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躁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用药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2.91 KB
- 文档页数:2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简称MECT )是指在休克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剂,通过电子计算机的系统对大脑进行分析后,释放出和大脑电波一致的微电波,用来控制大脑的异常活动和痉挛的症状,同时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脑含氧量和营养脑细胞得到增加,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的一种[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是目前精神科在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这种方法不仅不良反应少而且有一定的疗效,受到大多数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认可[2]。
为探讨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 )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该研究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来进行治疗的患者开展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在该院门诊以及住院治疗50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完全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制定的精神疾病标准。
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为14岁,最大年龄为59岁,平均年龄为(38.75±4.19)岁,最小体重为41kg ,最大体重为87kg ,平均体重为(62.7±8.2)kg 。
病程:6个月~21年,治疗次数为1~12次,共计治疗275次,平均为5.5次/例。
学历:大专及以上9例(18.00%),中专及高中10例(20.00%),初中17例(34.00%),小学11例(22.00%),文盲3例(6.00%)。
其中躁狂症11例(22.00%),精神分裂症12例(24.00%),抑郁症20例(40.00%),其他7例(14.00%)。
1.2方法在治疗开始时,应该先对患者静注阿托品(注射剂量为0.25~0.5mg ),然后再进行缓慢注射丙泊酚(注射剂量为1mg ·kg ),直到患者眼球固定,睫毛反射已经消失时注射停止,再对患者进行快速注射0.2%司可林(注射剂量为0.6~1mg/kg ),最后参照《电休克治疗》推荐的治疗方案,对该组50例患者采用醒脉通3型多功能电痉挛治疗进行MECT 治疗10次,隔日1次,3次/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观察李亚军;张雄;孙伟【摘要】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美国美可达公司思倍通治疗仪(SPECTRN),联合麻醉技术,对年龄15~74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279例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靶症状主要有明显的幻觉、妄想、严重的冲动行为、自杀、自伤、木僵、拒食等症状.结果:对靶症状的治疗有效率达72.4%以上,对抑郁症的有效率86%,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66%.少数患者有一过性头痛、发烧和短暂的记忆障碍.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5(034)001【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疾病;物理治疗【作者】李亚军;张雄;孙伟【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022150;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022150;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02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改良而成,我院引进美国美可达公司思倍通治疗仪(SPECT RN),彻底改变了传统电休克治疗方法,对治疗的成功性有了客观的生理学指标评定,而不是根据经验判定。
我院已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年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对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1.1 对象:2010年12月~2011年3月,在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符合国际诊断标准(ICD-10)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躁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的躯体疾病(如骨折、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
靶症状主要有明显的幻觉、妄想、严重的冲动行为、自杀、自伤、木僵、拒食等症状。
根据疾病种类、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
1.2 方法:采用美国美可达公司思倍通治疗仪(SPECTRN)。
首先请患者平卧于治疗床,然后静脉给予阿托品,根据患者的体重先后静脉给丙泊酚和琥珀酰胆碱,同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成年精神障碍疗效分析作者:赵明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成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MECT对我院31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总有效率为91.3%,抑郁症有效率100%,显效率为91.4%;躁狂症有效率98.1%,显效率为79.6%;精神分裂症有效率85.6%,显效率54.2%;癔症有效率83.3%,显效率50%。
结论 MECT其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无创伤,无痛苦,无化学药物副作用,安全有效。
因此已作为标准治疗,在国内外精神科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MECT(无抽搐电休克);精神障碍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14-0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患者在麻醉下给予肌肉松弛剂,然后实行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继之达到治疗效果。
现对接受MECT(无抽搐电休克)的312例成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MECT的精神障碍患者。
共312例:男174例,女138例;年龄18-98岁,病程1-15年。
按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诊断精神分裂症164例,抑郁症82例,躁狂症54例,癔症12例。
无器质性疾病,无MECT禁忌症,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方法治疗按MECT常规治疗程序进行,治疗次数为6-12次,一般初始2周,每周3次,接下来2周,每周2次,后改为每周1次。
疗效评定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躁狂量表(BRMS)。
予MECT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给予量表评估。
以PANSS,HAMD及BRM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
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1.3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规范一、管理制度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工作制度。
2、麻醉科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术前会诊、讨论制度,术后访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仪器保养制度,麻醉药品管理制度,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麻醉访视制度)3、患者术前访视、准入和登记、预约制度4、抢救药品管理制度5、消毒隔离制度6、查对制度7、科室安全制度8、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制度。
9、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0、各级专职人员工作职责。
11、意外事件及急救(应急)预案。
二、操作人员三、设施配备四、患者筛选五、操作规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工作制度(1)无抽搐治疗在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无抽搐治疗由业务院长及医务科统一领导,治疗室主任具体指导下,无抽搐治疗室全体医护人员实施具体治疗工作。
(3)无抽搐治疗的医护人员应具有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治疗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的治学态度。
(4)无抽搐治疗的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治疗室的一切规章制度。
各类人员应牢记并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认真准确填写各类表格和文书资料。
严格依法管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抢救药品和各类医疗设备。
(5)无抽搐治疗的全体医务人员要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无电抽搐治疗的成功和安全。
如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甚至危及生命时,要立即组织抢救并急请有关科室会诊,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或院领导汇报。
(6)无抽搐治疗室负责人应定期或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甚至院领导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麻醉科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运行情况。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病症状的效果及治疗原理探讨发表时间:2013-06-03T10:01:45.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杨开波[导读]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是在电休克治疗(ECT)是治疗发展起来的。
杨开波(四川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617061)【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治疗精神病症状的效果及探讨MECT治疗原理。
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MECT治疗的86例精神病病人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MECT抑郁症的疗效最好(90.91%),其次为躁狂症(86.36%),精神分裂症(74.19%);总有效率为83.72%,尤其以敌对猜疑、激活性两因子减分显著;对不合作、兴奋、吵闹、敌对、妄想状态、拒食及木僵等症状的有较好的效果。
结论 MECT治疗精神病有效;是控制精神科急、危、重、难症状的有效措施之一。
MECT治疗原理,可能是影响神经元突触后膜受体的敏感性有关。
【关键词】 MECT 治疗精神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09-02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treatment psychotic symptoms effectSichuan mr.zhang ji, the leader of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psychiatric Yangkinbo 617061【Abstract】objective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s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related problem. Methods from 2011 years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accept MECT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of 86 cases of mental illness the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he brief psychiatric scale (BPRS)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72%, especially with suspicion, activate the two hostile sexual deduction significant factor; To not cooperation, excited, noisy, hostile, state, and MuJiang delusion refusing foods such as the symptoms have better effect. Conclusion MECT treatment mental effective; Is the control psychiatric urgent, dangerous, heavy,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ymptoms.【Key words】MECT Treatment Mental illness Curative effectMECT治疗在已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电休克疗法,在国内近几年中发展和普及的速度加快。
194• 临床研究 •发生穿刺针刺入血管现象,进而导致穿刺失败,此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次穿刺,以确保穿刺针能够到达理想的麻醉区域。
而采用B超予以引导,能够在穿刺过程中随时发现血管、神经及肌肉组织情况,从而降低了穿刺次数,避免患者遭受多次穿刺的痛苦。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桡神经麻醉、肌皮神经麻醉、正中神经麻醉、尺神经麻醉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参照组(73.17%),实验组止血带反应、惊厥及药物误入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17.07%),其结果表明,采用B超引导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穿刺及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王文成.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129-130.[2] 王俊喜.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92-193.[3] 魏崇锋.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177-179.[4] 陈艳.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8):00181.[5] 潘英丽.B超定位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73-174.[6] 孙娟.浅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36-37.[7] 姜小军,陈志佩.B超定位下右美托咪啶联合左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70-71.[8] 吕洪城,朱木棕,王劲松,等.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127-129.在临床当中双向情感障碍(BPD)属一种较为多见的精神科疾病,其发病率1%~8%,且终身患病率最高可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