后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2)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的确定 (3)钢板弹簧刚度与强度验算 2

(4)减振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4.绘制钢板弹簧总成装配图及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 5.负责整车质心高度和轴荷的计算和校核。 *6.计算20m/s车速下,B级路面下整车平顺性(参见<汽车理论>P278 题6.5之第1问)。 四.设计要求 1.钢板弹簧总成的装配图,1号图纸一张。 装配图要求表达清楚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标注出总体尺寸,配合关系及其它需要标注的尺寸,在技术要求部分应写出总成的调整方法和装配要求。 2.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3号图纸4张。 要求零件形状表达清楚、尺寸标注完整,有必要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在技术要求应标明对零件毛胚的要求,材料的热处理方法、标明处理方法及其它特殊要求。 3.编写设计说明书。 五.设计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程设计为2周 1.明确任务,分析有关原始资料,复习有关讲课内容及熟悉参考资料0.5周。 2.设计计算0.5周 3.绘图0.5周 4.编写说明书、答辩0.5周 3

板簧设计教材(200802)

汽车钢板弹簧设计 第一节悬架的定义、功能及其组成 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主要总成之一,它能够把车架(车身)与车轴(车轮)弹性的连接起来,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与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由于路面不平而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于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悬架通常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及减振装置组成。弹性元件主要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橡胶弹簧,空气弹簧及油气弹簧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钢板弹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占用空间小,维修方便等一系列特点,因此目前在世界各国仍都在大量的采用钢板弹簧。 第二节.钢板弹簧的种类 一、按力学性能特点分: 分为等刚度、两极刚度复式钢板弹簧、渐变刚度钢板弹簧。 二、按截面形状分: 分为等截面板簧和变截面板簧 第三节.钢板弹簧的截面形状 目前国内钢板弹簧的截面形状有: a矩形截面b单面双槽截面c带凸肋的截面 弹簧在设计成不对称形状,目的是把断面的中性轴移近受拉表面,减少弹簧的拉应力。此种材料也存在缺点 (1)槽内容易储存泥沙加剧表面腐蚀。

(2)轧制后在沟槽的对应拉面上,表面质量较差,双槽的比单槽的更严重。 这种表面缺陷成为疲劳起源点。 注:在钢板弹簧的设计过程中应优先选择GB1222-84《弹簧钢》所规定的规格。 第四节.钢板弹簧的主要元件结构 一、第一片卷耳形式 钢板弹簧的卷耳形式一般有3种结构,上卷耳、下卷耳和平卷耳(柏林耳)。上卷耳使用的比较多,采用下卷耳主要是为了协调钢板弹簧与转向系的运动,下卷耳在载荷作用下容易张开。平卷耳可以减少卷耳的应力,因为纵向力作用方向和弹簧主片断面的中心线重合,对于不能增加主片厚度但又要保证主片卷耳强度的弹簧多采用平卷耳。但是平卷耳制造上比上述两种卷耳复杂,一般轿车多采用平卷耳或下卷耳。 二、第二片包耳

铸造工艺学设计说明书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零件名称:联轴器 指导老师:范宏训 设计人:邱满元 学号:T833-1-34

目录 1零件概述 (1) 1.1零件信息 (1) 1.2技术要求 (2) 2铸造工艺方案拟定 (2) 2.1 分型面选择 (3) 2.2浇注位置选择 (4) 3铸造主要参数 (4) 4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4) 5 冒口设计 (5) 6砂芯设计 (6) 7模板 (7) 8 参考文献 (9) 9总结 (9)

1零件概述 1.1零件信息 名称:联轴器材料:球墨铸铁 外形尺寸:φ120X80 体积: 298.4cm2 质量: 2.16kg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零件二位图如下图所示 零件三维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联轴器三维图

1.2技术要求 (1)铸件加工后,加工面不得有任何的铸造缺陷,非加工表面不得有明显 的夹渣、凹陷、砂眼和裂纹;。 (2)该零件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3)保证该件受力较大的工作部分的力学性能。 2铸造工艺方案拟定 1 、铸造工艺图如图所示,分型面、加工余量、拔模斜度如图所示 对于单个零件,其冒口及浇注系统初步定为如下图所示,浇注位置和冒 口正好选在热节最大的地方 冒口 浇注系统

选择分型面的理由:1、保证铸件大部分位于下箱,温度分布较为合理,冒口 位置设计较为方便,便于补缩; 2、有要求的加工面都位于下型腔,其质量得到保证 3、铸件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加工余量——根据零件服役条件及加工部位精度要求,该零件主要工作面及尺寸有配合要求的部位是零件中间的连接孔,取加工余量3mm ,其他部位无; 收缩率——球墨铸铁,查表得收缩率为0.8%-1.2%,取ε=1.0% 拔模斜度——便于铸件从型腔中取出,取各处拔模斜度为1° 铸件质量——在增加铸件拔模斜度等工艺参数后计算的铸件体积为 298.4cm2,质量为2.16kg 4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铁液经球化,孕育处理后,温度下降,易氧化。因此要求浇注系统能大流量输送铁液,又有一定的挡渣能力。故薄壁小型球墨铸铁常用的封闭式浇注方式,它充型速度较快,又有挡渣能力,充型平稳。 用奥赞公式如公式4.1可计算阻流截面积: p L g H ut A 31.0G =∑ Gl 为浇注重量,该铸件质量Gc ≈2.16kg 出品率 %75~60=η,估算Gl=Gc/η≈2.5kg u 浇注系统流量损耗因素,查表得干型中小铸型阻力5.0≈u t 浇注时间 ,由 t=s √Gl 取=t 3s p H 为平均静压力头高度。 该方案可近似认为是中间浇注式,Hp ≈Ho-C/8。 式中C 为零件高度C ≈80cm ,0H 取140mm 得p H =130mm 。 故最小面积: 21335.031.0.5x82411.9cm A g ==???∑

钢板弹簧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确定断面尺寸及片数 ------------------------------------------------------------------------ 2 二、确定各片钢板弹簧的长度 ------------------------------------------------------------------ 4 三、钢板弹簧的刚度验算 ------------------------------------------------------------------------ 5 四、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径计算。 ------------------------------- 7 H ------------------------------------------------------------------------------------ 7 1.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 2.钢板弹簧各片自由状态下曲率半径的确定 -------------------------------------------------------------------------------- 8 五、钢板弹簧总成弧高的核算 ---------------------------------------------------------------- 10 六、钢板弹簧的强度验算 ---------------------------------------------------------------------- 11 二、(修改)确定各片弹簧长度--------------------------------------------------------------- 12 三、(修改)钢板弹簧的刚度验算 ------------------------------------------------------------ 14 四、(修改)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径计算 --------------------- 15 五、(修改)钢板弹簧总成弧高的核算 ------------------------------------------------------ 17六(修改)钢板弹簧的强度验算 ------------------------------------------------------------- 18七、钢板弹簧各片应力计算 ------------------------------------------------------------------- 18八,设计结果 ------------------------------------------------------------------------------------- 20 九、参考文献 ------------------------------------------------------------------------------------- 21 十、附总成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计规范--完整版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传统结构的非独立悬架系统,主要针对钢板弹簧和液力筒式减振器等主要部件设计参数的选取、计算、验证等作出较详细的工作模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1999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1984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19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2013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1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2011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16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19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JTT 325-2013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悬架系统设计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悬架是构成汽车的总成之一,一般由弹性元件(弹簧)、导向机构(杆系或钢板弹簧)、减振装置(减振器)等组成,把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一切力与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

总装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总装二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 2001年7月8日公司新车型专题会议。 二、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 1、车间任务 各种总成及合件的分装、发送、车身内、外饰及底盘的装配和检测,补漆和返工等工作。 2、生产纲领 年生产24万辆整车(其中S11车8万辆,T11车3万辆,B11车5万辆, MPV 2万辆,B21车3万辆。),采用二班制,按每年251个工作日计算。 3、生产性质 本车间属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4、产品特点: 4.1、S11车: (1)、外形尺寸:L×W×H=3500×1495×1485(单位:mm);(2)、轴距: L=2340mm; (3)、轮距(前/后): 1315/1280mm; (4)、整备质量: 778Kg。 4.2、T11车: (1)、外形尺寸:L×W×H=4265×1765×1670(单位:mm);

(2)、轴距: L=2510mm; (3)、轮距(前/后): 1505/1495mm; (4)、整备质量: 1425Kg。 4.3、B11车: (1)、外形尺寸:L×W×H=4770×1815×1440(单位:mm);(2)、轴距: L=2700mm; (3)、轮距(前/后): 1550/1535mm; (4)、整备质量: 1450Kg。 4.4、MPV: 各参数暂未定。 4.5、B21车: (1)、外形尺寸:L×W×H=4670×1780×1435(单位:mm);(2)、轴距: L=2670mm; (3)、轮距(前/后): 1515/1500mm; (4)、整备质量: 1350Kg。 5、生产协作 本车间装配用油漆车身通过悬挂式输送机从涂装二车间及涂装三车间输送过来,发动机由发动机厂用叉车运输过来,其他外协作件均由外协厂家提供。 三、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1、采用二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全年按251个工作日计算,工作负荷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底座铸造工艺设计 班级:机自1103 设计人: 学号: 指导教师:张锁梅、贾志新

前言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一、工艺审核 (1) 1.数量与材料 (1) 2.图样 (1) 3.零件的结构性 (1) 二、成形工艺设计 (1) 1.确定工艺方案 (1) (1)浇注位置的选择 (2) (2)分型面的选择 (2) 2.确定铸造工艺参数 (4) (1)机械加工余量和铸出孔 (4) (2)浇注位置的选择 (5) (3)拔模斜度 (5) (4)铸造收缩率 (6) 3.砂芯设计 (6) 4.浇注系统的设计 (6) 5. 冷铁的设置 (6) 三、心得体会 (7)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

课程:给水课程设计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组别:第四组 组员:彪艳霞、沈晓慧、施谊琴、杨佳莉 赵文洁、陈艳丹、倪晶晶、赵维诘 钱嘉骋、张旭 指导老师:刘洪波 专业:环境工程 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给水厂(自来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与方法,独立完成相关工艺选择、主要构建筑物设计计算、设备选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开展此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 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工艺设计; 2.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加氯间等构建筑物的工艺计算; 3. 合理优化布置处理厂的平面与高程。 1.2基本资料 1.2.1水厂规模与基本情况 水厂1:某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 ℃。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较长。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平均温度3℃,最热月平均温度35℃,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年平均降雨量1325mm,80%以上的降雨发生在6月至10月的五个月中,多年平均最大时降雨量为59.45mm,最大日降雨量为156.2mm,常年最大风速为2.9m/s,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该市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拟建一给水厂,以地表水为水源。 (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15万m3/d。 (2)水源水质资料: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工艺分析 (1) 1、审阅零件图 (1) 2、零件的技术要求 (1) 3、零件的技术要求 (1)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1) 5、审查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1)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 1、铸造方法的选择 (1) 2、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2) 3、浇注位置的确定 (2)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2) 5、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2) 三、砂芯设计 (2) 1、水平砂芯设计 (3) 2、凹槽处采用自带型芯 (3) 四、工艺参数的确定 (3) 1. 加工余量 (3) 2.起模斜度 (4) 3. 铸造圆角 (4) 4. 铸造收缩率 (4) 5. 最小铸出孔 (4) 6、机械加工余量的选取 (4) 五、浇注系统设计 (4) 六、冒口及冷铁设计 (5) 七、铸造工艺图和铸件图 (6) 八、小结 (7) 九、参考文献 (8)

一、工艺分析 1、审阅零件图 查看零件图的具体尺寸与图纸绘制是否正确。 零件名称: 套筒座 工艺方法:铸造 零件材料:HT250 零件重量:3.1955kg 毛坯重量:4.3303kg 生产批量: 100件/年,为小批量生产 2、零件的技术要求 零件在铸造方面的技术要求:未铸造圆角半径:R=2~3 mm;时效处理。 3、选材的合理性 套筒座选用的材料是HT250,为灰铸铁。灰铸铁铸件的壁厚不应太薄,边角处应适当加厚,防止出现白口组织使该处既硬又难于加工。此零件用于支承,只要求能够承受抗压即可,选择材料HT250可以满足要求。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由于零件属中型零件小批量生产,形状比较简单、壁厚比较均匀,且该材料为灰铸铁,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采用砂型铸造具有生产周期短,灵活性大、成本低的优点。 5、审查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铸件轮廓尺寸为162x134x133mm,查表得砂型铸造的最小壁厚为6mm,套筒座的壁厚符合其要求。在套筒座中最小壁厚为6mm,最大铸造壁厚为15mm。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铸造方法的选择 由于套筒座的年产量为100件,属小批量生产,且零件结构简单,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由于铸件的高度为133mm,浇注位置上没有较大的壁厚、材料为HT250不需要冷铁。所以砂型种类为湿型。 2、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选择造型方法为手工造型,造芯方法为手工刮板造芯。

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 绪论 需要图纸与完整word的请加:229826208 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了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这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使我对专业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打下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然而夹具又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夹具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好的夹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还可以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从而使产品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企业对夹具的设计及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机械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夹具从产生到现在,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在夹具与人的结合上,这是夹具主要是作为人的单纯的辅助工具,是加工过程加速和趋于完善;第二阶段,夹具成为人与机床之间的桥梁,夹具的机能发生变化,它主要用于工件的定位和夹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夹具与操作人员改进工作及机床性能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夹具引起了重视;第三阶段表现为夹具与机床的结合,夹具作为机床的一部分,成为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 在夹具设计过程中,对于被加工零件的定位、夹紧等主要问题,设计人员一般都会考虑的比较周全,但是,夹具设计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会给夹具的使用造成许多不便,甚至会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我们把多年来在夹具设计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归纳如下:清根问题在设计端面和内孔定位的夹具时,会遇到夹具体定位端面和定位外圆交界处清根问题。端面和定位外圆分为两体时无此问题,。夹具要不要清根,应根据工件的结构而定。如果零件定位内孔孔口倒角较小或无倒角,则必须清根,如果零件定位孔孔口倒角较大或孔口是空位,则不需要清根,而且交界处可以倒为圆角R。端面与外圆定位时,与上述相同。让刀问题在设计圆盘类刀具(如铣刀、砂轮等)加工的夹具时,

(完整word版)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度假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某度假村管理人员共有200人,另有大量外来人员和游客,由于旅游区污水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初步统计高峰期水量约为300m3/d,旅游淡季水量低于70m3/d,常年水量为100—150m3/d,自行确定设计水量。 (2)进水水质 处理的对象为餐饮废水和居民区生活污水。进水水质: 项目COD BOD5SS pH NH3-N TP 含量/(mg/L) 150-250 90-150 200-240 7.0-7.5 35-55 4-5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后水质应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项目BOD5SS pH NH3-N TP 含量/(mg/L) 6 10 6.0-9.0 5 0.5 3、处理工艺 污水拟采用MBR工艺处理 4、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需要回用于度假村内景观湖泊,最高水位为103米,常年水位为100米,枯水位为98米 6、厂址及场地现状 进入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端点的地面标高为109米

三、工艺流程图 图1 工艺流程图 四、参考资料 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 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3.《给排水设计手册》 4、《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 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MBR设计手册》 7.《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顾国维、何义亮编著8.《简明管道工手册》第2版 五、细格栅的工艺设计 1.细格栅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h=0.1m; (2)过栅流速v=0.6m/s; (3)格栅间隙b 细=0.005m; (4)栅条宽度s=0.01m; (5)格栅安装倾角α=60?。 2.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选用两细格栅,一用一备 1)栅条间隙数:

钢板弹簧设计3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48 学生姓名王光湖学号071268106 班级07车辆 一、设计题目:钢板弹簧设计3 二、设计内容 跃进牌货车悬架前钢板弹簧设计 三、设计要求:任选一款跃进牌货车 1)列出其主要参数 2)参考有关车型,选择合理的钢板弹簧结构方案(长度、片数等)3)设计计算(各片长度,断面尺寸和片数,核算刚度) 4)完成装配图设计:绘制装配图(标注尺寸、配合、技术要求、零件明细表和标题栏等) 5)完成弹簧销零件图设计 6)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目录 1设计前言 (3) 2设计内容及汽车参数 (3) 3钢板弹簧基本参数确定 (3) 3.1单个钢板弹簧载荷 (3) 3.2悬架静挠度 (3) 3.3钢板弹簧满载弧高 (4) 3.4钢板弹簧断面形状 (4) 3.5钢板弹簧主片长度计算 (4) 3.6钢板弹簧片厚计算 (4) 3.7钢板弹簧宽度计算 (4) 3.8弹簧片数计算 (5) 3.9钢板弹簧各片长度计算 (5) 4设计总结 (7) 5参考文献 (8)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前言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对于汽车的舒适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对于汽车舒适性影响较大的就是前钢板弹簧,因为前钢板弹簧直接影响轻型卡车的前桥跳动,前桥的跳动造成车架的颠簸冲击强度增大,降低了卡车的行驶平顺性,所以设计轻型卡车的前钢板弹簧时的钢板弹簧参数的选定尤为重要。 二、设计内容:跃进牌NJ130型载重汽车 汽车主要参数如下: 载重量: 在良好平坦的硬实路面在土路上 2500kg2000kg 轴距:3300mm 轮距: 前轮后轮 1589mm1650mm 外形尺寸: 长宽高 5538mm2344mm2165mm 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半径 40°32°2.7m 前轴荷: 空载时满载时 1300kg1530kg 后轴荷: 空载时满载时 1410kg3830kg 最大爬坡度最大车速拖挂总质量 30%80km/h3500kg 三、钢板弹簧基本参数的确定 本设计方案中,采用纵置式对称前钢板弹簧。 1.1单个钢板弹簧的载荷 已知汽车满载静止时汽车前轴载荷为G1=1530kg,簧下质量负荷Gu1=230kg,轴距3300mm 单个钢板弹簧的载荷:Fw1=(G1-Gu1)/2=(1530-230)/2*9.8N=6370N

SBR工艺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保护环境,解决城市排水对水体的污染以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保证人民的健康,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对现存的污染状况予以有效的治理,而且对将来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排水问题的合理解决必将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益。 第一章绪论 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熟悉并掌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主要环节,掌握水处理工艺选择和工艺计算的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的绘制,掌握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1.2、本课程设计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m/3,进水水质如下: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平均水量为20000d ⑴、污水处理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

⑵、生化部分采用SBR工艺。 ⑶、来水管底标高446.0m.受纳水体位于厂区南侧150m。50年一遇最高水位448.0m。 ⑷、厂区地势平坦,地坪标高450.0m。厂址周围工程地质良好,适合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⑸、所在地区平均气压730.2mmHg柱,年平均气温13.1℃,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具体设计要求: ⑴、计算和确定设计流量,污水处理的要求和程度。 ⑵、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简述其特点及目前国内外使用该工艺的情况即可) ⑶、对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与尺寸,主要设备的选取。 ⑷、水力计算,平面布置设计,高程布置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1)

材料成型过程控制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2.9.19至2012.10.15

目录 一、铸造工艺分析 (1) 二、砂芯设计 (3) 三、冒口设计 (5)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7) 五、沙箱铸件数量的确定 (10) 六、参考数目、资料 (11)

图1所示的事U型座,主要用于拆卸主轴上的皮带轮。 材料为ZG25(主要元素含量:W C%=0.22~0.32%,W Mn%=0.5~0.8%,W Si%=0.2~0.45%)。 技术要求:①未标示的铸造圆角半径R=3~5。②未标铸造倾斜度按工厂规格H59~21。③铸件应仔细地清理去掉毛刺及不平处。 图1

一、铸造工艺分析 1.确定铸型种类和造型、制芯方法 此铸件是铸钢件,铸件最大三维尺寸270x110x220 mm,为中小型铸件,铸件结构简单,仅有两个加工面,其他非加工面表面光洁度要求不高,采用温型普通机器造型,砂芯外形简单,采用热芯盒射芯机制芯。 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方案1:将铸件放置于下箱,分型面选取如图2所示,采用顶注式浇注,此方案浇注系统简单,不用翻箱操作;但是浇注时金属液对型腔冲刷力大,难以下芯,不便设置冒口进行补缩。容易产生夹砂、结疤类缺陷,补缩困难会形成缩孔、缩松结晶等缺陷。 方案2:将铸件放于上箱,分型面选取如图3所示,采用底注式浇注,此方案浇注系统相对复杂,下芯方便,可以将冒口设计在顶部,补缩效果好。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考虑,选择方案2较为合理。 图2 图3 铸件全部位于上箱,下表面为分型面 上 下 上 下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钢板弹簧(DOC)

汽车设计——钢板弹簧课程设计 专业:车辆工程 教师:R老师 姓名:XXXXXX 学号:200XYYYY 2012 年7 月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题目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我们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进一步熟悉汽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2)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训练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题目: 设计载货汽车的纵置钢板弹簧 (1) 纵置钢板弹簧的已知参数 序号弹簧满载载荷静挠度伸直长度U型螺栓中心距有效长度 1 19800N 9.4cm 118cm 6cm 112cm 材料选用60Si2MnA ,弹性模量取E=2.1×105MPa 3、课程设计的任务: (1)由已知参数确定汽车悬架的其他主要参数; (2)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3)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金属力学性能等课程,完成下述涉及内容: 1.学习汽车悬架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选择、确定汽车悬架的主要参数 3.确定汽车悬架的结构 4.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5.撰写设计说明书 6.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零部件图共计1张A0。 设计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说明书的格式如下: (1)统一稿纸,正规书写; (2) 竖订横写,每页右侧画一竖线,留出25mm空白,在此空白内标出该页中所计算的主要数据; (3) 附图要清晰注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说明,不得潦草; 2. 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 (1)封面;(2)目录;(3)原始数据及资料;(4)对设计课题的分析;(5)汽车纵置钢板弹簧简图;(6)设计计算;(7)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补充说明,鉴别比较分析,个人体会等);(8)参考文献。 3. 设计图纸 1)装配总图、零件图一张(0#);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

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及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7 月7 日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与要求 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容为2周 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亮峰主编,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2011. 2. 丁根宝主编,铸造工艺学上册[M] ,机械工业,1985. 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1996. 4. 其文主编,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2003.

摘要 本设计是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端盖的材料为QT400-15,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型腔。根据端盖的零件图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位置、造型、造芯方法、铸造工艺参数并进行浇注系统、冒口和型芯的设计。在确定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样、芯盒和砂箱,并利用CAD、Pro/E等设计软件绘制端盖零件图、芯盒装配图。 关键词:铸造;端盖;型芯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bout the casting process of end cap. The material of end cap is QT400-15. The end cap without complex cavity owns simple structures. Select the right parting line, pouring 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core making method, parameters of cast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 drawing, then design gating system, riser, core. After the design of casting process, accomplish the part drawing of end cap and assembly drawing of core box with the aid of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CAD and Pro/E. Keywords:Cast; End cap; Core

汽车钢板弹簧悬架设计方案

汽车钢板弹簧悬架设计 (1)、钢板弹簧种类 汽车钢板弹簧除了起弹性元件作用之外,还兼起导向作用,而多片弹簧片间磨擦还起系统阻尼作用。由于钢板弹簧结构简单,使用维修、保养方便,长期以来钢板弹簧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汽车使用的钢板弹簧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通多片钢板弹簧,如图1-a所示,这种弹簧主要用在载货汽车和大型客车上,弹簧弹性特性如图2-a所不,呈线性特性。 变形 载荷变形 载荷变形载荷 图1 图2 ②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如图1-b所不,为减少弹簧质量,弹簧厚度沿长度方向制成等厚,其弹性特性如一般多片钢板弹簧一样呈线性特性图2-a。这种弹簧主要用于轻型货车及大、中型载货汽车前悬架。 ③两级变刚度复式钢板弹簧,如图1-c 所示,这种弹簧主要用于大、中型载货汽车后悬架。弹性特性如图2-b 所示,为两级变刚度特性,开始时仅主簧起作用,当载荷增加到某值时副簧与主簧共同起作用,弹性特性由两条直线组成。 ④渐变刚度钢板弹簧,如图1-d 所示,这种弹簧多用于轻型载货汽车与厢式客车后悬架。副簧放在主簧之下,副簧随汽车载荷变化逐渐起作用,弹簧特性呈非线性特性,如图2-c 所示。

多片钢板弹簧 钢板弹簧计算实质上是在已知弹簧负荷情况下,根据汽车对悬架性能(频率)要求,确定弹簧刚度,求出弹簧长度、片宽、片厚、片数。并要求弹簧尺寸规格满足弹簧的强度要求。 3.1钢板弹簧设计的已知参数 1)弹簧负荷 通常新车设计时,根据整车布置给定的空、满载轴载质量减去估算的非簧载质量,得到在每副弹簧上的承载质量。一般将前、后轴,车轮,制动鼓及转向节、传动轴、转向纵拉杆等总成视为非簧载质量。如果钢板弹簧布置在车桥上方,弹簧3/4的质量为非簧载质量,下置弹簧,1/4弹簧质量为非簧载质量。 2)弹簧伸直长度 根据不同车型要求,由总布置给出弹簧伸直长度的控制尺寸。在布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弹簧长度,这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①由于弹簧刚度与弹簧长度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从改善汽车平顺性角度看,希望弹簧长度长些好。 ②在弹簧刚度相同情况下,长的弹簧在车轮上下跳动时,弹簧两卷耳孔距离变化相对较小,对前悬架来说,主销后倾角变化小,有利于汽车行驶稳定性。 ③增加弹簧长度可以降低弹簧工作应力和应力幅,从而提高弹簧使用寿命。 ④增加弹簧长度可以选用簧片厚的弹簧,从而减少弹簧片数,并且簧片厚的弹簧对提高主片卷耳强度有利。 3)悬架静挠度 汽车簧载质量与其质量组成的振动系统固有频率是评价汽车行驶平顺性的重要参数。悬架设计时根据汽车平顺性要求,应给出汽车空、满载时前、后悬架频率范围。如果知道频率,就可以求出悬架静挠度值c δ。选取悬架静挠度值时,希望后悬架静挠度值2c δ小于前悬架静挠度值1c δ,并且两值最好接近,一般推荐:

工艺设计说明书-格式

设计说明书一般格式 一、设计题目(要求:简明扼要,紧扣主题) ××××××××××项目(主题目) 例如:高压法聚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设计生产能力100万T/a 二、工艺设计的一般项目及内容 1. ×××××××工艺设计说明书(工艺设计的总情况说明,必做部分,也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往往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起作为申报项目的资料。也为工业生产装置的初步设计提供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问题) 1.1概述 1.1.1 项目的来源(原因说明,如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市级项目?国 外引进项目?技改项目?新上项目?新产品项目?节能项目?环保项目? 对于学生来讲,可有自选项目?老师科研项目?校企联合项目?学校或老师指定项目?); 1.1.2 ×××××项目的国内外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就本项目或产品 或技术的国内外工艺现状,以正式发表的技术或公开的资料为依据,至少要有3个不同的国家或研究院所或企业的现状说明,并比较其优劣性); 1.1.3 本工艺技术的特点(较详细的说明本工艺、技术的优缺点,重点在 优点。包括理论原理、技术成熟程度、设备情况、工艺过程、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经济效益、与其他技术工艺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以及发展前景等); 1.1.4 项目承担单位概述(对于实际工程项目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该技 术工艺研究单位或技术转让单位的情况;二是承担设计单位的情况;三是项目建设单位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讲可简述学校的情况或选择一个实际单位或虚拟单位); 1.1.5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是指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用到的有

关情况。如项目承担单位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公用工程优势以及供应和销售优势等。) 1.2 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要求 1.2.1 生产规模(即设计规模。一般可以是产品的产出规模;也可以是原料的需用规模。如:2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设计《20万吨烧碱产品》;500万吨/年原油常减压生产工艺设计《原料石油为500万吨》;); 1.2.2 产品质量要求(即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一般也包括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原则上,有高标准不得采用低标准。如首选国家标准,再有部颁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也可选择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没有标准不得生产,如需先制订企业标准等。学生设计可假象一个标准,但依据必须充分); 1.2.3 副产品的种类、质量指标(说明副产品的种类及其数量或吨位。质量要求与产品相同); 1.2.4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是指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用到的有关情况。如产品或副产品的国内外质量现状、技术要求、环保要求、ISO质量体系要求、欧洲Rosh体系要求等。); 1.3 工艺设计依据 1.3.1 本工艺设计的文件依据(各种上报文件、上级批文、资金担保文件、 土地使用或征用文件、专利依据、技术转让或成果证明等资料。); 1.3.2 ×××××的技术依据(技术理论原理、工艺原理、技术可行性、 主要技术指标或技术条件等。如对于有机合成方面可从反应机理、催化剂技术、反应设备、自动控制等方面说明); 1.3.3 原材料来源(质量指标)及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原材料的质量 要求,可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说明;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原材料消耗、收率、转化率、产率、经济效益分析等); 1.3.4 承担单位的基础条件说明(即项目承担单位在生产装置、加工工程、技术条件、人员条件、公用工程等与生产技术有关的基础条件说明); 1.3.5 其他未尽事宜的说明(是指在整个工艺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用到 的有关情况。如产品或副产品的国内外生产工艺现状、工艺技术要求、环保工艺要求等。); 1.4××××××生产制度及开工时数的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