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进展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15.78 KB
- 文档页数:5
水库调度优化方法研究摘要:水库调度对于有效利用水资源,保障水电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基于水库调度优化方法的研究,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实现水库优化调度的有效算法,并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结果讨论评估其效果。
首先,文中综述了水库调度方法的发展历程,并概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构建了水库调度模型,并对传统的优化算法进行了应用和评估。
然后,还尝试了基于智能算法和数据驱动的水库调度优化,并探索了新兴技术在水库调度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结果的讨论与解释,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为水库调度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电供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水库调度优化;水资源利用;水电供应一、引言水库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调控,洪水防治和水电能源等领域。
水库调度是指合理安排水库蓄水和释放水量的过程,旨在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障水电供应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水库调度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因此,研究水库调度优化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和提出一种有效的水库调度优化方法,以满足不同需求下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电供应要求。
通过建立合理的调度模型和采用适用的优化算法,可以实现水库调度的最优化,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电供应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分析,可以为水库调度优化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水库调度方法的发展历程水库调度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关于水库调度方法发展的简要概述,经验法阶段(20世纪初-1950年代)在早期,水库调度主要依靠经验法,基于经验规则和专家知识进行决策。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依赖于个人经验,不适应现代化管理和复杂化的系统需求。
数学规划方法阶段(1960年代-198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数学优化技术的发展,数学规划方法被引入水库调度中。
浅谈水库(群)调度中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摘要:水库调度是实现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水资源的配置研究也是始于水库的优化调度问题。
本文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分析了水库(群)优化调度中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当前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对水库(群)调度的新要求总结了进行水库(群)优化调度,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水库(群)优化调度水资源配置0 引言水资源系统是一个与人工经济系统关系复杂的大系统。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要充分协调水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关系,因此为提高水资源与之相适应的匹配程度,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由水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历程可知,国际上以水资源系统分析为手段,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的实践研究,最初源于20世纪40年代Masse提出的水库优化调度问题.我国在水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起步较迟,最初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也是以水库优化调度为先导进行水资源分配研究.为此,笔者尝试分析水库(群)调度中水资源的配置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研究现状水库调度是实现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0世纪40年代Masse提出的水库优化调度问题, 20世纪60年代我国也开始了以水库优化调度为先导的水资源分配研究。
迄今为止,水库调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常规调度方法为主的经验寻优调度阶段。
该阶段调度方法简单直观,但没有充分发挥水库的调控作用,难以处理多目标、多约束和复杂水利系统的调度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在水库调度实践中,对一些常规调度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如利用判别系数和调度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电站群的径流补偿调节等;第二阶段是以运筹学为基础的水库群优化调度阶段,发展到现在,大致可以划分为线性规划(LP)、非线性规划(NLP)、动态规划(DP)、模拟技术、控制方法、神经网络方法(ANN)、遗传算法、多目标决策技术、大系统理论与方法、随机优化方法、模糊优化方法以及衍生的一些其他方法等iiiiiiivvviviiviiiixxxi。
水库优化调度综述作者:王奕徐鑫来源:《卷宗》2018年第23期摘要:水电站的优化调度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其最优解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方向,求解方法非常重要。
解决水库优化调度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建立水库优化调度数学模型;二是如何选择优化方法求解该数学模型。
到目前为止,优化调度的方法有很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引用几个文献来分析最优调度方法。
关键字:水库;优化;优缺点1 国内外研究进展水库群调度涉及多个目标,主要包括防洪、发电、灌溉用水、工业和住宅供水、环境保护、水质改善、旅游、导航等。
目前国内外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水库优化运行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包括:优化模型、优化求解方法模型、单库、多库、水库泵站联合优化调度等。
1.1 模型建立不同的水资源配置系统有不同的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1)单水库缺水调度在文献[1]中,作者以乌鲁瓦提水库为例,建立了以各时段水库供水量为决策变量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乌鲁瓦提水库调度是一个多目标问题,具体有防洪发电、生态治理、排沙灌溉这几个目标。
根据调度原则,将防洪、排沙、生态治理作为基本约束条件,首先满足这几三个条件,把灌溉量的最多以及发电量的最大看作是模型的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A.水库调度水量平衡约束;B.灌溉供水流量约束;C.生态供水约束;D.水位约束;E.防洪约束;F.水电站出力约束。
(2)多水库缺水调度梯级电站综合运行,包括蓄水能力、水文补偿效益和电力补偿效益。
在给定的控制期间,文献[2]的长期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是在控制期间保证输出的最大发电量。
目标函数:A.水量平衡约束;B.库容限制约束;C.水库出库流量限制;D.边界条件。
1.2 求解方法水库优化调度有很多方法,通过研究萤火虫算法,我们可以了解萤火虫算法(FA)在全局最优解的收敛速度和全局最优解的方差方面的表现优越。
将蚁群算法运用到多库系统中,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的处理离三和连续的组合决策变量。
水库群调度与协调运行方法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水库群调度与协调运行方法的研究则成为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关键。
水库群调度指的是通过对一组水库的水位、流量等进行统一调度,以确保水库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而协调运行方法则是指通过合理安排水库间的调度关系,保证水库群的协同效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为了实现水库群调度与协调运行,研究人员需要对水库的调度目标进行明确。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保证供水安全、防洪排涝、发电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调度目标,研究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优化模型建立,以支持决策。
其次,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数学优化方法对水库群进行调度。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水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不同的限制条件,寻找出最佳的调度策略。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遗传算法等。
另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库群进行调度。
例如,可以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水库的水位、流量等变化,利用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指导决策者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
此外,水库群的调度与协调还需要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如气候变化、降雨量变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研究人员可以将概率预测模型引入到调度模型中,通过模拟和预测不同情景下的供需关系,提前做好准备。
总之,水库群调度与协调运行方法的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合理的调度模型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并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完善调度与协调运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浅议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研究进展的思考我国江西上饶地区从六十年代以来,该地区的水电装机容量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几乎占据总容量一半的比重。
然而,水库的调度管理工作面临许多的难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库的调节性能较差;二是水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过于分散;三是降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缺乏均匀性;四是水库综合利用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江西上饶地区开展关于水库优化调度方面的应用研究,紧接着开展以下两个研究,一是全系统水电站群跨流域联调,二是双库联调。
在二十年内,参与至考核中的水电站节约大量的增发电量,总量累计达到68.386 亿kW·h。
大量实践表明,水库优化调度取得显著的效益。
标签: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研究;进展现阶段,总计10座大、中型的水电站由省网局进行统调,而总计5座中型的水电站由地区进行管理,其中,江西上饶大坳水库属于多年调节与年调节,其他绝大部分的水库多属于日调节与季调节。
众多隶属于水利厅且并入至于网内的中、小型水电站大多数属于径流式电站,该类电站并无调节能力,给电力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
除此之外,水库调度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难题,分别是:一是日益突出的水库综合利用部门矛盾;二是过于分散的水电站;三是丰枯径流特性差异性显著;四是不同时段年内与年际来水缺乏稳定性,存在水位陡涨落的问题,加大预测的难度。
因此,在开展水库优化调度研究的过程中,以上问题都需要予以重视。
一、水库优化调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特性(一)常规水库调度方式当前,国内外采用时历法这一常规水库调度方式,该方式通过使用大量的历史水文资料,在计算水能调节过程中,选用具有典型代表的来水过程,在进行水库调度图绘制时选用包络线,而后对水电站的运行加以指导。
该调度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其中,其优点在于清晰简单,能够直观、明了的处理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因素。
然而,其弊端则是水库优化理论基础不足,加之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对径流预报的充分考虑,过于呆板,灵活性不足,且存在盲目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水库优化调度技术浅谈摘要:随着我国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水电站水库群逐渐形成,对其进行的综合调度与运行管理变的越来越复杂,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本论文着重介绍了水库优化调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各种优缺点,将实际问题引入到水库调度问题中,探讨了水库综合利用的调度模式。
关键词:水库优化调度1 引言随着国家各方面的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水电站水库群逐渐形成,水库调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效益,一直是水库调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水库调度是根据水库所承担的水利水电任务的主次和规定的运用原则,凭借水库的调蓄能力,在保证大坝安全和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入库水量过程进行调节,实现多发电、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的一种水库运用控制技术。
水库综合利用涉及到发电、供水、防洪、防凌、航运等多种目标,同时由于参与水库调度的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多种功能协同和利益协调关系,其功能交联及利益冲突现象严重,因此,如何在参与水库调度各部门的分管协调下,形成统一的、一体化的调度模式,是水库调度的重要议题之一。
水电站水库的运行情况与河川径流密切相关,河川径流的多变性和不重复性给水库运行调度带来很大困难。
尤其是年调节水电站的水库,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长期水文预报,在水库运用管理上往往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例如,在供水期开始,为了想多发电,水电站以较大出力工作,结果供水期还未结束,水库就可能提前放空,使电站在汛前一段时间里,以天然来水量发电,不能满足电站保证出力的要求,破坏了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反之,在供水期开始,由于担心以后来水少,为避免正常工作遭破坏,水电站在整个供水期均按保证出力工作,结果在下一个汛期到来时水库可能仍未放空,汛期水库又很快蓄满,造成大量弃水,这样就不能充分利用水能。
以上情况也可能同样会发生在蓄水期。
因此,水库调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径流情势,遗憾地是目前对未来径流尚无法准确预知。
但是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认为,未来某个时段的径流情势是一个随机变量,对于某个调度期,可以根据各时段径流的概率分布,综合考虑防洪、蓄水、灌溉、城市供水与发电等各方面的要求,得到该调度期内预估的水库调度计划。
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进展与展望郭生练,陈炯宏,刘攀,李雨(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摘要:系统阐述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网络流、大系统、动态规划、启发式算法等主要的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水库群优化调度理论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分析了库群联合调度的基本原则、目标函数、优化算法及在防洪调度、兴利调度和多目标调度中的应用;展望了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的多目标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和效益分配等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水库群;联合调度;优化算法;防洪兴利;水资源管理;研究;评述中图分类号:TV213.9;O221;G353.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791(2010)04-0496-08收稿日期:2009-08-20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8BAB29B09;2009BAC56B02)作者简介:郭生练(1957-),男,福建龙岩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E-mail :slguo@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水库优化调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针对单个水库或单个目标开展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批水库电站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中国已形成了一批巨型水库群,如黄河上游、长江上游、第二松花江、三峡梯级和清江梯级水库群等,中国水电工程已经进入了由建设到管理运行的关键转型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对中国的水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开展水库群联合调度是顺应“节能发电”与“洪水资源化”的时代需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水文气象预报精度的提高、系统决策科学理论的日益完善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创造了条件。
由于入库径流的随机性,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实时性和数学模型、优化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水库调度决策问题呈现出非结构化的特点,水库群联合调度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进展综述林一萍,王 勇(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摘 要】阐述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的进展情况,分析我国小型水库群的优化调度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趋势。
【关键词】水库群;小型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水资源和水电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水库群已成为最常见的水利水电系统。
水库群一般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形式。
水库群优化调度虽以单一水库优化调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但也不断有新的方法出现,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
国外关于水库群优化调度的研究大约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1973年,Wind 2s or [1]最早进行了线性规划在水库群联合调度领域的研究。
我国系统地研究水库群优化调度问题则开始于80年代初。
本文拟主要对国内水库群优化调度的研究进展情况分大中型水库群和小型水库群两部分进行概述。
1 大中型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进展80年代初,谭维炎、刘健民等人[2]在研究四川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图和计算方法时,提出了考虑保证率约束的优化调度图的递推计算方法。
1981年,张勇传[3]在研究两并联水电站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问题时,利用了大系统分解协调的观点,先把两库联合优化问题变成两个水库的单库优化调度问题,然后在两水库单库最优策略的基础上引入偏优损失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对单库最优调度策略进行调整,最后求得整体最优解。
湖南柘溪———风滩水电站水库群在开展优化调度时应用了水库群优化调度的偏离损失系数法,该法是熊斯毅、邴凤山[4]等根据系统分析思想于1982年提出的,该法采用Markov 模型描述径流过程,偏离损失系数是通过逐时段求解最优递推方程求得的,因此能反映面临时段效益和余留期影响,该法形式简单,使用方便,理论完善。
同年,叶秉如[5]等提出了并联水电站水库群年最优调度的动态解析法,该法是以古典优化法为基础,结合了递推增优计算;黄守信、方淑秀[6]等提出了并联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的两库轮流寻优法,该法建立在单库优化调度的基础之上。
1983年,鲁子林[7]将网络分析中的最小费用算法,引入水电站水库群的优化调度中。
1986年,董子敖[8]等提出了计入径流时空相关关系的多目标多层次优化法,该法采用分区推求条件频率曲线和隐相关相结合的方法计入径流的时空相关关系,把一维动态规划逐步逼近法用于二维状态,并采用参数迭代法实现降维求单目标次优解,以克服“维数灾”障碍。
1988年,叶秉如[9]提出了一种空间分解算法,并将多次动态规划法和空间分解法分别用于研究红水河梯级水电站水库群的优化调度问题。
同年,胡振鹏、冯尚友[10]提出了动态大系统多目标递阶分析的分解———聚合法,将库群多年运行的整体优化问题分解为按时间划分的一系列运行子系统,在各子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将各水库提供的年内运行策略聚合成上一级系统,并由聚合模型描述和确定水库群的多年运行过程和策略,该法为解决跨流域供水水库群联合运行中多库、多目标、多层次、调节周期长和计算时段多等复杂情况提供了有效方法,丹江口水库用该法求解了防洪与兴利两个目标的调度问题。
1990年,李文家[11]等根据下游超过防洪标准洪水最小的准则,结合河道滞蓄作用的大小,建立了黄河三门第27卷 第4期2007年 8月农业与技术Agriculture&T echnology V ol 127 N o 14Aug.2007・96 ・峡———陆浑———故县三水库联合防御下游洪水的动态规划模型。
1991年,吴保生[12]等提出了并联防洪系统优化调度的多阶段逐次优化算法,该法由三阶段子模型和跨阶段的子模型组成,以时间向后截取的防洪控制点过程的峰值最小为目标函数,成功的解决了河道水流状态的滞后影响,但该法寻优计算速度较慢,针对这一缺点,都金康等[13]于1994年提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水库群防洪调度优化方法。
1998年,杨侃和陈雷[14]把多目标分层排序网络分析模型拓展到多目标梯级水电站调度的网络分析中,提出了梯级水电站群调度多目标网络分析模型。
1999年,梅亚东[15]采用马斯京根方程模拟梯级水库间洪水流动,建立了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动态规划模型,以一种简化多维动态规划的递推解法进行求解。
2002年,王仁权等[16]建立了福建梯级水电站群用水最小模型,利用逐步优化算法(POA)有效分配各水电站的负荷,为大规模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提供了例证。
总结以上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可见,这些模型对径流的处理分确定型和随机型两大类。
确定型采用未来径流为已知的确定时序过程的假定,使得优化成果偏大,从国内外计算实例看,偏大比例可达百分之几至十几,且成果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实现,只有在规划阶段对拟定的庞大的计算方案进行简化计算时才有一定的价值,但它可以求解10库以上的规模;随机型是用随机过程描述径流,它与实际比较吻合,理论上也比较完善,充分利用了已获得的长系列径流资料中所反映的信息,但存在“维数灾”的困难。
解决多于2库的库群随机优化调度问题,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该技术先将复杂的大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系统,以实现子系统局部最优化,再根据大系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使各子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实现全局最优化。
这种方法与一般优化法相比,具有简化复杂性,减小工作量、避免维数灾的优点,它可直接利用现有不同模型以求解子系统,并可用于静态及动态系统。
其缺点是收敛性差,即使收敛,也需要较长的计时,对随机入流的考虑有困难。
20世纪70年代,Haimes[17]首次系统地回顾并总结了大系统理论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994年,JiChangming、Wang Liping[18]等运用大系统方法和多目标分析方法解决基于可靠性的水库系统管理问题,防洪控制应用动态规划,发电和灌溉调度应用多目标随机动态规划方法。
在国内,如前所述,早在1981年,张勇传在研究两并联水电站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问题时,就利用了大系统分解协调的观点。
封玉恒[19]在1991年以最小洪灾损失为准则确定水库群优化调度目标函数,以分解协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黄志中[20]等于1994年提出了水库群实时防洪调度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以分解协调方法克服“维数灾”问题,从整体上讲,它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大系统多目标决策技术。
2001年,杨侃[21]等研究了基于多目标分析的库群分解协调宏观决策方法,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
2002年,谢柳青和易淑珍[22]以三库联合防洪优化调度为背景,建立了河道洪水演进方程与离散微分动态规划相结合的水库群防洪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离散微分动态规划与马斯京根洪水演进相结合的大系统分解协调算法,结果令人满意。
模糊优化调度理论在水电站水库群的优化调度中也得到了许多应用。
1994年,王本德[23]等提出了梯级水库群防洪系统多目标洪水调度的模糊优选模型,将N级有调节能力的水库顺流向分为N个阶级,泄流过程为状态,调度方案由泄流设备开启高度构成并定义为决策,对应前阶段不同泄流过程的可行方案集为本阶段可行方案集,最后阶段的可行方案集为梯级水库群的可行方案集,系统的阶段目标值矩阵的阶段数逐阶段增加,逐级传递下泄过程与记录方案组合,计算目标值,直至最后阶段,由阶段递推矩阵的合成,利用模糊优选原理与技术,实现方案优选。
该模型分别在丰满———白山梯级防洪系统和清河———南城子———柴河串并联水库群防洪系统的优化调度中得到应用。
1999年,针对水资源系统实时优化调度中预报来水与库容选择等方面的模糊性,邵东国等[24]人提出了一种确定水库余留库容的双重模糊决策方法,建立了有模糊约束条件的防洪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含罚函数的离散偏微分动态规划。
经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方法是可行的。
启发式规划方法如遗传算法(G 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与传统优化方法相比,通常可・97 ・2007年8月 农业与技术V ol127 N o14以得到全局最优解。
2003年,王小安、李承军[25]将G A用于解决梯级水电系统短期发电优化调度问题,建立了短期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够求解复杂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优化问题。
2003年,针对基本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不强的问题,宋朝红等提出了一种将下降搜索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26],其中下降搜索的优化方向利用每一代中最劣个体所包含的优化信息获得,数值计算表明,该混合算法可加速算法的收敛,具有良好的优化性能和函数适应能力。
以此为基础,针对水库群系统调度模型中目标函数的高度非线性特点,同年又提出了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水库群优化调度方法[27],利用十进制编码的混合遗传算法来进行求解,依据该模型中线性等式约束条件较多的特点,提出了初始种群有条件的随机生成方式以及非随机变异算子来处理的策略,而利用罚函数法来处理边界条件和其他非等式约束。
2005年,施展武,罗云霞等[28]研究了基于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的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问题,提出把水电站水库看作一个系统,把系统的各元素、输入/输出参数等简化和假设后建立简化通用的数学模型,用该数学模型讨论了实现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问题,详细分析了算法设计中遗传算法控制参数的确定、编码、随机生成初始母体群、适应度计算、选择、交叉、变异、停止准则判断等。
ANN尽管不是优化算法,但是可以用于多元回归分析,得到隐随机优化调度的确定优化规则。
1996年,Raman和Chan2 dram ouli研究了在动态规划、随机动态规划中利用ANN求解初始库容,入流和需水量已知的水库优化泄流规则,发现动态规划中使用ANN性能最好,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印度Aliyar水库的调度和管理。
国内,胡铁松、万永华[29]于1995年对水库群优化调度函数的ANN方法进行了研究。
2000年,畅建霞、黄强等[30]用ANN求解了西安市供水水库群的优化调度函数,结果表明,该法过程简便,行之有效。
模拟模型是用数学关系式描述系统参数和变量间数学关系的模型以及利用计算机逼真地再现系统的模型。
最早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是1953年美国陆军工程师团在计算机上模拟了密西西比河支流密苏里河上的六座水库的联合调度策略,模拟的目标是整个系统的发电量最大,且能满足系统的防洪、灌溉及航运在不同时期的要求。
在水资源系统中,常由于变量过多及多目标的关系过于复杂,使选用严格合适的数学模型有很大困难,甚至无法解决,这时,以功能模拟为基础的数学模拟技术就显得极为有力,成为水资源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但模拟模型不象数学解析法可直接求得最优解,每次运行只可得到一个响应,需要用其它数学优选法来确定最优解。
1997年,黄强等[31]建立了黄河干流水库联合调度模拟优化模型,该模型利用基于等出力试算,考虑库群补偿调节的人机对话算法,以实现对复杂水库群系统的模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