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 3)肢体被动运动方法是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4)意识恢复后鼓励进行主动运动。
.
护理评价 • 患者肢体肌力有无改善 • 患者能说出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的方
法,能使用合适的器具增加活动量, 活动量有增加
.
潜在并发症:脑疝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预期目标:避免脑疝的发生或尽量减轻脑疝的症状体征
中发病 • 进展情况:数小时 至2—3日 • 前驱症状:头晕、眩晕、肢麻或TIA
的表现
.
临床特点
• 多数无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症状 • 脑膜刺激征(—) • CSF多正常 • 头颅CT>48小时出现低密度灶 • 定位:似TIA,症状持续>24小时
.
临床分型
1、完全型 >6小时 病情达高峰,常为完全性 偏瘫。本型一般较严重,甚至昏迷。
2、进展型 局限性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 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时~数天
.
临床分型
3、缓慢进展型 2周症状仍进展。与脑灌注减少,侧 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 渐扩展有关。
4、可逆性脑缺血发作 出现的神经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 恢复,最长可持续3周,不留后遗症。
.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 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 清,严重时可形成脑疝
• 镜下:坏死期 软化期 恢复期
.
危险因素
• 肥胖或超重
• 缺乏合理运动
• 高半胱氨酸血症 • 食盐摄入量高
• 血小板聚集性高 • 口服避孕药
• 遗传因素
• 季节与气候
• 膳食营养素缺乏 • 高凝状态
• 药物滥用
• 炎性反应
.
临床特点
• 发病年龄:多高龄,60岁以上 • 起病状态:多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