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07
积的近似数学习目标:1.感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2.我要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3.我要学会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学习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知识储备四舍五入法:是一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它的原则是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时,就舍去这些数字;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时,就要在保留部分的末尾数字上加上1。
例如:520000000≈5亿180000000≈2亿一.前提测评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8642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1.计算下面各题1.87×2.5= 0.85×3.02=问题2.将上面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并在小组里讲解保留方法。
1.87×2.5 ≈0.85×3.02 ≈(一位小数)(两位小数)问题3.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1).我会用横线标出题中的已知条件;用波浪线标出题中的问题。
(2).列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问题4.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再按照()法求出结果,结果要用()符号表示。
三.达标测评1.1.61×1.5的积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0059×1.7的积有()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2.列竖式计算。
4.17×0.12(精确到十分位) 3.8×0.48(保留两位小数)3.《故事会》(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半年的,要花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4.王老师为参加文艺演的16名小演员定做服装,已知每套服装用布1.65m,做这些服装至少需要多少米布料?★5.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23。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小数乘整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2、3页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复习:计算下面两题2 9 8 4× 4 × 52、用计算器计算6×4= 125×3= 46×38=0.6×4= 1.25×3= 4.6×3.8=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列式计算:4、汇报算法。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观察3.5×3与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2、请写出你的笔算过程3.5 扩大到它的10倍× 3 × 3积缩小到它的10倍3、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的小数末尾的0 。
三、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例2 笔算:0.72×5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计算出72×5的积得(),再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所以0.72×5的积是()。
2、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做一做”四、过关检测: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巨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六、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4、5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红、绿两支水彩笔;练习纸一张。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提问: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
(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确定位置二、认识列、行和数对1、认识列、行的含义师:你的座位在整个会场中还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板书列行师:在你的理解中,什么叫“列”?什么叫“行”?请你比划一下。
板书:竖排为列横排为行电脑显示座位中的列、行2、统一定位(1)请3位学生上台凭票指出自己找到的位置。
并简述是怎样找到的?师:个别同学有异议吗?情况一:都能正确找到位置。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2页)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小数乘整数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案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_8 39_40 12_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学案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根据学生回答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1、145_3=435,1450_3= 14500_3= 145_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_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_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_5的积。
3计算1.345 _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进一步了解学1345,计算出1345 _18的积后,又将积。
生计算小数乘第 1 页共 1 页就得到1.345 _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整数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深入小组了解补充、评价)学生的交流情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况,指导学生学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会交流、倾听。
0 。
2、0.075_33= 0.46_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过关检测:过关检测 1、1.56 _17的积有()位小数,0.059_7的积有()小目标达成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 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 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察主题图(有条件的地方可做成多媒体课件出示),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观察图中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说一说这两个花坛都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3.引入学习内容: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今天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教材第80页方格图: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
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c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教材第80页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引导: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2)归纳学生意见,提出: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需要验证一下。
因为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方程:教材P69例4、例5。
教学目标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b=c与a (x±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4。
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生:有3盒铅笔和4只铅笔,一盒铅笔盒中有x支铅笔。
师:你能根据图列一个方程吗?生:3x+4=40。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一盒铅笔盒有x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支铅笔。
据此,可列出方程。
师:说得好,你能解这个方程吗?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
(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师: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生: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
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先把“3x”看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2、教学例5。
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5)你能够解这个方程吗?生1:我们可以参照例4的方法,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解方程得x=20。
生2:我们也可以用运算定律来解。
师:2x-32=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课题: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班级五()姓名评价主备人:赵继超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125×8 39×40 12×17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2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
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一小数乘法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6课时1.小数乘整数1课时2.小数乘小数1课时3.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4.积的近似数1课时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6.小数乘法的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1课时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情景导入】师:秋高气爽的时候,老师最爱放风筝,同学们一定很想亲身体验放风筝的乐趣!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购买风筝吧!(出示例1主题图)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如果我们只买3个同样的风筝可以怎样买?试着列式并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新知探究】1.教学例1。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各种方法计算3个风筝的价钱,老师选的是美丽的蝴蝶风筝,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我该付多少钱吧!(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算法;(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方法一:3.5方法二: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方法三:将3.5元化成角来计算3.5元=35角扩大到它的10倍――→错误!(3)小结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解决这个问题用了小数加法,化零为整法,单价×数量=总价的方法。
大家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第三种方法的算式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
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
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
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2.2.5+2.5+2.5= 2.5 ×( )=( ) 6.3+6.3+6.3+6.3+6.3=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
(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5角×3=()角=()元()元+()元=()元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3. 5元 3 5 角× 3 × 31 0. 5元 1 0 5 角结果:3.5元×3= ()元(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第5单元简易方程第11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70~72练习十五第3~5、10~12、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规范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方程的过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
讨论交流,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么多关于解方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1.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 4x =36+17 23÷a>43x +84 3x +4y=8 48÷a=92.后面括号中哪个x 的值是方程的解?(1) x+42-98 (x =57,x =135) (2) 5.2-x =0.7 (x =4.5,x =8.8)(3) 4x-7=21 (x =7,x =8) (4) 5(x -l)=25 (x =4,x =6)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3题。
(1)出示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3题。
(2)教师提问:你们能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3)学生总结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然后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的答案与小组中其他的成员核对,改正错误的答案。
2.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1题。
(1)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1题。
(2)教师分析:由题可知,第一个图是一个长方形,已知宽和周长,求长是多少。
这个题就要借助我们之前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指名学生列式并求解:2(5+x )=36,解得x =13。
(4)从第二个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第二个图中所给出的信息是儿童的人数是成人人数的3倍,而儿童和成人的总人数是80人。
课题: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班级五()姓名评价主备人:赵继超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125×8 39×40 12×17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2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
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全册导学案第一课时:认识位置与方位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位置和方位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位。
一、引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物体的位置和方位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左右”、“前后”和“上下”等基本方位词的概念,并让学生互相示范。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物体的位置和方位,让学生逐个描述。
三、概念讲解1. 位置的概念:位置是指事物所处的地点或处所。
2. 方位的概念:方位是指事物在空间中的方向。
3. 了解地图的用途及基本符号。
四、示例练习1. 让学生观察地图,根据指定要求,用玩具或纸片等在地图上标记位置。
2. 给学生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上的物体位置和方位关系,利用基本方位词进行描述。
3. 给学生看一幅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图片上,向同桌描述自己的位置和方位关系。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位置和方位的概念。
2. 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记录自己家中不同房间的位置和方位关系。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形状辨识能力。
一、引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形状。
二、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常见的二维图形,并让学生互相示范。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逐个描述其形状。
三、概念讲解1. 图形的概念:图形是由一些线段或曲线段组成的有界面的物体。
2.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点和辨识方法。
四、示例练习1.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形图片,要求学生准确辨识形状,并说出其特点。
2. 让学生用纸板或洞洞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3. 给学生出示一些错位或变形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或变化。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注意不同物体的形状特点。
5循环小数(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循环小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是指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或多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小数。
例如,1/3=0.3333,其中3就是循环小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并能识别和写出常见循环小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能识别和写出常见循环小数。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循环部分是如何确定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场景,比如一个装满水的桶,每次倒出一部分水后,桶里剩下的水总是装满桶的三分之一。
让学生们思考,这个现象可以用什么数学概念来解释。
2. 概念讲解:我会用PPT展示循环小数的定义,并用循环小数模型来解释循环小数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个简单的例题来说明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例如,1/3=0.3333,我们可以将其简写为0.\overline{3}。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识别和写出循环小数。
5. 循环小数的应用:我会用一个实际问题来展示循环小数的应用。
例如,一个农场有18头牛,每天生长速度相同,如果每天喂10头牛,那么农场需要多少天才能喂完所有的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循环小数概念: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或多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小数简写方法:将循环的部分用横线表示,例如0.\overline{3}七、作业设计答案:0.2222可以简写为0.\overline{2},0.3333可以简写为0.\overline{3},0.4444可以简写为0.\overline{4}答案:1/3可以表示为0.\overline{3},1/6可以表示为0.1\overline{6},1/9可以表示为0.111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循环小数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不够深入。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可能性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八单元:总复习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课时教案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
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
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
10001全册导学案小数乘整数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原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的进行笔算。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原理。
难点:会比较熟练的进行笔算。
学案自学一、 知识链接:1、 0.25+0.25+0.25+0.25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2、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3、把65缩小到它的是( )。
4、根据360×25=9000,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36×25= 3600×25=360×250= 360×2.5=5、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 探究新知自学课本第2页,思考以下问题。
1、一个燕形风筝( )元,买3个燕形风筝多少元?列式: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想想都可以怎样计算,把过程写在下面。
你能想出一种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法吗?3.5×3 这个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能否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呢?① 3.5 元× 3想:(1)3.5是用元作单位改成用( )作单位就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2)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3)此时计算出的结果是以()为单位,再把这个结果改成用()作单位。
2、买5个三角形风筝多少钱?列式:你能用转化的思考方法列竖式计算吗?②改成用()作单位改成用()作单位3、列竖式计算0.72×5=0.72不是钱数,还可以用转化的方法计算吗?请尝试。
③(小数如何变化?)(积应如何变化?)根据(),竖式③中的积用最简方式写出是()。
三、总结规律对照竖式①②③,想一想,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有哪些要点:达标测评1、课本第3页做一做第1题请总结: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哪些不同。
2、列竖式计算0.21×18= 0.36×9= 3.4×16=0.86×7 3.5×16 12.5×42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因数变化与积变化的联系掌握不够好,下节应重点再做以讲解。
小数乘小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原理,能正确进行笔算。
2、培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原理,正确进行笔算。
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原理,正确进行笔算。
学案自学一、知识链接:列竖式计算0.4×93= 0.75×3=二、探究新知自学课本第4-5,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换多大一块的玻璃这个问题列式为:列出的算式和上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结合上节课思考方法和以往的计算经验,你能自己列出竖式解决问题吗?1.2 ( )× 0.8 ( ) ×观察这个竖式和知识链接中的两个竖式,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2、尝试练习6.7×0.3 4.35×0.04 0.56×0.04想一想,上面这些小数乘法怎样计算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小结: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达标测评1、判断:(1)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把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2)确定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2、列竖式计算3.7×4.6 0.29×0.07 6.5×8.41.8×23 0.37×0.4 7×0.86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还可以,基本上都能准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还要多加练习,加强学生做题的熟练度。
小数乘小数第3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倍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可以是整数或小数,掌握验算方法。
2、能运用倍数的含义和小数计算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倍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可以是整数或小数。
难点:理解倍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可以是整数或小数。
学案自学一、知识链接:列式计算0.85的9倍是多少? 3.2的5倍是多少?二、探究新知自学课本第6页,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野狗追得上鸵鸟吗?你从哪条数学信息中作出判断?关于“1.3倍”,你是怎样理解的?倍数可以是小数吗?课本上小女孩算的对吗?你都有哪些好的验算方法?请列举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用竖式计算)2.6×1.08=27.08 4.1×1.2=3.123、完成下面的题目。
你有什么发现?小结: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因数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
因数等天1,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达标测评一、判断1、一个数的1.2倍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3、4.37×3.8=166.06 ()二、比较大小756×0.9 ○ 756 1×0.94 ○ 14.25×1.1 ○ 4.25 31.4×1.2 ○ 31.4三、列竖式计算并验算0.5×0.54 0.76×0.32四、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巨杉,质量是蓝鲸的18.7倍,高是蓝鲸体长的3.2 倍,这颗巨杉重多少吨?高多少米?课后反思:学生对于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规律掌握不够好,应多加练习、强调。
积的近似数学习目标1、理解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2、知道积的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的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难点:能运用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学案自学一、知识链接:我们以前学过用什么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二、探究新知阅读课本第10页例6,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狗的嗅觉细胞的数量和人嗅觉细胞的数量有怎样的关系?本题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又有什么要求?请按要求解答。
三、计算下面各题。
0.8×0.9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小结:求积的近似值时,就先算出积,再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看一位,来决定积的近似值。
达标测评一、判断1、近似值4.0和4的大小相等,但精确度不同。
()2、“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时,当得数保留2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3、7.99精确到十分位是8。
()二、解决问题。
1、一千克大米2.35元,17.5千克大米大约要多少钱?(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水果店有38箱苹果,每箱重25.04千克,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3、一本书得封面长18.4厘米,宽13厘米,这个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数)4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的是3.0,原来的两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连乘、乘加、乘减学习目标1、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交流解决问题中的不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难点: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学案自学一、知识链接:先看清楚每道题中都含有哪些运算,想好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12×5×60 30×7+85 900-250×3二、探究新知阅读课本第11页给出的信息,你认为100块够吗?口算:列式:110块够吗?怎样计算更快呢?你的方法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多种策略,你认为课本上小女孩和小男孩谁的方法更简单。
看一看,小女孩用到了哪些运算,小男孩呢?你呢?再分析一下每个人的运算过程,你认为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小结:小数乘法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整数乘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计算下面各题。
72×0.81+10.4 7.06×2.4-5.7达标测评一、计算(1) 27×0.65+3.4 (2)7.06×3.8-11.5(3)2.7×(5.36+7.64)(4)3.45×1.2-1.75×0.84二、下面各题计算的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0.4×1.9-1.8 3.76×0.25+25.8=50.4×0.1 =0.094+25.8=5.04 =25.894三、实践运用1、商店运进12箱梨,每箱27.5千克,卖出一些后还剩45千克,卖了多少千克?2、商店购进5箱苹果和8箱梨,每箱苹果重8.8千克,每箱梨的重量是苹果的2.5倍,商店购进多少千克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学习目标1、理解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2、提高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自觉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对适小数进行简算。
难点:自觉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对适小数进行简算。
学案自学一、知识链接:回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探究新知1、观察课本第12页的三组算式,每组的两个的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分别说一说。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算一算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是否相等。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适用吗?小结:整数乘法简便算法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你能运用简算定律准确快速的解决它们吗?0.25×4.78×4 0.65×201说一说每道题用到了什么简算定律?第一题:第二题:达标测评一、简算,想一想每道题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1)0.034 × 0.5 ×0.6 (2)102×0.45(3)12.5 ×0.59 ×0.8 (4)13.5×4.28-13.5×3.28 (5)99×0.78 (6)1.01×101-1.01二、解决问题1、苹果每千克4.8元,香蕉每千克5.2元,小明两种水果各买1.8千克,一共要多少元?2、学校买来125包练习本,每包34本,每本0.8元,买这些练习本一共花了多少元?3、一种鲜花每支售价2.5元,王阿姨买了32枝,一共花了多少钱?课后反思: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还不太灵活,应多加练习。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熟练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
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4、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