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护理_常规共1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18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规范一、管理制度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工作制度。
2、麻醉科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术前会诊、讨论制度,术后访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仪器保养制度,麻醉药品管理制度,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麻醉访视制度)3、患者术前访视、准入和登记、预约制度4、抢救药品管理制度5、消毒隔离制度6、查对制度7、科室安全制度8、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制度。
9、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0、各级专职人员工作职责。
11、意外事件及急救(应急)预案。
二、操作人员三、设施配备四、患者筛选五、操作规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工作制度(1)无抽搐治疗在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无抽搐治疗由业务院长及医务科统一领导,治疗室主任具体指导下,无抽搐治疗室全体医护人员实施具体治疗工作。
(3)无抽搐治疗的医护人员应具有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治疗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的治学态度。
(4)无抽搐治疗的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治疗室的一切规章制度。
各类人员应牢记并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认真准确填写各类表格和文书资料。
严格依法管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抢救药品和各类医疗设备。
(5)无抽搐治疗的全体医务人员要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无电抽搐治疗的成功和安全。
如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甚至危及生命时,要立即组织抢救并急请有关科室会诊,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或院领导汇报。
(6)无抽搐治疗室负责人应定期或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甚至院领导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麻醉科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运行情况。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及护理电休克治疗又称电痉孪治疗,是用一定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孪发作,以达到治精神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该治疗方法患者身体发生的变化和反应比较剧烈,病人对治疗恐惧,引起记忆障凝,较易复发,故不主张使用。
无抽搐电休克是改良的电休克的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法,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病人无恐惧感,并发症少,已被多数国家作为标准的电休克治疗。
1 临床资料我院2002年7月至2003年4月共有359人进行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其中严重抑疹症39例,躁狂症39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加重期258例,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22例,药源性锥体外系反症1例。
除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无类著疗效外,其余均取得头著疗效。
2 治疗方法2.1 静注阿托品1mg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与防止通电时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造成心搏骤停。
2.2 静注2.5%硫喷妥钠9~14ml(约5mg/kg),静注速度前6ml约为3ml/分(较快),以后2ml/分(较慢),至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病人呼之不应推之不动为止。
2.3 硫喷妥钠静注至7.5~10ml(约为全量2/3)时给氧气吸入。
2.4 0.9%氯化钠2ml静注,防止硫喷妥纳与氯化琥珀酰胆验混合发生沉淀,然后用氯化琥珀酰胆验1ml(50mg)以注射用水稀释到3ml快速静注(10秒钟注完)。
注射药后1分钟即可见自脸面口角到胸腹四肢的肌束抽动(终板去极化),然后全身肌肉松驰,腱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
立即通电,此时可观察到面肌、额肌反射性收缩,轻微足趾反射,约10秒钟后出现手、足指轻微抽动约持续30秒钟为一次有效动作。
2.5 停止吸氧。
2.6 当脸面部和四肢肢端抽搐将结束时用活瓣气囊供氧并作加压人工呼吸,约5秒钟自主呼吸可完全恢复。
2.7 治疗隔日一次,每周3次,急性病人可每日一次后改隔日一次。
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为6~12次。
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准备工作及医嘱3.1 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病人需一份完整的病历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生化、血常规、血糖、心电图、脑电图等)。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发表时间:2017-06-14T16:54:51.8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作者:唐艳红[导读]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使病人在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接受电治疗,是治疗精神疾病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三病区;浙江湖州313000)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本科室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37例精神病患者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37例患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大部分痊愈出院。
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措施,才能保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病人在麻醉下给予肌肉松弛剂,实施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暂时的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1]。
现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的工作对治疗成功至关重要[2]。
护理工作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需密切配合,以达到预期效果。
1 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科室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37例精神病患者。
1.2一般资料:本组女患者37例。
年龄16-60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4例、初中9例,小学12例、文盲2例。
诊断:双相障碍13例(躁狂相4例,抑郁相9例),精神分裂症22例,应激障碍1例,分离转换障碍1例,诊断均符合ICD-10诊断标准。
2 护理2.1治疗前护理:2.1.1治疗前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MECT的目的、过程、疗效及优越性,减轻或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2.1.2治疗前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如血检查、胸片、头颅CT、心电图检查等,通知麻醉科会诊,判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2.1.3医生开具MECT治疗医嘱后,电子版发送MECT治疗通知单至MECT治疗准备室,由MECT治疗准备室护士告知各病区治疗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