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建筑学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12.54 KB
- 文档页数:1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共3篇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1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去的建筑领域中,女性参与非常有限。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建筑领域中女性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女性主义建筑学也逐渐形成。
本文将就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起源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许多女性开始参与反战和民权运动,却发现自己在家庭、职场甚至教育体制中受到歧视。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建筑领域中的女性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
女性主义建筑学主张将人类对空间的认知与女性的意识联系起来,反对男性主导的建筑实践,尤其反对以男性建筑师作为唯一标准和建筑设计中忽视女性需求的做法。
女性主义建筑学旨在探索新的建筑模式,使其更贴近女性和家庭的需求,同时扩大这个领域的参与者范围。
第二部分: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议题1. 女性主义建筑学的庭院定理女性主义建筑学提出的庭院定理是指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建筑师将建筑设计为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单向运动,忽略了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习惯。
女性主义主张在建筑中引入多种空间类型,并且通过提供通道和开放的大厅等公共区域来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关联。
2. 女性主义建筑学中的身体和空间女性主义建筑学认为身体和空间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空间不仅是人类行为的场所,而且还反映了人类的行为习惯和文化传统。
因此,建筑师必须考虑多种使用需求和用户的身体规模、活动模式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3. 女性主义建筑学中的仪式空间建筑空间在某些方面与仪式空间密切相关。
女性主义建筑学主张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仪式要素,并且考虑到最终用户的需求。
因此,建筑师应该为仪式空间提供多种空间类型,如容纳沉思和沉默的空间、秘密和私密的空间,以及自由和开放的空间等。
第三部分:女性主义建筑项目1. 女性安全住房女性主义建筑学认为,建筑师应该关注女性的身体安全和隐私,为女性提供可靠的避难所和安全居住空间。
女性主义建筑学视角下回看阿道夫路斯的穆勒住宅
郭晓慧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2()8
【摘要】女性主义建筑学是20世纪70年代由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交叉产生于西方建筑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支。
女性主义建筑学作为多个学科互动研究的新角度,其对人体知觉、情感体验、使用需求、日常感受等方面的关注是居住建筑设计评价的重要标准。
穆勒住宅(Villa Müller)作为居住建筑案例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设计理论最为成熟的集合和表达,也是女性主义建筑学领域研究的新方向,同时提供了一个从女性主义建筑学研究出发,回看经典作品的新视角。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郭晓慧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阿道夫· 路斯的建筑实践研究
2.建筑王国的“独裁者”:阿道夫·路斯--一战背景下路斯设计思想浅探
3.阿道夫·路斯的穆勒住宅分析
4.维也纳现代建筑中木的多义
使用约瑟·普莱契尼克、阿道夫·路斯与赫尔曼·切赫作品中木材的使用与表达5.阿道夫·路斯住宅设计研究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人文关怀刘健关键词:女性主义;城市规划;人文关怀一、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城市人文关怀觉醒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类在现代社会中重新发现人的自身价值、领悟城市发展的真谛、树立人文精神、探寻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过程。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妇女问题、发展问题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三大难题,而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历史遗留问题与新出现的问题累积效应加剧,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交通路线规划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市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等多样性诉求交织在一起,问题繁复而棘手。
女性主义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女性主义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各种社会运动之中,女性主义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各种压迫,倡导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
女性主义从女性的特殊历史地位出发引进了社会公平的内容,主张关注城市群体的多样性,强调规划应当全面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满足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不同需要,为解决城市规划中的种种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二)女性主义对城市人文规划的潜在影响女性主义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城市生活是一个高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城市作为异质人群的集合地,可以使人的基本素质与精神境界随着生活视野的拓展而不断提高。
在此过程中,女性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女性解放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等外部环境的改变,更体现在女性内在意识上、价值观念上突破狭隘的男女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模式,在平等的话语环境中进行实践。
当代城市规划领域需要这种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女性规划观,它将有利于城市规划面貌的丰富和饱满,有利于规划师突破性别界限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城市规划品味的多元和提升[1],有利于体现人类自身的理性与情感,即体现完整的人性。
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在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中的体现张新丽(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家,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后代的女权主义者和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以很大的启示, 一间自己的房间 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杰作,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伍尔夫提出的一系列女性主义思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倡导∀雌雄同体#理论等。
本文试通过解读 一间自己的房间 ,来对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精髓、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尚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伍尔夫;女性思想;体现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来源及作品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她也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者,是第一个将女性主义思想引入文学批评的人,其女性主义思想在她的散文随笔和小说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这种思想成为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尤其是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杰作 一间自己的房间 成为女性文学研究者的理论源泉之一,被世人奉为女权主义的宣言和经典之作。
在其思想形成方面,首先,伍尔夫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新旧妇女运动的转型期,她既继承了第一次妇女运动(法国大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果,又开启了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的新立场,她着重从思想文化层面反驳父权制的文化霸权。
可以说,伍尔夫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前期女权运动对男权统治的抗争精神,同时又为后期女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主张。
其次,伍尔夫出生于一个上层的中产阶级书香世家,父亲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她在童年接受了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伍尔夫又深深被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被同父异母兄弟长达十六年的性侵犯所困扰,这些苦闷与不幸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在其作品方面, 一间自己的房间 是她以 妇女与小说 为题,在剑桥大学作的两次学术演讲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是伍尔夫表述其女性意识和女性思想的重要论著。
女性设计论文:女性设计建筑环境空间艺术【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女性意识也逐渐觉醒,逐渐走出了家庭,参与到社会生活工作里,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女性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状态,针对建筑环境中女性设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做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得知她们对建筑环境的需求体验。
把女性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突破了传统建筑功能的单一性,着眼于以女性为目标群体的建筑环境研究,设计出符合女性需求的建筑环境,为将来更加合理的女性建筑环境设计提供理论资料和科学依据,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通过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式和框架、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三方面来分析。
第二章对建筑环境中女性设计的背景进行探讨和分析。
第三章对其造型式样、图案纹样和空间装饰元素进行分析。
第四章通过对传统和现代建筑环境中女性设计的实例展示和特点分析。
第五章通过理论衍生到实践中,以自己做的实际项目做展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为中国的女性建筑空间提供设计思路和研究方向;通过对女性空间资料收集、研究考证和实践探索,从而以周到的考虑和精心的关怀为设计者在女性环境的设计和建造中提供资料,为女性使用者提供专业的建筑环境,在设计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英文摘要】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along with social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rising gradually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gradually out of the family,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 and work, in the play multiple roles in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the formation of women’s social background and living conditions, women in the desig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ifestation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done so that the needs of their experienc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female users of the research object, breaking the unity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eatures, focusing on the female target group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design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f women, women more reasonable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information and scientific basis, which is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social significance.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by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opics, research method and framework to study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three aspects analyzed. The second chapter of Women on the desig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background. Chapterpattern of its shape, pattern and spatial patterns ofdecorative elements. Chapter on women in East and West, anddisplay examples of the desig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rchitecture.Chapter V derived by theory to practice, to own the actual itemfor display, theory and practice.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this paper mainly for the Chinese women to provide design ideasand building space research; female space through datacollec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to the thoughtful consideration and careful concern for the design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pace provide data for female users toprovide professional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designed totruly put people first.【关键词】女性设计建筑环境空间艺术【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1145836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中国传统居住建筑设计李麟(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摘要:从女性主义来观照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环境,不啻是一种较为新颖、独到的研究视角。
文章拟从建筑布局的伦理秩序、建筑平面空间与功能手法中的伦理精神以及具体建筑装饰构件中所呈现出来的具体特征来考察传统居住建筑环境,进而提出不论何种艺术设计领域都应尊重、认可女性特质并张扬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主义;居住建筑环境;现代设计艺术长达数千年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奴隶、封建专制制度自周代开始便构建了中国以“礼”为核心的社会规范,强调上尊下卑、长幼有序的统治秩序,儒家依据统治阶级的意志更是将封建礼教制度推至完备的阶段并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科学艺术包括建筑文化都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建筑的空间组织自然而然也深受其影响。
正如高介华先生所言:“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儒家的思想、学说是属根本,且又具体而微。
它的影响,从秦咸阳这个特例一直贯穿延伸到封建社会末期。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说,“在一切蒙昧人中,在一切处于野蛮时代的低级、中级阶段、部分高级阶段的野蛮人中,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也处于高级尊敬的地位。
”[2]穿越洪荒,进入文明,随着母权制的没落,社会呈现另一种态势,“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3]从此女性的命运和地位一落千丈!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低,基本上不允许出现在公共场合,只能在家庭内部活动,甚至在家里也有不许妇女涉足的地方。
这一禁锢在传统居住建筑设计中表现得也十分明显:“中国传统住居有男性空间和女性空间的区分,男女有各自的活动范围和区域。
前堂后室,以‘中门’为界。
”[4]即所谓的“男治外事,女治内事。
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女无故不窥中门,有故中门,必拥蔽其面”。
这种居住格局名义上是保护妇女,实际上是使女性完全脱离现实社会,被拘囿于狭小的空间。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作者:周艺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3期摘要:在许多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中,“房间”这个背景总是与女性密切相关,它是女性心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房间,总结出女性主义视角下房间的几个隐喻,以便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概念隐喻;女性主义;房间的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40-02房间是人们生活和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受压迫于父权制的女性来说,房间就是她们的全部,是她们主要的活动范围。
她们的经济来源全部都要依附于男人,渐渐失去了追求新生活的动力。
在20世纪,女性主义的思潮让所有的女性不禁反思,追求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提倡女性也应该跟男性一样有自己的事业,认为女性应该主宰自己的人生,反对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
本文拟通过分析女性主义者对房间的隐喻,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的思想。
一、隐喻的概念隐喻也叫暗喻,其本质意义上就是不像明喻一样有明显的比喻词,它的本体和喻体都是隐藏在语句中需要人们理解。
隐喻最早由亚里士多德作出了系统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理论的关键就是词义上的转换。
在他的著作《论修辞》中对隐喻下了一个清晰的定义:“隐喻就是将属于一个事物的名称运用在另一个事物上。
”根据文献追溯,认为约翰·洛克是最早从认知学角度论述隐喻的。
自上世纪以来,隐喻的研究逐渐兴起。
德国哲学家汉斯·布鲁门伯格分别在1960和1971年发表了Paradigms for a Metaphorology和Observations on Metaphors两篇文章,第一次使用了“Metaphorology”这个术语,强调了隐喻学应该通过认知角度研究。
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更是提倡剔除文学和哲学的界限。
在隐喻研究中,我们必须提到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就是于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G. Lakoff & M. Johnson),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性隐喻,将隐喻抽象化为人们头脑中的思想。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1-0001-04 收稿日期 2023-03-09摘 要 该文梳理了19世纪以来欧美女性参与住宅设计的途径、角色与内容,她们以赞助者、检查员、作家的身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西方住宅风格、美学、居住观念的设计与改革,认为这些历史不仅为女性在西方住宅史上的贡献进行正名,还推动了传统住宅的现代化发展,反映了女性在空间上争取主权、女性意识的觉醒。
最后指出该文对女性视角下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启发,以此重塑中国建筑史的性别话语。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住宅设计 女性表达 女性居住观念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ways, roles and content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house design since the 19th century. The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participate in the design and reform of Western house style, aesthetics and living concept as sponsors, inspectors and writers. We hold that these histories not only jus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house, but als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house, which reflects the women's struggle for sovereignty in space an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Keywords Female consciousness, Residential design, Female expression, Female living concept——浅析19世纪西方住宅设计中的女性表达The Awakening of Women's Space Consciousness: A Brief Analysis of Female Expression in Western Housing Design in the 19th Century杨宇环 | Yang Yuhuan 张 卫 | Zhang Wei1 背景介绍历史上女性正式从事建筑师工作应追溯到1898年埃塞尔·玛丽·查尔斯(Ethel Mary Charles )正式加入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这一事件[1],而在这之前女性在建筑界的贡献从未得到过正视。
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地理)转向(草稿)强乃社,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动态》副编审【目录】一空间转向是什么1.含义和演变2.空间转向的背景(1)从理论看主要和法国哲学传统重视空间有关。
(2)空间转向是一个现实问题3.空间的含义(1)福柯(2)哈维 (3)索亚二女性主义空间转向的两个流派1.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视角2.空间转向的研究角度中的两个方向(1)英美国家:女性主义地理学转向(2)法国学者:空间(建筑)、语言、精神分析和性别三朵琳·玛赛:空间和性别(英国)第一空间和性别联系在一起。
第二,地理和地理学受到性别的影响,反之依然。
第三,城市和性别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家庭是一个规训女性的地方。
四伊莉格瑞(Luce Irigaray):建筑、空间与性别(法国)1.“二在”(being-two):爱与居2.建筑与女性的自我建筑五克里斯蒂娃:语言、精神分析、性别与空间(法国)1.背景、语言哲学、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2.精神分析:性别、空间、所指和能指辩证法3.克拉(chora)4.走出困境:爱、流放、革命六空间中的性别不平等批判—对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公共空间的研究为例【正文】一空间转向是什么1.含义和演变空间转向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时期,其含义的侧重点不同。
从社会学、地理学和政治学来看,主要在1960年代开始,在城市和区域研究中,空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条件与结果,受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化和资本化的生产模式的制约。
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看,主要在1980年代,理解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入地理和空间的视角。
城市化、不平衡的地理发展等是资本保持正常运行的形式,是资本主义历经危机而幸存的路径。
从社会哲学或社会科学哲学的角度看,,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在进行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的过程中,空间与社会、时间是同样重要的要素或者维度。
重视空间在当下成为一种范式、共识或者话语。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推动下,西方国家城市化迅猛发展,也出现很多城市问题。
女性与建筑空间摘要:文章探讨了在建筑設计领域中空间的两性社会角色与地位决定了城市建筑空间占有的差异性,从女性视角下的建筑空间出发,以女性设计思维的优势为基础,分析女性设计的特点及原则,从而利于创作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建筑。
关键词:差异;建筑空间;女性视角;女性思维1.两性建筑空间的差异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说“整个女性的历史都是男人创造的”。
早期西方建筑空间的布局和使用、城市规划是以男性经验、男性意识、男性原则为主,中国封建社会放在首位的是男性强势主导和对女性贤良淑德、服从礼制和私有化的需求,都强化了性别的差异和等级。
女性处于顺从和消极、闭塞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建筑环境中女性空间使用常受到附属化、边缘化与弱势化的影响,多为隐蔽、私密或约束性的空间。
如中国古代的影壁是修建在单独院落或外面,面对大门是一堵饰有图案并起到屏蔽、遮掩作用的墙,以避免院子内部被一览无余,同时也是禁锢女性与隔绝其外界联系的一种形式。
随着当代社会对男女平等的广泛认同,女性已经可以自由地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和事务中去,但建筑空间仍旧存在对不同性别空间需求差别的忽视问题,公共建筑中的厕所面积往往男女均等,而女性生理原因导致常常大排长龙、女性作为弱势群体意味着设计要避免不良空间的产生及更具安全感的建筑空间等。
肯定两性心理、生理、社会分工的差异化是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增进平等关系的关键;而去除男性文化影响下的桎梏,注重女性的空间体验和女性权利、特征的设计是解决匀质建筑空间的关键。
2.女性视角与建筑空间20世纪西方兴起并逐渐发展成熟的女性主义倡导的“平等”和“差异”实则是求同存异,不由偏向男性的原则和标准去决定,基于两性性别、价值观等差异上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历史、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广泛渗透了女性主义,并不是要社会将女性隔离或和男性割裂,而是想让两者更融合,创作和审视更全面。
女性视角是在女性主义基础上,依据女性的身心诉求对建筑空间的评判标准。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遭遇严重的发展危机;与此同时,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却风起云涌、震撼全球。
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建筑学领域产生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支:女性主义建筑学,这即是本文所试图研述的客体。
女性主义建筑学是建筑学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新知识,主题纷繁、涉及面广。
本文仅选取其中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包括:女建筑师、女性主义建筑设计、女性主义建筑教育、女性与居住建筑、女性与公共建筑和女性与城市安全。
其中,前三者是以女性主义视角对建筑专业的审视,后三者是以女性主义视角对建成环境的审视,它们分别组成论文的上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建筑专业”和下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建成环境”。
本文的上篇首先围绕女建筑师历史的重建、专业贡献的认可和生存状态的批判进行深入探讨。
在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了通过女性象征、女性原理建构一种女性主义建筑形式,并尝试建立女性主义的建筑设计路径,包括:使用者的深度参与、适应使用者的方案表达、与业主和建造者的平等关系。
在建筑教育上,明确指出男性主导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传统建筑教育的存在危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女性主义建筑教育模式:服务学习、权威分享、合作依靠和强调伦理。
在下篇,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在解决职业女性顾家与工作之间矛盾的两种方法,即家务劳动社会化和居住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结合,并对单亲母亲等少数女性群体的居住问题给予关注。
在公共建筑使用上,指出已有公共建筑对女性的感受和需求考虑不足,强调了女性创造的、服务于女性的公共建筑对女性的价值。
关于女性与城市安全,分析了女性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恐惧与强奸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城市的色情化街道景观在塑造强奸文化中发挥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物质环境设计措施,以预防针对女性的犯罪;针对家庭女性的安全环境,提出建立服务于受暴女性的家庭暴力庇护所的措施。
基于对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结语部分总结了对中国建筑学研究的一些启示,包括:反思女建筑师的生存状况、以女性主义建筑和女性主义建筑设计方式完善现有建筑实践、改良传统建筑学教育环境、从社会层面上解决居住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关心弱势女性群体的居住状况、改良现有的公共建筑设施、发展城市女性空间以及抑制城市色情景观、建立家庭暴力庇护所等。
西方现当代女性建筑之思考作者:杨京玲来源:《艺海》2012年第08期[摘要]工业化和19世纪末的女性主义运动,向女性学者们开放了建筑领域。
建筑设计界知名的女建筑师为数不多,能够称得上国际级大师的更是凤毛麟角,女性常常扮演者被遗忘的合作者的角色,名声都为她们的丈夫或者老板所得。
如今,在职业实践领域,女建筑师现在已经出现在很多跨专业的公司中,这也意味着,独立女建筑师事务所的比例很低,多数女性都通过团队,在项目从概念到实现的过程中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关键词]西方现当代女性建筑建筑领域在工业化和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之下发生了重大变革,19世纪以来逐渐走向平等并开始向女性学者们开放。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美国和芬兰各地的女性率先获得了高校建筑学位并开始她们的职业生涯,但是另人非常惋惜的是,19世纪之后超过一个世纪的女性作为职业建筑师的建筑实践以及建筑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都几乎被世人所遗忘。
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教育是在19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地的大学开始成立建筑学院,同时,大学建筑学院里也开始接收女性学生。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是最早的正式接收女生的大学之一,康奈尔大学于1870年接收了第一批女学生,并在1871年成立了建筑学院。
英国第一所女性寄宿大学创办于1869 年。
剑桥大学在1882年首次赋予了女性参与考试的权利,但是直到1948年,女性才在这里获得全部平等的权利[1]。
在1960年代的女性主义运动思潮之前,建筑设计界知名的女建筑师为数不多,而能够称得上国际级大师的更是凤毛麟角,女性常常扮演者被遗忘的合作者与妻子的角色,著名的奖项和荣誉都为她们的丈夫或者老板所得。
这其中不能不提及几位大师背后的女性:凯瑟琳·鲍尔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规划和建筑评论上,而她的丈夫威廉·沃斯特承担了很多重大项目设计与施工。
女家具设计师雷·伊姆斯也从来没有她的丈夫查尔斯·伊姆斯那样声名卓越,但是他们合作设计的板式家具却流传至今成为经典。
建筑学中的女性主义话语研究——理论建构与设计理念
楚超超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5(033)012
【摘要】该文围绕20世纪70年代后建筑学领域中出现的女性主义话语讨论,通过文献阅读和梳理,重点对其理论建构和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女性主义者从历史、空间、形式和设计原则方面完成了理论建构,并关注理想家园、城市安全、建造环境和参
与式实践和女性主叉策略等设计理念.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楚超超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
【相关文献】
1.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龙子》中女性话语研究——赛珍珠的女性观 [J], 周丽丽
2.分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J], 颜招迎
3.分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J], 颜招迎
4.分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J], 代传好
5.分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J], 揭志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主义建筑学理论》——滕静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城市理论
什么事建筑学城市理论?这是指建筑学理论中有关建筑及城市的理论,主要探讨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形态规律。
吴良镛提出的人居科学理论强调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并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吴良镛编.人居科学环境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为拓展传统意义上的建筑领域提供了理论框架。
建筑学城市理论的发展特点之一是与其他学科交叉,也就是将其他学科总结出的事物发展规律中可以被空间化的部分转译为空间与形态的规律,纳入到建筑学城市理论的自身体系中(我的研究思路也是这样的啊),进而丰富建筑学城市理论。
朱文一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开始进行建筑学城市理论与现象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学科交叉的研究,提出了空间原型理论,即中国建筑与城市空间边界原型和街道亚原型、西方建筑城市空间地标原型和广场亚原型,以及构成建筑与城市的六种空间类型;并就此完成了其博士论文。
女性主义建筑学理论
简单来说,其研究对象就是西方(本文主要指英国和美国)建筑学专业(只涉及狭义上的建筑学)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中产生的女性主义话语及实践。
所谓话语,是指体现女性主义思想的建筑学论述;所谓实践,是指在女性主义思想引导下的建造活动。
女性主义物质空间研究领域的影响虽然并不限于传统建筑学,女性主义城市规划和女性主义地理学(性别、认同与地方:女性主义地理学概说【M】.徐苔玲,王志弘,译.台北:群学,2006等)都已产生丰硕的成果,但鉴于笔者的专业背景,本书的研究范围将仅限于传统建筑学,即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在微观层面上与人的空间使用相关的物质空间领域。
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筑学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任何一位建筑师的形成,其实都是一定建筑设计方法培训的结果;设计方法决定了建筑作品的价值走向。
当然,设计方法有很多种。
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方法多是技术层面的方法,如如何分析地段环境,安排功能分布,以及如何在各工种之间取得协调等,较少从社会、文化方面去思考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