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动物狂欢节》第一节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04.00 KB
- 文档页数:23
能看见的《动物狂欢节》夏尔·卡米尔·圣- 桑,是一位属于浪漫时期的法国钢琴及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动物狂欢节》是五十一岁的作曲家,以天真的童心,奇妙的幻想写成的一部幽默音画。
作品中不仅运用了他本人以前的这部作品形象生动、音响绚丽。
首先是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两架钢琴从弱转强的和弦颤奏,是兽王出场的威武先导,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著堂皇的步伐,不时用吼叫来显示它的威风,带领着动物们的行列。
这就是全曲的引子其次是公鸡和母鸡: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报晓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第三节表现的是野驴: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有趣的是这些乐句自始至终几乎没有变换过节奏和力度,圣桑在这里明确无误地嘲弄那些在技巧上看来令人眼花缭乱的钢琴表演者,嘲笑他们忘却了音乐的灵魂第四节、乌龟:这一段音乐是取用「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低音弦乐器演奏出乌龟诙谐缓慢地由远而近地爬行,不时地东张西望,不慌不忙,憨态可掬。
第五节、大象: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尔「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
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
一听便可想象大象扭动着那笨重庞大的身躯,显得即滑稽可笑又形象生动。
第六节、袋鼠: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第七节、水族馆:由玻璃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第八节、长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第九节、林中杜鹃: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覆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咕! 第十节、大鸟笼: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钢琴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圣桑 * * 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
作于1886年,是一首十分独特的作品!独特之一是乐器编制:是由两架钢琴与九件乐器(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倍大、长笛、单簧管、木琴各一)的室内乐组成。
独特之二是:组曲由多达十四个乐章组成,独特之三是作者大量采用通常被认为最不足取的单纯音响模仿手法,可是却富于美感,逗人喜爱。
独特之四也是最为独特的一点:作品中不仅用了他本人以前的音乐主题,而且还引用了其他作曲大师的许多旋律,并加以夸张、变形、漫画化。
难以断言,这是出于“善意的玩笑”、童心不泯的“恶作剧”还是意有所指的刻薄讽刺。
其实这部作品是作者专为自己闹着玩而写的由于其中引用其他作曲家的一些曲调,大都经过并非善意的改动,常常带有讥讽的意味,因此,在作者在世时,除在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为朋友演出过一次外,圣桑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这部作品,唯独其中的“天鹅”一曲可以例外。
圣桑死后,人们看到他的遗嘱已经取消对这部作品的各种限制,自此以后,《动物狂欢节》便作为一套管弦乐组曲经常出现在各国音乐会舞台上。
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1886年,圣桑到德国与奥地利等地作巡回演出,然而因为之前对瓦格纳的评论,引来一阵纠葛,音乐会受到阻挠,圣桑感到非常的灰心,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在这期间,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于1886年做了一次私下的演出,为了避免别人的误会,除了“天鹅”外,都禁止公开演出与出版,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巴黎音乐会上首次公开演出。
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