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心理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61 KB
- 文档页数:2
脑梗护理问题和措施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血,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对于患有脑梗的患者,正确的护理和措施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脑梗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展开讨论。
脑梗护理中的常见问题1. 嚴重腦缺血引起的衰弱脑梗导致的脑缺血会使患者感到乏力、虚弱,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
2. 吞咽困难脑梗会影响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加误吸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饮食易咽,同时监控患者饮食吞咽的情况。
3. 言语障碍部分脑梗患者可能出现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晰或者无法正常表达意思。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帮助其恢复言语功能。
4. 意识模糊脑梗可能导致患者意识模糊,无法清晰地认识周围环境或者与人交流。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确保其安全。
脑梗护理的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的发生。
及时采取措施,如改变姿势或进行吸引。
2. 进行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应定制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言语、肌肉功能等方面的训练,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3. 定期评估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征、生命体征等方面的观察,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4. 精神护理部分脑梗患者可能出现抑郁情绪或者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全面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只有在细心护理下,患者才能更好地走出疾病的阴影,重获健康。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为实验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经一段时间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干预护理干预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多发于老年人。
病情轻者可致患者口眼歪斜、产生语言障碍,重者可致患者肢体瘫痪,甚至是大小便失禁。
笔者从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出发,说明其心理和护理干预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5±3.5)岁。
1.2 方法1.2.1 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
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初期常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作为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多从患者的角度加以考虑,使老年患者重新找回自信心,减少患者的种种不安,鼓励其参加各种治疗和康复活动,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使其能够放松心情,全心全意地配合治疗。
(2)生活护理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在生活方面,对病人要做好护理工作。
在饮食方面,应指导家属给患者食用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
经常给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保证患者每日都能接触到充足的阳光,定期给室内消毒。
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摘要] 目的转变病人对脑梗塞的认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3月住院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共84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针对地制定心里护理的具体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和尽可能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激励病人自觉配合各种治疗、护理,特别是康复计划。
结果病人心理状态初期是由于对疾病不认识而出现异常情绪,恢复期则是由于病残未愈而出现不能适应社会的心理。
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做细微耐心解释,引导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康复。
结论脑梗塞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脑梗塞心理护理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症中常见病,多发病。
此病致残率高,且老年人为多发,基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甚至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
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不好的心态则又可使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说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使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工作。
本文就一组病例的心理状态作一扼要的归纳并对护理情况作出总结。
1 临床资料取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的住院病人经临床诊断为脑梗塞患者共84例,其中男60例,女24例;最大者88岁,最小者37岁,60岁以上的53例。
临床表现:意识清楚者84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者84例,语言障碍着63例;结果治愈35例,好转41例,未愈8例。
2 护理2.1 心理状态本组病例(84例)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而带来生活自理差,63例(75%)大小便困难,加上语言障碍,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要求,这些无疑会给病人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而出现心理障碍。
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平素性格等的特定文化背景则可产生不同的思维内容,但整个心理过程大概可归纳如下。
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共195例进行心理护理,针对性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积极的热情与耐心帮助指导患者解决存在的心理困惑。
结果: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给予及时帮助,细致耐心地讲解,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结论:为脑梗塞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可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对生活充满希望。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护理;信心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迅速、致残率高等特点,占全部脑卒中的75%,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心理上不同程度出现焦虑、抑郁、孤僻、固执、对生活失去信心等变化,给患者和家人带来精神与经济上的沉重负担[1]。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虽然其病死率下降,但致残率却很高。
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良好的素质修养,必备的心理分析能力和较好的沟通能力。
针对这些特点,我院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了细致的心理观察与分析,针对性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2010年脑梗塞患者195例,均行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其中男113例,女82例,年龄42-72岁,平均(54.7±12.2)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79例,偏瘫伴语言失利41例,偏瘫伴记忆力下降、思维反应迟钝23例,偏瘫伴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失语21例,肢体功能轻度受损31例。
2心理护理方法2.1消除焦虑抑郁的情绪脑梗塞患者因长期受病苦的折磨,丧失劳动力,生活无法自理,精神压力巨大,患者因自卑而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反应,表现出沉默寡言,情绪低下,不愿与人交谈,厌世绝望,对治疗没有信心,不愿积极配合,认为已成定局,无康复的希望。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
2023年,脑梗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成为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键。
脑梗塞的患者,往往会感到非常的焦虑和无助。
因为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护理非常的关键。
首先,需要让患者认识到,脑梗塞并不是绝症,治愈是有可能的。
其次,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支持,告诉他们,他们不是独自面对这个问题。
同时,需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这个困难。
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家庭支持也非常重要。
家人可以为患者提供很多的帮助和支持。
首先,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一些需要依赖别人的事情,比如洗漱、进食等等。
其次,家人也是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支持者,他们可以在患者情绪低落的时候进行鼓励和安慰,让患者重建信心。
最重要的是,家人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亲情关怀,让患者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单的。
在家庭支持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人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合理安排时间和力量,保障患者得到充分的照顾。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把个人工作和家庭职责分配好,让每个人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责任。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同
时,每个人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脑梗塞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创造健康新生活。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老龄化趋向于年轻化,由于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并发症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因此,根据不同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和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心态,在疾病早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可使肢体和语言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8例脑梗塞患者,年龄43~64岁,男86例,女22例,73例发病时间在6h内,24例发病时间在6~24h内,其中治愈76例,好转32例。
2常见心理问题2.1恐惧因对自身疾病与治疗缺乏认识,一旦患上该病普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认为没有治疗前途。
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寡言、悲观丧气等自我形象紊乱,临床上多见于年轻的患者。
年青人感情比较脆弱,对未来充满理想,人生的路还很长,一旦确诊脑梗塞,越年青的人恐惧心理越重,心理上难以接受疾病的事实。
2.2焦虑脑梗塞起病急、致残率高、恢复慢,一旦确诊,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该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许多患者一旦被确诊显得情绪紧张,难以接受事实。
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3烦躁是患者对疾病做出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许多患者在患病期间情绪低落,变化无常,消极悲观。
认为脑梗塞不能根治,因此心情异常烦躁,这类患者主要是中年妇女,因为她们家庭负担重,又要工作,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情绪不稳定,更显得脾气暴躁,这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2.4偏执多见于个性较强的患者,表现为自以为是,依从性差,且固执己见,不听从治疗和护理安排,认为治疗与不治疗无所谓,对治疗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医生是小题大做,还有一种逆反现象。
3护理3.1增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把他们当朋友,痛过语言、表情显示出对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在护理过程中,让他们面对患病这一客观事实,让他们鼓起生活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摘要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护理措施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日常生活护理、营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1. 日常生活护理•翻身和转身:脑梗塞患者常常存在卧床不起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和转身,以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床上活动:定期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伸展肢体、活动关节等,以维持患者的肌肉功能和骨骼健康。
•定时翻身:脑梗塞患者需要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以减轻身体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患侧肢体的活动。
•睡眠护理: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合理安排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对患者康复带来的影响。
•减少外界刺激: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光线刺激,保持环境的舒适。
2. 营养护理•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嚼食训练:对于咀嚼和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进行嚼食训练,以帮助恢复相关肌肉的功能。
•定时进食:合理安排进食时间,避免过饱或过饥的情况发生,以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 心理护理•情绪支持:与患者进行情绪沟通,关心患者的感受,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减轻患者的沮丧和焦虑情绪。
•鼓励参与康复: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活动,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社会支持:提供患者与家人和社会的交流和支持,减少社会隔离带来的心理影响。
4. 安全护理•高危倾向评估: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进行高危倾向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床栏、提供跌倒预防等。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行走训练、手部功能恢复等,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和安全性。
5. 皮肤护理•定时翻身:定时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湿润护理:定期进行湿润护理,使用合适的润肤剂和保湿霜,防止皮肤干燥和瘙痒的发生。
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脑梗塞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策略: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首先,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基础上,询问患者的心理状况。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为后续的护理提供基础。
2.提供心理支持:面对患者的不安情绪,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护士可以通过耐心倾听,关心患者的情绪,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安慰,增强患者的信心。
3.倡导积极的心态:护士应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告诉他们脑梗塞是可以治疗和康复的,鼓励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恢复身体功能。
并且告诉他们积极的心态对康复十分重要,能够促进恢复的效果。
4.提供信息: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告知他们脑梗塞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信息,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对未知的恐惧。
5.提供适当的活动和娱乐:为了使患者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护士应该帮助他们参与一些适合的活动和娱乐,如阅读、听音乐、做手工等。
这些活动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无助感。
6.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脑梗塞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护士应该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并和康复师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同时,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给予患者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7.关注家属的心理状况:脑梗塞患者的家属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还要关心家属的心理状况。
可以组织家属间的心理支持小组,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焦虑。
总而言之,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积极引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参与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脑梗塞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多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急、变化快,经医治后往往留下后遗症,由于恢复期较长,身体行动和语言不便,增加了许多困难和痛苦,病人常会产生自卑心理,焦虑和恐惧、悲观
等病态心理反应,因病态的心理刺激易诱发脑梗的再次发作,最不利于康复。
因此,护士分
析患者的心理活动,通过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针对患者的心理做
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稳定情绪,并介绍有
关科普知识和以往病人的治疗情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变护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
行为,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为机体康复创造良好的心境,对促进康复有着
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和心理分析
1.1临床资料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20例脑梗塞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0-70岁。
1.2心理分析
1.2.1自卑心理(1)因病后出现定位症状,一时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尤其是对大小便不能自
理患者,生活上离不开他人照顾,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
(2)因语言障碍,所以内心压抑
加重了自卑心理。
(3)因肢体活动障碍、卧床等肌肉萎缩、消瘦、营养不良,产生自卑心理。
1.2.2忧郁、多虑心理疾病初期对病因及疾病转归,尤其是预后不明确,可导致与疾病无关
的焦虑;或是对病因、疾病转归和预后不了解,夸大病情严重性,产生过分担忧;某些患者
对带有肌体威胁性的检查和治疗亦可引起强烈的焦虑反应,担心病情加重,对治疗信心不足。
1.2.3悲观恐惧心理部分病人情绪低、消极、多愁善感,少数出现较重的抑郁,反映迟钝,
精神高度紧张,有些病人唯恐第二次发病,由于长时间医治和锻炼效果不佳,而产生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心理。
2 心理护理
2.1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取得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因此护士
有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或行为才能对病人发挥作用,如,对大小便失禁病人,护士不仅
要关心他们,不怕脏,经常换床单,擦浴更衣,解决病人的种种生活需要,用真挚的同情心
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困难。
同时,要注意进行语言安慰,同情关心体贴病人,
这样病人感到亲切又使病人获得自尊心理,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尽快进入病人这个角色。
这样,病人在得到护士照顾和关怀后,精神上感到满足和充实,消除思想负担,从而增加他们
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2.2做好心理护理,要了解病人的情绪,注意病人的细微变化,根据病人的心理变化和出现
的一系列症状来判断,并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稳定情绪,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2.3要做好心理护理还要密切注意中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多数老年病人病情情绪低落,性
格孤僻,睡眠浅表,饮食减少,不愿运动,沉默寡言,人际交往缺乏,对突发疾病不能正确
对待,忍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和偏瘫带来的痛苦,在患病期间这些特点更明显,因而产生
焦虑、抑郁的心理和悲观厌世情绪。
首先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待病人态度要亲
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要尊重他们,向他们介绍康复的措施,进行语言安慰,增
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通过交流来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进行科学的护理,由于我们
做好了心理护理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从疾病方面得到了及时治疗,身体状况自然很快
得到恢复。
2.4由于失语或构音障碍特别是老年人机体的各种功能减退,其临床表现为瘫痪、失语、意
识和智力障碍等,不能通过正常的语言交流,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在病人的心理产
生压力,因而对疾病恢复带来不利影响,为使病人重新达到生活自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
年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热请周到,善于运用语言交际工具发挥语言的巨大
作用,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5患脑梗塞病有很强的心理压力,每个病人自身因素不同和周围环境差异,心理活动复杂,对该病的认识差别很大,因此,心理护理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综合考虑。
在疾病初期即在入院
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多次讲解,
让患者脑海中有一个概念,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
员治疗。
3 小结
通过对脑梗塞后病人的病态心理分析护理,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
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提高患者的信心,使
病人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同时心理护理也要与基础护理、康复护理相结合,
积极改善生活和休养环境,加强生活护理,加强营养,防止并发症发生;同时指导家属协助
病人体疗和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也应加深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
动性,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益,改善护理工作,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建立医、护、患、亲属四位一体,配合治疗,精心护理,方可使病人早日康复,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