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4
四上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复习资料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帮助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人体呼吸其实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部分被消耗掉,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剩余的空气排出。
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呼吸次数增加更有利于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4、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虽然这个“中转站”每次能够交换的气体量是一定的,但是这个量的大小也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的,所以经常锻炼,可以使得我们的肺功能更加强大。
5、不同状态下,我们的呼吸次数会发生改变,我们的心跳次数也会发生改变,因为我们人体是一个多器官协同合作的大系统。
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6、肺活量: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尽力呼出去空气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7、对一天中的食物进行分类:按进餐时间分:早餐、午餐、晚餐按食物生熟分:生食、熟食按食物性质分:主食、副食按食物来源分:植物类食物、动物类食物按食物种类分:荤食、素食8、糖类、脂肪: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等的主要成分。
维生素、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9、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先用食物在纸上涂抹,出现油迹并不会消失。
这是食物中存在脂肪的证据。
10、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提纲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1、我们的校园:欣赏视频歌曲《校园的早晨》;2、校园里的号令:欣赏儿歌《小喇叭》,学会背诵《神秘的指挥》;3、课间十分钟:欣赏儿歌《课间十分钟》,学会背诵儿歌《课间还要做什么》;4、上课了:学唱儿歌《小朋友们上课了》;期末复习提纲一、基础巩固台。
1 .我发现校园有教学楼、图书馆、音乐室、操场、美术室等。
2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3 .我们的午餐是从食堂里来的,老师不上课时会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4 .升国旗时,听到国歌声响起,我停止走动,不说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5 .我喜欢的课间活动是跳绳。
我们一起玩吧!要注意找窍门。
6 .下课时,我们要先上厕所,再整理学习用品和喝水。
7 .上下楼梯靠右行。
8 .积极举手非常好,别人发言要先听。
9 .多提问勤举手,课堂作业认真做。
二、背诵大集合。
1 .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
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
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神秘的指挥》)2 .下课铃,丁零零。
眼睛望望远,大脑放放松。
开心做游戏,安全记心中。
(《这样做好吗》)三、能力提升地。
1 .你知道哪些校园里的号令?答:上课铃、下课铃、广播、警报声等。
2 .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为什么?答:示例①:我最喜欢学校的体育活动园地。
因为这里好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
示例②:我最喜欢学校的花坛,因为花坛里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特别香,还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3 .做游戏时要注意什么?答:遵守游戏规则湘互合作;不要赖;不打架;不吵闹;注意安全。
4 .老师在讲台讲课,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我们应该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5 .在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我们应该认真听,思考他的回答是否正确,与自己的答案有哪些不同之处。
6 .上课铃响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答:①把上节课的书收好。
②把这节课的书和文具拿出来,整齐的摆放在桌面上。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复习提纲
一、引言
1.介绍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概括本文档的内容和目标
二、认识自我的定义与意义
1.认识自我的定义
2.认识自我的意义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
–增强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认识自我的方法与工具
1.自省与反思
–制定反思计划
–定期进行反思总结
2.他人观察和反馈
–倾听他人的评价和意见
–接受他人的反馈并进行反思
3.个性测试与问卷调查
–介绍常见的个性测试工具和问卷调查
–探讨个性测试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四、认识自我的关键要素
1.个人价值观
–介绍个人价值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2.个人优势与弱点
–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探讨如何发挥优势和改进弱点
3.核心信念与自我认知
–分析自己的核心信念和自我认知
–探讨如何建立积极的核心信念和改善自我认知
五、认识自我的挑战与困难
1.自我偏见和偏差
–分析自我偏见的原因和影响
–探讨如何克服自我偏见
2.客观评价能力的提升
–探讨如何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自己
–强调接受批评的重要性
3.自我认知的更新与调整
–讨论自我认知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提出不断更新和调整自我认知的方法和策略
六、结论
1.总结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好处
2.强调终身学习和不断调整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3.提出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认识自我的建议
以上是关于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并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初三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班级姓名学号1、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方针?其中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各有什么重要性?P35-36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即“四个尊重”。
其中,劳动是财富产生的源泉。
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孕育和发现人才、激发和凝聚创造力的源泉。
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2、我国目前的小康是怎样的?P36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目标是什么?其中最为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P6-3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其中最为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本世纪中叶我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37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P3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6、什么是共同富裕?P36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什么?P4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8、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什么?P44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民主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根本保证是什么?P44中国共产党10、“三个代表”的含义是什么?P45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什么?P45人民当家作主1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P45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二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一、名词解释:1.联系:P34联系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发展:P46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前进和上升的运动。
3.新事物:P47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4.旧事物:P47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5.矛盾:P58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6.内因:P64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7.外因:P64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二、问答题:1.怎样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P35(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
(2)联系是客观的。
不论是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哪些表现?P40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普遍联系是通过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来的。
物质世界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持续联系和间接联系,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有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有偶然的联系和必然的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等。
3.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P40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1)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而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4.如何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P41-P42(1)学会共处,关健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多样性、尊重多样性。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包括哪些方面?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 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政府、企业、社会公民要遵守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2)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3.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纪律、道德、法律等.4。
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有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的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
(二)遵守规则1.自由和规则是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怎样维护规则?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复习提纲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答:(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3、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哪些?)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4、公民怎样行使民主权利?答:(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5、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答:(1)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4)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6、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培养民主素养?答: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公民要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增强民主意识。
④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7.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如何实现的?答:我国实行人民民主(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2012—2013年福鼎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上)英语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与练习卷班级:姓名:一、掌握词汇1、规则动词(原形/过去式):呼吸/ 打扫/ 咳嗽/看/ 参观、拜访/ 观看,观察/绘画/ 玩、踢/ 想要/2、不规则动词(原形/过去式):能够/ 做/ 吃/去、前往/ 击打/ 放/ 坐/来/ 得到、获得/ 吃、有/ 看见/二、掌握对话e in.(翻译)2.We're eating breakfast.(翻译)造句:我们正在吃午餐(lunch)。
3.Do you want a banana?Yes, please. No, thank you.(翻译)造句:你想要一个汉堡吗?不要,谢谢。
4.Eat it slowly.(翻译)造句:慢慢地打扫它。
5.Don't be greedy.(翻译)6.What's the matter?(翻译)7.What did Mocky do? He ate the banana too quickly.(翻译)8.Are you OK? Yes, I am. No, I am not.(翻译)9. I'm sorry. That's OK.(翻译)10. I made a mess.(翻译)11. Be careful next time。
(翻译)12. I'm not hungry.(翻译)三、掌握动词短语1、请进2、吃早餐3、想要一个香蕉4、去上学5、拜访一个朋友6、打扫这个房子7、上一节英语课8、拜访奶奶9、去商店10、去博物馆11、观看电影12、观看电视13、看见Peter 14、吃棒棒糖15、放我的包在卧室里16、去睡觉17、踢足球18、坐在桌子旁边19、想要一个汉堡20、拍打他的后背21、不能呼吸22、看起来生病了23、读书24、不停咳嗽四、掌握句型1.Yesterday I visited a friend./ went to school/ cleaned the house. 昨天我拜访一位朋友/去上学/打扫房子.(肯定句)2.Yesterday I didn't visit a friend./ go to school/ clean the house.昨天我没有拜访一位朋友/去上学/打扫房子.(否定句)肯定句中动词使用“过去式”,注意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否定句中使用“didn't+动词原形”,注意动词不能再用过去式。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姓名:
一、听写下列词语(写错的必须订正多写几次)
水泥明朗平展规则歌唱迟到留意颜料邮票菊花排列后院送来
香甜雪梨天高云淡金桂飘香春华秋实五谷丰登层林尽染
二、背默以下内容(校对订正,错误的多写几次)
1.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2.古诗三首中的注释只需要背
三、熟读以下内容
1.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2.语文园地二中的关于四季的词语
3.《生抄本》1
4.16.17页的词语
四、仿写句子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叶,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画上“√”)
赠(zèng zēng)送挑(tiāo tiǎo)促织擎(qíng qín)雨盖
棕(zōng zhōng)红歌韵(yǜn yùn)绽(zhàn dìng)开。
第二章复习提纲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利用红磷的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2.物质的成分与状态无关。
例如,冰与水是相同物质的两种状态,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是一种物质成分,属于纯净物。
3.混合物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保持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中的多种成分可以稳定的存在,氧气仍然具有助燃的性质,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其他物质也仍然具有它们各自的性质。
4.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一般达到一定的纯度,就可认为是纯净物。
高纯硅的纯度可达到99.999 999 999%。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的成分 性质 用途 氧气
供给呼吸 潜水、登山、医疗救护
支持燃烧 炼钢、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 氮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作保护气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制硝酸和氮肥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作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
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作光源
四、保护大气环境
1.任意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易造成空气污染。
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等都是大气环境恶化的表现。
2.我们可以采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保护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时,不要死记硬背,应结合具体的实例,采用比较的方法,抓住重点,如氧气的熔沸点较低、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
2.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
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常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
(2)木炭、硫、铁丝、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反应式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表达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
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
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
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在空气里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在
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S O2 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
种白色粉末状固体镁 + 氧气
点燃
−→
−−氧化镁
Mg O2 MgO2 注意: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集气瓶预先盛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
气污染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些水或沙的作用:防止黑色固体熔融后渐落
下来而炸裂瓶底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不同分类标准的反应,不要混淆。
(2)缓慢氧化是氧化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进行,反应进行得很慢,
甚至不容易觉察。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既可
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没有加入催化剂,并不意味着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三种制取方法的比较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
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
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试
剂状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固体
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高锰酸钾固体
反应
条
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
气
体
发
生
装
置
收
集
装置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步骤注意事项
(1)查: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
原理:根据气体热胀冷缩
操作: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把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
(2)装:将药品装入试
管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堵塞导管
(3)定:将试管固定在
铁架台上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
受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4)点:先预热,后对
药品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5)收:收集氧气等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收集满的集气瓶瓶口应盖上
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6)撤:收集完毕,将
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撤离水槽,最后熄灭酒精灯
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从反应形式上判断,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它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
区别联系
化合反应“多变一”,一种生成物
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两者是并列的关系,互不从属分解反应“一变多”,一种反应物
第二单元复习题
1、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汽车内胎爆炸,火药爆炸
B.动植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
C.铁矿石炼铁,铁铸成锅
D.白磷自燃,工业制氧气
2、在蜡烛燃烧的一些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3、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也是无色的
B.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
D.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
A.当加热反应刚有气泡产生,立即收集
B.加热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盛放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荷兰的保罗·柯鲁森、美国的马里奥·莫利纳和舍马德·罗兰德,以表彰他们在研究大气化学,尤其是对臭氧的形成和保护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臭氧层遭破坏的机理可简单表示为当有NO存在时,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O+O3=NO2+O2,②NO2+O=NO+O2。
据此判断,NO在O3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干燥剂
6、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燃烧
C.酒精燃烧
D.加热氧化汞
7、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蒸发食盐水得到水和食盐
B.燃烧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加热高锰酸钾
D.蒸发液态空气制得氮气和氧气
8、下列几种物质中,可用来测定空气组成的为( )
A.铁
B.碳
C.硫
D.红磷
9、当今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
”例如:
此构想一旦实现,既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危机,又能起到消除大气污染的目的。
此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均为物理变化
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均为化学变化
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B.排水法收集气体应在气泡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
C.催化剂在反应中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D.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水均匀分布
1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难溶或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