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生平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论文题目:简述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三部曲学院:文学院年级:2013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陶原学号:20133456课程:俄罗斯文化十五讲2015年 10 月 26 日摘要高尔基(1868~1936)是前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是社会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他出身贫贱,儿时丧父,11岁时就因为生计在社会上拼搏,他当过面包房工人,装卸工,贫民窟以及码头成为了高尔基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
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本文对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生平事迹进行概括性介绍,并对他的小说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及文学价值进行概述。
关键词高尔基;生平经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AbstractGolgi (1868 ~ 1936) former Soviet proletarian writer, founder of socialist realism literature.He was born poor, he lost his father at the age of 11 years old, he was a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when loading and unloading workers, bakery workers, slums and pier became his "social" University classroom.He was the same with the working people, with the same fate, experienced the cruel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of capitalism.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his thought and creation development. Golgi 's works are introduced to China since 1907. His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 and works are the common wealth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Th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story of Golgi, a former Soviet writer,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thoughts and literary value of his novels.Key wordsGolgi;life experience; 《Childhood》;《In The World of Mortals》; 《My Univers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高尔基的一生 (2)(一)早年经历 (2)(二)写作之路 (3)(三)投身革命 (5)(四)养病创作 (6)(五)晚年生活 (7)(六)高尔基的影响 (7)(七)高尔基故居 (8)二、高尔基的文学创作 (9)(一)主要作品 (9)(二)文学特点 (10)1. 作品主题 (10)2. 塑造形象 (11)三、高尔基自传三部曲 (11)(一)《童年》 (12)(二)《在人间》 (14)(三)《我的大学》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前言玛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 1868.3.28~1936.6.18),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овичПещков)。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肖科夫(Alexei Maximovich Peshkov),生于1868年3月28日,逝世于1936年6月18日,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剧作家,被认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下是高尔基的主要生平经历和成就:1. 早年生活: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工。
由于家庭贫困,他早早辍学,开始在各类工作中谋生。
他的早期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他对社会不平等和劳工阶级的命运产生浓厚兴趣。
2. 文学生涯:高尔基的文学生涯始于1892年,他开始以笔名“高尔基”(意为“苦行僧”)发表小说。
他以《儿童们》、《我的大学》等作品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主题涉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绘了他们的艰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母亲》:1906年,高尔基发表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母亲》。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位普通妇女的奋斗历程,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公正的渴望。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性的关怀。
4. 革命时期:高尔基是俄国革命前夜的重要人物,他支持并参与了1905年和1917年的两次俄国革命。
他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政治色彩,成为鼓舞人心的革命文学的代表。
5. 苏联时期:高尔基在苏联成立后继续活跃在文学和政治领域。
他成为苏联文学界和文学联盟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随着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文学审查加强,高尔基与政府发生矛盾。
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性,但在政治上仍然受到了限制。
6. 逝世:高尔基于1936年逝世,享年68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可能是被政府迫害致死的。
然而,确切的死因至今仍存在争议。
马克西姆·高尔基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对人性的关怀和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而为人们所铭记。
他的作品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国际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生平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柯夫。
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第一个伟大代表。
他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细工木匠的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因外祖父破产而辍学。
他从十一岁开始独立谋生,当学徒、做童工、在轮船上做仆役、在戏院里当配角等。
一八八四年,他离开故乡到喀山,做工之余,勤奋读书,并接触到民粹派和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工人和农民中进行革命宣传,为沙皇政府所监视和逮捕。
他曾两度在南俄和乌克兰一带流浪,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愿望了解很深。
一八九二年,高尔基初次发表作品,一八九五年参加报社工作。
一八九八年,他的《特写和短篇小说集》出版,引起文坛重视。
高尔基早期的中、短篇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表现理想,一类偏重描写现实。
前一类作品有1892年写的《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写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1895—1898年写的《鹰之歌》等等。
高尔基早期偏重描写现实的作品有《叶美良•皮里雅依》(1893)、《切尔卡什》(1895)、《柯诺瓦洛夫》(1897)、《莽撞人》(1897)和《因为烦闷无聊》(1898)等。
其中,《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高尔基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高尔基生平简介玛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非常著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1868年,高尔基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三岁丧父,随母亲到外祖父家居住。
高尔基十一岁的时候便开始独立谋生,曾做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公认等活,1883年开始流浪,曾在喀山参加过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后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被捕,获释后仍受监视。
1892年,高尔基在《高加索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方面,创作了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在底层》等。
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在美国时期,高尔基创作的《母亲》与《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两部作品成为了俄国出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1921年,高尔基因病出国就医,在意大利居住了八年,期间一边养病,一边创作,发表了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与特写《列宁》,完成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1928年,高尔基回国,1931年,定居莫斯科,1934年,高尔基被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高尔基是个怎样的人首先,高尔基的写作能力是不容置疑的,高尔基毕生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去创作,大部分都宣扬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赞扬了工人阶级,并且大部分的作品都得到了列宁同志的高度赞扬。
由此可见高尔基的写作水准和他的思想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都是值得称赞的。
可是再睿智聪颖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高尔基晚年突然信奉了造神说,遭到了列宁同志的批评。
1楼高尔基简介(一)前苏联作家【生平简介】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苏联作家。
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文学创作】1、早期生活与创作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
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
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他只上过2年学,完全靠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
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英雄人物,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于现实主义。
收入两卷集的短篇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
在19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完成的《福玛·高尔杰耶夫》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
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因祸得福高尔基的故事高尔基是俄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却通过坚持不懈和勇气战胜了困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故事可以被归纳为“因祸得福”,以下是关于他的生平和相关参考内容。
高尔基(1868 - 1936)的一生充满了悲惨和艰辛的经历。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都是无业游民。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只能靠洗衣和临时工来维持家里的生计。
由于家境贫困,高尔基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在14岁的时候就开始工作来支持家庭。
然而,这些经历并没有让高尔基丧失对人生的希望和信心。
他通过自学修得了广博的知识,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积极参与文学圈子,与其他作家进行交流,并逐渐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作家,高尔基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我的大学》,该小说讲述了一个贫困孤儿的成长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高尔基自己的生活经历,描绘了他在苦难中求知和进步的艰辛历程。
这部小说受到了广泛赞扬,使高尔基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
然而,高尔基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曾被列入沙皇政府的黑名单,享受不到出版和演出的权利。
他在流亡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
但就是在这段艰难的流亡生涯中,他创作了一些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作品,例如《海鸥》和《下级公务员》。
高尔基的文学成就最终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和尊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发行。
他成为了一位广受赞誉的作家,为俄国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尔基的故事表明,即使遭受了严重的困境和挫折,只要保持对人生的信心和希望,就能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他通过勇气和毅力,将自己的苦难转化为动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学习高尔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能战胜困境,取得成功。
其次,积极乐观的态度是我们面对生活困境的必备品。
高尔基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这种乐观的态度给予了他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力量。
高尔基生平
高尔基逝世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
父亲是木工,4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1岁开始走向“人间”,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
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892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
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
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世界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
《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
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
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
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错误作品长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
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等。
1922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1928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
晚年除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外,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
193
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
1936年6月18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