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0
植物学下知识点1. 植物的分类植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方便对植物进行研究和理解,科学家将植物进行了分类。
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遗传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植物可以被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植物界最原始的植物群体之一。
它们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苔藓植物的代表种类有藓类和角苔类等。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真正的植物群体之一。
它们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蕨类植物的代表种类有蕨类和石松类等。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不包裹在果实中,裸露在外。
裸子植物的代表种类有松树、杉树等。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群体。
被子植物的种子被包裹在果实中,它们具有更高级的结构组织和生物功能。
被子植物的代表种类有草本植物、灌木和大型乔木等。
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指植物从胚胎发育到成熟植株的全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茎的伸长和分枝、叶片的展开和光合作用、根系的生长、植物体的形成和发育等过程。
•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起点。
当种子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光照等)时,种子会迅速吸水并开始发芽。
随着发芽,幼芽由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从地下向地上生长。
•幼苗生长:幼苗是指刚刚从种子中发芽的植物,它们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进行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随着幼苗的生长,它们逐渐形成茎和叶,并向四周扩展。
•茎的伸长和分枝:茎的伸长和分枝是植物体高度生长的重要过程。
茎的伸长主要靠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而茎的分枝则是指茎的侧枝和分枝的生成。
•叶片的展开和光合作用:叶片的展开是指叶片从芽鞘中伸展出来,进而扩大面积;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根系的生长:根系是植物的地下器官,它主要用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扎根固定植物。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植物学重点内容植物学重点内容一、种子和幼苗1.胚的概念及组成。
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2.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幼苗的概念。
子叶出土:在萌发时,胚根首先伸入土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子叶留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并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上胚轴、中胚轴和胚芽伸出土面。
二、植物细胞和组织1.胞间连丝:侵填体细胞周期内质网的概念。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侵填体:原生质和细胞核随着细胞壁的突进而流入其中,后来则常为丹宁,树脂等物质所填充。
这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起称为侵填体。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内质网:由封闭膜系统以及互相沟通的膜腔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分为:光滑型内质网和粗糙型内质网。
2.细胞壁的分类: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3.保护组织的两种类型: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4.传递细胞的概念及特点,通道细胞的概念。
传递细胞: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特点:其细胞壁向内突起,壁上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
通道细胞:夹杂在厚壁的内皮层细胞中的薄壁组织细胞,往往与原生木质部相对。
5.淀粉粒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
6.分生组织的类型(1).按来源分类: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三、植物的根1.外始式凯氏带的概念。
外始式:由外方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内方发育的形式。
凯氏带:内层细胞的部分次生壁上常木栓化或增厚呈带状,环绕在细胞壁的横向壁和纵向壁上。
2.根与茎的初生结构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表皮皮层维管柱。
特点:(1).表皮:根的表皮上面具有根毛;而茎的表皮上面具有气孔器的结构。
(2).皮层:①根的皮层占根的比例大;而茎的表皮占茎的比例不大。
植物学(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种: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
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间可以繁殖出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生殖隔离。
2、孑遗植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了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动)物。
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3、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4、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它和苔辞、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颈卵器。
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胚珠和种子裸露而得名。
6、活化石:广义的概念: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生物,都可叫活化石。
狭义的概念与孑遗生物相近,现代孑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
7、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二相染色体,2n),发育为胚;另1个与2个极核融合后,发育为三相染色体(3n)的胚乳。
8、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
二、填空: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双名法的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采用拉戊文或其他文字拉戊化来书写。
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属名:各级分类群种重要的等级,常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及用途等。
是植物成分命名的基础。
一、名词解释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
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
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
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
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
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
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
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
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
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
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18.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植物学重点知识总结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保护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植物学重点知识的总结。
一、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细胞是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屏障。
细胞质中包含细胞器,如线粒体提供能量、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
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可使植物生长和发育。
薄壁组织储存营养物质。
保护组织如表皮,能防止水分散失和病原体侵入。
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分别运输水分和养分。
机械组织如纤维和厚壁细胞,提供支持。
二、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固定植物。
根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系类型有直根系和须根系。
茎支持着植物的身体,运输物质,并可能储存养分。
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等。
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形态和结构适应着不同的环境。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接受花粉并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保护和传播种子,种子则包含了植物新个体发育所需的胚和营养物质。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在叶绿体中,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同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为: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光合作用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提供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氧气至关重要。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反,呼吸作用是植物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方程式为:C₆H₁₂O₆+ 6O₂ → 6CO₂+ 6H₂O +能量;无氧呼吸则产生酒精或乳酸。
植物学Ⅱ(下册)-系统分类部分前言1、回忆上册所学: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2、下册涉及内容:分类、系统参考文献1、《植物学(下)》,贺士元等人编,北师大出版社2、《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马伟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言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在人类应用和认识植物的过程中产生的.1、人为分类时期人为分类法: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至几点较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如:1.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哲学家、博物学家)将植物按高大程度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1.2 李时珍(明代) 《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195种。
植物被分为草、谷、菜、果、木等五部分。
草部又依环境不同分为山草、芳草、湿草、青草、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分类为乔木、灌木等6类。
1.3 瑞典林奈根据有无雄蕊、雄蕊数目及着生情况把植物分为24纲,其中1~23纲为显花植物(如单雄蕊纲、二雄蕊纲等),第24纲为隐花植物,雌蕊的特征分目,果实的特征分属,叶子的特征分种。
2、自然分类或系统发育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时期自然分类法:最接近进化理论、最能反映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方法。
是生物学家以追求种系发育路线,力图依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的分类系统。
这是在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才出现的分类系统。
现代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以恩格勒和柏兰特(Engler & Prantl)的《自然植物科志》(Die Naturlichen flanzefamilien)最为著名。
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通常被分为16个门:1.蓝藻门(Cyanophyta)2.裸藻门(Euglenophyta)3.绿藻门(Chlorophyta)4.轮藻门(Charophyta)5.金藻门(Chrysophyta)6.甲藻门(Pyrrophyta)7.红藻门(Rhodophyta)8.褐藻门(Phaeophyta)9.细菌门(Bacteriophyta)10.粘菌门(Myxomycophyta)11.真菌门(Eumycophyta)12.地衣门(Lichens)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分类阶元(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有序排列后形成阶层系统亚分类系统: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应用较多的:科(aceae)、亚科(oideae)、族(eae)、亚族(inae)茶在分类等级中的名称和归属(物)种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3、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
引言(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
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等等。
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
(三)植物命名法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双名法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为植物命名。
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缩写属名:一般为拉丁名词,词首大写。
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一般与属名在性、数、格上一致,开头字母小写。
命名原则:1、优先律原则:植物新种名称的发表有优先权,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正确名词。
2、单一原则: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正确名称。
第四章苔藓植物(B r y o p h y t a)第一节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1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生于阴湿环境。
2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
3有明显世代交替,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
4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雌性为卵颈器,雄性为精子器。
5精子有鞭毛,受精离不开水。
6有胚。
第二节苔纲(H e p a t i c a e)以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为例:1、形态:绿色分叉叶状体,雌雄异株,上表皮有斜方格网纹,中间白点为气孔,下部有假根和鳞片,凹入处为生长点。
植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1、种子的结构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
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其中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
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
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
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中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
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
不同种子其子叶数目不同,在被子植物中分为两类一类具有两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植物。
另一类只具有一片子叶,称之为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它们不仅在子叶数目上有差别,而且在其他器官的形态结构上也不完全相同。
(在自然界,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脉序、根系的类型和花的形态特征来区别这两类植物。
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具有网状脉序;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为平行脉序或弧形脉序。
在根的形态上,双子叶植物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而单子叶植物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
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不易区分。
)在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很不一致,有2个或2个以上。
组成胚的细胞都具有胚性,这些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小,细胞质浓、核相对比较大,细胞质中没有或仅有小的液泡。
种子萌发时,这些细胞很快分裂,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
种子根据胚乳有无还可分为无胚乳和有胚乳种子。
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七年级科学植物知识点下册在七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开始学习植物的相关知识,这对我们理解生命、自然和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七年级科学植物知识点下册。
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不同,它们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央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它保护和支持细胞。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它们在光线充足时会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供细胞使用。
中央液泡则储存细胞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植物的营养
植物通过水分、二氧化碳、光能合成营养物质,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被植物用于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此外,植物还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和水分。
植物的生殖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性生殖,另一种是无性生殖。
性生殖指的是植物通过传递基因来繁殖后代,无性生殖则是植物通过自我复制来繁殖后代。
植物的性生殖通常是由花粉在花的雌性生殖器上结成果实,而无性生殖通常是由植物的各种器官(如叶片、茎部、根部等)复制形成新的植株。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分重要,植物可以从土壤和大气中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进行光合作用,还可以释放氧气。
植物还有一些适应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理机制,比如某些植物的根可以长出膨大的结构以适应干旱环境,某些植物的叶片可以调节光线吸收量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下册植物的知识点简介,这些知识将为大家今后更全面地理解和探究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科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分类系统、生态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植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要点:1. 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
根是植物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茎连接根和叶,支撑植物体并输送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花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器官,果实则是种子的承载器。
2. 植物生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提供能量。
同时,植物还通过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不断增加体积,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3. 植物分类:植物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植物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特性和演化规律。
4. 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生理过程,包括植物的营养吸收、代谢过程、植物激素调控、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生理活动。
5. 植物生态: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6.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的疾病、害虫和其他有害因素对植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保护植物健康对于维护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7. 植物遗传学: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变异、遗传规律以及遗传改良方法。
通过遗传学研究,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
8. 植物资源利用:植物资源包括植物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工业利用价值等方面。
充分利用植物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总的来说,植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广泛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深入学习植物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奥秘,促进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学部分知识总结一植物分类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是什么?答:植物分类方法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两种。
人们为了自己工作或生活的方便,仅依植物形态、习性、生态或用途上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为标准,不考虑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成为人为分类法。
自然分类法是按照植物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的大小,力求反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彼此亲缘关系的远近疏离的分类法。
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二藻类植物的各门代表植物各举出两例?答:蓝藻门:四无特征:无细胞核、无叶绿体、无有性生殖、无鞭毛。
代表性植物:颤藻属、念珠藻属、螺旋藻属绿藻门:是藻类中最大门,最早的真核生物,最早的多细胞个体代表性植物:衣藻属、实球藻属、团藻属、水绵属轮藻门:代表性植物:轮藻属、丽藻属红藻门:多为多细胞,藻体有丝状、片状、树状等,很少是单细胞代表性植物:紫菜、石花菜、海萝等褐藻门:为藻类植物中形体最大,构造最复杂的一类代表性植物:海带、巨藻、鹿角菜等三绿藻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不同种类的细胞内各有一定形态的叶绿体,叶绿体常有一至几个造粉核,淀粉聚集在蛋白质周围,游动的细胞有2或4条等长顶生鞭毛,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绿藻的细胞壁成分、色素类型、贮藏物质都与高等植物相同,所以目前多数人认为高等植物与绿藻具有亲缘关系四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类群?答:低等植物的主要特征:无根茎叶的分化,雌性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合子不形成胚,直接萌发为植物体。
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除外),雌雄生殖器官由多细胞组成,合子先形成胚,按后再萌发为植物体。
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五菌类植物特征?包括那几个门?真菌门分几个亚门?其中的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的代表性植物是什么?各用什么孢子繁殖?代表性植物是什么?答:①菌类植物无色素,一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为异养,无根茎叶分化②菌类植物包括: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③真菌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④接合菌亚门代表植物:匍枝根霉子囊菌亚门代表植物:酵母菌(子囊孢子)、青霉(分生孢子)、麦角菌(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代表植物:伞菌(担孢子)六地衣分哪几个类型?答:壳状:植物体紧贴基质,形成假根深入基质,难与基质分离叶状:植物体有背腹性,形成假根附着于基质表面,易与基质分离枝状:植物体呈枝状直立或下垂七苔藓植物的特征是什么?其孢子体包括哪几部分?其配子体又是怎么样的?答:①小型多细胞绿色植物,具假根与类似茎叶的分化,生活史中有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颈卵器和精子器,由生殖细胞和器官壁细胞组成。
大一植物学下册知识点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科学,它包括植物的形态解剖、生理学、系统学、生态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植物学的下册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供参考。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它们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独特特征,它由纤维素组成,可以提供支持和保护细胞。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组织包括表皮组织、导水组织、维管束组织等。
表皮组织具有防护和气体交换的功能,导水组织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维管束组织是植物的血管系统。
第三章: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来产生新的个体,无性生殖则是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或营养细胞分裂繁殖的方式。
第四章: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能量。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片的叶绿体中,其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同时,植物还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盐。
第五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生长和发育是植物体积增大和器官发育成熟的过程。
植物的生长方式包括原代生长和次生生长。
原代生长是指植物体整体的生长,而次生生长则是指茎和根的增长。
第六章:植物的适应环境和生态系统植物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
植物的生态系统由各种不同的植物群落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第七章:植物的分类和演化植物根据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植物界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同时,植物还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化过程,从较早的藻类逐渐演化成现代植物。
以上只是大一植物学下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从而为深入了解植物的其他方面打好基础。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欢阅读迎细节细态结构节细第一章植物胞第一植物胞的形第二植物胞的繁殖节细长第三植物胞的生和分化细构单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一、胞是成植物体的基本位二、植物胞的形和大小三、植物胞的四、植物胞的后含物细状细结构细细真细五、原核胞和核胞细构单一、胞是成植物体的基本位1665年,英人虎克显镜观细国(Hooke1635—1703)第一次用自制的微察到胞,取名“cell”。
论发”中第一指出个“一切植物,如果它们国学莱“植物的生1838年,德植物家施登单细话细细结构单”。
不是胞的,都完全是由胞集合而成的。
胞是植物的基本位动结构单显研”一文中指出物及植物的基本位1839年,德物家施旺在国动学“微究细都是胞。
纪学发现“细胞学说”,即:们观称为19世自然科的三大之一的他的点就是恩格斯之细学说进发国细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此后,胞一步展,德进现细来细”。
Weismann更一步指出,学Virchow(1858)指出“胞自于胞胞家细远时个1880)。
在所有胞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共同祖先(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构成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
少数植物细胞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
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色体(不含色素)。
Ⅱ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
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具精细的结构。
Ⅲ叶绿体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
CO2+H 2O [C H 2O ]+O2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
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Ⅳ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 u coplast):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常存在与果实、花瓣和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使植物体呈现黄色、橙色、和橙红色。
植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1、种子的结构: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
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其中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
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
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
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胚。
由原胚发展为胚的过程,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间是有差异的。
1.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可以荠菜为例说明,合子经短暂休眠后、不均等地横向油裂为基细胞和顶端细胞。
基细胞略大,经连续横向分裂,形成一列由6—10个细胞组成的胚柄。
顶端细胞先要经过二次纵分裂(第二次的分裂面与第一次的垂直),成为4个细胞,即四分体时期;然后各个细胞再横向分裂一次,成为8个细胞的球状体,即八分体(octant)时期。
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中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
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
不同种子其子叶数目不同,在被子植物中分为两类:一类具有两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植物。
另一类只具有一片子叶,称之为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它们不仅在子叶数目上有差别,而且在其他器官的形态结构上也不完全相同。
(在自然界,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脉序、根系的类型和花的形态特征来区别这两类植物。
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具有网状脉序;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为平行脉序或弧形脉序。
在根的形态上,双子叶植物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而单子叶植物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
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不易区分。
植物学Ⅱ(下册)-系统分类部分前言1、回忆上册所学: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2、下册涉及内容:分类、系统参考文献1、《植物学(下)》,贺士元等人编,北师大出版社2、《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马伟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言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在人类应用和认识植物的过程中产生的.1、人为分类时期人为分类法: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至几点较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如:1.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哲学家、博物学家)将植物按高大程度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1.2 李时珍(明代) 《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195种。
植物被分为草、谷、菜、果、木等五部分。
草部又依环境不同分为山草、芳草、湿草、青草、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分类为乔木、灌木等6类。
1.3 瑞典林奈根据有无雄蕊、雄蕊数目及着生情况把植物分为24纲,其中1~23纲为显花植物(如单雄蕊纲、二雄蕊纲等),第24纲为隐花植物,雌蕊的特征分目,果实的特征分属,叶子的特征分种。
2、自然分类或系统发育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时期自然分类法:最接近进化理论、最能反映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方法。
是生物学家以追求种系发育路线,力图依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的分类系统。
这是在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才出现的分类系统。
现代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以恩格勒和柏兰特(Engler & Prantl)的《自然植物科志》(Die Naturlichen flanzefamilien)最为著名。
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通常被分为16个门:1.蓝藻门(Cyanophyta)2.裸藻门(Euglenophyta)3.绿藻门(Chlorophyta)4.轮藻门(Charophyta)5.金藻门(Chrysophyta)6.甲藻门(Pyrrophyta)7.红藻门(Rhodophyta)8.褐藻门(Phaeophyta)9.细菌门(Bacteriophyta)10.粘菌门(Myxomycophyta)11.真菌门(Eumycophyta)12.地衣门(Lichens)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分类阶元(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有序排列后形成阶层系统亚分类系统: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应用较多的:科(aceae)、亚科(oideae)、族(eae)、亚族(inae)茶在分类等级中的名称和归属(物)种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3、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
目录引言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藻类植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菌类植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地衣植物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苔藓植物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蕨类植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裸子植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被子植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类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植物学下册复习纲要引言部分•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16个门•藻类植物: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蓝藻门•菌类植物: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孢子植物\种子植物\低(高)等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各包括哪些植物•二\分类阶层:门\纲\目\科\属\种•科的含义:每个科在形态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或者说同科植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在识别鉴定植物时,科是首先要掌握的分类单位.•种的含义: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生物类群.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特性,而且彼此交配可以产生后代.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三\植物命名法:•双名法:所谓双名法就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即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该法首先是瑞典的林耐1753年在<植物种志>中使用,它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同时对每种植物还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能确定该种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银杏的种名:Ginkgo biloba L.•模式标本:种或种以下分类群命名时的依据,即命名人命名新种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时的标本依据.•主模式标本: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发表新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份标本.•等模式标本: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合模式标本: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树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称为合模式标本.•副模式标本:对于同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住模式标本\等模式标本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第一章藻类植物•一\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与分门依据:•特征:(1)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2)具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3)生活史中没有出现胚,属于低等植物(4)主要生活在水中•分门依据:形态\细胞核的构造\细胞壁成分,载色体的结构及所含色素的种类\贮藏营养物质的类别\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和类型\生殖方式及生活史类型等.~第二节蓝藻门•蓝藻门:•异形胞:蓝藻藻丝上的一些特殊细胞,由营养细胞形成,比营养细胞大,光镜下观察,细胞内是空的,细胞内的贮藏颗粒溶解,光合作用片层破碎,形成新的膜,同时形成新的细胞壁物质于细胞壁外侧.其作用一方面是形成藻殖段,进行营养繁殖,另外细胞内含有固氮酶,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藻殖段:由丝状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或形成异形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许多小段,每一小段称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成一个丝状体.•蓝藻门代表植物:发菜\地木耳\与红萍共生的鱼腥藻.•蓝藻门地位:蓝藻是独立的类群;原核生物,裂殖生物;最古老的类群.第三节裸藻门•特征;没有细胞壁,有鞭毛\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植物,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第七节硅藻门•]•复大孢子:复大孢子的形成与硅藻的有性生殖有关,有性生殖从两个极度缩小的但有性别分化的营养细胞的接合开始,两个细胞以环带面相互靠近,共同分泌粘液将二者包在一起,然后各自进行减数分裂,产生4个单倍体核,但通常仅有1~2个发育为配子,配子从张开的壳缝中逸出,异配结合成合子,并发育长大成复大孢子,复大孢子分泌出两个新的壳,形成与原母体同样大小的藻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