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207.65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做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会根据提示预习课文;–学会根据预习内容提出问题,促进对课文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3.感受与态度:–体会课前预习带来的好处;–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程教材为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寻找家的故事》中的第十一篇课文《小路上的蜘蛛》。
2. 教学方法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进行整体认读前,通过课前预习,进行分组讨论和提示,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关键细节,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
3. 教学重点•了解做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会根据预习内容提出问题,促进对课文的理解;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仅明白预习的作用,而且会逐渐独立完成;•如何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教师将提前准备好以下材料:•课文原文•课前预习提示2.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目的: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预习的效果,提出问题,提前准备。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名“负责人”。
根据提示,让学生找出课文关键细节,探究课文的背景信息、人物、事件等问题。
在讨论时,鼓励学生听别的组的讨论,然后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者给出提示。
4. 展示讨论结果让不同组中的负责人进行汇报,介绍讨论结果,同时应让学生记住,我们要敏锐地感受故事中的细节,以此来更好地理解作者传达的信息。
5. 整体认读教师进行整体阅读,尽可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大意,然后注重讲述每段故事中的关键细节和情感,同时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故事的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积极向上的用词,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6. 独立完成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自主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故事中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处处皆学问,虚心向人请教。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平时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片段,好词好句时通常会怎么做呢?2.交流、小结:的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那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五年来,学习并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生答)3.出示课件。
4.今天,我们将开始六年级的学习,一起看看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6.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快速浏览第一页到第三页的图画,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7.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学着他的样子,再次告诉你的同桌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分析探究1.出示“不懂就问”,提问:你怎样理解这四个字?2.学问学问,关键在问。
比如说呢?能举个例子吗?3.适时小结:是的,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都要大胆地问,这便是——不懂就问。
4.懂了吗?不懂你可要问啊!看来,不懂就问就是一种精神啊!5.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分别介绍你所看见的。
思考、交流:(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三、课堂总结:学问学问,关键在问,当我们遇到不懂,不清楚的地方,就应该——问,不仅要问,还要大胆地问,勇敢地问,古有孔子“不耻下问”,今有我们“不懂就问”,从此刻开始,李老师希望你们学习时有疑必问,不懂就问,能不能做到?四、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学生如何做到“不懂就问”:1.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明白"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明白“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三、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心观察第一页上面的两幅图,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时会想些什么?(3分钟后,比比谁说得准确!)1、生自由看书,思考2、交流:第一幅这位小学生向老师请教时态度怎么样,老师会怎么想;第二幅参观校史馆时两位小学生会遇到哪些疑问,他们会怎样问老师,老师会怎样回答呢?3、师及时点评、指正。
四、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第一页下面的两幅图画,要求:说说图上的人物、地点,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会怎么想,有什么意义?(3分钟后,比比谁说得准确!)1、生自由看书2、生交流评议第一幅:学生在教室内相互请教,相互交流。
第二幅:学生在向花工请教培育花卉。
3、师及时点评、指正。
五、教师小结:我们既要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又要注意问的内容、问的时间和问的地点。
处处留心皆学问,课本里,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只要自己动了脑筋还不能解释,随时随地都可以问。
同时还要强调,“不懂就问”就是要好问,它和“勤学”联系在一起,我们平常说的“勤学好问”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反思】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懂得学会收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学会收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三、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心观察第二页的通版插图,要求:1、按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最新国标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教案1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处处皆学问,虚心向人请教。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别在做什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四、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如何做到不懂就问:1.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在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真观看图画,明白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明白就问差不多上重要的良好的学习适应。
2、把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明白处处皆学问,遇到不明白得的地点,不清晰的地点,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明白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爱好,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适应。
重点难点:让学生把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适应。
教具预备:教学挂图,课外阅读材料每生各自预备。
教学时刻: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看课本插图,结合平常的教学实际,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把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适应。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写一篇介绍我们沙溪这江南古镇的文章。
你们说老师需要做些什么预备?2、老师要参加爱护家园,爱护环境的辩论会,该提早做些什么预备?(收集有关资料等等。
)3、引导学生说说收集资料的好处。
4、小结:收集资料能够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经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适应。
二、观看图片,引导学生把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第一页插图。
(1)三幅图上学生分别在哪儿?在干什么?(上方学生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并将查到的资料抄录到笔记上。
下方几位学生在学校的图书馆收集资料,有的在查阅,有的在摘抄,他们都专门用心。
中间一位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粘贴到活页纸上他们都在收集资料。
)2、收集资料有专门方法,我们看第二页插图,想一想能够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交流:(能够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访问来收集资料)你还有哪些收集资料的方式?(讨论后再交流)3、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方法呢?观看第三页的图片。
交流并归纳:(1)做摘抄笔记。
即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感爱好的文字摘抄下(最好分类摘抄,如此便于查阅)。
(2)制作资料卡片。
如此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
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导学案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年级六课型习惯课执教者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好习惯终身受益”,六年级上册的习惯篇,要求学生掌握“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种习惯,体现了学段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习目标A类: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和“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学习习惯。
B类:2、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都应虚心向人请教。
3、掌握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C类:4、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5、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预习内容 1、记录个人习惯史。
2、这学期要求我们养成的良好习惯是什么?3、课本插图上画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4、搜集有关习惯的名言。
教学板块学生个体学习清单个性化补白第一课时第一板块??交流个人习惯史我的好习惯:让人不满意的习惯: 交流、倾听第二板块??观察第一页图画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讨论:图上画了什么?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观察、交流、总结。
第二课时第三板块??谈一谈收集资料的好处观察插图,交流如何收集资料。
观察、交流、讨论。
第三课时第四板块??看本册书的目录,你有什么问题?你准备查什么资料。
读书、思考、交流。
第五板块??交流关于习惯的名言说一说,个人对习惯的理解。
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教后反思:1、《我们爱你啊,中国》导学案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年级六课型阅读课执教者教学内容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材分析《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作者以饱满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
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不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学习目标A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读写本文出现的6个生字(帕、镇、瓷、脊、硕、拓)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生字要会认(妆)。
B类: 1、感受祖国的美丽的富饶、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