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和其它核设施安全的质量保证法规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12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模板1. 规定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核电厂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并履行合规法规,有效进行核电生产管理。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核电厂的全部员工,包含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
3. 质量保证体系3.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核电厂应建立并依照国家法规要求执行质量保证体系。
3.2 审审核准:核电厂应对全部质量管理程序进行审查和核准,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3.3 连续改进:核电厂应连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定期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 安全管理4.1 安全意识培养:核电厂应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不安全情况。
4.2 安全技术措施:核电厂应依照国家法规要求,采取必需的技术措施,保证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包含但不限于: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安全装备的配备和检修、事故应急预案的订立和演练等。
4.3 事故报告与调查:核电厂应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与调查机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进行详尽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失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仿佛事故的再次发生。
4.4 安全检查与监督:核电厂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监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工作本领和责任感。
5. 职责与权限5.1 管理层职责:核电厂管理层应负责订立和执行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制度,并为其供应必需的资源和支持。
5.2 员工职责:核电厂全部员工应遵守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第一,乐观参加质量改进活动和培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3 质量保证部门职责:质量保证部门负责核电厂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确保核电厂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5.4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核电厂的安全工作,订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并对核电厂的安全情形进行监督和检查。
HAF003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 1991年修改))本规定自1991年7月27日起实施本规定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1 引言概述本规定对陆上固定式热中子反应堆核电厂的质量保证提出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本规定提出的质量保证原则,除适用于核电厂外,也适用于其他核设施。
为了保证核电厂的安全,必须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和每一种工作(例如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质量保证分大纲。
本规定对制定和实施这些大纲提出了原则和目标。
各种质量保证大纲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
必须指出:在完成某一特定工作中(例如在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中),对要达到的质量负主要责任的是该工作的承担者,而不是那些验证质量的人员。
质量保证大纲应包括为使物项或服务达到相应的质量所必需的活动,验证所要求的质量已达到所必需的活动,以及为产生上述活动的客观证据所必需的活动。
质量保证是“有效管理”的一个实质性的方面。
通过有效管理促进达到质量要求的途径是:对要完成的任务作透彻的分析,确定所要求的技能,选择和培训合适的人员,使用适当的设备和程序,创造良好的开展工作的环境,明确承担任务者的个人责任等。
概括来说,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提出要求及措施,包括验证需要验证的每一种活动是否已正确地进行,是否采取了必要的纠正措施。
质量保证大纲还必须规定产生可证明已达到质量要求的文件证据。
各部门执行本规定的具体方法(对于整个核电厂和各种工作)可以有所不同,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本规定所确定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执行程序。
还必须指出: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周密制定,便于实施,并保证技术性的和管理性的工作两者充分地结合。
范围本规定对核电厂的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原则和目标。
这些原则和目标适用于对安全重要物项和服务的质量具有影响的各种工作,例如设计、采购、加工、制造、装卸、运输、贮存、清洗、土建施工、安装、试验、调试、运行、检查、维护、修理、换料、改进和退役。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时间:2004年04月07日(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991年修改)本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安全法规的第四部分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起实施本规定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
1引言1.1概述1.1.1本规定对陆上固定式热中子反应堆核电厂的质量保证提出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1.1.2本规定提出的质量保证原则,除适用于核电厂外,也适用于其他核设施。
1.1.3为了保证核电厂的安全,必须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和每一种工作(例如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质量保证分大纲。
本规定对制定和实施这些大纲提出了原则和目标。
各种质量保证大纲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
1.1.4必须指出:在完成某一特定工作中(例如在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中),对要达到的质量负主要责任的是该工作的承担者,而不是那些验证质量的人员。
1.1.5质量保证大纲应包括为使物项或服务达到相应的质量所必需的活动,验证所要求的质量已达到所必需的活动,以及为产生上述活动的客观证据所必需的活动。
1.1.6质量保证是“有效管理”的一个实质性的方面。
通过有效管理促进达到质量要求的途径是:对要完成的任务作透彻的分析,确定所要求的技能,选择和培训合适的人员,使用适当的设备和程序,创造良好的开展工作的环境,明确承担任务者的个人责任等。
概括来说,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提出要求及措施,包括验证需要验证的每一种活动是否已正确地进行,是否采取了必要的纠正措施。
质量保证大纲还必须规定产生可证明已达到质量要求的文件证据。
1.1.7各部门执行本规定的具体方法(对于整个核电厂和各种工作)可以有所不同,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本规定所确定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执行程序。
还必须指出: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周密制定,便于实施,并保证技术性的和管理性的工作两者充分地结合。
1.2范围本规定对核电厂的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原则和目标。
核电厂和其它核设施安全的质量保证《核电厂和其它核设施安全的质量保证》——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丛书第50-C/SG-Q号目录术语 (5)法规核电厂和其它核设施安全的质量保证 (8)安全导则 (34)安全导则第Q1号质保大纲的制定和履行 (34)安全导则第Q2号不符合性控制和纠正措施 (59)安全导则第Q3号文件控制和记录 (77)安全导则第Q4号针对验收的检查核试验 (129)安全导则第Q5号质保大纲履行情况的评定 (148)安全导则第Q6号物项和服务采购的质量保证 (172)安全导则第Q7号制造质量的保证 (191)安全导则第Q8号科研开发的质量保证 (206)安全导则第Q9号选址的质量保证 (226)安全导则第Q10号设计的质量保证 (266)安全导则第Q11号建造的质量保证 (286)安全导则第Q12号调试的质量保证 (306)安全导则第Q13号运行的质量保证 (327)安全导则第Q14号退役的质量保证 (382)起草和审查的参与者 (411)译者的话本书译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96年出版的《安全丛书》第50-C/SG-Q号Quality Assurance for Safety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other Nuclear Installations。
该丛书第50-C/SG-Q号是IAEA对核安全标准(NUSS)规划中质量保证实施法规第50-C-QA(78)号、第50-C-QA(88)号,以及质量保证安全导则第50-SG-QA 号的又一次修订版。
第50-C/SG-Q(96)号共有两大部分,法规第50-C-Q(96)号和14个安全导则第50-SG-Q1号到第50-SG-Q14号。
第50-C-Q(96)号只提为确保核设施安全在质量保证方面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文字上更为精炼浓缩。
在体例编排上与第50-C-QA(88)号虽有所不同,但包括了第50-C-QA(88)号的所有要求,并有所扩展。
中国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截至2000年12月31日)Ⅰ. 国家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Ⅱ. 国务院行政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1986年10月29日国务院发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1987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3.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993年8月4日国务院发布)Ⅲ. 部门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附件一─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的颁发和管理程序(HAF001/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附件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报告制度(HAF001/02/01)(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HAF002/01)(1998年5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7.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HAF101)(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8.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9.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0.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附件一—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堆管理(HAF103/01)(1994年3月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1.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规定(HAF301)(1993年6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第3号令发布)12.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401)(1997年11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HAF501/01)(1990年9月25日国家核安全局、能源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14.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601)(1992年3月4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15.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HAF601/01)(1993年3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16. 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2)(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7. 民用核承压设备焊工及焊接操作工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3)(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8. 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考核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9月6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19. 核产品转运及过境运输审批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1月27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20.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1986年4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1. 放射性环境管理办法(1990年6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2.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3.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规定(GB4792-84)(1984年12月1日卫生部发布)24.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25号部长令卫生部1992年发布)25.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38号部长令卫生部1994年发布)26.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52号部长令卫生部1988年发布,1997年修订发布)27. 并网核电厂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定(1997年4月28日电力工业部发布)28.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和内容(NEPA RG-1)(1997年国家环保局发布)29. 核电站环境放射卫生监测及公众健康调查规范(1985年卫生部发布)30. 核设施正常运行和事故期间公众剂量监测与评价规范(1992年卫生部发布)31. 核事故或辐射应急时公众防护的干预和导出干预水平(1995年卫生部发布)32. 核电厂安全级电力系统准则(GB12788-91)Ⅵ. 指导性文件(安全导则)通用系列1.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HAD002/01)(1989年8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 地方政府对核动力厂的应急准备(HAD002/02)(1990年5月2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批准发布)3.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干预原则和水平(HAD002/03)(1991年4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4.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导出干预水平(HAD002/04)(1991年4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5. 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HAD002/05)(1992年6月24日卫生部、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 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HAD003/01)(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7. 核电厂质量保证组织(HAD003/02)(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8.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3)(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9. 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HAD003/04)(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0. 核电厂质量保证监查(HAD003/05)(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1.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6)(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2. 核电厂建造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7)(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3.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4.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9)(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5. 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10)(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6. 核应急导则—严重事故应急后期的防护措施和恢复工作决策(2000年9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17. 核应急管理技术文件—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2000年9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核动力厂系列18.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D101/01)(1994年4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地震局批准发布)19.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大气弥散问题(HAD101/02)(1987年11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0. 核电厂厂址选择及评价的人口分布问题(HAD101/03)(1987年11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1.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1/04)(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2.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放射性物质水力弥散问题(HAD101/05)(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3. 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水文地质的关系(HAD101/06)(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4. 核电厂厂址查勘(HAD101/07)(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5. 滨河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8)(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6. 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9)(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7.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现象(HAD101/10)(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8. 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HAD101/11)(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9. 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HAD101/12)(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0. 核电厂设计中总的安全原则(HAD102/01)(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1. 核电厂的抗震设计与鉴定(HAD102/02)(1996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2. 用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的安全功能和部件分级(HAD102/03)(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3. 核电厂内部飞射物及其二次效应的防护(HAD102/04)(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4. 与核电厂设计有关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2/05)(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5. 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系统的设计(HAD102/06)(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6. 核电厂堆芯的安全设计(HAD102/07)(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7. 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HAD102/08)(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8. 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接有关输热系统(HAD102/09)(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9. 核电厂保护系统及有关设施(HAD102/10)(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0. 核电厂防火(HAD102/11)(1996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1. 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HAD102/12)(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2. 核电厂应急动力系统(HAD102/13)(1996年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3. 核电厂安全有关仪表和控制系统(HAD102/14)(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4. 核电厂燃料装卸和贮存系统(HAD102/15)(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5. 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HAD103/01)(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6. 核电厂调试程序(HAD103/02)(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7. 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HAD103/03)(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8. 核电厂运行期间的辐射防护(HAD103/04)(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9. 核电厂人员的配备、招聘、培训和授权(HAD103/05)(1996年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0. 核电厂安全运行管理(HAD103/06)(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1. 核电厂在役检查(HAD103/07)(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2. 核电厂维修(HAD103/08)(1993年6月1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3. 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的监督(HAD103/09)(1993年6月1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4.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设计(HAD301/02)(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5.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运行(HAD301/03)(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6.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安全评价(HAD301/04)(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放射性废物管理系列57. 核电厂放射性排出流和废物管理(HAD401/01)(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8.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系统的设计(HAD401/02)(1997年1月1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9. 放射性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与运行(HAD401/03)(1997年2月1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0.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HAD401/04)(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1. 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选址(HAD401/05)(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2.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HAD401/06)(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核材料管制系列63. 核动力厂实物保护导则(HAD501/02)(1998年4月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信息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991年修改)本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安全法规的第四部分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起实施本规定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
1引言1.1概述,除适用于核电厂外,也适用于其他核设施。
,必须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和每一种工作(例如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质量保证分大纲。
本规定对制定和实施这些大纲提出了原则和目标。
各种质量保证大纲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
,对要达到的质量负主要责任的是该工作的承担者,而不是那些验证质量的人员。
,验证所要求的质量已达到所必需的活动,以及为产生上述活动的客观证据所必需的活动。
,确定所要求的技能,选择和培训合适的人员,使用适当的设备和程序,创造良好的开展工作的环境,明确承担任务者的个人责任等。
概括来说,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提出要求及措施,包括验证需要验证的每一种活动是否已正确地进行,是否采取了必要的纠正措施。
质量保证大纲还必须规定产生可证明已达到质量要求的文件证据。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本规定所确定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执行程序。
还必须指出: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周密制定,便于实施,并保证技术性的和管理性的工作两者充分地结合。
1.2范围本规定对核电厂的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原则和目标。
这些原则和目标适用于对安全重要物项和服务的质量具有影响的各种工作,例如设计、采购、加工、制造、装卸、运输、贮存、清洗、土建施工、安装、试验、调试、运行、检查、维护、修理、换料、改进和退役。
这些原则和目标适用于所有对核电厂负有责任的人员、核电厂设计人员、设备供应厂商、工程公司、建造人员、运行人员以及参与影响质量活动的其他组织。
附录I所列的安全导则是对本规定的说明和补充。
1.3责任,营运单位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本规定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并报国家核安全部门审核。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一、前言核电厂是一种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同时也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工业设备。
在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质量保证和安全规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质量保证和安全规定两个方面探讨核电厂的管理。
二、质量保证1.质量管理体系核电厂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核电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试验检测、审批许可等方面。
2.质量控制核电厂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实施质量控制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是对设备和技术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过程的控制和检验。
3.质量检验核电厂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检验体系,确保产品和工艺达到质量标准。
质量检验依据要求开展,包括成品检验、工艺检验、量检验等检验项目。
三、安全规定1.人员安全核电厂要切实加强人员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科学管理制度和人员安全体系。
必须确保各项消防设施和安全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设备安全核电厂必须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设备检修、保养和保险等制度,及时排除设备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环境安全核电厂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真的管理和保护,及时排查、修复和整改各种环境污染的隐患,确保环境卫生和生态平衡的正常发展。
四、结论核电厂是一种十分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工业设施。
质量保证和安全规定是保证核电厂安全可靠运转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方面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以确保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发布部门】国务院【公布日期】1986.10.29【实施日期】1986.10.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国务院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在民用核设施的建造和营运中保证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下列民用核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一)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二)核动力厂以外的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及后处理设施;(四)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五)其他需要严格监督管理的核设施。
第三条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必须有足够的措施保证质量,保证安全运行,预防核事故,限制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必须保障工作人员、群众和环境不致遭到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辐射照射和污染,并将辐射照射和污染减至可以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第二章监督管理职责第四条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核设施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独立行使核安全监督权,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起草、制定有关核设施安全的规章和审查有关核安全的技术标准;(二)组织审查、评定核设施的安全性能及核设施营运单位保障安全的能力,负责颁发或者吊销核设施安全许可证件;(三)负责实施核安全监督;(四)负责核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五)协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核设施应急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六)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核设施的安全与管理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及国际业务联系;(七)会同有关部门调解和载决核安全的纠纷。
第五条国家核安全局在核设施集中的地区可以设立派出机构,实施安全监督。
国家核安全局可以组织核安全专家委员会。
该委员会协助制订核安全法规和核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参与核安全的审评、监督等工作。
第六条核设施主管部门负责所属核设施的安全管理,接受国家核安全局的核安全监督,其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所属核设施的安全管理,保证给予所属核设施的营运单位必要的支持,并对其进行督促检查;(二)参与有关核安全法规的起草和制订,组织制订有关核安全的技术标准,并向国家核安全局备案;(三)组织所属核设施的场内应急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参与场外应急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四)负责对所属核设施中各类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五)组织核能发展方面的核安全科学研究工作。
法规核电厂和其它核设施安全的质量保证目录1. 引言基本情况(§101-104)目的(§105)范围(§106-107)结构(§108)2. 管理质量保证大纲(§201-205)培训和资格考核(§206)不符合性控制和纠正措施(§207-208)文件控制和记录(§209-210)3. 执行工作(§301-303)设计(§304-305)采购(§306-308)针对验收的检查和试验(§309-310)4. 评定管理者自我评定(§401)独立评定(§402-405)附录(Annex): 有关基本要求的补充信息1. 引言基本情况101. 本法规属于IAEA NUSS规划的一部分,它规定了核电厂安全有关的各种质量保证大纲制定和履行方面要采用的基本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既适用于营运单位(对核电厂负有全面责任的单位)的质保总大纲,也适用于核电厂寿期每一阶段质保分大纲。
102. 本法规(50-C-QA(修订1)的修订版)仅包含为确保安全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所以法规正文已明显地浓缩,而有关怎样履行基本要求的指南包括在相应的安全导则内。
因此法规非常简练,仅列出要求。
并注意到确保早先版本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保留。
先前法规的某些要求,如监查和培训,在新版本中得到扩展,使得更为全面并提供更好的指导。
103. 在整个已修订的法规和相关安全导则中,强调的重点是:管理者、工作从事者和工作评定者对确保质量和实现安全都有贡献。
这种以绩效为基础的质量保证方式,有助于纠正一种普遍的误解——质量保证只包括形式主义的要求。
104. 营运单位必须证明他们有效地完成质保要求的情况达到核安全管理部门满意的程度。
为了把焦点集中在绩效上并强调诸如设计者、建造者、运行者、维护工人和辐射防护人员等工作从事者的全部责任,本法规中避免明显地提及核安全管理部门。
主要目的是促进、支持和确保核电厂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安全。
目的105. 为了通过持续改善实现质量所用方法来提高核安全,本法规的目的是为质量保证制定基本要求。
本法规认为整个工作是可计划、可执行、可评定和可改善的过程。
范围106. 本法规为核电厂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各阶段1质保大纲的制定和履行,规定了基本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适用於所有个人和单位,包括设计者、供应者、建造者、制造者和运行者。
107. 本法规中所提的质保基本要求,经过相应的调整,也适用於核电厂以外的其它核设施。
结构108. 本法规界定的基本要求,构成了全面质保大纲的基础。
它们分成三个职能类别: 管理(第2章)、执行(第3章)以及评定(第4章)。
有关法规基本要求的补充信息,在附录中给出。
2. 管理质保大纲2201. 管理者必须制定、履行并维持一个质保大纲3。
质保大纲必须包括有按本法规的基本要求,怎样管理、执行和评定工作的细节。
质保大纲必须包括工作管理者、执行者和工作合1将提及的典型工作包括科研开发、设计、采购、加工、制造、装卸、贮存、清洁、土建、安装、试验、检查、维护、修理、运行、技术支持、换料和拆卸。
2进一步的指南见Q1,Q8到Q14包括在内适性评定者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和接口。
质保大纲必须提出管理措施,包括策划、进度安排和资源考虑。
202. 整个工作和其组成领域的管理者,为了按规定的工程项目活动完成时间进度有效履行质保大纲,必须提供和显示出支持。
营运单位还必须负责制定并履行质保总大纲;若营运单位把制定和履行质保总大纲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外委给其它单位,在所有情况下他必须保留总大纲有效性的责任。
203. 质保大纲必须规定涉及许多组织部门的各种学科间的方式方法,不得把质保大纲看作单一集团的单独责任范围。
质保大纲必须表明以下三个原则的结合:⑴经理们为实现单位目的提供计划、指导、资源和支持;⑵执行工作职能的人员实现质量;以及⑶执行评定职能的人员评价管理过程和工作执行情况的有效性。
质保大纲必须对每个人员都有约束力。
204. 确定实施质保大纲的物项、服务和过程中,核安全必须作为根本的考虑。
必须根据每个物项、服务或过程对核安全的相对重要性,使用一种分档次的方式方法。
在实施具体质保要求方面,分档次的方式方法必须体现出一种有计划并得到公认的差别。
205. 质保大纲必须包括一些措施,它们确保文字资料使用者可得到与其相称的语种形成的文字资料。
培训和资格考核206. 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使他们胜任於所承担的工作以及理解他们活动的安全后果。
不符合性控制和纠正措施4207. 必须识别不满足规定要求的物项、服务和过程,评定这些不符合性对安全的影响,并向相应管理层报告。
必须根据评定的结果,接受、拒收、返修或返工这些物项,以及接受或拒收这些服务和过程。
208. 为了确保改善,必须决定这些不符合性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其再次发生。
为确定改善措施,必须审查物项特征(如可靠性)、过程执行情况、经验以及其它质量有关信息(包括管理过程),以及必须分析数据资料。
文件控制和记录5209. 描述过程、规定要求或证实设计的文件(诸如程序、细则、技术规格书和图纸,或其它媒体),必须经过编制、审查、批准、颁布、分发、授权、修订以及有要求时予以确认生效(validated)。
编制、修订、审查或批准文件的所有人员,必须具体地分派他们的工作,并必须让他们能查阅其建立工作输入所依据的相应资料。
使用文件的人员,必须了解并使用相应的和正确的文件。
210. 必须规定、编制、审查、批准和保持人员有关的记录以及描述物项和服务状态、配置和特征、和描述过程进行情况并代表质量客观证据的记录。
所有记录必须清晰、完整和可识别的。
必须建立记录制度,以规定记录的标识、收集、索引、归档、贮存、维护、检索和处置。
必须确定记录及其相关试验材料和试件的保留时间,保留时间与涉及的记录、材料和试件类型相称。
4进一步的指南见安全导则Q23. 执行工作301. 在核电厂寿期所有阶段,必须遵循已定的规范、标准、技术规格书、实践惯例和行政控制措施来策划和进行工作。
必须在受控条件下,使用经批准的当时有效的细则、程序、图纸或其它相应方式来进行工作。
这些细则、程序、图纸或方式定期地受到审查,以确保它们的合适性和有效性。
302. 必须给物项和服务以标识和控制,以确保其正当的使用。
必须按规定的那样运输、贮存、装卸、维护、操作和使用物项,以防其损伤、丢失或变质。
303. 用於过程监控、数据收集、以及检查和试验的设备,必须是具有恰当量程、类型、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设备。
设计304. 设计和以后的变更,必须按已定工程规范和标准执行,并必须体现适用的要求和设计基准。
必须确定设计接口并加以控制。
305. 设计(包括设计手段以及设计输入和输出)的合适性,必须由原从事该工作者以外的人员或工作组加以验证或确认生效。
在设计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完成验证、确认生效和批准。
采购6306. 购得的物项和服务,必须满足已定的要求并必须如规定那样地运作。
必须根据已定的准则评选供方。
307. 采购文件中,必须制定和规定确保物项和服务质量所必要的要求。
在使用所购物项和服务之前,必须能得到它们满足采购要求的证据。
308. 采购文件中,必须规定报告背离采购要求情况的要求。
针对验收的检查和试验7309. 必须使用已定的验收和性能准则,实施对规定物项、服务和过程的检查和试验。
必须制定检查和试验的深度,以及人员独立性的程度。
310. 必须使用诸如停工待检点和状态指示物之类的行政控制措施,以防绕过所要求的检查和试验。
必须预防无意地使用、安装或运行未通过所要求检查和试验的物项、服务和过程。
4. 评定管理者自我评定8401. 各层次的管理者,必须定期评定他们负责的管理过程。
管理者必须确定他们在建立、促进和实现核安全目的方面的有效性。
必须识别管理过程中妨碍实现核安全目的的薄弱环节和障碍因素,并加以纠正。
独立评定86进一步指南见安全导则Q6和Q77进一步指南见安全导则Q4402. 必须以管理者名义实施独立评定,以便衡量管理过程有效性和工作执行情况合适性、监控物项和服务质量、以及促进改善质量。
独立评定包括监查、审查、校核和其它方法。
403. 必须建立一个部门,或指定某个外部机构,赋予实施独立评定的责任。
该部门或外部机构必须具有行使其职责的充分权限和组织独立性。
404. 实施独立评定的人员,不得直接参与被评定的工作。
405. 管理者必须考虑独立评定的结果,以及必要时必须采取进行改善的措施。
附录有关基本要求的补充信息本附录给出了对使用者可能有助的信息。
基本要求1—质量保证大纲质保大纲是跨学科的管理工具,它提供了确保所有工作合适策划、正确执行和评定的手段。
它提供了完成工作的系统化方案,具有一开始就做好工作的终极目标。
成文的质保大纲是一套文件,描述了单位为实现管理目标和宗旨而制定的全面措施。
这些目标和宗旨适用于该单位内每个部门和人员。
高层管理者负有质保大纲策划、制定、履行和成功的职责并承担责任。
质保大纲的成功就在这一层次上开始,对大纲有效性的职责不可能而且不得委派给别人。
高层管理者要制定并发布书面质保政策声明作为质保大纲的一部分,它建立起管理者在质量方面的概念和宗旨。
政策声明一定要明确反映高层管理者对于实现质量并持续改善质量的承诺。
高层管理者的任务是:建立并扶植这样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体现质量要求;以及向从事工作的人员提供恰当从事其承担工作所必要的信息、工具、支持和鼓励。
质保大纲给专业单位为实现该单位目标和宗旨而执行的工作分派了职责,并使该单位人员有能力完成其承担的任务。
专业管理者对实现该单位所供物项和服务的质量负责;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质量负责。
质保大纲建立了针对核电厂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宗旨。
大纲确定了这些广泛的目的,分配了责任和权限,界定了政策和要求,以及规定了工作的执行和评定。
质保大纲对所有人员,包括对策划、进度安排和资源考虑负有责任的人员,都具有约束力。
质保大纲描述了或论及了单位各部门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和接口。
本基本要求的意图是:确保建立起相应的权威,以及使单位在工作的管理、执行方面,和在工作合适性评定方面能行使其职责。
质保大纲确定了要委派给外单位的所有工作,以及内外单位间的联络渠道和接口。
有关于每个单位所承担工作的责任,也给予了说明。
赋予停止不满意工作的责任和权限所持的态度是:策划、进度安排和其它考虑不得凌驾于安全考虑之上。
如果有必要使安全或质量得到控制而停了工,质保大纲也要求在该工作重新开始前考虑进行各种审查。
管理者使人员有能力并使他们对其工作承担责任,用这种方式能鼓励人员和单位的绩效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