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1 KB
- 文档页数:31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在新生儿期,儿科医生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脑瘫、新生儿感染等。
其中,新生儿黄疸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代谢不足导致的。
此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主要是由于肺发育不完全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
第二章: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是儿科医生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生理发育、认知发育等方面。
在体格发育方面,医生需要根据婴幼儿的生长曲线,评估婴幼儿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的问题。
在生理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各种生理反射、大运动、小运动、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在认知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感知、认知、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关怀。
第三章:少年期的身心健康少年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身体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期的生理发育、营养状况、运动锻炼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残等。
第四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对儿童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在预防方面,医生需要做好疫苗免疫、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降低儿童患病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医生需要对儿童疾病进行精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康复情况,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促进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第五章:儿童营养和饮食儿童的营养和饮食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需求、饮食习惯、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
儿科知识点总结口诀一、儿科常见疾病1. 儿童感冒咳嗽忌食冰,多喝水不危害。
2. 小儿发热畏寒退,观察尿液称体温。
3. 腹泻症状需留意,补水补盐缓解快。
4. 婴幼儿疹足球了,避免抓挠加入妙。
二、儿童营养1. 宝宝辅食照月龄,慢慢加进食。
2. 三餐石榴补铁元素,孩子们长高个。
3. 饭后不让下床,减低胃突风险。
4. 巧妈多动手,让孩子爱吃饭。
三、儿童免疫1. 饮食起居讲卫生,培养孩子注意卫生。
2. 疫苗接种预防病,保护孩子健康命。
3. 干湿分离居家里,减少传染最可靠。
4. 注意接触患病人,保护孩子远离病源。
四、儿童生长发育1. 宝宝侧头能扶站,小步慢慢自己迈。
2. 老大别急气,宝贝发育每个不同。
3. 早产儿生长速,迟缓情况要关注。
4. 身高和体重一起看,每年生长曲线比。
五、儿童常见心理问题1. 宝宝哭闹心要平,多陪伴多安抚。
2. 孩子内心容易怕,适当表扬让勇气大。
3. 成绩好成绩坏,家长都要给予肯定。
4. 孩子性向及兴趣,多了解多尊重。
六、儿童常见外伤1. 宝宝自由活动,地方危险要注意。
2. 孩子跑跳易摔倒,平时避免伤害。
3. 孩子眼睛耳朵嘴,外来物切勿乱尝试摘。
4. 小心婴幼儿烫伤切,迅速处理预防发。
口诀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复习,更是一种缩影和概括。
这些儿科口诀简明易懂,涵盖了儿科常见疾病、营养、免疫、生长发育、心理问题和外伤等方面的知识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一)小儿的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3.婴儿期:自出生1周岁之前4.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6.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7.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女孩开始和结束比男孩早2年左右(二)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持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体重、身长在生后一年,尤其是前三个月,青春期为第二个生长高峰)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三)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下降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血钙持续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四)新生儿分类1.根据出生时胎龄分类:胎龄(GA)是指从最后一次正常月经第一天起至分娩为止,通常以周表示(足月儿:37周<=GA<42周的新生儿;早产儿:GA<37周,其中GA<28周称为极早产儿或超未成熟儿;34周=<GA<37周的称为晚期早产儿;过期产儿:GA>=42周)(五)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
(六)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缺氧初期,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停止、心率减慢、即原发性呼吸暂停。
此时患儿肌张力存在,血压稍升高,伴有发绀。
复苏方案:ABCDE(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七)生理性黄疸特点:1、一般情况良好2、足月儿生出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课延迟到3-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或每小时<0.85μmol/L (0.5mg/dl)(八)ABO溶血发生于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九)换血疗法指征:1、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儿科学复习资料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医学科学。
对于医学生来说,掌握儿科学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儿科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儿童生长发育1、体格生长(1)体重: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约 3kg,生后第 1 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丢失及胎粪排出,体重可暂时下降 3%~9%,约在生后 10 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一般为每月增长 1000~1200g,生后 3 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 倍;第 2 个 3 个月,每月增长 500~600g;第 6 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25 倍;1 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 倍;2 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4 倍;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缓慢,每年约增长 2~3kg。
(2)身高: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高为 50cm,生后第 1 年增长约25cm,第 2 年增长约 10~12cm,2 岁以后每年增长 6~7cm。
2 岁以后至青春期前,身高(cm)=年龄×7+75。
(3)头围: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约 33~34cm,1 岁时约 46cm,2 岁时约 48cm,5 岁时约 50cm,15 岁时接近成人约 54~58cm。
(4)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2cm,约 32cm;1 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1 岁以后胸围应逐渐超过头围,其差数(cm)约等于年龄减 1。
2、骨骼发育(1)颅骨:前囟出生时约 10~20cm,1~15 岁时闭合。
后囟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 6~8 周龄闭合。
颅骨缝约于 3~4 个月闭合。
(2)脊柱:3 个月左右出现颈椎前凸,6 个月出现胸椎后凸,1 岁左右出现腰椎前凸。
(3)长骨:通过X 线检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和干骺端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
3、牙齿发育人一生有乳牙(20 颗)和恒牙(28~32 颗)两副牙齿。
1. 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 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3.头围新生儿头围32-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发育,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1.囟门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摄左手X线片。
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加一。
(三)牙齿的发育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
乳牙20个,2~2.5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萌出第一磨牙。
(四)运动功能的发育2个月开始抬头;4个月手能握持玩具;6个月会坐;7个月翻身;8个月爬;9个月站;1岁会走;2岁会跳;3岁跑,骑三轮车。
(五)语言的发育2月发喉音;3~4个月咿呀发音并能笑出声;5~6个月发单音认识母亲及生熟人;7~8个月发双重音;9个月懂再见;10~11个月模仿成人动作;1~1.5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2岁用简单语句表达需要。
儿科临床常用知识考点儿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着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健康成长。
对于儿科医生和相关医疗工作者来说,掌握儿科临床的常用知识考点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儿科临床知识考点。
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但非匀速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时,需要关注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
1、身高出生时平均身高约 50 厘米,1 岁时约 75 厘米,2 岁时约 85 厘米。
2 岁后至青春期前,每年增长 5 7 厘米。
青春期时,身高增长加速,女孩一般在 10 12 岁,男孩在 12 14 岁,每年增长 7 10 厘米。
2、体重出生时平均体重约 3 千克,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约每月增长 1 11 千克;3 6 个月每月增长 05 06 千克;6 个月后至 1 岁,每月增长025 03 千克;1 岁时体重约 10 千克,2 岁时约 12 千克,2 岁后至青春期前每年增长 2 3 千克。
3、头围出生时头围约 34 厘米,1 岁时约 46 厘米,2 岁时约 48 厘米,5 岁时约 50 厘米。
此外,还需关注儿童的骨骼发育,如囟门闭合时间、出牙时间等。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合理的营养和喂养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
建议纯母乳喂养6 个月,之后逐渐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至2 岁或以上。
2、辅食添加4 6 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首先添加含铁丰富的米粉,然后逐渐引入蔬菜、水果、肉类等。
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
3、儿童膳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每日饮食应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
三、儿童常见疾病1、呼吸道感染儿童由于呼吸道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
1.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2.人工喂养:四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取配方奶或其他兽乳,如牛乳、马乳等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3.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5.胎粪吸入综合症(M AS):是由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而导致以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及化学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以生后出现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6.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8.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简称新生儿冷伤,也称新生儿硬肿症,系由于寒冷或(和)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9.胃炎:是指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或胃壁炎性病变.10.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1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 RI):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俗称感冒.12.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合称为法洛四联症,是婴儿期后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1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14.肾病综合症(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尿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症。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发育与生长
1. 新生儿期的特点及护理
2.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儿童传染病
1.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儿童常见病毒性感染
三、婴幼儿膳食与营养
1. 妈妈为宝宝选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
2. 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机和方式
3.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调理
四、儿童常见疾病
1.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2.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3. 儿童的皮肤病
4. 儿童的过敏性疾病
五、儿童的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
1. 儿童自闭症及其早期干预
2. 儿童智力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3. 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六、儿童的心理问题
1. 儿童焦虑、恐惧、烦躁及其干预
2. 儿童多动症及其干预
3. 儿童抑郁症及其干预
七、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儿童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
3. 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八、儿童安全教育
1.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2. 儿童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以上为儿科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儿童的发育与生长、传染病、膳食与营养、常见疾病、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心理问题、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考试顺利!。
执业医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常见疾病1.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鼻炎、咽炎等。
2. 肺炎: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轻者可能表现为咳嗽、发热、胸闷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
3. 腹泻: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臭味恶,便质水样,常伴有发热、腹痛、腹胀等。
4. 呼吸道异物:幼儿时期常常会因为误吸食物、小玩具等异物而导致窒息,医生需要及时处理。
5. 手足口病:多发于幼儿,主要表现为口腔、手部、足部出现水疱,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6.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常见于儿童,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7. 儿童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是儿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重点。
8. 小儿癫痫病:儿科医生需要对癫痫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9. 儿童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儿童肿瘤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10. 其他疾病:包括儿童哮喘、贫血、糖尿病等都是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和诊治的疾病。
二、儿科治疗常用药物1. 抗生素:如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
2. 消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消炎药可用于治疗发热、疼痛等症状。
3.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4.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可用于治疗小儿癫痫病。
5. 营养补充剂:如补铁剂、维生素等常用于治疗贫血、维生素缺乏等疾病。
6. 其他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抗肿瘤药等也是儿科医生需要掌握的常用药物。
三、儿科常用检查手段1. 血常规:检测儿童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 尿常规:检测儿童的尿液中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血生化指标:检测儿童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4. 血气分析: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 生长发育的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 生长曲线的应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儿童营养与喂养:- 婴儿期的母乳喂养:母乳的成分、喂养技巧、喂养频率。
- 辅助食品的添加:时间、种类、量。
-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儿童常见疾病:-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
- 消化道疾病:如腹泻、便秘、胃肠炎。
- 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
-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病综合症。
儿童免疫规划:- 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时间表。
-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儿童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步骤。
- 窒息的急救方法。
- 外伤的处理原则。
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 常见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 心理健康的促进方法。
儿童用药原则:- 儿童药物剂量的计算。
-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
-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儿童预防保健:-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 预防接种的实施。
- 健康教育:个人卫生、营养、运动等。
儿科常见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皮肤、淋巴结、心肺、腹部等。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
- 影像学检查:X光、超声、CT、MRI等。
儿科常见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 疝气的手术治疗。
- 肿瘤的手术治疗。
儿科护理要点:- 新生儿护理:保暖、喂养、观察。
- 儿童日常护理:个人卫生、安全防护。
- 儿童疾病护理:症状观察、药物管理、心理支持。
儿科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爱心和耐心,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希望以上归纳的知识点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儿科的相关知识。
《儿科学》考前速记一、营养障碍疾病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轻度时症状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甲状旁腺代偿→导致血钙正常、血磷降低。
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并发症;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甲状旁腺失代偿→导致血钙降低、血磷降低,发生无热惊厥。
二、新生儿疾病1.新生儿窒息:诊断多根据Apgar评分系统。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病史+神经系统症状。
3.新生儿黄疸: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
5.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
RH溶血发生于再次妊娠。
临床表现有黄疸、肝脾肿大、贫血。
6.新生儿败血症: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少吃、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
黄疸迅速加重、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肝脾肿大。
7.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多见于早产儿,临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
三、遗传性疾病1.唐氏综合征:智能低下;皮肤细腻,通贯掌。
2.苯丙酮尿症:智能低下;皮肤白皙,头发变黄,鼠尿臭味。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智能低下;皮肤粗糙,眼睑水肿。
五、感染性疾病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2.风疹:特征性表现是全身症状轻,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痛。
3.水痘:可有皮疹融合表现,如破损常并发皮肤感染。
4.幼儿急疹:热退疹出。
5.手足口病:典型表现是手、足、口腔和臀部等出疹。
6.麻疹:Koplik斑(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开始时见于口腔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灰白色小点。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肺炎。
7.猩红热:杨梅舌。
猩红热的皮疹特点是皮肤弥漫性充血,全身皮肤均可受累,疹退后伴脱皮。
儿科学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身高体重增长神经系统发育运动能力发展2、儿童常见疾病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传染性疾病3、儿童营养需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饮食均衡原则4、儿童心理健康情绪发展特点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11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11 身高体重增长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是评估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身高增长迅速,通常约为 25 厘米,体重可增加至出生时的三倍。
随后,每年的身高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仍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体重增长与身高增长相匹配,受到营养、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12 神经系统发育儿童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发育迅速。
从出生时的反射动作到逐渐发展出自主控制的运动和认知能力。
大脑皮层的发育对于儿童的语言、思维和记忆等高级功能的形成至关重要。
113 运动能力发展儿童的运动能力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如先学会抬头、翻身,然后独坐、爬行、站立和行走。
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也逐步完善,从抓握大物体到能够用手指捏取小物品。
12 儿童常见疾病121 呼吸道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咳嗽、肺炎等。
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发热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加强营养和适当的锻炼。
122 消化道疾病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问题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或过敏等引起。
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123 传染性疾病麻疹、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在儿童群体中易传播。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13 儿童营养需求131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儿童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支持身体组织的生长和修复,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肉类、鱼类、蛋类和豆类。
脂肪对于提供能量和维持神经系统健康也很重要,但应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应保证适量摄入。
132 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维生素 A、D、C 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可或缺。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一、儿科学简介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保健的学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儿科医生主要负责儿童健康的保健和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科学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新生儿护理、婴幼儿保健、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内容。
二、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评估。
生长发育的评估需要考虑性别、年龄、家族遗传等因素,以确定是否符合正常生长曲线。
2. 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喂养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3. 儿童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性征的发育、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
关于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和生理变化,对于做好青少年保健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儿童常见疾病1. 儿童传染病儿童易患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这些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疫情蔓延。
防控传染病的关键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加强疫苗接种和传染病监测。
2.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食物、药物等过敏原刺激而发作。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需要针对过敏原进行避免,更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儿童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对于儿童营养不良,既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又需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和干预。
四、儿童保健1. 儿童常规体检儿童常规体检是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必须定期开展。
在体检时需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免疫接种情况、各项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2. 儿童预防接种儿童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能够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儿童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构建免疫保护屏障。
医学儿科学知识点儿童健康是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
了解医学儿科学知识点对于家长和保健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医学儿科学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儿童健康和疾病预防。
一、新生儿出生前状况1. 孕期保健:孕期营养、体重控制、避免吸烟和饮酒等行为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
2.产前筛查:通过产前筛查可以检测出胎儿的一些遗传或先天性疾病风险,帮助家长做出适当的决策。
3. 出生缺陷:了解一些常见的出生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二、新生儿护理1.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婴儿喂养方式。
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和喂养姿势对于新手妈妈来说非常重要。
2. 新生儿黄疸: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及时进行干预,以避免发展成黄疸脑病。
3. 每月体检: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了解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三、常见儿科疾病1. 上呼吸道感染:了解婴儿和幼儿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咳嗽、鼻塞等,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2. 腹泻:掌握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症状、病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3. 发热: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热的原因和如何正确测量体温,以及判断何时需要就医。
四、疫苗接种1. 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了解儿童疫苗接种的时间表,以及各种疫苗的重要性和接种禁忌症。
2. 疫苗副作用:了解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和预防。
五、儿童常见过敏1. 食物过敏:了解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等,以及过敏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 药物过敏:了解一些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和过敏原,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六、儿童发育问题1. 发育迟缓:了解早期发现和干预发育迟缓的重要性,以促进儿童的正常发育。
2. 学习障碍:认识学习障碍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如何辅助儿童克服困难。
七、儿童心理健康1. 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症:了解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辅导方式。
2. 儿童抑郁症:了解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1周内因奶粉摄入不足,水分丢失,粪便排出,可能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在3至4日至最低点下降3%至9%后逐渐回升,7至10日恢复出生体重。
2.骨龄:用X线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3岁以下婴幼儿,特征为体重不增或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质减少或消失,常伴全身各组织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及新陈代谢失常4.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和磷代谢混乱,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生长板和骨基质矿化不全,表现为生长板宽和长骨的远端周长增大。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愵症: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下降而甲状腺旁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血钙继续下降,当总血钙低于1.75至1.88mmol/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时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6.围产期: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自妊娠28周(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7天,围生期的婴儿称围生儿,由于经历了从宫内到宫外环境的转换,其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居人一生之首7.新生儿窒息:婴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9.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为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呼吸窘迫和急促)10.生理性黄疸生后2~5天出现黄疸,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一般<205μmol/(12mg/dl),早产儿<25711.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μmol/(12mg/dl),早产儿>257μmol/(15mg/d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5μmol/(1.5mg/dl)12.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13.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也称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体14.苯丙酮尿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苯丙氨酸羟基酶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蓄导致疾病15.过敏性紫癜: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16.结核病: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脏器受累,肺结核最常见17.腹泻病: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8.急性肾小球肾炎:一组病因不一,临床为起病急,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19.肾病综合症: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尿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20.贫血: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g/L,1至4月时<90g/L,4至6月时<100g/L.21.化脓性脑膜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者病变累及脑实质,脑脊液检查可确诊22.甲减: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其受体缺陷所致,血清T4,T3,TSH测定可确诊2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伴湿疹,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24.肺炎: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临表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1.儿童能量代谢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热力作用;活动消耗;排泄消耗;生长所需2.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生成过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肠肝循环3.过敏性紫癜的临表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肾脏症状;其他:颅内出血,导致惊厥,瘫痪,昏迷,失语4.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白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多,微量元素较多,铁吸收率高,钙磷比例适宜。
名词解释●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指正常足月新生儿平均体重3kg,生后一周内可有暂时性体重下降,减少原来体重的3%~9%,一般于出生后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g。
●足月小样儿:指胎铃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生理性流涎:由于唾液分泌过多,导致流口水。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除大便次数增多外,不影响生长发育。
●艾森曼格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是指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出现持久性青紫(发绀)。
●差异性发绀:当肺动脉高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一旦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即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差异性发绀。
●骨髓外造血:在疾病或骨髓代偿功能不足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生理性贫血:是孕妇与婴儿分别在妊娠与生长发育中所产生的一种贫血。
●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惊厥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为惊厥的危重类型。
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小儿出暖箱的条件。
能自主呼吸,体重达到正常婴儿标准,体温正常。
母乳喂养的优点。
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有增进婴儿免疫作用;母乳的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省时省力,经济方便;增加母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促进产后子宫收缩加速复原。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
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婴幼儿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轻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中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25%~40%;重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40%以上。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的临床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