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注浆技术交底(修改后(1)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3. 施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4. 施工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5. 施工工期: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安全注意事项1. 人员安全(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滑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2)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监管,确保施工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注浆施工的安全技术。
2. 设备安全(1)注浆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2)注浆管道、阀门等部件应定期检查,防止漏浆、漏气等事故发生。
(3)注浆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3. 施工现场安全(1)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明确施工区域、危险区域。
(2)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施工人员通行畅通。
(3)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4. 环境保护(1)注浆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土壤等。
(2)注浆废液、废渣等应按规定进行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三、注浆施工技术要求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注浆方案。
2. 注浆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注浆效果。
3. 注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注浆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注浆质量。
4. 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四、应急处置措施1. 发现注浆设备故障、漏浆、漏气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及时排除故障。
2. 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3.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停止注浆,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污染。
五、交底人及接受人1. 交底人:____________________2. 接受人:____________________3.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4.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岩溶注浆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在DK103+198.8~DK103+500段位于复州河大桥大里程端,线路以填方通过丘间平地、地形平坦、开阔。
本段地层以粉质黏土、泥灰岩为主,其中泥灰岩泥晶结构,层状结构,节理裂隙很发育,强风化,岩石呈碎块及块状、有溶蚀现象。
属裸露型岩溶中等发育,易塌陷区,局部有小型溶洞发育。
在DK105+780~DK106+113.09段位于潘大屯1号大桥大里程端,线路以填方通过低缓丘包及洼地,地势稍有起伏。
本段地层:细角砾土主要成份为砂岩,一般粒径为15~25mm,最大35mm;粗角砾土主要成份为石英砂岩, 一般粒径为20~40mm,最大60mm。
泥灰岩为泥晶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全~弱风化,岩石呈碎块及块状,属裸露型岩溶中等发育,易塌陷区,溶洞、溶沟、溶槽发育。
二、施工准备⑴、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征地界清除表层腐殖土、草皮、树根,开挖至设计标高,平整场地,保证钻机移动及安放稳定。
路堑段施工场平标高以不低于路肩标高为原则。
路基两侧在排水、侧沟设计位置挖设临时排水沟,做好地表水引排及临时排水。
根据设计孔位布置形式、间距、加固范围测量放出加固范围及每一钻孔点位,用标桩标识,并对孔位用白灰圈点。
⑵、物探:注浆前由有资质检测单位对加固区进行物探检测,以便注浆后效果对比检查。
⑶、先导勘探孔与注水试验:岩溶地基段选取钻孔总数30%作为先导探孔,进仪步探明岩溶发育情况和红黏土软硬,以确定合理的岩溶地基处理相关参数和施工工艺。
通过注水试验,调整材料配比和注浆压力,并为注浆后效果检查提供对比资料。
三、注浆范围及注浆孔布置1.注浆范围横断面方向,对于路堤及路堑边坡挖方高度小于1.0m地段,加固宽度为坡脚外5.0m;对路堑边坡挖方高度大于1.0m地段,加固宽度为两侧堑脚范围以内,当堑脚有挡土墙或桩支护时,加固宽度取墙(桩)外侧范围以内。
2.注浆深度岩层岩溶弱发育地段,覆盖层厚度小于2.0m时,加固覆盖层及岩层深度总计5.0m;覆盖层厚度大于2.0m时,加固岩层以上覆盖层厚度2.0m,岩层厚度3.0m;岩层岩溶中等发育及以上,覆盖层厚度小于3.0m时,加固覆盖层及岩层深度总计15.0m;覆盖层厚度大于3m,加固岩层以上覆盖层厚度3.0m,岩层厚度12.0m。
岩溶洞穴注浆技术交底书一、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施工图设计文件》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普通填料施工。
三、交底内容1、施工准备路基填料生产的石场和破碎后的填料经过监理考察和见证取样检测,技术指标满足验标和规范要求。
路基填筑区段基底处理完成并经过验收合格,现场沉降和位移观测桩布置完成,观测网建立完成,具备展开路基填筑条件。
2、材质要求(1)、桩顶碎石垫层采用硬质岩碎石(渗水性好),其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5% 。
(2)、土工格栅精编双向土工格栅:幅宽3~5.2m,抗拉强度不小于100 KN/m。
双向土工格栅:幅宽3m,抗拉强度不小于25 KN/m。
(3)、基床以下路堤填料采用A、B、C组土,最大粒径≤150mm。
3、工艺流程4、施工工艺(1)、摊铺整平测出基底处理后的原地面标高,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段每20m一个桩,曲线段每10m一个桩,用浅白灰划出5×6m方网格,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
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合理摊铺层厚,进行分层上土,松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摊铺厚度采用水准仪控制,保证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平整面要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
字段2填土时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碾压前控制在由试验区段压实工艺确定的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若含水量过低,则可在路基上洒水拌和或提前在取土坑内焖湿;若含水量过高,则可将土在路基上摊开晾晒或在取土坑内翻松晾晒,并适当减少填层厚度,确保填料含水量在施工允许范围内。
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及碾压遍数,选择合适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压实达到设计的要求。
本标段大面积填土压实作业全部采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先曲线内侧后曲线外侧),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广州地铁技术交底记录D1-4技术交底内容:一、溶洞分布情况根据地质补勘资料,矮岗站及站后折返线施工区域内的石灰岩地层存在岩溶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
溶洞分布及相应施工钻孔如下表:表1溶洞分布及相应施工钻孔布置2007年12月19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岩溶处理专家组专题会议》上对溶洞处理提出指导意见:1、灰岩岩面在明挖基坑边线平面位置3m竖向结构底板以下10m 范围内属于高风险地带,所在范围内的岩溶溶洞必须进行注浆处理;2、注浆方式:岩溶溶洞周边采用双液浆,中部采用单液浆;先在周边注浆形成帷幕堵住其地下水通道,再对中心地带注浆。
3、注浆孔平面分布按照2000m材2000mm网格状控制整个溶洞的大小。
4、充填注浆处理须在围护结构和主体施工之前进行。
现根据上述要求和有关地质的勘察资料、补充勘察资料以及设计图纸要求制定溶洞处理措施。
二、溶洞处理2.1溶洞处理目的2.1.1通过对溶洞处理,确保围护结构和主体施工安全,避免沉陷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1.2溶洞填充物和灰岩地层承载力有很大的差别。
通过对地层处理,提高该处地层的承载力,减小不同地层之间的差异沉降。
2.2施工方法溶洞处理施工可分为两步:充填压密、灌浆。
溶洞灌浆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法,袖阀管采用© 50 PVC 管(管壁厚4mm 耐压值》7.5MPa ),袖阀管下到溶洞底面,在溶洞段的管壁上钻© 6@300花眼作为出浆孔,外包橡皮箍作为单向阀。
对于高度 0〜2m 的溶洞,把送浆管直接连通袖阀管,对溶洞内的 充填物进行压力注浆;对于高度 2m 以上的溶洞,在袖阀管内下入双塞芯管,对溶洞内 的充填物分层进行压力注浆,分层厚度为 0.5〜1.0m 。
结构边线图2钻孔立面布置示意图2.3充填材料、灌浆参数的选择 钻孔平面布置间距为2m 钻孔直径:一般灌浆孔直径为90mm ;注浆孔地面半;川F 兀甲 艸”:秤轉z 呷曲杆[寸孔/ / 1/,/■>;不注浆孔溶洞假定边界线加密钻孔(不注补勘钻孔(注浆填充物溶洞边线 不注浆1、八.|・灌浆材料:采用3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溶洞周边孔注双液浆,中部孔注单液浆。
岩溶注浆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前先对原地面进行清表,将原地面表层腐植土进行清除,
并集中堆放外运,清表完成后对原地面进行平整,处理完的原
地面要求大致平整,表面无杂物,并且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
形成有组织排水。
2、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设备能正常开钻;
3、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合理设置水泥
棚和搅拌站及附属设施;
二、施工放样
1、测量人员已对线路中心及边线进行放样,并根据岩溶注浆孔
位平面布置图,对各孔位进行放样,并测量、记录对应的孔口地面高程。
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埋设好沉降观测桩,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三、工艺流程图(见后页)
四、钻孔施工
1、先导勘探孔钻进:根据探灌相结合的原则,钻孔分为先导勘探孔和一般注浆孔,首先施钻30%的先导勘探孔待试验段先导勘探孔完成后,整理资料,上报设计单位和监理,确定相关注浆深度与范围。
2、土层钻孔:采用φ108钻头钻进,每一回次钻完后,取出土芯,摆放整齐,并用标签记录不同土层的深度。
全孔采用φ110套管,护壁套管露出地面0.2~0.5米。
岩层钻孔:基岩面以下采用φ91钻头,钻孔过程中均取出岩芯,摆放整齐,用小标签记录不同岩性和溶洞的深度。
钻至设计深度后,用对钻孔进行清洗,清孔时间不少于20min。
3、钻孔完成后,由地质编录员及时对岩芯进行编录,分层记录
钻孔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旁站记录地质变化情况。
4、覆盖型岩溶路基注浆,原则上以封闭土、石界面,形成
隔水帷幕,阻隔上层滞水与岩溶水的联系,一般注浆厚度不小于8m,深入基岩以少于5m。
如岩溶顶板岩体破碎、或与溶洞以及岩溶很发育时,应加大注浆厚度;钻孔间距为5m,正方形布置。
路堤地段加固范围至路堤坡脚外约5m,路堑地段加固范围至侧沟平台外边缘。
五、注浆施工
1.注浆水泥采用Po4
2.5水泥,水玻璃38-43Be′,模数2.4-
3.0.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若遇空的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具体情况先灌注中粗砂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再采用水泥浆液或双液注浆,全充填溶洞一般采用单液注浆。
2、注浆前注水试验:选取代表性孔进行注水试验,在注水试验前,量测孔内稳定水位后,进行孔内定量注水,观测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幅度,注浆后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即可判定达到注浆效果。
3、注浆:
(1)在套管上安置盘混合器(法兰盘),调试注浆机,对管路进行试压、检查管路、接头的连接、密封质量,接好压力表,作好注浆准备。
(2)注水试验完成后,开始注浆。
如遇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情况充填中粗砂、水泥砂浆等。
如有岩溶发育但吸浆量少或不进浆时,先采用高压清水洗孔或钻机清孔后疏通岩溶裂隙通道,再注浆。
对溶洞内有充填物的注浆孔或者对注浆质量怀疑的注浆孔在注
浆完成1~2小时后采用钻机进行清孔再注浆,确保浆液已至溶洞下限或满足设计注浆量和注浆结束条件。
为防止邻孔串浆,增加处理难度,本次钻孔及注浆顺序原则为:先钻探灌结合孔,后钻一般注浆孔;
无论探灌结合孔还是一般注浆孔,全部采用跳孔钻进;一般注浆孔采
用路基两侧向路基中心进行。
钻孔深度按钻至基岩面以下不少于5米,遇到溶洞,则钻孔至溶洞底板下不小于1m。
(3)当注浆达到下列标准之一时,结束该孔注浆:
①注浆孔口压力,一般基岩中为不小于0.1-0.3MPa,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MPa。
未达结束条件处理:经检查达不到上述标准时,清孔后再次注浆。
4、封孔:
注浆结束后,经质检工程师检查,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终孔条件。
卸下法兰盘、拔出套管,回填C15混凝土封孔,捣鼓密实,并作好孔口标记。
⑻注浆前作好注水试验并记录,根据钻孔的地质情况和注水试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注浆浆液和措施。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向有关部门收集和调查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
(2)当地质钻孔发现岩溶较大,相临两孔可能连通时,注浆孔应跳孔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完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
溶洞较大且填充较少时,应先快速灌注中粗砂,再灌注水泥浆。
(3)注浆钻孔孔位偏差不宜超过50cm,开钻前必须保证机身平稳。
(4)采取措施确保注浆连续进行,不得中途中断。
(5)注浆孔应跳钻,不得全部钻孔完后在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
注浆施工应自路基坡脚向线路中心的顺序进行,先两侧后中间,保证注浆质量。
注浆孔有空洞时灌注中粗砂或水泥浆液(可含碎石)直至溶洞充填后才能进行注浆。
(6)注浆过程应加强地面观测记录(水平位移、冒浆点的位置、地面沉陷等)
(7)注浆全过程应做好技术交底资料和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分析工作。
(8)注浆过程应注意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浆液污染物。
一般整理好场坪四周修好临时排水设施;路堑地段岩溶注浆加固,应根据地层岩性。
边坡岩土特性及稳定性。
支当加固防护工程等条件合理确定各类加固防护工程的先后施工顺序,合理选择注浆施工现场坪标高,且施工场坪标高原则上不得低于路肩标高,确保路堑边坡稳定以及附近构筑物不受影响,注浆效果好。
(9)注浆结束后及时用水泥砂浆封孔至孔口。
(10)岩溶注浆施工地段,除应加强地面观测外,还必须加强地表变形监测,一般应在线路中心、路基两侧路堤或路堑坡脚、以及坡脚外(或堑顶外)10m各设一排观测桩,纵向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范围及非均质地区应加密观测剖面。
施工期间必须每天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实测地表变形量,测量精度不大于1mm,并做好详细记录,根据观测数据控制注浆压力,以免堑坡的稳定性或附近构筑物受影响,同时监测数据应提交相关部门,已备路基沉降分析用。
岩溶地基注浆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