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邱保国治疗郁证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260.78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治疗秘方:心脏神经官能症解郁宁心汤(邱保国)【组成】柴胡12g,香附10g,枳实10g,郁金10g,自芍10g,当归10g,川穹10g,攻瑰花10g,凌霄花10g,合欢花10g,炙甘草6g。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养血,心安神。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属肝郁气滞者。
症见心烦易、心悸,常有胸胁胀或心前区隐痛,善太息,咽喉似有物梗塞,舌红,脉弦细或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柴胡枢转气机,疏肝解郁、疏解郁结为君药;香附疏肝理气解郁为良药;枳实破气除胀,消积导滞,以行气宽中;郁金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凉血清心、既能破有形之血、又能散无形之气郁,为“郁中之金”,上述3药配柴胡、可加强柴胡之疏肝解郁,升清降浊作用,以缓气滞郁结为臣药;方中选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缓急止痛;当归甘温而润,既养血又和血,辛香散善于行走;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气药”,通达气血,可增强血行散癡作用;方中又选用攻瑰花、凌霄花、合欢花入肝牌均有理气、行气和血、疏肝散郁,安神功效、上述六味药可助君臣药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是为佐使药。
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行气养血,宁心安神之效。
【加减】心悸,加煅牡蛎、琥珀;胸胁痛,加三七粉、血渴、乳血;阴虚有热,加麦冬、杞子、女贞子;口干,加石斛、芦根、生地:头绿(血压高),加天麻、夏枯草、野菊花、杜仲等;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炒枣仁。
【点评】本方所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因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引的综合征,亦称为高β受体亢进综合征,心电图和ECT检查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常易误诊为心肌炎或冠心病,心得安试验可资鉴別诊断。
属中医胸痹,心悸,肝郁范围。
常表现肝郁气滞证。
多因过劳多思、心失所养,神不澘藏,用心过度等所致。
郁证多由气郁开始,《素问・举痛》记载有:“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其病理机制为肝气郁结,故治疗以枢转气机,疏畅气滞、调和中气,疏解郁结为主,并兼以养血行血药物以养心安神为治疗要目常可获得明显效果,症状消失,心电恢复正常,彩显中医治疗效果和优势。
邱保国老中医辨治偏头痛经验及验案举隅董永书;田中华【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5(013)018【总页数】2页(P2141-2142)【关键词】偏头痛;中医辨证;邱保国【作者】董永书;田中华【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邱保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郑州450000;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邱保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2;R259偏头痛,又称偏头风,指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属中医学头风、脑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
其症候特点是头痛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齿,疼痛暴发,痛势甚剧,可反复发作,经年不止,痛止如常人。
以女性较多,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疲劳、情绪激动、月经来潮等,发作前亦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偏盲、暗点,半身麻木等。
发作呈周期性,持续4 h~48 h,偶达数天。
可伴有恶心、呕吐、烦躁、畏光、面色苍白及视物旋转等症状。
邱保国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第三批师带徒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在治疗心脑血管、内科杂病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邱老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脑系疾病偏头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邱保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郑州450000),E-mail:*********************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
《素问·太阴阳明论》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阳,或痰浊、瘀血痹阻经络,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
邱保国教授临证经验点滴
鲁嵬;徐江雁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9(024)007
【摘要】邱保国,男,1936年生,湖北武汉市人。
1960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工作后又专修中医二年,普内科及心血管病各一年。
先后在河南省医疗防疫大队任内科医师,业务小队长,驻马店地区医院内科任负责医师;河南省中医研究所任临床研究副主任;河南省医学情报所任研究员,所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任院长,研究员。
被批准为省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总页数】2页(P1231-1232)
【作者】鲁嵬;徐江雁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450008;河南中医学院,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邱保国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J], 庆慧;崔翠林
2.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J], 杜文森
3.邱保国教授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经验 [J], 杜文森;王玉玲;刘红亮
4.邱保国教授辨证论治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J], 崔莉芳;罗继红;李志毅
5.邱保国教授治疗痛风临床经验 [J], 田中华;赵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邱保国教授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经验杜文森;王玉玲;刘红亮【摘要】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危及生命.邱保国教授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治疗本病效果显著.【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15)015【总页数】3页(P1937-1939)【关键词】室性早搏;邱保国;经验;名老中医【作者】杜文森;王玉玲;刘红亮【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州 450000;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R256.2室性早搏(又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
频发或多源室性早搏是促进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祖国医学并无室性早搏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而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等范畴。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行血脉而藏神明,心病则气血逆行,神明不安,发为惊悸、怔忡。
其病因病机与外感内因、内伤七情、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不荣,血脉不得充盈,搏动无力,脉气失于连续;标实多为血瘀、气滞、寒湿、痰浊、脉道痹阻不畅,心脉涩滞,搏动循行失常,致心动悸、脉结代。
病位在心,关乎五脏。
邱保国教授是人社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第三批师带徒专家、河南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中医药研究院内科主任医师。
邱保国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已经五十余载,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对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诊治经验颇丰。
笔者有幸跟随邱老学习,现将邱保国教授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是内科常见病,可以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由表及里,由气入营,传至心包及心而致病;或长期精神刺激,损伤心脏而发病;或饮食失节、膏粱厚味、饮酒无度、损伤脾胃、生湿生痰、阻碍气机、损伤心气而发病。
邱老用药心法(7):四逆散临证发挥邱健行教授出生于番禺中医世家,自幼耳闻目睹长辈济世救人之术,1965年从广中医中医系毕业后开始了“中医人生的历程”;在清远工作期间,拜当地名医黄峰主任为师,逐渐掌握了中医治病的精髓,人称“小黄峰”;1974年被任命为清远中医院业务院长。
期间结识了他的岳父佛山名医管铭生(1978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岳父祖上三代都是佛山有名的中医名家,第一代是清代二品军医官管金墀(chi);管铭生老先生精通《伤寒论》善治内科疑难杂症;邱老从岳父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术,一生行善的高尚品德,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邱老喜欢读的中医书《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陈修园医著》《邓铁涛临床经验辑》。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等四味药物配伍而成,具有调和肝脾、疏通肠胃、透邪解郁作用,临床广泛用治四肢逆冷,或胸、胁、脘、腹胀痛不适,心悸,胃纳不好,大便不正常,或泄利下重等病,是临床上的常用方剂。
本方所治“四逆”,是指外邪人里,或热郁于里,郁遏气机,不得疏通,导致阳气内郁,不能温达四肢,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真正的少阴病,手足逆冷,脉微欲绝,由于阳衰阴盛所致的四肢厥冷有本质不同。
四逆散的立方要旨,在于“疏肝”。
疏肝,是指疏泄郁滞之气,使气机通畅。
气机郁滞,是肝胆、胃肠以及胸胁、心肺、甚至妇科等多种脏器疾病共有的病理生理基础,故用本方疏肝理气,通达气机,能起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与柴胡合用,敛阴和阳,条达肝气,又可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降气,与柴胡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共奏升清降浊之效;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健脾和中。
全方共凑调和肝脾、疏通肠胃、透邪解郁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
邱保国研究员汗证治疗五则第 1578 期作者 / 吴瑗杜文森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邱保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编辑 / 许红⊙ 校对 / 钱秀华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
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
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
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邱保国研究员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事临床医疗研究工作50 余年,理论造诣深厚,临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病及内科杂病。
汗证是以汗液外泄异常为表现的一种病症,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
邱保国研究员临证总结出从调和营卫、活血化瘀、健脾化湿、补肾养阴、滋阴降火方面治疗汗证的5 法,总结报道如下。
1 调和营卫,温阳敛阴止汗患者,男,48 岁,1999 年4 月18 日初诊。
主诉:周身汗出1 个月余。
现症见:遍身汗出,畏风恶寒,倦怠,舌质红,苔白,脉沉细。
患者1 个月来周身汗出,不分昼夜,湿透衣衫,曾在外院服补阴敛汗中药,多剂不效。
中医诊断:自汗,证属阴阳失调、卫不外固、营卫不和。
治宜调和营卫,益气温阳,养营敛阴,涩汗止汗。
按:本案汗出不止,昼夜汗出浸湿衣衫,可看出本案不能单纯以“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来论治。
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谓:“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本证主要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定论,治宜不固卫表,调和营卫,以玉屏风散、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重用黄芪实卫固表,治其本;用黄柏、知母、五味子敛阴养阴,防过汗伤阴,配桂枝调和营卫;再以麻黄根、浮小麦、煅龙牡涩敛止汗,治其表。
标本兼顾,获良好效果。
2 活血化瘀治汗患者,女,50 岁,2005 年8 月16 日初诊。
主诉:盗汗3 年余。
郁证的辨证论治(4)——陈老中医系列讲座之六(接上文)七、我对郁证的体悟(一)认识“郁”诸脏腑之郁不外乎气血津液之郁。
气郁为诸郁之始,亦为诸郁之因。
这点很重要,也很好理解,而且必须理解和掌握好。
诸郁之间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气郁由气及血致血郁;气郁由水湿潴留而发为湿郁;湿聚酿痰或郁或灼津成痰而为痰郁;气郁则使水谷不化、食滞不消而成食郁;痰、食、湿郁又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诸郁相因为病,兼夹互见。
情志之郁,最能影响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而继发郁证,为郁证的重要内容。
发病人群,以妇人为多,“在妇人尤有贪、恋、慈、爱、妒、嫉、忧、患,八者杂一,则坚牢不破,无论富贵贫贱,感此最多”。
从病机上看,情志之郁分三,怒、思、忧郁,而悲、恐、惊三者致郁皆可归为忧郁。
(二)治疗原则1)治郁调气为先郁病虽多,且纷繁复杂,但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升提为次。
至于降火、化痰、消积,尤当临证分清何多何少治之。
故调气为先为总则。
复杂的郁证,实证虽多,也有虚证兼夹,亦当调气补虚并用。
先贤有云:“有素虚之人,一旦事不如意,头目眩晕,精神短少,筋痿气急,有似虚证,当先开郁顺气,其病自愈”。
2)审因论治辨识郁证的病因,针对性治疗,祛除病因,有利于气机的恢复。
如在调气的同时兼疏风、散寒、解暑、祛湿、润燥、泻火之药。
饮食致郁要先调脾胃,祛除食积。
情志之郁要疏解情绪与药物相结合治疗。
“凡怀抱不舒,遭遇不遂,以及怨旷积想在心,莫能排解,种种郁悒,各推其源以治之。
然以情病者,当以理谴以命安。
若不能怡情放怀,至积郁成劳,草本无能为挽矣”。
这是先贤的衷言,实践证明,用之效得益彰。
3)移情易性“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这是本人认定的铁律,若不如此,其效甚微。
情志之郁,尤需疏导启发,并解释脏腑功能状态对情志的影响。
通过药物调整的可能性,指导病人消除各种致病因素的干扰,减轻痛苦的方法方式,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郁证的预防郁证虽繁,但也可预防,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无处不可及,无处不可为。
郁证临床辨治
邱存全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09(007)010
【摘要】@@ 临床因精神抑郁导致气机不舒而形成多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患.笔者就"郁证"辨证诊治略谈体会.rn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所谓"郁"者,乃滞而不通之意.<丹溪心法·六郁>中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寿世保元·郁证>中亦指出:"夫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六郁之病见矣".本病在临床上颇为多见.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邱存全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清河中心卫生院,6351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郁证的临床辨治 [J], 郑进
2.浅谈郁证的临床辨治 [J], 杨建萍;徐建华
3.新安医家程原仲辨治郁证经验探析 [J], 唐胜强;李佩佩;黄辉
4.宗火郁证辨治带状疱疹的体会 [J], 耿贤华;彭越;彭建中
5.司国民教授从气、痰、阴阳辨治郁证经验 [J], 李雯雯;刘存成;彭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邱保国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庆慧;崔翠林【摘要】邱保国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经验颇丰.邱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肾虚肝郁,病根在肾,重点为肾阴肾阳失调,脏腑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并以此立法,辨证论治,疗效显著.【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中医师;邱保国;临床经验【作者】庆慧;崔翠林【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4;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11+6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所致的一组症候群。
中医历代医籍并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专论记载或探讨,大多散见于脏躁、百合病、年老血崩等,或依其临床表现的重点不同,各归属于中医相关病名中,如心悸、头晕、失眠、崩漏等。
直到近年,绝经前后出现的各种症状才被给予统一的病名“绝经前后诸症”。
现代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降低、促性激素升高,致神经、内分泌功能整体性失调(尤以下丘脑—垂体—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为主)而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情志症状。
邱保国教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南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在老年医学的文献研究、老年心脑血管病、内科杂病及新药研究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邱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肾虚肝郁,病根在肾,重点为肾阴肾阳失调,脏腑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并以此立法,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邱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整理如下。
症见:月经推迟,稀发,量少,甚或闭经,阴道干涩,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胸闷不舒,两胁胀痛,舌红少苔,脉弦细稍数。
辨证:肾阴不足,肝气郁结。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杜文森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14(27)12
【摘要】邱保国教授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的第三批师带徒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采用中医、西医两种方法治疗临床疑难杂症,在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面,学验丰富、造诣颇深.邱老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脾肾阳虚,胃阳衰败,痰湿内阻;或因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或胃阴不足,失于濡养所致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病.临床治疗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补益脾胃、温阳祛寒、降逆化痰,滋养胃阴,降逆宽中为治则,治疗各种疑难性胃轻瘫症,效果明显,不易复发.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杜文森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4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邱保国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2.全国名老中医邱保国治疗郁证经验
3.邱保国治疗心房纤颤的经验
4.邱保国教授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经验
5.邱保国教授治疗痛风临床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邱保国治疗放化疗后致虚损证经验邱保国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邱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工作近5O年,学贯中西,尤其对中医虚证研究,造诣颇深,治疗颇有特色。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诊治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致虚损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现代医学缺少有效治法,除外科手术外,化疗、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而化疗和放疗是造成肿瘤病人虚损证重要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出严重局部和全身毒、副反应,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者可致死亡。
主要症状有倦怠乏力,食欲减少,脱发,畏寒肢冷,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腹泻,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时血红蛋白降低,肝功能损害及心肺毒性、神经系统损害等。
虚损,即虚损劳伤,以脏腑亏损,元气与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
化疗、放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症状,符合中医学虚损证或虚劳证,外涉筋骨皮肉,内及五脏六腑,以阴阳气血亏损,脏腑劳损为主要机转,而五脏阳气和阴精亏虚,又是虚劳证基本病机。
《难经·十四难》对虚劳致病有较深认识:“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床”。
而《脾胃论》则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之气损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所由生也。
邱老师认为,早期化疗、放疗常出现白细胞减少、头晕乏力、171干等,多为肝肾不足、气阴亏虚所致,渐出现恶心呕吐、纳减、面色胱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腹泻等脾胃虚弱或胃气上逆等证;严重者出现消瘦,声低无力,气不得续,畏寒怕冷,面色咣白、手足不温,表现为脾肾阳虚或气血两亏等。
治疗虚损证,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同时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应用补益法治疗虚证,应重视脾、肺、肾的作用,《脾胃论》中主张:凡内伤虚损之病,必从脾胃调治,而调补脾胃,又重在升发脾胃阳气。
浅述经方治疗郁证
黄锦鹏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2(32)6
【摘要】经方用于郁证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
少阳为枢,为人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且能疏利气机,通调水道,故《伤寒论》主要从少阳论治郁证。
然而现代所报道用于治疗郁证的经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从少阳论治,而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症用是方。
【总页数】3页(P665-667)
【关键词】《伤寒论》;经方;郁证;从少阳论治;桂枝汤类方;泻心汤类方
【作者】黄锦鹏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16
【相关文献】
1.邵念方教授治疗中风病特色浅述 [J], 祝维峰;周迎春
2.浅述用自拟的升降散治疗外感风邪之火郁证的临床体会 [J], 李红娜;宋轶群;王清泉
3.柳氏益元荣髓膏滋方辨证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浅述 [J], 李萍
4.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杂病浅述 [J], 边至慰
5.查氏膝痹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浅述 [J], 吴世芳;查和萍;范志勇;李珊珊;邵开超;林月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