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
- 格式:pdf
- 大小:167.64 KB
- 文档页数:2
双侧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内出血
庄强;徐娉;董爱华
【期刊名称】《血栓与止血学》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我们自1993年4月至1996年2月对31例脑室内出血病人行双侧侧脑室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并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6—65岁,平均52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19例,全组病人均经CT检查证实诊断。
1.2 临床表现嗜睡3人,神志恍惚6人,浅昏迷10人,中度~深度昏迷12人。
20例瞳孔缩小,6例两则瞳孔不等大,5例两侧瞳孔散大。
1.3 CT检查所见单纯脑室内出血者12例,伴
【总页数】1页(P129-129)
【作者】庄强;徐娉;董爱华
【作者单位】[1]枣庄市立医院;[2]枣庄矿务局枣庄医院;[3]枣庄矿务局供应公司医院 277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双侧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相结合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术后护理 [J], 朱亚飞;韩丰丰
2.双侧侧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间断放脑脊液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J],
方岩
3.双侧脑室引流及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疗效观察 [J], 姜静波;孙鹏;赵明伦
4.联用双侧侧脑室引流术、尿激酶溶解术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效果观察 [J], 周利美
5.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继发性脑室内出血 [J], 闫润民;王东山;王千;张春丽;吕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或阿替普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較脑室外引流(EVD)联合尿激酶(UK)或阿替普酶(rtPA)灌注治疗脑室出血(IVH)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51例,依据脑室内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5例)。
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均给予EVD,术后复查头CT明确导管尖端位置无误,对照组注入rtPA,观察组注入UK。
观察指标为两组血肿清除速度、短期结局以及长期神经功能,血肿清除速度通过5 d改良的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mGS)实现,短期结局通过3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实现,长期神经功能恢复通过180 d改良Rankin量表(mRS)实现,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EVD留置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药物花费。
结果两组血肿清除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5 d m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短期结局及长期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30 d GOS评分及18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0 d内对照组有1例(3.8%)死亡,观察组有2例(8.0%)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EVD留置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照组溶栓药物花费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EVD联合脑室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IVH可以快速清除脑室积血(尤其是第三、四脑室),rtPA和UK均可以作为脑室注射药物的选择,使用UK费用明显少于rtP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EVD)combined with Urokinase (UK)perfusion or Alteplase (rtPA)per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Methods Fifty-one patients with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dmitted to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LA Rocket Force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5 were chosen,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6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drugs use in the ventricle. Both groups were given EVD within 24 hours after admission,catheter tip position was corrected after operation by head CT,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rtPA,observation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UK. The primary observation indexes were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short-term outcome and long-term neural function,hematoma clearance rate was detected by 5 d modified Graeb score (mGS),short-term outcome was achieved by 30 d 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and long-term nerve function was achieved by 180 d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The secondary observation indexes were the complications,EVD indwelling time,ICU stay time and drug expenses. Results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the 5 d mGS score of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short-term outcome and long-term neurologic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the 30 d GOS scores and 180 d mRS scores of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 Within 30 days,there was 1 case (3.8%)of dea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 cases (8.0%)of dea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EVD indwelling time and ICU stay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cost of thrombolytic drug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EVD combined with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IVH can quickly clean the ventricular hematocele (especially for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ventricle),both rtPA and UK can be as the choice for the intraventricular injection,the cost of UK is more less than that of rtPA.[Key word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Urokinase;Alteplase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等特点[1],也是预测不良结果的独立因素[2],尽早清除脑室积血可以改善患者长期的功能缺损[3]。
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重型脑室出血3例
高树山;李凤岐;王吉发
【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19)002
【摘要】例1,男,48岁。
劳动中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小时入院。
查体:深昏迷.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
CT扫描示:右侧额叶底部血肿破入脑室,脑室系统血肿铸型。
行双侧脑室额角置管引流,并行尿激酶5000单位,2次/日脑室灌注。
3天后病情好转,5天后清醒,术后2周CT复查脑室系统血肿完全吸收。
住院98天临床治愈出院,随访1.5年生活完全自理。
【总页数】1页(P44)
【作者】高树山;李凤岐;王吉发
【作者单位】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研究 [J], 刘福超
2.双侧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49例体会 [J], 王兆智
3.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32例分析 [J], 何斌;李启春;梁晓峰
4.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rnrn重度脑室出血12例临床分析 [J], 孟兵;蔡梅生;陈建
5.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 [J], 王国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胡胜;戴学元;裴永恩;吴星;方胜;吕华荣;周滨音;王峻
【期刊名称】《解剖与临床》
【年(卷),期】2004(009)001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19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和尿激酶脑室灌注法治疗.结果:92例存活,27例死亡.随访6个月,47例恢复良好,45例偏瘫.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胡胜;戴学元;裴永恩;吴星;方胜;吕华荣;周滨音;王峻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51
【相关文献】
1.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护理 [J], 彭树兰;袁华
2.单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重型脑室出血体会 [J], 解治峰;徐勇
3.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铸型36例报告 [J], 王岷
4.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21例 [J], 贺广明;胡超;茆康成;王庆忠
5.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21例 [J], 贺广明;胡超;茆康成;王庆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侧脑室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脑室内出血作者:陈桥,杨世君作者单位:564500贵州仁怀市人民医院脑外科【关键词】双侧脑室置管引流尿激酶溶解脑室内出血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脑室内出血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5~6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其中嗜睡5例,浅昏迷15例,中度昏迷7例,深昏迷3例。
CT示:脑室内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
治疗方法:均在局麻加基础麻醉下行双侧额角穿刺。
具体方法:患者平卧位,经发际后2cm或弓上8cm画水平线,经中线旁开2.5cm画1条矢状线(平行中线)两线交点即为穿刺点。
针尖刺方向指向两侧外耳道假想连线的中点,参考穿刺长度为5cm。
术后即复查CT证实引流管位于脑室内,即经引流管向血肿内注入NS3ml+尿激酶2万IU,同时双侧引流管均夹闭2小时,以保证药物与血块充分接触,除非颅内压很高,难以用药物进行控制时,才临时开放引流管(注射时注意无菌操作)。
整个治疗期间均运用CT进行动态监测,脑室内血块完全消退后夹管24小时,病人能耐受,则拔除引流管。
讨论脑室内出血危害大,病死率高,手术直接清除脑室内血肿创伤较大,我们采用双侧侧脑室额角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多数病例疗效满意,存活病例生存质量较高。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有二:其一是因暴力作用在额或枕部,使脑组织沿前后方向猛烈运动时,脑室壁产生剪力变形,撕破室管膜血管而致,称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其二是外伤性脑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而引起,谓之继发性脑室内出血。
影响脑室出血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有无梗阻性脑积水,如果脑积水形成,则颅内压急剧增高,病情可迅速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清除脑室内血块早期有效地降低脑室内压和颅内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尿激酶(UK)是一种外源性纤溶酶原直接激活剂,能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块溶解,这为早期治疗脑室内出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将脑室外引流和尿激酶联合使用,不仅可以降低颅内压,还可以有效地溶解血块,迅速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
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3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和分析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
对照组施行双侧脑室外引流进行治疗,研究组施行双侧脑室外引流与尿激酶冲洗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病死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脑室内出血患者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与尿激酶冲洗联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脑室内出血;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临床疗效脑室出血是神经内外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预后不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
为了分析双侧脑室外引流与尿激酶冲洗联合治疗方案在脑室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0例采用该方案进行治疗,现总结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2];②年龄未超过70岁;③Graeb评分≥5分;④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具有脑、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②具有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的患者;③具有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46.29±10.27)岁。
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47.51±11.48)岁。
侧脑室外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尿激酶引流术对原发性高血压脑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4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
结果治愈或好转37例,死亡5例。
术后3个月随访ADL1:16例,ADL2:14例,ADL3:5例,ADL:2例。
结论及早应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尿激酶;脑室外引流术我院自2001年4月至2007年10月,应用脑室外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42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男28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血压22/14 kPa~31/19 kPa,平均26.5/16.5 kPa。
脉压差<9 kPa34例,>9 kPa 8例。
1.1.2 临床表现意识状态,根据GCS评分<8分14例,8~10分19例,11~15分9例。
单侧瞳孔散大8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
脑膜刺激征(+)、克氏征(+)、病理征(+)23例。
去脑强直3例。
1.1.3 头部CT 单侧侧脑室及三脑出血铸型为主12例。
单侧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铸为主19例。
全脑室出血铸型11例。
出血量根据多田公式[1](血肿量=π/6×长轴×短轴×层面数)计算为:20~40 ml 16例,41~60 ml 21例,60 ml以上5例。
1.1.4 根据自发性脑室出血分级方法[2] I级11例,Ⅱ级25例,Ⅲ级6例。
1.1.5 手术时间及术式在出血12 h内在24例,12~24 h 13例,24~72 h 2例,72 h以上引流14例,双侧引流28例。
1.2 方法单侧侧脑室及三脑室铸型者应用单侧脑室引流术,单侧侧脑室及三、四脑室铸型者应用双侧脑室引流术。
局部麻醉下取前额中线旁2.5 cm,发际内2.5 cm处钻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