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郁证常用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23
中医: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丁元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古代没有抑郁症之名,但从历代文献中可以见到许多与本病临床表现近似的描述,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种疾病及其证候与抑郁症有诸多相似之处,故相关内容散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等病证的记载之中。
当代医家则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实践。
一、当代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一)疏肝解郁法气郁为诸郁之始,治郁先治气,调气先疏肝。
多数学者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基本方法,从肝论治抑郁症,常用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二)理气化痰开郁法用于痰浊郁闭,清窍蒙蔽之老年人抑郁症。
涤痰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涤痰开窍;常用方剂如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热证用温胆汤。
(三)补肾疏肝法乙癸同源,肝肾互生。
肾虚肝郁证,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解郁,以标本兼治,常用方剂如滋水清肝饮。
(四)宣阳开郁法阳气不达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指出对抑郁症的治疗当以调和营卫、宣阳开郁为基本方法,同时配伍和营、调神之法,使营卫调和、阳气宣达从而诸证或可愈。
治疗抑郁症应重视温通阳气和温补阳气,肝脾之阳气虚弱,其功能渐衰,因阳气虚衰,肝用不强,气不摄血,肝血失调,肝阳虚弱,肝气的激发动力不足,疏泄无力,不能条达气机,抑郁诸症势必加重,此时非温通、温补不能宣达。
(五)调气和中法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失调,升降失司,运化无力,从而产生气郁、痰阻等病理因素以及气血不足的病机变化;此外,土壅木郁,肝气不舒,治疗应当调气和中,畅利中焦气机,振奋阳气,用《温病条辨》桂枝半夏汤加减。
(六)利肺治肝法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季是抑郁症好发或加重的时间。
肺合皮毛,肝主疏泄,五脏以肺应秋,肺属金,金能制木,有学者介绍临床用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的麻黄汤加减调治肝气郁结所致抑郁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指出解表宽中法适用于由外邪而致的气机郁闭,情志郁结病。
文/刘医农 河北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目前社会常见的心理疾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中医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将详细介绍。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在中医范畴内,并没有抑郁症这一病名,大多是将抑郁症归为情志病,与“郁证”“脏躁”“百合病”“卑惵”等病症有密切关系。
思虑过多,所愿不遂,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持久的抑郁心境是青少年抑郁症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情绪低沉,悲伤欲哭,绝望及有自杀念头等。
如果疾病继续发展或调治不合理,将会导致疾病累及心、脾、肾等脏腑,气机失调会进一步导致血瘀、痰阻、火郁等,导致身心共病。
一般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其形体旺盛,容易出现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火。
因此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焦虑、躁狂,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怒、因小事而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家人。
青少年抑郁症的辨证论治青少年抑郁症在中医治疗中,以疏肝解郁,条畅气机为主,患者常见的证型有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①肝气郁结证,常见的症状包括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胁肋部胀痛等,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
②肝郁化火,或与痰结,生成痰热,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性急易怒、头痛、耳鸣、目赤、心烦口苦等,常用方剂:丹栀逍遥散、温胆汤。
③痰气郁结证,常见症状有精神抑郁,胸部憋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常用方剂:半夏厚朴汤。
④心脾两虚证,常见症状有思虑过多、悲伤易哭、倦怠乏力、失眠健忘等,常用方剂:归脾汤。
中医还有情志疗法,即对患者采取以调神怡情,调畅心理为原则的方法,包括言语开导法、移情易性法、顺情从欲法、怡情养神法等。
中医还可以使用针灸、推拿按摩、耳穴按压等方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治疗抑郁症:食疗法,如食用百合枣仁粥、龙牡莲子羹、玫瑰菊花粥、佛手金柑饮等;增加适量的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调节生活作息,改善睡眠,避免不良生活刺激等。
程宪文老师运用疏肝法治疗郁证之学术思想发布时间:2021-05-28T07:52:19.94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作者:田福顺程宪文指导老师[导读] 程宪文老师在内科临床中广泛运用疏肝法治疗郁证,收效颇丰,其蕴含着深刻的学术思想,其疏肝法的应用中体现出“木郁达之”、"养血滋肾”、“肝脾左升肺胃右降”、“柴胡截肝阴”等学术思想。
临证时则体现在养血疏肝、益气疏肝、滋肾疏肝、清火疏肝、益肝阴疏肝、健脾疏肝、祛外邪疏肝、升降浮沉疏肝等法。
田福顺程宪文指导老师鸡西市冠区西郊乡卫生院【摘要】程宪文老师在内科临床中广泛运用疏肝法治疗郁证,收效颇丰,其蕴含着深刻的学术思想,其疏肝法的应用中体现出“木郁达之”、"养血滋肾”、“肝脾左升肺胃右降”、“柴胡截肝阴”等学术思想。
临证时则体现在养血疏肝、益气疏肝、滋肾疏肝、清火疏肝、益肝阴疏肝、健脾疏肝、祛外邪疏肝、升降浮沉疏肝等法。
程宪文老师系省级龙江名医,黑龙江省第三届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常法于仲景,博采于诸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理论水平。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哭、胃脘胀满或咽中如有异物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证病因多因忧虑、郁怒等七情所伤,致肝气郁结、心气不舒、气机失调,再由气及血,气血不畅,进而导致湿、痰,热、食相因或相兼为病,病久正气多损,伤及脾肾,或平素脾肾虚与上因相兼而发为郁证。
《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者是也。
抑郁症的中药调养一、关于“六郁”中医把情志不舒,郁结于内,胸胁胀闷,所谓“郁滞不得发越之证”,情绪抒发不出来,称为“郁证”。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把“郁证”分为6类,即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总称六郁,并创立了著名的中医治疗郁证的重要方剂“越鞠丸”。
中医认为“郁证”最关键的原因是气机郁滞,气郁日久,就可以出现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各种郁滞,从而变生各种疾病。
朱丹溪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有病,多生于郁”。
二、逍遥散中医认为,大凡气机郁滞,闷闷不乐,胸胁胀满不适等症状,都属于肝气郁结的表现,中医的治法就是疏肝解郁,如果肝气条达舒畅,心情就像树的枝叶在风中自然播荡,一切郁闷都会烟消云散。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著名的硫肝解郁方剂,是数百年来诸多医家倍加推崇的不朽名方。
《诗经》有“河上乎逍遥”句;《庄子》有“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之说。
取逍遥散这个方名的意思,就是说吃了这个药,心情就可以悠然自得,随着庄子一起消遥于宇宙之间了。
逍遥散不但可以疏肝解郁,调节情绪,还可以治疗多种病症,比如胃炎、脂肪肝、高脂血症、经前乳房胀痛、乳腺增生、月经不调、黄褐斑等疾病。
总结起来,逍遥散第一可以流通气血;第二可以帮助人体代谢,而且药性平和,迄今为止上千年,还没有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是非常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一张方子。
服用的时候用少量的薄荷和生姜煎汤服用。
三、抑郁症不可怕情绪低落时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呢?建议病人最好不要自己对照着书籍去诊断。
因为容易情绪低落的人往往心思细密,容易越想越多,越看越怕。
如果你的情绪低落持续2周没有缓解,而且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建议你到神经内科看医生,让医生帮你诊断。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没有办法治疗的,而事实正好相反,如果诊断明确,病人也能够按照治疗方案坚持治疗,绝大多数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四、抑郁症本质与治疗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抑郁症的呢?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气机郁都结、不能流通是病机关键。
郁症的调节方法
1、哭——适当地哭一场
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
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排出去。
心情悲痛却强忍着不哭等同于慢性中毒。
2、喊——痛快地喊一回
当不良情绪侵扰时,不防痛快地喊一回。
通过急促强烈、无拘无束的喊叫发泄积郁。
3、动——进行剧烈运动
人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动,殊不知越是不动,注意力就越不易转移,情绪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改变不良情绪。
4、再转一转——纠正认知偏差
“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认识。
”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知,主动调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多从正面看问题,就可以减弱或消除不良情绪,多云转晴。
5、说——多向友人倾诉
和友人分享,快乐就会扩大,痛苦就会减轻。
不愉快的事情埋在心里会增加心理负担,如找人倾吐烦恼,心情就会顿感舒畅。
还可以找心理咨询员进行心理咨询,请他们给
予帮助。
6、转一转——转移注意力
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上转移开来。
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还可以外出旅游,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这样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简述朱丹溪郁证论治的内容朱丹溪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他在《丹溪心法》一书中提出了关于郁证的论治方法。
郁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畅、气滞血瘀的症状,常见于现代社会中的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的人群。
下面将详细介绍朱丹溪的郁证论治内容。
朱丹溪认为郁证的病机主要是由于情绪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他提出了“情系于内,气逆而血瘀”的观点。
因此,治疗郁证的首要任务是疏解情绪、调畅气血。
在治疗方法上,朱丹溪强调了通过调节情绪来疏解郁结。
他提出了“五音调情”的方法,即通过听音乐来调节情绪。
他认为不同的音乐能够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音乐来进行疗法。
此外,他还提出了“观色调情”的方法,即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花卉、山水等来调节情绪。
朱丹溪认为色彩对人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观赏美丽的景色可以使人心情愉悦,从而疏解郁结。
朱丹溪还强调了通过调畅气血来治疗郁证。
他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是导致郁证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朱丹溪提出了“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行”的观点,他认为气和血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气血运行畅通,病才能得以治愈。
因此,他提出了通过调理气血的方法来治疗郁证。
具体方法包括调理饮食,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适当运动,增加体力活动,促进气血运行;按摩穴位,刺激经络,调理气血。
朱丹溪还强调了通过药物治疗来调理郁证。
他提出了一些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柴胡、丹参等。
这些中药可以帮助调理气血,疏解郁结,从而达到治疗郁证的目的。
朱丹溪郁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是调节情绪、调畅气血。
他通过调节情绪、调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摩穴位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治疗郁证。
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患者疏解情绪,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治疗郁证的目的。
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达到最佳疗效。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的经验介绍摘要:目的:总结云南省中医医院脑病科林亚明教授运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肝郁气滞证)的部分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通过亲自参与2021年5月-2022年3月林老师门诊就诊的郁证200例病例的诊治过程,并收集,整理,分析临床资料,观察疗效,通过典型病例的举例,总结分析。
结果:病例160例(80%)显效,20例(10%)有效,10例(5%)无效。
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肝郁气滞证)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加味丹栀逍遥散郁证名师经验郁证是临床脑病科的常见病症,是由于气机不畅、情志抑郁引起,具体表现为心情抑郁、胸胁满闷、胁肋部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有异物梗塞等的症状。
丹栀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疏肝解郁、清热、补气养血、健脾的作用,有明确抗抑郁作用。
笔者西学中学习期间,有幸跟导师林亚明教授,林老师在脑病科疾病郁证方面研究并治疗多年,根据其多年治疗郁证的经验,他认为郁证的主要病因为情志病所致,情志所伤,气机郁滞,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其主要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
从西医学认识来看,郁证多归属为抑郁伴焦虑状态,焦虑伴抑郁,双相情感障碍。
林师善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之,其主方为丹栀逍遥散,根据病人的各自临床症状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1.发病机制郁证的名称最早见于医学正传,但有关郁证之记录很早在(内经)中有,如素问·本病论“人或恚怒,气逆而上不下,即伤肝也”认为郁证的发生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郁证的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引起五脏功能失调。
由于本病起始于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滞为先。
气郁则湿聚、酿痰、化热、积食而见湿、痰、热、食诸郁;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而致血郁,但均以气机郁滞为病理基础。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2.导师临床治疗经验在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续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心里障碍, 且是精神状态的的忧郁,其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缺失以及精力缺失,在此基础上常常伴有其他认知、生理及行为障碍,如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以及疲倦感[2] ,并且此病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残率的特点[3] 。
督脉和足太阳经在郁证针灸治疗中的作用督脉和足太阳经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两条经络,在针灸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两条经络在治疗郁证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一、郁证的概念郁证是中医学中的范畴,指的是由于五脏六腑功能紊乱,导致气机不畅的病证。
其病因多为情志不遂、疾病久治不愈、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临床表现为情绪烦躁、胸闷气短、失眠多梦、乏力无力、头晕目眩等。
二、督脉在郁证治疗中的作用1.调畅气机督脉起源于脑后,贯穿全身,与五脏六腑相连。
其穴位大都分布在身体的后部,与肾经、心包经、胃经等经络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刺激督脉上的穴位,可以调畅气机,改善身体各部位的气血循环,有利于治疗郁证。
2.平衡阴阳督脉属于阳经,具有通阳的作用。
郁证的病因多与情绪不畅有关,情绪失调往往会导致阳气衰弱,进而导致气滞血瘀、阴盛阳虚等症状。
通过针灸督脉,可以调整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对治疗郁证有很好的效果。
3.镇定神经督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有镇定作用。
针灸督脉可以刺激脑中枢,促进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达到镇定神经的作用。
对于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等症状,通过针灸督脉可以有效改善。
三、足太阳经在郁证治疗中的作用1.调畅气机足太阳经是全身最长的一条经络,其穴位分布在身体的外侧。
通过刺激足太阳经上的穴位,可以改善整个身体的气血循环,增加氧气的供应,有利于调畅气机,从而改善郁证的症状。
2.疏肝解郁足太阳经与肝经相连,因此可以疏肝解郁。
肝为情志之脏,情绪失调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闷、烦躁、乏力等症状。
通过针灸足太阳经,可以疏肝解郁,有利于改善郁证的症状。
3.调节免疫足太阳经穴位有较多的免疫反应点,针灸足太阳经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有研究表明,针灸足太阳经对于改善情绪、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四、针灸督脉和足太阳经的注意事项1.针灸前应先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针灸方案和穴位。
朱丹溪的郁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六郁辨治:朱丹溪提出了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之六郁辨证。
对于每种郁症,他都详细地阐述了其主症和脉象。
其中,气郁是无形的变化和功能的失调,而其他诸郁如血、痰、湿、食则均为有形之壅滞。
他创立了越鞠丸来治疗这六种郁症,此方以行气活血、除湿化痰、消食清热为主,能疏散各病邪郁阻所导致的病症。
调节情绪:朱丹溪强调通过调节情绪来疏解郁结。
他提出了“五音调情”和“观色调情”的方法。
前者是通过听音乐来调节情绪,他认为不同的音乐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后者是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花卉、山水等来调节情绪,他认为色彩对人的情绪有影响。
中焦论:朱丹溪认为“凡郁皆在中焦”,拟定越鞠丸来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
方中香附与川芎相伍,一气一血,善于疏肝解郁,为临床所常用。
病机认识:郁证的病机以肝气郁结为主,病程进展大多气郁在先,血郁在后。
肝郁日久,易于化火伤阴,对于肝郁阴虚之证,可以自拟“一贯煎”为疏肝养阴之方;对于肝肾两虚之证,可以用“逍遥散”与“地黄丸”配合为“滋水清肝饮”。
一、概述躁狂抑郁症,中医学称之为“郁证”、“狂证”等,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睡眠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治疗躁狂抑郁症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手段,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躁狂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病因(1)情志所伤: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心火亢盛,导致躁狂抑郁症的发生。
(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影响情志,导致发病。
(3)久病体虚:久病不愈,耗伤正气,阴阳失调,引起情志异常。
2. 病机(1)肝郁化火:肝气郁结,化火生风,扰动心神,出现躁狂症状。
(2)心火亢盛:心火亢盛,耗伤心阴,阴虚火旺,引起情志异常。
(3)脾虚痰湿: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塞气机,引起情志不畅。
三、中医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缓解肝郁,以消除躁狂症状。
(2)清热泻火:清热解毒,降火平肝,以消除心火亢盛。
(3)健脾化痰:健脾益气,化痰湿,以消除痰湿内生。
(4)调和阴阳:调整阴阳平衡,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2.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可选用以下方剂:1)肝郁化火证:逍遥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2)心火亢盛证:朱砂安神丸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脾虚痰湿证:六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
(2)针灸治疗1)体针:取穴神门、百会、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每次选3-5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
2)耳针:取穴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等,每次选3-5穴,采用轻刺激法,每日1次。
(3)推拿按摩1)揉按穴位:揉按百会、神门、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位,每次3-5分钟。
2)按摩背部: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摩,每次5-10分钟。
(4)情志调理1)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2)培养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一、概述忧郁症,又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
中医认为,忧郁症属于“郁证”范畴,多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原因导致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证候。
以下是一种治疗忧郁症的中药方案配方,旨在调和气血、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温肾固精。
二、中药方案配方1. 基本方剂(1)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郁金10g,香附10g,丹参15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6g。
(2)人参10g,黄芪15g,枸杞子10g,麦冬10g,五味子6g,远志10g,酸枣仁15g,柏子仁10g,珍珠母30g,琥珀6g。
2. 配方说明(1)基本方剂:此方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为主要功效。
柴胡、白芍、当归、郁金、香附、丹参、川芎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茯苓、白术、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和中调胃的作用。
(2)加减方:1)肝气郁结证:加柴胡、白芍、香附、郁金,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力。
2)心脾两虚证:加人参、黄芪、枸杞子、麦冬、五味子,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3)心肾不交证: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琥珀,以交通心肾、安神定志。
4)痰湿内阻证:加半夏、陈皮、茯苓、白术,以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5)气滞血瘀证:加丹参、川芎、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6)肝肾阴虚证:加枸杞子、菊花、白芍、熟地黄,以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7)气血两虚证:加人参、黄芪、当归、白芍,以益气养血、调和阴阳。
8)湿阻中焦证:加苍术、厚朴、砂仁、白术,以燥湿健脾、和中化湿。
9)脾肾阳虚证:加附子、干姜、肉桂、黄芪,以温补脾肾、壮阳益气。
三、用法用量1.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四、注意事项1. 中药治疗忧郁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乱用。
2. 服药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中医怎样治疗抑郁症中医怎样治疗抑郁症心理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不治,故病不可愈”。
强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着,因而,抑郁症的治疗必须配以精神的调理。
由于抑郁症病因复杂多样治疗也要方法灵活,因人而异,因此中医治疗抑郁症讲究辩证施治。
针灸疗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针灸治疗抑郁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观察,取得了可靠的疗效,临床显效率可达75.2%。
针刺印堂、百会、大椎、身柱、膻中、巨阙等为主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90%,与西药阿米替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观察到针刺可使患者脑电活动趋于正常,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疗法:中医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或将抑郁症分为虚证、实证两大类;或将其分为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等若干证型。
初病因气滞而夹湿痰、食积、热郁者,则多属实证,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
《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
”此法即是抑郁症初起的常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中医治疗抑郁症通常都运用中药疗法来进行。
抑郁症头晕怎么办方法一:抑郁症引起头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平时还是要注意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没事的话多出去走走,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方法二:要多开导自己,不要孤立自己,多与别人交谈,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要注意好自己的心态,平时的时候可以喝点中药调节一下。
方法三:把思维活动从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上转移到另外的情绪状态中去,从而摆脱消极的、不良的情绪的缠绕称为思维转移法,用争取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不要钻牛角尖。
注意事项出现这个症状的话,就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并且还要按时的吃药,保持良好的心情。
心理抑郁怎么办第一:运动法:经常做些简易气功、健身操或打球来活动筋骨、舒展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