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
- 格式:docx
- 大小:12.02 KB
- 文档页数:9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2.12.27•【字号】成人社发[2012]202号•【施行日期】2012.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成人社发〔2012〕202号)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精神,我局研究制定了《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12月27日附件: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并切实抓好人才工作站建设,努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工作站旨在以产业园区和企业为依托,促进人才智力与产业项目的有机融合,支持人才及其团队向园区集聚,引导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同时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直接服务站内专家和人才。
其主要任务是:(一)开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二)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人才及其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项目联合攻关;(三)引导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四)与人才及其团队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五)为站内专家和人才提供人事人才公共服务。
第三条人才工作站按照政府大力支持、区域合理配置、按需提供服务、实现合作共赢的原则设立。
人才工作站以设站园区(单位)命名。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等关于印发《成都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人事管理【发文字号】成农人[2013]1号【发布部门】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水务局【发布日期】2013.01.09【实施日期】2013.01.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成农人[2013]1号)各区(市)县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工作)局、人社局、科技局、水务局、林业园林局:根据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市农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联合编制了《成都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2013年1月9日成都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为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实现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三产联动为特征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培养造就一支与我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根据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成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和人才资源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各区(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坚持不懈的推进建设,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取得显著成绩。
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人才流动【发文字号】成人社发[2012]15号【发布部门】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日期】2012.06.15【实施日期】2012.06.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成人社发〔2012〕15号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根据《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精神,市人社局牵头编制了《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
2012年4月24日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目录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二)机遇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扩大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二)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质量(三)调整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四、制度保障(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二)创新人才吸引制度(三)创新人才配置制度(四)创新人才评价制度(五)创新人才激励制度(六)创新人才资金投入机制五、重要人才计划(一)知识更新计划(工程)(二)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三)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四)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计划(五)产业人才支持计划(六)专家服务基层计划(七)人才评价计划(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九)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十)天府新区人才集聚计划六、规划实施(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二)及时评估,加强反馈(三)夯实基础,完善规划(四)营造环境,大力宣传附录:名词解释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根据《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级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9号)、《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川人社发〔2012〕32号)及《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成人社办发〔2012〕203号)精神,提升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培养一批社会紧缺、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决定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现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2013年8月29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及《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的部署,特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
一、功能作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主要是面向社会各类在职职工及其他有职业技能提升愿望的劳动者开展技能研修培训,培养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同时承担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课程研发、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展示等任务。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贯彻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6.05.06•【字号】川人社发〔2016〕20号•【施行日期】2016.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贯彻实施意见川人社发〔2016〕20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级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省级继续教育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1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定》,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现结合《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及考核办法》和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导向,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于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讲求实效,探索前沿,注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水平以不断适应岗位需要和职业发展要求。
用人单位要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权益,增加投入以多种形式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并将培养与使用有机结合。
全省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管理体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继续教育的规划、管理和实施。
二、继续教育内容与学时认定(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学习。
公需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引进培育大数据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5.09•【字号】成办函〔2019〕59号•【施行日期】2019.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市场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引进培育大数据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成办函〔2019〕59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成都市引进培育大数据人才实施办法》已经2019年4月15日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5月9日成都市引进培育大数据人才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大创业资助力度和企业聚才支持力度,吸引大数据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聚集大数据专业人才和前沿技术,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发改高技〔2018〕7号)、《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通知》(成委办〔2017〕23号)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数据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目标第三条紧密结合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分层分类、引领示范”的原则,每年力争引进10名国内外顶尖大数据人才(以下称为大数据十人顶尖人才)、评选认定100名大数据领军人才(以下称为大数据百人领军人才)、培养1000名中高级大数据专业人才(以下称为大数据千人中高级专业人才),至2020年末,储备各类大数据人才6000名,带动聚集大数据相关从业人员6万名以上;至2022年末,储备各类大数据人才10000名,带动聚集大数据相关从业人员10万名以上,把成都建成国内一流、中西部领先的大数据人才高地,为打造“西部数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三章支持范围第四条大数据十人顶尖人才,主要是指符合《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2016年修订)〉的通知》(成委办〔2016〕32号)的A类(国际顶尖人才)、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和C类(地方高级人才)标准,并入选“蓉漂计划”的大数据领域人才(团队)。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人才流动【发文字号】成人社发[2012]202号【发布部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日期】2012.12.27【实施日期】2012.12.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成人社发〔2012〕202号)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精神,我局研究制定了《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12月27日附件: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成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并切实抓好人才工作站建设,努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工作站旨在以产业园区和企业为依托,促进人才智力与产业项目的有机融合,支持人才及其团队向园区集聚,引导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同时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直接服务站内专家和人才。
其主要任务是:(一)开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二)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人才及其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项目联合攻关;(三)引导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四)与人才及其团队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五)为站内专家和人才提供人事人才公共服务。
第三条人才工作站按照政府大力支持、区域合理配置、按需提供服务、实现合作共赢的原则设立。
人才工作站以设站园区(单位)命名。
成都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引智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引智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区(市)县人事局(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级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成都市引智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成都市引智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引智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专项经费(以下分别简称引智专项经费、留学人员专项经费)的管理,有效发挥其对引智和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根据《国家外专局关于印发〈引进人才专家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外专发[2001]7号)、《国家人事部关于印发〈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请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人发[2001]33号)和《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实施意见》(成委发[2003]39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引智专项经费由国家外专局和市财政局划拨,留学人员专项经费由国家人事部和市财政局划拨。
市财政局每年以国家外专局、国家人事部划拨经费为基数,按不低于1:2的比例划拨我市引智和留学人员专项经费。
第三条国家外专局划拨的引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获国家外专局资助的引智项目,国家人事部划拨的留学人员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获国家人事部资助的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1.08.19•【字号】成人社办发[2011]310号•【施行日期】2011.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成人社办发〔2011〕310号)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帮助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实际工作经验,促进充分就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是帮助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也是将高校毕业生组织到相关就业准备活动中,缩短离校后等待就业的时间,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工作均纳入了省、市政府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就业见习工作开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附件1)。
此外,各区(市)县人社局可结合本地实际,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规模。
二、明确工作职责市人社局负责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和协调指导,各区(市)县人社局负责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市及各区(市)县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中心)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见习基地和见习毕业生资格认定、提供相关服务等工作。
各区(市)县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就业见习补贴的审核和发放工作。
三、明确工作流程(一)建立见习基地。
将原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青年职业见习基地与原人事部门认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进行有效整合,择优选择,进行重新申报和重新认定。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5.11.27•【字号】川人社发〔2015〕49号•【施行日期】2015.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川人社发〔2015〕49号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为规范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经商四川省财政厅同意,现将《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5年11月27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资助条件、标准和用途第三章申报和拨付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附则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资金(以下简称“专技人才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四川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川府发〔2011〕37号)《四川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川办发〔2011〕70号)《省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川财预〔2015〕81号)《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川组发〔2011〕1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技人才资金是指省财政安排,用于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专项经费。
包括: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支持经费、博士后日常经费、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经费、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经费、知识更新工程省级高研项目经费、全省“四大片区”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研修班资助经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资助经费、省级专家服务团资助经费、省专家服务基地资助经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资助经费等。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3.07.01•【字号】•【施行日期】2013.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省人社厅《关于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川人社发〔2013〕41号)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现将《成都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成都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3年7月1日附件成都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按照省人社厅《关于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川人社发〔2013〕41号)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截止2013年底,全市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00个;促进11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工作措施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
(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9.12.05•【字号】川人社发〔2019〕29号•【施行日期】2020.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正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川人社发〔2019〕29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破除妨碍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弊端,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四川建设西部创新人才高地的重要方面,是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人社部发〔2019〕7号),各地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流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
根据人社部的要求,为确保该文件落实,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有序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
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培育职责,加强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监管规范,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统一市场运行规则,规范招人用人行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消除身份、性别歧视。
创新和加强市场供求信息的监测、分析、发布、应用等工作机制。
对接四川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构建“5 1”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业“10 3”产业体系、“4 6”现代服务业体系等发展战略,完善区域、产业、项目与人才的市场化供求匹配机制,支持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后续发展,建好泸州、绵阳、乐山文化旅游、南充、达州、资阳等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培育德阳装备制造、阿坝生态建设、泸州建筑业等专业性和攀枝花、宜宾等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
成都市人事局、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事局,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4.24•【字号】成人发[2006]11号•【施行日期】2006.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事局、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的通知(成人发〔2006〕11号)各区(市)县人事局、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级各部门人事(组织人事)处:现将《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事局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二○○六年四月二十四日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省人事厅、省编办《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财政拨款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适用本办法。
经费自筹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不适用本办法。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省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第三条公开招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采取考试和考核的方法进行。
第四条公开招聘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第五条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综合管理工作。
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政策制定、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审核备案和检查监督;同时负责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2.05.30•【字号】成人社办发[2012]203号•【施行日期】2012.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成人社办发〔2012〕203号)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有关行业协会,企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9号)、《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总体部署,结合成都市实际,特制定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二O一二年五月三十日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实施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是我市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级的重要人才支撑,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以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培养开发为主体,以提高在岗工人的技能水平、劳动预备役人员就业能力、下岗再就业人员的职业转化能力为核心,坚持技能人才开发走产业化、市场化之路,努力造就一支以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为骨干,中级工为主体,结构合理,技术过硬,适应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二、工作目标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于2012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完成中期考核评估,到2020年底,完成总体目标任务。
(一)技工院校建设项目:2012年我市完成1所技师学院的申报筹建工作,截止2020年申报筹建4所技师学院。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天府新区四大人才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天府新区四大人才行动计划》的通知局机关有关处室、局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兴川一号工程”安排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现将《天府新区四大人才行动计划》印发你们。
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为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附件:天府新区四大人才行动计划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附件天府新区四大人才行动计划按照人才强市战略要求和产业发展、人才优先原则,进一步完善育才、引才、用才、留才机制,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为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特制定“天府新区四大人才行动计划”。
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1.专家推荐选拨。
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各类专家荣誉、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重点向参与天府新区建设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倾斜。
(牵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2.新型人才评价。
试点推行“以用定评”的新型人才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不拘一格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为天府新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提供评价“绿色通道”。
(牵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3.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筹建天府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提升天府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牵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4.高技能人才培训。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服务,构建天府新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川人社办发〔2021〕61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方案》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21〕61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相关部门:现将《四川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1年10月25日四川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人社部发〔2020〕96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探索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技能相促进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大力聚集高端创新人才,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以德为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品德特别是职业道德放在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首位,全面考察职业操守、从业行为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品质,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
(二)科学评价。
根据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倾向,科学设立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导向,强化技术技能贡献,保持两类人才评价标准大体平衡,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让各类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8), 4810-4819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8657成都市“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满意度调查研究郭 彤,李贵卿,胡庭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收稿日期:2023年6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2日摘要近年来,为了争夺人才,全国多个城市发布“人才新政”。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中的一员,自然也加入了人才大战的大局。
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是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核心力量。
在对成都市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情况和效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成都市的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特色,围绕营商环境、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中转化、高端人才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和“蓉漂计划”的引才关键环节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满意度得分,分析突出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成都市,“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满意度,高端人才社区,问卷调查Research on the Satisfaction of “Advanced Shortage” Talents in ChengduTong Guo, Guiqing Li, Tingyu HuSchool of Management,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Jun. 30th , 2023; accepted: Aug. 14th , 2023; published: Aug. 22nd , 20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compete for talents, many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issued the “talent New Deal”. As a member of the new first-tier cities, Chengdu has naturally joine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talent war.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advanced and lacking” talents is the core force to enhanc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society. In the introduction of Chengdu “advanced” talent situ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effect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hengdu characteristics, surround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incentive mechanism,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high-end talent community, social security郭彤等services and “rong drift plan” to the key link design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ccording to the satisfaction score, analysis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Chengdu, “Advanced” Talent, Introduction Satisfaction, High-End Talent Community, Questionnaire Survey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研究背景人才引进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工作的满意度存在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7.09.21•【字号】成人社发〔2017〕38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关于印发《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成人社发〔2017〕38号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局、人才工作局,成都天府新区人力资源局、人才工作局,市级有关部门:《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9月21日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企业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产业人才素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根据《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成委发〔2017〕23号)和《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成委办〔2017〕23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纳税关系在本市,属于《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成都市重点产业导则》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与都市现代农业的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以申请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是指从本市行政区域外引进到企业工作并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条件之一和符合《成都人才开发指引(白皮书)》中紧缺度3星的产业需求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或签订3年以上工作协议、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A、B类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重点创新创业团队是指在我市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A、B、C类条件之一的人才主创的国内外知名团队,或入选“成都人才计划”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的创新团队。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知名企业是指入选成都市100强企业或成都市制造业和服务业100强企业名单,且属于《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成都市重点产业导则》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与都市现代农业的企业。
第六条职责分工:市人才办负责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管理和审核确认工作和入选“蓉漂计划”创新团队的审核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经费保障工作;市人社局负责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指导和汇总复核工作;市科技局负责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的创新团队以及获得科技奖励人员的审核确认工作;市经信委、市农委和市商务委分别负责申报企业资格和知名企业的审查确认工作;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申报企业纳税情况的审核工作;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人社部门负责辖区内企业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格初审、补贴发放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企业是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主体,负责享受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优惠政策的材料申报、核实和具体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优惠政策第七条引进人才安家补贴。
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的企业新引进的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A、B、C类条件之一的人才,从引进的次月起3年内,给予3000元/人.月的安家补贴;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D类条件之一及符合《成都人才开发指引(白皮书)》中紧缺度3星的产业需求岗位要求的人才,从引进的次月起3年内,给予2000元/人.月的安家补贴。
第八条引进人才奖励。
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的企业新引进的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A、B、C、D类条件之一的人才,从引进的次月起3年内,按本人年度上缴个人所得税的市和区(市)县级收入部分全额给予奖励。
第九条企业引才奖励。
对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在上一年度内成功引进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和《成都人才开发指引(白皮书)》中紧缺度3星的产业需求岗位要求的人才,对成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按照引进人才年度内直接创造利润额的10%给予引才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第十条企业引才补贴。
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的企业通过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成功引进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和《成都人才开发指引(白皮书)》中紧缺度3星的产业需求岗位要求的人才,按其支付给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费50%给予企业引才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第十一条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
符合本办法第二条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获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聘用的给予每人3000元一次性补贴;获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聘用的给予每人6000元一次性补贴。
第三章申报材料第十二条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申请安家补贴和奖励应提交以下材料:1.《成都市企业引进人才安家补贴和奖励申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完税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3.引进人才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职业成就认定材料、劳动合同或工作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4.引进人才《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第十三条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申请引才奖励应提交以下材料:1.《成都市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引才奖励申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完税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创新创业团队的证明材料;3.引进人才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职业成就认定材料、劳动合同或工作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
第十四条企业申请引才补贴应提交以下材料:1.《成都市引进人才补贴申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完税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3.引进人才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职业成就认定材料、劳动合同或工作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4.企业与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的引才协议和费用支付凭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第十五条企业申请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应提交以下材料:1.《成都市企业人才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申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完税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3.专业技术人才的身份证、职称证书、聘书、劳动合同的原件及复印件。
第四章申报、审核程序第十六条享受企业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优惠政策实行集中申报,由企业在每年的一月底前将上年度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形汇总,向所在区(市)县人社部门申报,并提供所需材料。
第十七条由区(市)县人社部门对企业申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并在二月底前将审查合格的申请材料汇总报送市人社局。
第十八条市人社局汇总收集申请材料后,报请市人才办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商务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进行复核。
第十九条经复核合格的享受优惠政策事项须经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束后由市人社局报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确定。
第五章经费保障第二十条市本级和区(市)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保障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一条引进人才安家补贴和奖励、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引进人才和企业引才奖励和补贴由市和区(市)县财政共同承担。
第六章经费发放第二十二条获得引进人才安家补贴的,由所在区(市)县人社部门按照核准的补贴标准,在批准次月起按年度拨付给企业,由企业负责发放给本人;获得引进人才奖励和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的,由所在区(市)县人社部门按照核准的补贴标准,在批准次月拨付给企业,由企业负责发放给本人。
第二十三条获得企业引才奖励和补贴的,由所在区(市)县人社部门按照核准的补贴和奖励标准,在批准次月一次性拨付给企业。
第七章监督管理第二十四条企业是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主体,自主引进、培育和使用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与人才形成的劳动关系受法律法规保护,政府部门不干涉企业内部人事管理活动。
第二十五条企业和人才在申请补贴和奖励时应当提交真实有效的材料和凭证。
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记入本市法人和个人信用系统,5年内不得申报享受有关人才优惠政策。
由市人社局督促所在区(市)县人社部门终止发放补贴和追回已领取的补贴和奖励。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企业为非本单位人才申请的;2.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套取补贴和奖励的;3.有行贿、受贿或索贿情形的;4.有其他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财政、监察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部门和企业冒领、截留、挪用、挤占补贴和奖励资金的,由市财政、审计、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做出处理。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应及时书面报告所在区(市)县人社部门,终止安家补贴发放。
1.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2.与企业失去联系30日以上的;3.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市人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我市之前文件规定与本办法相同的政策,按就高原则不重复享受。
附件: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附件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
主要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人选;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顶尖人才。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
主要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中除杰出人才之外的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领军人才。
C类:地方级领军人才。
主要包括: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千人计划”人选;“成都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四川省或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省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都发展卓越人才奖”获得者;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领军人才。
D类:其他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