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征识别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66
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一、裸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又称种子植物),因胚珠或种子外没有象被子植物那样的子房包着,故称裸子植物,在世代交替中,配子体已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孢子体上,而孢子体发达具强大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对陆地的适应性强。
1、苏铁科:苏铁属:茎干粗短,不分枝或少分枝。
叶有两种:一为呈褐色的鳞片状叶,其外有粗糙绒毛;一为生于茎端呈羽状的营养叶。
雌雄异株,各成顶生大头状花序,雄球花序的小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小孢子叶扁平鳞片状或盾状;雌球花序的大孢子叶呈扁平状,全体密被黄褐色绒毛,上部呈羽状分裂。
代表植物:苏铁、华南苏铁等。
2、银杏科:银杏属:枝有长、短枝之分,一年生的长枝呈浅棕黄色,后则变为灰白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
叶扇形,有二叉状叶脉,顶端常2裂,基部楔形,有长柄;互生于长枝而簇生于短枝上。
雌雄异株,雌花生于短枝顶端的叶腋或苞腋;雄球花4-6朵,无花被,长圆形,下垂,呈柔荑花序状。
代表植物:银杏。
3、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大枝轮生,叶螺旋状互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或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枝顶。
代表植物:南洋杉、诺福克南洋杉、大叶南洋杉。
4、松科:①雪松属:枝有长枝、短枝之分。
叶针状,通常三棱形,坚硬,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状,叶灰绿色。
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异枝。
代表植物:雪松。
②松属:大枝轮生,叶有两种,一种为原生叶,呈褐色鳞片状,单生于长靶上,除在幼苗期外,退化成苞片;另一种为次生叶,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为一束,生于苞片的腋内极不发达的短枝顶端,每束针叶基部为8-12个芽鳞组成的叶鞘所包围,宿存或早落。
雌雄同株;花单性,雄球花多数,聚生于新梢下部,呈橙色;雌球花单生或聚生于新梢的近顶端处。
代表植物:五针松、马尾松。
5、杉科:树干端直,树皮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轮生或近轮生;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
叶螺旋状互生。
雌雄同株,单性;雄球花单生、簇生或成圆锥花序状;雌球花单生顶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识别特征,可以作为口诀:
1. 聚合蓇葖木兰花,枝有叶痕雌雄多。
2. 雄蕊多轮药瓣裂,樟具芳香众人夸。
3. 单叶厚亮无托叶,蒴果轴宿叶制茶。
4. 单体雄蕊两重萼,锦葵之花艳而大。
5. 木本复叶离瓣花,龙眼荔枝多水果。
6. 单叶无托雄蕊多,花可观赏树婆娑。
7. 叶对或轮具乳汁,花果有毒奈它何。
8. 星毛柄大纤维多,单性雄蕊梧桐科。
9. 蔷薇科,花样多,梅花玫瑰都一家。
10. 体具乳汁花单性,桑科聚花隐头果。
11. 乳汁腺体花单性,花盘常在大戟科。
12. 枝有环痕雌雄多,聚合蓇葖木兰科。
13. 单叶聚生星形果,八角香味八角科。
14. 雄蕊多轮药瓣裂,体具樟香是樟科。
15. 材身网纹雄蕊4,山龙眼科单花被。
16. 单互无托具锯齿,茶科朔果轴宿存。
17. 龙脑香科雄蕊多,单互羽脉多坚果。
18. 桃金娘科边脉清,单叶无托油点明。
19. 红叶迟落药孔裂,瓣顶撕裂杜英科。
20. 马鞭草科雄蕊4,叶对无托枝四方。
这些口诀可以帮助初学者记住不同植物的识别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植物分类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准确识别植物。
种子植物常见 100余科的识别特征一、裸子植物1、苏铁科:常绿木本, 茎通常无分支; 叶二形, 鳞叶小, 被褐色毛, 营养叶大, 羽状深裂,集生于茎顶,幼时拳卷。
2、银杏科:落叶乔木;叶片扇形,二叉状脉序。
3、松科:木本;叶针形或钻形,螺旋状排列,单生或簇生;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半合生或合生。
4、杉科:乔木;叶披针形或钻形,叶、种鳞均为交互对生或轮生;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合生。
5、罗汉松科:常绿木本;叶线形,披针形或阔长圆形、针形或鳞片状,互生, 稀对生;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围,着生于种托上。
6、柏科:木本;叶鳞形或刺形,叶、种鳞均为交互对生或轮生;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合生。
7、三尖杉科:常绿木本;叶针形或线形,互生或对生,常 2列;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为由珠托发育成的肉质假种皮所全包或半包。
二、被子植物8、木兰科:木本;单叶互生,托叶包被幼芽,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果, 稀翅果。
9、八角科:常绿木本; 单叶互生, 无托叶揉碎后具香气; 心皮离生, 轮状排列; 果。
10、五味子科:藤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单性;聚合果呈球状或散布于极延长的花托上;种子藏于肉质的果肉内。
11、樟科:木本;单叶互生,揉碎后具芳香;花药瓣裂,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 核果。
12、番荔枝科:木本;单叶互生;雄蕊多数,螺旋排列;成熟心皮离生或合生成一肉质的聚合浆果;种子通常有假种皮。
13、毛茛科:草本;裂叶或复叶;花两性,各部离生,雄蕊和雌蕊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
14、睡莲科:水生草本;有根状茎;叶盾形或心形;花大,单生;果实埋于海绵质的花托内或果为浆果状。
15、小檗科:花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花瓣常变为蜜腺,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其对生,花药活板状开裂;浆果或朔果。
16、防己科:藤本;单叶互生,常为掌状叶脉;花单性异株,心皮离生;核果。
17、木通科:藤本;常掌状复叶互生;花单性,单生或总状花序,花各部 3基数,花药外向纵裂;肉质的果或浆果。
1、藻类植物特点: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没有真正根、茎、叶分化,行光能自养生活,生殖器官由单细胞构成和无胚胎发育的一大类群。
2、菌类植物特点: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
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育成胚。
3、蕨类植物特点: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根多为有交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原始的种类具假根;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构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
4、苔藓类植物特点:虽然有茎、叶,但茎无导管,叶无叶脉;叶由单层细胞组成,只有假根而无真根;不开花,所以没有种子,只能靠孢子繁殖。
5、种子类植物特点: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6.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了针刺状的针状叶,生面还有一层蜡质层。
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发的水分,并且防止动物吃掉自己获取水分。
仙人掌的茎变得肥厚多汁,表皮很坚韧,可以储存生存必须的水分并有效的阻止水分的散发。
7.含羞草的叶子和叶柄具有特殊的结构。
在叶柄基部和复叶的小叶基部,都有一个比较膨大的部分,叫做叶枕。
叶枕对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
一旦碰到叶子,刺激立即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引起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触动力大一些,不仅传到小叶的叶枕,而且很快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整个叶柄就下垂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叶枕的中心有一个大的维管束,维管束四周充满着具有许多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
当震动传到叶枕时,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细胞里的细胞液,被排出到细胞间隙中,使叶枕上半部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细胞间隙仍然保持原来的膨压,结果引起小叶片的直立而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甚至于整个叶子垂下来。
有人做过研究,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的0.08秒钟内,叶子就会闭合。
受刺激后,传导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最高速度每秒钟达10厘米。
植物识别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是植物识别的基础,植物一般可以按照其形态、生态、生活方式、遗传特征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植物分类包括:1. 按照形态分类:植物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
2. 按照生活方式分类:植物可以分为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和一年多年生植物等。
3. 按照生态分类: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空气植物等。
4. 按照遗传特征分类:植物可以分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等。
了解这些分类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植物,并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特点。
二、植物的外部特征植物的外部特征是进行植物识别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
对植物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识别植物。
以下是植物外部特征的一些知识点:1. 根:植物的根有不同的形态,包括主根、须根、块根等。
观察植物根系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植物的识别。
2. 茎:植物的茎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直立茎、匍匐茎、肉质茎等。
观察植物茎的形态和生长习性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植物的识别。
3. 叶:植物的叶有不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包括单叶、复叶、对生叶、交互叶等。
观察植物叶的形态和排列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植物的识别。
4. 花:植物的花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包括单生花、聚伞花、伞形花等。
观察植物花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植物的识别。
5. 果实:植物的果实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包括浆果、蒴果、坚果等。
观察植物果实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植物的识别。
了解植物的外部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进行植物识别,并增加对植物的了解。
三、植物的生态特征植物的生态特征是进行植物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植物的生态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植物生态特征的一些知识点:1. 生长环境: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包括水分、光照、气候、土壤等。
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植物的识别。
种子植物常见100余科的识别特征一、裸子植物1、苏铁科:常绿木本,茎通常无分支;叶二形,鳞叶小,被褐色毛,营养叶大,羽状深裂,集生于茎顶,幼时拳卷。
2、银杏科:落叶乔木;叶片扇形,二叉状脉序。
3、松科:木本;叶针形或钻形,螺旋状排列,单生或簇生;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半合生或合生。
4、杉科:乔木;叶披针形或钻形,叶、种鳞均为交互对生或轮生;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合生。
5、罗汉松科:常绿木本;叶线形,披针形或阔长圆形、针形或鳞片状,互生,稀对生;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围,着生于种托上。
6、柏科:木本;叶鳞形或刺形,叶、种鳞均为交互对生或轮生;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合生。
7、三尖杉科:常绿木本;叶针形或线形,互生或对生,常2列;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为由珠托发育成的肉质假种皮所全包或半包。
二、被子植物8、木兰科:木本;单叶互生,托叶包被幼芽,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蓇葖果,稀翅果。
9、八角科:常绿木本;单叶互生,无托叶揉碎后具香气;心皮离生,轮状排列;蓇葖果。
10、五味子科:藤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单性;聚合果呈球状或散布于极延长的花托上;种子藏于肉质的果肉内。
11、樟科:木本;单叶互生,揉碎后具芳香;花药瓣裂,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核果。
12、番荔枝科:木本;单叶互生;雄蕊多数,螺旋排列;成熟心皮离生或合生成一肉质的聚合浆果;种子通常有假种皮。
13、毛茛科:草本;裂叶或复叶;花两性,各部离生,雄蕊和雌蕊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
14、睡莲科:水生草本;有根状茎;叶盾形或心形;花大,单生;果实埋于海绵质的花托内或果为浆果状。
15、小檗科:花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花瓣常变为蜜腺,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其对生,花药活板状开裂;浆果或朔果。
16、防己科:藤本;单叶互生,常为掌状叶脉;花单性异株,心皮离生;核果。
17、木通科:藤本;常掌状复叶互生;花单性,单生或总状花序,花各部3基数,花药外向纵裂;肉质的蓇葖果或浆果。
常见植物分科简要识别特征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食物和氧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分为不同的科,每个科下又包含多个属和种。
识别植物的科是植物分类学中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植物科的简要识别特征。
1. 蔷薇科(Rosaceae):蔷薇科包括了蔷薇、苹果、梨等常见植物。
这个科的特征包括:通常是木质植物,多为灌木或小乔木,叶子一般是复叶,有锯齿边缘,花多为五瓣花,果实常为核果或腺果。
2. 百合科(Liliaceae):百合科包含了百合、鸢尾、大豆等植物。
这个科的特征包括:植物一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或球茎通常较为发达,叶子常为互生,具有平行脉络,花多为多数数目、颜色鲜艳的花瓣,果实通常为蒴果。
3. 菊科(Asteraceae):菊科包括了菊花、蒲公英、向日葵等植物。
这个科的特征包括:植物一般为草本植物,茎多为直立,叶子一般为互生,有柄,叶缘多为全缘或有浅齿,花序通常为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由许多小花丝绸组成,果实为瘦果。
4. 桃金娘科(Solanaceae):桃金娘科包括了茄子、番茄、辣椒等植物。
这个科的特征包括:植物一般为草本植物或灌木,叶子一般为互生,叶片有时带毛,花一般为花冠上下不对称的钟状花,果实通常为浆果。
5. 蓝莓科(Ericaceae):蓝莓科包括了蓝莓、越橘、杜鹃等植物。
这个科的特征包括:植物一般为常绿灌木或乔木,叶子常为互生,花多为钟形花或漏斗状,花瓣常有裂片,果实一般为浆果。
6. 茜草科(Rubiaceae):茜草科包括了地黄、茜草、木兰等植物。
这个科的特征包括:植物一般为草本植物、灌木或乔木,茎常四棱形,叶子常为对生或互生,阔卵形或椭圆形,花多为两性花,花瓣常是合生的,果实一般为蒴果。
以上只是常见的几个植物科的简要识别特征,实际上植物分类学非常复杂,涵盖了广泛的植物种类。
要深入了解和识别植物的科,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参考更详细的植物分类手册或专业书籍。
常见的12种植物名称及特征如下:
1.桂花:落叶灌木,叶子长椭圆形,开花时芳香扑鼻,花
朵黄色。
2.紫薇:落叶乔木,开花时花朵呈淡紫色或粉色,花朵下
垂,花期长。
3.西瓜:蔓生草本,果实呈球形或长圆形,果肉甜润且多
汁。
4.草莓:多年生草本,果实小而鲜艳,糖分丰富,口感甜
美。
5.玫瑰:落叶灌木或乔木,花朵多为红色或粉色,芳香怡
人。
6.菊花:多年生草本,花朵呈锥形或球形,色彩丰富,常
在秋季开放。
7.竹子:常绿草本,生长迅速,分布广泛,可以用来制作
工艺品、家具等。
8.梅花:落叶乔木,花朵一般为白色或粉色,开放时间长。
9.百合:多年生草本,花朵大而艳丽,有淡雅的馨香。
10.枫树:落叶乔木,叶子呈手掌状,有美丽的红、黄、橙
等颜色变化。
11.含羞草: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迅速,适
应性较强。
12.面包树:为热带树种,生长快速,喜欢强光照射,耐热、
耐旱、耐湿、耐瘠,果实富含淀粉,可食用。
植物特征归纳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生物之一,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石。
植物有着多样的形态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一、外部特征1. 根部特征植物的根一般位于地下,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根的形态有浅根、深根和须根等不同类型。
另外,根的表面通常覆盖着细小的毛细根,以增加吸收面积。
2. 茎部特征植物的茎连接了根和叶,主要负责物质的输送和支持植物的生长。
茎的形态有直立、匍匐和攀援等不同类型。
茎的表面有时会生长着叶子,起到光合作用的作用。
3. 叶片特征植物的叶片通常是平展的,能够接收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有长圆形、椭圆形和心形等。
叶片的表面通常覆盖着叶绿素,使其呈现出绿色。
二、内部特征1. 毛细结构植物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植物的细胞内还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2. 组织结构植物的组织结构包括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和栅栏组织等。
表皮组织位于植物的外层,起到保护和蒸腾的作用。
维管组织负责物质的输送,包括导管和维管束。
栅栏组织则负责光合作用和储存物质。
三、功能特征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存所必需的过程,也是地球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2. 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将有机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
3.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进行,能够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无性生殖则是植物自身进行繁殖,常见的方式有分株、扦插和萌芽等。
综上所述,植物的特征包括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和功能特征。
通过了解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和生命活动。
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其在地球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生态角色。
植物特征识别裸子植物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孢子体特别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林。
分枝常有长枝与短枝之分,长枝细长,无限生长,叶子在枝上螺旋状排列;短枝粗短,生长缓慢,叶簇生枝顶。
网状中柱,并生型维管束,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
木质部大多数只有管胞,极少数具有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伴胞。
大型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极少数为扁平的阔叶。
条形叶面的气孔纵向单列成气孔线,叶背的气孔线常驻条紧密排列成浅色的气孔带(stomatal band),气孔带之间凸起的绿色中脉区为中脉带,气孔带与叶缘之间的绿色区为边带。
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球果状(strobiliform),称孢子叶球。
孢子叶球单生或多个聚生成各式球序,通常都城是单性同株或异株。
小孢子叶(雄蕊)聚生成小孢子叶球(雄球花staminate strobilus),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贮满小孢子(花粉)的小孢子囊(花粉囊)。
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雄球花female cone),某些种类的大孢子叶常驻变态为珠鳞、珠领、珠托或套被。
每个大孢子叶上或边缘生有裸露的胚珠。
胚珠是由胚囊(雌配子体)、珠心(大孢子囊)和珠被(大孢子囊外侧附属物)组成,顶端开孔,称为珠孔(micropyle)。
珠孔的顶部常有贮水的花粉室(pollenchamber),或珠孔附近的珠补伸长而形成珠孔管(mocropylartube)。
配子体非常微小,构造简单,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雌配子体由大孢子发育而成,下端原叶体中部就是胚乳,充满丰富的营养物质;顶端则生有2或多上颈卵器,或极少数不生颈卵器。
雄配子体是由小孢子萌发形成的花粉管,内有两个游动或不游动的精子。
小孢子在小孢子囊中萌发:通常在4细胞时主要由风力传播。
除极少数受精卵可直接形成胚外,大多数均由4个或多个细胞或游离核状态先形成前胚(原胚proembryo)。
前胚某些细胞发育成很长的胚柄,胚柄末端的胚原基细胞继续分裂才形成胚。
因此,裸子植物的胚能深深地插入胚乳中。
大多数裸子植物都具有多胚现象(polyembryony),这是由于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或多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盟时受精而成。
或者由于一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胚原组织分裂为几个胚,这是裂生性多胚现象(cleavage polyembryony)。
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等组成。
胚来源于受精卵,是新的一代孢子体;胚乳来源于雌配体;种皮来源于珠被,是老一代的孢子体。
因此,裸子植物的种子包含有三个不同的世代;而胚乳在来源上双完全不同于被套子植物。
同时某些类群的种子外,还具有大孢子叶变态的假种皮(arillus)包围着种子,或种鳞(seed-scale) (果鳞cone-scale)托护着种子。
某些类群的大孢子叶球则变态为球果(strobile)。
裸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与蕨灯植物在发生上基本是同源的,但在形态术语上却各有不同,例如:花(球花)-孢子叶球;雄蕊--小孢子叶;花粉囊--小孢子囊;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花粉粒(单核期)--小孢子;花粉管和精核等--雄配子体;心皮--大孢子叶;珠心--大孢子囊;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成熟期)--雌配子体;胚乳(裸子植物)--部分雌配子体。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一)松科(Pinaceae)叶互生或簇生,针形或线形。
孢子叶球单性同株。
小孢子叶具有两个小孢子囊,小孢子多数有气囊。
大孢子叶球的苞鳞和珠鳞常能分离,珠鳞基部上侧有两个胚珠。
种子常有翅。
(1)冷杉属(Abies) 叶条形,扁平,中脉在叶面凹下,单生。
枝具圆形而微凹的叶痕。
球果直立,当年成熟,种鳞脱落。
约近50种,我国约有19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以及台湾省山区,多成纯林,用途很广,为我国天然林的主要资源之一。
常见的有巴山冷杉(A. fargesii Franch.),分布于海拔2700-3100米的中高山。
另有秦岭冷杉(Abieschensiensis Van Tieghem),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分别于万泉沟、厚畛子后沟。
(2)云杉属(Picea) 叶通常四棱状或扁棱状条形,或条形扁平,四面有气孔线或上面有气孔线。
小枝显著隆起的叶枕。
球果下垂,种鳞宿存。
常见的有青杄(P. wilsoniiMast.),分布于南坡海拔1700-2200米的中山。
另有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Mast.),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分别于万泉沟、黄柏塬。
(3)落叶松属(Larix) 叶条状、扁平,簇生,脱落。
小孢子叶球(雄球花)单生。
种鳞革质,宿存。
约定俗成15种左右,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寒带,我国约12种,广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常组成纯林。
常见的有太白红杉(Larixchinensis Beissn.),分布于南北坡海拔2900-3400米的中高山,组成太白山森林的上限。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4)松属(Pinus) 叶针形,通常2-5针一束,常绿。
球果翌年成熟,种鳞宿存。
约100多种,广布于北半球。
常见的有华山松(P. armandii Franch.)、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分布于南北坡海拔1000-2800米。
(二)柏科(Cupressaceae)[Platycladus 叶对生或轮生,鳞片状或刺形。
小孢子囊常多于2个,胚珠也多于2个。
种鳞盾形,木质或肉质,交互对生或轮生。
侧柏属[Platyclaadus(Biota)]叶鳞形,交互对生,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直展。
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单生于短枝顶端。
球果当年成熟,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顶端具反曲的尖头。
种子1--2枚,无翅或有棱脊。
常见的仅有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 Franch.)分布于北坡海拔1000米以下。
(三)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本科仅有三尖杉属(Cephalotaxus)(粗榧属)。
三尖杉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具近对生或轮生的枝条及鳞芽。
管胞具单列纹孔及2条或1条大型螺纹增厚。
射线常单列。
髓心具树脂沟。
孢子叶球通常单性,异株。
小孢子叶球6--11个组成球状总序。
小孢子叶具2--5个,但通常是3个多少悬垂的小孢子囊;小孢子球形,无气囊,具极退化而残余的槽。
大孢子叶变态为囊状株托,生于苞腋,成对组成大孢子叶球,3--4对交互对生的大孢子叶球组成大孢子叶球序。
胚珠具离生的大孢子囊。
种子核果状,成熟时完全包围在由珠托变成的肉质假种皮中,珠被变为石质的种皮。
胚具2子叶,在前胚和早期的胚细胞全部是具单核的细胞。
常见的仅有三尖杉(C.fortunei Hook. f.)分布于南北坡海拔1000米上下。
(四)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乔木或灌木,具鳞芽。
管胞具大形螺纹增厚,木射线单列,无树脂沟。
叶披针形或条形,互生或近对生,由于叶柄的扭转而多少成2列;叶面中脉凹陷;叶背具两条气孔带、凸起的中脉和2条边带。
孢子叶球单性异珠,稀同株。
小孢子叶球通常单生,或少数成柔荑花序状球序。
小孢子叶通常辐射对称,或少数具背腹性,具6--8个小孢子囊。
小孢子球形,无气囊,外壁具颗粒状纹饰,单核状态时即传播。
大孢子叶球通常单生,或少数2--3对组成球序。
大孢子叶球基部具多数成对对生的苞片,顶端有1个变态为珠托的大孢子叶。
雄配子体完全没有营养细胞,雌配子体具有1--3个或8个颈卵器。
具多胚现象,2子叶。
成熟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包于肉质而鲜艳的假种皮中。
红豆杉属(紫杉属)(Taxus) 叶螺旋状排列,无树脂道,气孔带淡黄或淡绿色。
孢子叶球单生(图6--26),种子生开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
为本科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1个属,约10余种,分布于欧、亚及北美。
我国约有3--4种,广布全国。
仅有红豆杉(T.chinensis(pilger) Rehd),分布于黄柏塬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
木材水湿不腐,为水工工程的优良用材;种子含油60%以上,供制皂、润滑油及药用,近年来从其皮中提取紫杉醇,用于制造治疗肿瘤的药物,资源以沽竭。
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被子植物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它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都比裸子植物复杂。
根、茎、叶的内部组织结构更适应于各种生活条件,繁殖器官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所以,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
现已知的共有1万多属,约20多万种,种数占植物界的一半以上。
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而且,现在仍不断有新的种类被发现。
被子植物的特征可概括如下:1.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
开花过程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故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或显花植物(phanerogamia)。
被子植物的花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花被的出现是增强传粉效率,以达到异花传粉的目的。
雄蕊是由小孢子叶转化来的,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雌蕊是大孢子叶的高级结构,由子房、花柱和柱头3部分组成。
2.被子植物的胚珠是包藏在由1个心皮(大孢子叶)或几个心皮结合而闭合起来的子房之内。
比裸子植物的开放心皮和胚珠裸露要复杂而完善得多。
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
如输导组织的木质部中一般都具有导管、薄壁组织和木纤维,使水分运输畅通和机械支持能力加强,就能够供应和支持总面积大得多的叶子,增强光合作用的效能。
4.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
花粉萌发成雄配子体只有2个细胞,即管细胞和生殖细胞。
胚囊(雌配子体)大多数只有8个细胞,即2个助细胞、1个卵细胞、2个次生胚囊核(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
颈卵器已不复存在,原叶体的细胞也几乎不存在。
5.出现双受精现象和胚乳组织是被子植物突出的特征之一。
被子植物胚乳的来源及性质都同裸子植物的有差别,它不是单纯的雌配子体(n),而是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三倍体(3 n)。
这种异质性的胚乳,能为被子植物提供较强的生活力。
6.被子植物的子房经受精之后继续发育,形成果实。
果实的形成对于保护种子和种子散播有特殊意义。
二、被子植物分类(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胚具子叶2片。
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茎内开放型维管束,环状,有形成层。
叶除少数外,均为网状脉。
花通常5--4基数。
1、木兰科(Magnoliceae)木本,树皮、叶和花有香气。
单叶互生;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在节上留有环痕。
花大,单生于枝顶或叶腋;两性,稀单性;花被呈花瓣状,3数,多轮;雄蕊多数,分离,螺旋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下半部,花丝短,花药长形2室,纵裂;心皮多数,稀少数,通常螺旋排列于花托延长而形成的雌蕊轴上,离生,间有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