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信息技术 思考题

农业信息技术 思考题

农业信息技术 思考题
农业信息技术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集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技术于一体,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2.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或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AI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农业信息技术是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控制技术等。目前在农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及其集成系统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等。

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可应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农田精细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治、农业教育与培训等领域,能够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

3.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在农业领域引进计算机技术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从1990 年开始,我国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模型及实用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1995~2000 年期间,国家863 计划306主题在全国相继选择建立了北京、云南、杨凌等20 多个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1997 年10 月,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成,开始组建农业信息网络“金农工程”。2001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挂牌成立,技术上依托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我国一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相继成立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与教育、示范与推广工作。

“七五”以来,我国在农业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遥感监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网络、农业自动化控制、精确农业技术等领域开展了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已建成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作物种子资源数据库等100 多个,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自80 年代开始,开发了5 个863 品牌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00 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如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已初步建成的“金农工程”,已经能够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联网,而且也实现了与国内各农业网络的联网。畜牧生产的自动控制可优化饲料配方,工厂化农业生产如温室栽培,已经得到广泛示范与初步生产应用。我国还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制出耕地变化监测系统,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系统,作物产量气候分析预报系统,作物短、中、长期预报模型,小麦、水稻遥感估产信息系统等。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863 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进行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了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初步实现了玉米、水稻株型结构数字化设计,建立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四大作物的气候-土壤-作物综合系统模型,初步形成了畜禽数字化养殖技术平台和数字林业公共技术平台框架。先后在上海浦东、吉林省、黑龙江省、新疆以及北京的小汤山等地建立了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大田作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农业集成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过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以及农村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数字农业方面,开展了农业生物-环境信息获取与解析技术、农业过程数字模型与系统仿真技术、虚拟农业与数字化设计技术、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和农业数字化控制技术研究。在精准农业技术方面,研究开发了精准作业车载土壤信息和作物信息采集的共性技术与产品、精准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模型及农田变量作业处方生成技术、精准作业控制与导航技术、农业机械装备

总线技术和作业电子控制单元技术。在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精准农业重大装备、精准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精准农业推广模式与组织机制等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步伐虽然很快,但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尚处于分散无序、部门分割状态,信息资源封闭、不能共享。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数据库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欠缺和重复并存。农业信息技术产品少,商品化的应用软件较少,而且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总体上,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实际应用水平还很低。

4.农田生物信息包含哪些类型?有何特点?如何采集和提取农田生物信息?

1. 农田生物信息的类型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人们要实时观测农作物生理特征、作物结构特征、病虫草害危害特征,以便适时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标。

(1)农作物生理功能信息。农作物地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呼吸强度、蒸腾速率以及地下部根系对养分、水分吸收、运输与转化状况等生理功能信息,是判断作物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基本依据之一,需要采用各种特殊的仪器或传感器来取得,而其具有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则需要用多传感器技术。

(2)农作物结构信息。农田作物的结构包括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作物微观结构指农田作物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及其组成成分,可以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法等测量。作物宏观结构包括作物长势、生长速度、基本苗数、LAI、分蘖数、植株形态、作物根系生长及其分布等宏观信息,可以用光谱分析结合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来取得农作物形态结构信息。

(3)农作物病虫草害信息。农田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状况、危害的程度以及杂草对农作物生产的胁迫状况,可为农田病虫草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这些生物信息可以通过化学、物理传感器来取得,也可以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采集。

2.农田生物信息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农田生物信息的特点与相应的研究方法如下:

(1)农田生物信息的层次性。农田作物物种不同、生长状况不同、群体与个体结构形态不同,而同一物种结构也有微观和宏观结构之分。对微观信息的采集主要采用光谱、波谱、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宏观信息的传统采集方法主要依靠人的感官进行定性描述,而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方法可以对宏观物体的形态特征、纹理特征与灰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2)农业生物信息的多元性。农田生物系统组分复杂,其生物信息表现出多元性特点,通常为满足活体、整体和动态测定的要求,采集到的信息往往是多种组分信息的叠加,信息采集需要用多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其信息的分离、利用则需要多组分信息分离技术,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

(3)农田生物信息属于弱信息。各种农田生物信息包含于复杂的农田环境系统中,许多非生物环境产生了很强的背景信息,使生物信息变成了弱信息,给生物信息的提取带来一定的困难,必须采用弱信息提取与恢复技术,使弱信息变强。

(4)农田生物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农田生物信息随空间和时间不断发生动态变化,生物信息采集要考虑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注重实时性和空间分布差异,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如何采集和提取农田生物信息?

1. 农田生物弱信息的增强技术

农田生物信息数据中包含了多种信息的重叠,分析信号包括两部分:由待测组分产生的部分和由样品中的其它成分或环境、仪器产生的部分,后者被称为背景。其中变化有一定规律的背景称为系统背景,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无一定规律的背景称为随机背景(噪声)。系统背景的消除与降低主要采用计算机差谱技术和导数光谱技术。计算机差谱技术可对存储的图谱进行数据处理,对两张图谱进行差减,已达到溶剂、基体的扣除,以及多组分光谱的分离等。导数光谱或微分光谱是以吸光度对波数(或波长)的导数为纵坐标,以波数(或波长)为横坐标所记录的光谱图,可以消除或降低信号中的低频分量,消除背景的影响。随机背景的消除与降低主要采用数字滤波技术、傅里叶变换滤波和小波变换等方法。

2. 农田生物多元信息的提取技术

对于采集并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中的复杂样品图谱信息数据,可用多元信息处理技术从中提取信息。化学计量学方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多元信息提取方法,是应用数学与现代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

术,设计和选择最佳测量程序与实验方法,并通过解析分析化学数据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化学信息。即对通过 1 组待测成分含量已知的标准样品,对它们进行光谱区的全程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建立样品组分含量与样品光谱之间的数学关系,再测出未知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光谱,就可以确定其中待测成分的含量。其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MLR)、逐步回归分析法(SRA)、主成分回归法(PCR)、卡尔曼滤波(KF)、偏最小二乘法(PLS)、人工神经网络(ANN)等。

3. 农田生物宏观形态结构信息提取技术

对于农田宏观结构信息的数字图像,宜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所谓数字图像就是图像各点的灰度值的二维数组。根据灰度层次、光谱轴和时间轴上的组合方式的不同,数字图像可分为二值图像、浓淡图像、彩色图像、多光谱图像、立体图像、动态图像等。农田生物色度信息就是用RGB 三基色不同数量级的合成来表示。数字图像可用应用程序自由的进行处理,再现性好,精度高,适应面广。

分析图像是为了识别和理解图像所表示的对象,必须提取图像中被研究对象的形状和纹理的二维特征。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的农作物宏观结构信息有:

(1)几何形状结构信息的提取。农田作物群体几何形状信息包括叶面积指数、覆盖率、田间基本苗、田间作物动态生长状态等。如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获得其株型的特征信息,可为育种中合理选择株型提供高效、精确的依据(图2-8)。

(2)纹理特征信息的提取。纹理特征是指图像中灰度和颜色的二维变化图案。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不同间套作方式、不同生育时期的的农田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提取这些纹理特征可以为研究作物栽培模式提供依据。

(3)颜色特征信息的提取。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肥量等条件下农田具有不同的颜色特征。作物遭受病虫害侵袭后,叶色变化、叶片与植株变形,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观测到,从而可以快捷地对农田进行大面积的监测。

5.农业遥感领域主要包括哪些?如何进行农业资源遥感调查和监测?

农业遥感领域主要包括哪些?

我国农业遥感监测发展30 多年来,以资源调查为先导、资源监测为焦点、产量预测为重点,在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根据遥感的定义,将遥感技术和方法应用到某个专业领域便构成了一个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获取、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等。

按照大的研究领域,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按照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及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

一、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

1.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

2.森林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

3.草原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

二、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

1.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方法

2.农作物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监测

3.作物氮素诊断与叶绿素含量监测

4. 作物水分含量遥感监测

三、土壤水分遥感监测

1.裸地土壤水分遥感方法

2.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遥感方法

3. 土壤水分的微波遥感监测方法

四、农作物遥感估产

1.遥感估产的原理与方法

2.遥感估产模型

五、作物品质遥感监测

1.作物品质遥感监测流程

2.作物品质遥感监测预报方法

六、农业灾害遥感监测

1.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

2.旱灾遥感监测

3.洪涝灾害遥感监测

4.火灾遥感监测

如何进行农业资源遥感调查和监测?

传统农业资源调查方法费时费力、成本很高、精度较低。卫星遥感遥感可周期性重访地球表面,对耕地面积、种植面积、森林资源、土壤侵蚀、草原退化等进行实时监测。

1.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

由于遥感技术对土地观测具有覆盖面广、宏观性强、快速、多时相、丰富的综合信息等优点,已经较普遍应用于土地调查制图与监测中。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遥感,大区域范围研究一般采用低分辨率小比例尺的AVHRR、MODIS 图像,而局部区域及资源调查一般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TM 图像、SPOT 图像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SAR)图像不受大气限制,对于常年为云雾所遮盖的部分地区,利用SAR 系统可以大面积快速成像以了解土地资源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我国首次利用美国陆地卫星MSS 数据进行了全国范围15 个地类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按1:50 万比例尺成图,宏观地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填补了我国土地资源不清的空白。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展了全国耕地变化遥感监测和县级农业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建成了全国1:10 万比例尺的农业土地资源数据库和全国分县农业土地资源信息系统,为各级政府及各专业部门制定规划、计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同时也为我国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本底资料。

2.森林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能迅速跟踪动态变化、重复不断地提供信息等优点,结合野外抽样技术,能做到精度高、速度快、成本低、自动化连续及时提供森林资源的数据。一般采用多波段、多时相、多种分辨率的数据进行森林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NOAA 卫星广泛用于监测全球森林宏观变化,TM、SPOT 用于区域、小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分辨率更高的高光谱遥感以及IKONOS 可实现对林斑、小斑乃至单木的监测。对于树种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图像色调和纹理的不同;对森林生物量的估测,可以利用多通道的SAR 数据来实现。林业遥感的技术路线为:卫星数据校正、不同季节图像数据复合和分层分区分类、森林资源信息提取以及形成标准化图件。根据标准化图件,就能对森林的状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从而进行动态监测。

3.草原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

草原植被的宏观遥感监测是快速、准确了解草原状况、实现对草原科学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依据。草原遥感监测主要包括对草地面积、类型、生物量等内容的遥感监测。

(1)草地生物量估算。精确地估测草地的可食牧草量,可以合理控制牲畜量,维持草畜的动态平衡。准确及时地获取区域牧草产量以及随时间、空间变化特征,是实现合理、高效、持续利用草原资源的前提。通常采用高光谱遥感获取的NDVI、“红边”(REP)来估算草地生物量。当植被盖度比较高时,用NDVI 估算生物量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进行草地生物量估测的实例,都取得了比较高的精度,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从卫星高光谱图像上进行生物量的估算。

(2)草地种类识别。对草地种类识别的目的是监测草地的退化程度。目前草地退化监测主要还是基于植被指数变化的方法,寻找表征草地退化的指示种的特征波段,从而实现在高光谱图像上进行识别。同样,相关草地种类识别和草地退化监测数据是对地面光谱测量数据分析得到的,能否将其在卫星高光谱图像上区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3)对草地化学成分估测。应用遥感技术测量和分析叶片乃至冠层的生物化学信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可以了解植物的生产率、凋落物分解速度及营养成分有效性。根据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变化可以评价草地的长势状况,如通过遥感监测草地植被的粗蛋白含量,以便决定草地是否被继续利用。目前,关于草地植被长势和健康状况的遥感监测研究相对较少,可借鉴农作物长势的遥感监测方法。6.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有何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集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一门边缘技术学科,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一般的,GIS 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GIS 是一个空间型的信息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3)GIS 的操作对象是地理数据,既有空间数据,又有属性数据,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从而提供了一种认识地理现象的新方法。(4)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完成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地理分析、地理决策。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地理图形和空间定位的空间型数据管理系统。(5)能够对空间信息数据进行图形化输出,表达形象直观,便于决策应用。(6)GIS 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应用数学、遥感、GPS、空间数据库、图形图像处理及各种应用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7)一些GIS 软件还提供了和其他系统软件的数据接口,实现和其他软件的数据共享,还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7.农业专家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趋势是什么?

1.农业专家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和应用已经经历了20 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比,在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和应用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农业专家系统研究水平偏低,专家系统性能较差。我国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的历史较短,研究力量相对单薄,计算机技术人员与农业领域专家结合较差,缺乏既掌握农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虽然已开发的农业专家系统数量众多,但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上都有很大差距。现已开发的众多农业专家系统中,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存在较大差距,有些系统有较好的结构和较强的功能,而一些系统甚至没有独立的知识库和推理机构,不能算作真正的专家系统。

目前,在我国农业专家系统开发中,由于农业领域知识源的缺乏,数据收集和知识获取困难,使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受到制约。知识库的知识数量较少且质量较差,以常识、基本原理和科普性知识类型的文本描述为主,缺乏数学模型、图形、图像、图表、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知识综合表达;与农业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优化模型、决策支持系统、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等结合不够,不能提供声、图、文并茂的专家知识。推理机制简单,解释性能较差,用户界面不友好,先进性和实用性不够,尚未达到真正领域专家的水平,起不到“专家”的作用,限制了农业专家系统的推广应用。

(2)农业专家系统软件技术较差,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困难。虽然众多研究者从各自的实践中摸索总结提出了知识表示和推理策略等专家系统开发技术方法,但农业专家系统软件设计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方法,软件的兼容性、支持分布计算、可插拔、可扩展、可移植、可替换等性能较差,低水平和重复性研究居多。如未采用客户/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的分布计算结构;软件开发局限在传统软件开发模式中,软件重用、升级与扩展方面不足;对新技术集成能力不足,开发周期长、升级维护难;软件系统分散、独立,不能准确裁剪和定制,难以集成为功能丰富、适应面广、应用水平高的规模化大型专家系统应用系统。另外,我国已经开发和发布了5 种“863”品牌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在将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进行分离、提高农业专家系统开发效率、减少了重复开发方面有一定成效。但是这些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使用过程对用户要求过高,只适合软件开发人员使用,很难在农业基层推广普及,实现产品化程度较低,至今推广应用情况不佳。同时,由于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经济收入少,购买电脑和农业专家系统软件投入高,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2.农业专家系统发展趋势

针对当前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赵春江等提出了农业专家系统设计分层方案,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基于各种信息技术开发通用农业专家系统平台,提交给系统管理员和知识工程师进行二次开发,只要装入不同领域的知识规则,就可非常方便快捷地开发出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专家系统开发框架,然后经过一般用户的不断使用和连续反馈,经修改完善形成特定领域的专家系统。为

此,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具有以下发展趋势:(1)面向不同用户层(程序员、知识工程师、农业专家)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生成和辅助工具,提高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效率。(2)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处理,信息挖掘、知识发现等。(3)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与协同式农业专家系统,扩大系统适应范围,满足用户跨时空服务需要。(4)克服专家系统的一些缺点,如知识处理的浅层性、狭窄性,集成模型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等。(5)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交叉,向嵌入式设备、数字终端等技术产品化发展。

8.什么是精确农业?发展精确农业的意义是什么?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简称PA)首先由美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20 世纪90年代初倡导并实施的。在国外,与Precision Agriculture 意义相近的词有Precision Farming、Site 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简称SSCM)、Prescription Farming 等。国内对其译文也不尽相同,如精确农业、精准农业、精细农业、精致农业、定位农业、农作物定位管理和处方农作等,其内涵都是一致的,是指精细、准确的农业。精确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又叫精准农业、精细农业,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即所谓的大农业,包含精细农作(Precision Farming)、精确养殖(Precision Feeding)和精确加工(Precision Processing)等方面,是指为了挖掘并谋求种植业和畜牧业利润最大化,所采取的精确投入的农业生产管理手段。

狭义的精确农业是指单纯的种植业,即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确农作”(Precision Farming)技术,是基于农业信息技术与机械装备技术集成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所谓精确农业或精确农作是一种基于农田小区作物生长环境差异性实施变量投入的生产管理技术,能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精确农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生产手段精细、资源投入精省、运作尺度精确、收获高产优质、经济高效安全。

实际上,国内外精确农业研究仍然基本上仍集中于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确农作”,即狭义的精确农业。目前,精确农业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众多学者对“精确农业”的概念表述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三个共同点:(1)基于作物及资源环境的时空差异特征;(2)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大农业收益和最小环境危害为目标;(3)以3S 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把精确农业理解为: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变量控制技术(VRT)等现代高新技术,与农学、土壤、植保等学科相结合,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不同农田小区,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作”。

在20 世纪后半叶,随着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水分、肥料、农药等使用量持续增加,在获得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的同时,农田盲目投入和浪费所带来的资源短缺问题、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化石能源大量投入所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经济效益低下问题等日益突出。20 世纪80 年代各个发达国家对农业经营中农业生产力、资源、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导致了持续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同时,对有效利用农业投入、节约成本、提高农业利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减少环境后果的迫切需求,客观上要求改变现有作物生产管理方式,寻求一种既能减少农田物质和能量投入,又能够增加或维持农田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环境的作物生产管理技术。

千百年来的作物生产都是在区域或田块的尺度上,把耕地看作是具有作物均匀生长条件的对象进行管理,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也是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品种选择、土肥监测,通过地区试验积累的适于当地的栽培管理措施向农户推荐使用。实际上,在同一农田内,地表上、下亦存在影响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的明显时空分布差异,包括农田内作物病、虫、草害总是先以斑块形式在小区发生,再逐步按时空变化蔓延的(图8-1)。那么,根据作物产量和田间土壤特性在田间分布差异性,实施“农田小区定位管理”和“处方农作”就成为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然技术选择方向,为精确农业技术的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微电子技术迅速实用化,推动了农业机械装备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监控技术、农田信息智能化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发达国家为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发展高速、大马力等各种复式作业机械,一批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产品迅速开发出来并装备到农业机械上,实现了农业机械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农田作业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进入20 世纪90 年代,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民用化为农田空间信息采集和作物定位管理奠定了基础,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农艺、土壤、植保、资源与环境等学科优化决策支持技术也得到发展。由于现代农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定量获取影响农田作物生长因素及最终产量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基于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分布式调控,达到田区内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产量成为可能,成为精确农业技术思想实施的必要条件和技术手段。

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得以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产生和发展(图8-2)。精确农业是基于3S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定量决策、变量投入并定位精确实施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现代农业生产精确管理思想,它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信息获取手段,分析作物营养状况、土壤供肥能力和病虫害的空间和时间变化量来进行耕作和田间管理决策,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水肥等农业资源投入,一反传统农业大面积、大群体平均投入的资源浪费型作法,既保证了作物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又避免了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农田水土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严重后果,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或维持)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以求农业生产的最佳效果和最低代价。因此,精确农业也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应,对于最大限度挖掘耕地生产潜力、实现农业生产要素高效利用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9.如何促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1)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率。

(2)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完善。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和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网站。

(3)加快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为实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4)建立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信用认证、信息传输、物流配送、支付系统等相关机制和体系,以及税收、网络安全等相关的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纸X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X、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相对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4.信息编码:即将各种信息用二进制位来表示,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即机器语言)。 5.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提出“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即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论之父”:申农 6.eniac爱尼阿克:1946年2月14,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7.计算机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第五代,智能化和网络化) 代次年份主要采用的元器件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7 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1978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8.计算机存储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8位=1个字节 9.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0.n个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 1.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 2=1*25+1*24+1*22+1*20=53 2.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0=(11010 )2 13.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14.在计算机内汉字以代码形式表示,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我某用gb2312-1980标准进行汉字编码。 1. 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2. 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以字音为主)、形音码(以字 型为主) 3. 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在计算机中,用第一个字节标记区码,第二 个字节标记位码。 18.模拟量:连续、平滑变化的量称为模拟量(或模拟信息)。容易失真受外界干扰。 19.数字化:将模拟量变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或数字信息)。如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光盘里记录的信息等。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 1. 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 换(a/d转换)”, 2. 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 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 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k 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000次。 4. 数字化声音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分级的细密程度,采样频率 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序也越好,数据量(即储存空间)也越大。 5. 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 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列起来构成一幅画,这些点称为像素(pixel)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样本

当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是指获取、解决、传递、存储、使用信息技术,是可以扩展人们信息功能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感知域、敏捷度、辨别力和作用范畴技术,涉及传感、测量、辨认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当前广泛使用重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延伸,涉及数字程控互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精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解决技术:信息解决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播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性辨认,信息与互换码之间转换,信息整顿、加工、生成,以及运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功能是依照输入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实行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扩展延伸。重要涉及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解决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征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技术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普通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具备一定温度和其他环境因子调控设施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办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重点.doc

农业信息技术 —* . 农村信息化:就是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 农业信息产业化:指由分散的信息活动演变成整体的信息产业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机构企业化、信息服务产业化。 农业产业信息化:指在农业部门内,通过大量采用农业信息技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业效益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种、养、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农产品商贸电子化等。 农村信息化的内容: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农民生活信息化 农业生产信息化:指植物栽培、动物养殖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达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 农业科技信息化: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便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协同攻关,避免重复,少走弯路,多出、快出成果C 为什么要进行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 土地、大气、水、农业生物品种等都属于农村资源与环境范畴。这些资源是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且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自然资源。要想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就必须掌握它们的分布、性质及其利用的变化,并取得实时性资料,这用常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建立农村资源、环境信息网络,可以正确、及时地了解农村资源和环境变化,及时正确地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对策,从而达到既高效利用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农村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是整个农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其关键内容是建立各种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及其相应的检索系统。 农村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产业发展、农村信息人才、农村信息化外部环境 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1)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农村信息化的深入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有利于强化与国外的联系, 促进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自主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去。(2)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3)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4)农村信息化能够促进科教文卫公共事业建设,并保证其协调发展o (5)农村信息化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巨大压力。 农业数据库:是-?种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管理、重复利用、分析预测-?系列有密切联系的农业方面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软件,它的职能是维护数据库,接受和完成用户程序或命令提出的访问数据的各种请求。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接受者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者E-R模型:

江西省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

江西省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必修)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1、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要会判断什么是信息)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2、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另外,信息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周地或异地被多个人共享,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5)普遍性—普遍存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农业信息技术整理讲解学习

农业信息技术整理

信息农业技术 ——考点整理考题题型: 名词解释(10*3)选择(10*2)简答(5*6)论述(2*10) 重点部分: 第一章 信息农业的定义:以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等具有明确时空尺度和定位含义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和解决农业税呢过禅活动信息变化规律的科学。 信息农业的内涵:由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应用系统三方面组成。 理论基础:涉及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土壤学、农学等多个领域理论知识。 关键技术体系:包括农业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模拟和信息控制这四个主要方面。 应用系统:以农业信息学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应用领域为服务对象、以农业信息为主线,定量描述农业系统与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并广泛应用于如设计生产方案、实施精确管理等多个农业产业领域。 信息农业的关键技术: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监测、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管理决策、农业信息服务 国际上著名的生长模型: 美国的CERES系列模型、荷兰的SUCROS模型和澳大利亚的APSIM模型 第二章 数据与信息的定义与区别: 数据: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信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就称为信息 区别:数据只有对实体产生影响时才能称为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存储数据、建立并维护数据结构、允许多个用户并发访问、加强安全性和保密性、允许提取和操作已存储的数据、实现数据录入和数据加载,提供对指定数据快速提取的高校索引机制、通过备份和恢复过程保证数据免遭丢失。 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 由二维表显示关系,一行是一个元组,一列是一种属性,包括主码、域、分量和关系模式,以这样的模式存储数据集合的计算机系统被称为关系型数据库。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软件: Microsoft Access、Oracle、My SQL、Microsoft SQL Server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个强大的通用关系数据库语言。 SQL功能:利用SQL,我们可以在属性数据库中方便地实现属性信息的复合条件查询,筛选出满足条件的空间对象的标识值,再到图形数据库中根据标识值检索到该空间对象。 第三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简言之,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系统软件、系统硬件、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输入功能数据编辑功能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 数据查询检索功能数据分析功能数据显示输出功能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地图是GIS的一个数据源,是地理数据的传统描述形式,不仅含有实体的类别和属性,而且含有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空间尺度对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影响: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农村信息化概述 1、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就是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 2、农村信息化的容: (1)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土地、大气、水、农业生物品种等都属于农村资源与环境畴。建立农村资源、环境信息网络,可以正确、及时地了解农村资源和环境变化,及时正确地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对策,从而达到既高效利用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作用、即为什么要进行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2)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 (3)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化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便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协同攻关,避免重复,少走弯路,多出、快出成果。 (4)农村教育信息化、 (5)农村管理信息化、 (6)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指植物栽培、动物养殖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达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 (7)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8)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9)农民生活信息化 3、农业信息产业化:农业信息产业化主要是指由分散的信息活动演变成整体的信息产业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机构企业化、信息服务产业化。 4、农业产业信息化:农业产业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农业部门,通过大量采用农业信息技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业效益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种、养、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农产品商贸电子化等。 5、农业信息化的构成要素: (1)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3)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4)农业信息产业发展 (5)农村信息人才 (6)农村信息化的外部环境 6、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 (1)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2)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 (3)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判断题 1. 信息化战争中,将陆、海、空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当成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错,陆、海、空、天、电等。 2.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对 3.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对 4. 信息争夺战包括信息进攻和防御装备。错,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 5.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对 6. 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外交战线和经济战线上。错,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 7.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对 8. 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对 9. 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无关,也与大学生无关。错 10.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对 11.C4ISR 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 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对

12.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阶段。错,必然阶段。 13. 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决定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负的是高素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人才。对 14. 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热兵器。错,机械化武器。 15.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宽,战争的威力极大提升,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 16. 信息对战争影响的关键是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作战指挥。错,用于决策和控制 17.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资源主导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空间立体化等。错,作战空间多维化。 18. 信息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对 19. 信息化战争的战场,正在由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对 20. 信息化战争是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21. 信息化战争中,C4ISR 系统是军队作战的“神经中 枢”和“大脑” 。对 22.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 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对 23.农业社会决定了其战争形态是热兵器战争。错,冷 兵器战争。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书生工作室 2012年7月12日 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链接】 1、信息定义: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就是信息,不就是物质,也不就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就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 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就是事物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的状态与方式 *信息就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就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与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就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同步练习】 (2008年省考题)1.萧伯纳说:“您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更多”。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信息的(c) A普通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2008年省考题)2、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就是( B) A、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B、信息对于所有人具有同等价值 C.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D.信息就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2009年省考题)3.我国古代人利用“燃烧的烽火”传递“入侵的敌情”,这个案例说明信息具有( B) A.普遍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0年省考题)4.“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B) A.普遍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1年省考题)5.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 ..的就是(D) A.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 D.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信息具有相同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知识链接】 1、信息技术就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与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其作用就是代替、扩展与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以电子技术,尤其就是微电子技术 .. ....为支柱,以信息 .....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 .....为核心,以通信技术 技术应用 ....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与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就是猿到人的标志)

农业信息技术整理

——考点整理考题题型: 名词解释(10*3)选择(10*2)简答(5*6)论述(2*10) 重点部分: 第一章 信息农业的定义:以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等具有明确时空尺度和定位含义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和解决农业税呢过禅活动信息变化规律的科学。 信息农业的内涵:由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应用系统三方面组成。 理论基础:涉及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土壤学、农学等多个领域理论知识。 关键技术体系:包括农业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模拟和信息控制这四个主要方面。 应用系统:以农业信息学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应用领域为服务对象、以农业信息为主线,定量描述农业系统与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并广泛应用于如设计生产方案、实施精确管理等多个农业产业领域。 信息农业的关键技术: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监测、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管理决策、农业信息服务 国际上著名的生长模型: 美国的CERES系列模型、荷兰的SUCROS模型和澳大利亚的APSIM模型 第二章 数据与信息的定义与区别: 数据: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信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就称为信息 区别:数据只有对实体产生影响时才能称为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存储数据、建立并维护数据结构、允许多个用户并发访问、加强安全性和保密性、允许提取和操作已存储的数据、实现数据录入和数据加载,提供对指定数据快速

提取的高校索引机制、通过备份和恢复过程保证数据免遭丢失。 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 由二维表显示关系,一行是一个元组,一列是一种属性,包括主码、域、分量和关系模式,以这样的模式存储数据集合的计算机系统被称为关系型数据库。 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软件: Microsoft Access、Oracle、My SQL、Microsoft SQL Server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个强大的通用关系数据库语言。 SQL功能:利用SQL,我们可以在属性数据库中方便地实现属性信息的复合条件查询,筛选出满足条件的空间对象的标识值,再到图形数据库中根据标识值检索到该空间对象。 第三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简言之,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系统软件、系统硬件、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输入功能数据编辑功能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 数据查询检索功能数据分析功能数据显示输出功能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地图是GIS的一个数据源,是地理数据的传统描述形式,不仅含有实体的类别和属性,而且含有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空间尺度对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库及 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全国电子信息应用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全国统一考试。该考试是对从事或即将从事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为企业合理选拔聘用信息化技术人才提供有效凭证。 信息技术模拟考试题库 1、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有效的措施是( D )。 A.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 B.不要把U盘和有病毒的U盘放在一起 C.不准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 D.给计算机安装防病毒的软件,并常更新 2、一个512MB的U盘能存储 B 字节(Byte)的数据量。 ×8 ×1024×1024 ×1024 ×1024×8 3、计算机病毒是 B 。 A.计算机系统自生的 B.一种人为特制的计算机程序 C.主机发生故障时产生的 D.可传染疾病给人体的 4、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 A 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 A.二进制码 B.八进制码 C.十进制码 D.十六进制码 5、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断电后正在处理的信息会丢失的存储器是 A 。 6、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 C 。 A.生物技术 B.媒体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播技术 7、内存和外存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C 。 A.能存储大量信息 B.能长期保存信息 C.存取速度快 D.能同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8、二十世纪末,人类开始进入 ( C )。

A. 电子时代 B. 农业时代 C. 信息时代 D. 工业时代 9、关于信息的说法,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 B. 一本书就是信息 C. 一张报纸就是信息 D. 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 10、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的举办商品展销会的消息 B.电视中的计算机产品广告 C.计算机 D.各班各科成绩 11、多媒体信息不包括( )。 A.影像、动画 B.文字、图形 C.音频、视频 D.硬盘、网卡 12、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 )。 A.编码技术 B.电子技术 C.通信技术 D.显示技术 13、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件的计算机是( )。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14、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 A.主机和外部设备 B.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C.主机和软件系统 D.操作系统和硬件系统 15、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 )。 A.程序和数据 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C.操作系统与语言处理程序 D.程序、数据与文档 16、微型计算机中,I/O设备的含义是( )。 A .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输入输出设备 D.控制设备 17、在以下所列设备中,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 )。

信息技术高考Flash知识点

①时间轴、帧、层、元件、库的概念②文档属性的设置③帧与层的基本操作④实例属性的设置 ⑤文本及应用⑥逐帧动画、简单对象的移动和变形⑦元件的编辑、应用与管理⑧音频素材的应用图一: 按上面的序号讲解其意思及功能: 1、新建图层按钮,也可以直接右击图层,“插入图层”命令,则会在右击的图层的上方插入一新图层。 2、新建文件夹(图层很多时,可用文件夹来组织图层,使时间轴面板更加整齐) 3、删除图层按钮,也可以直接右击图层,“删除图层”命令。 4、当前帧(与第10点的红色的播放线一致),说明当前播放到第10帧。 5、帧频(Frame Per Second,每秒钟播放的帧数,帧频越大,播放速度越快) 6、播放到当前帧用时0. 9秒 7、窗口缩放,如右图,(当编辑局部时,放大窗口;编辑整体时,缩小窗口,以 便于整体布局) 8、编辑元件,,单击此处可以快速地打开元件,编辑元件 9、编辑场景,一个动画可以由多个场景组成。 10、播放指针,指示当前播放到第几帧。 11、显示图层轮廓 12、给图层加锁/解锁:锁住图层,防止图层被修改 13、隐蔽/显示图层:也是防止图层被修改的一种方法。 14、说明当前是在场景2里做动画。 15、说明当前编辑的FLASH文档名为:flash复习1 . fla 16、图层图标:双击可以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如 右图,可以在这里给图层重命名。 17、图层名称:双击此处也可以给图层重命名。

依据上图一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1)、图层的重命名:双击图层名称处,或者双击图层图标在“图层属性”里设置。 (2)、在“背景”上面插入一层:选中“背景”层,单击新建图层按钮,或者右击,“插入图层”。(3)、删除“背景”层:选中“背景”层,单击删除图层按钮;或者右击“背景”层,“删除图层”。(4)如上图所示,当前正在编辑哪个图层?为了防止其它图层被修改,应该怎么办?答:从“背景”层的铅笔可以看出,当前正在编辑“背景”层。为了防止其它图层被修改,可以将其它图层隐藏或加锁(用13或12处按钮来实现)。 (5)、怎样更方便地修改场景里的某个细小的地方?答:通过窗口缩放(7处)来放大窗口,使细微的地方放大后,更容易修改。 (6)、如果要到场景1做动画,怎么切换?用“编辑场景”按钮(9处)选择“场景1”。 (7)、播放完上面这段动画,要几秒钟?答:从帧频处可以看出每秒播放10帧,而这个动画共30帧,所播放完上面这段动画要3秒钟。 (8)如果“背景”层是在“音乐”层的上面,还能看到动画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背景”层在最上面时,会把下面所有层盖住,导致下面的层不可见。 (9)、如下图所示,播放动画时背景图片出现一下就没了,问题出在哪?如何解决问题?答:从图中可以看出,“背景”层的图片从第一帧开始,延续到约第14帧。第15帧是空白关键帧,之后到30帧是空白关键帧的延续,因此从第15帧开始不能播放背景图片。解决方法:选中第15到30帧,删除这些帧,再在第30帧处右击,用“插入帧”命令插入普通帧。 如果是这种情况:,则直接在第30帧处插入普通帧即可。(观察两图的不同之处) (10)、如图:小李要在“动作”层做动画,可是当从库里往场景里拖round元件时,怎么也拖不出来,为什么?怎么办?答:问题出在两个地方,1、因为“动作”层被锁,要将图层解锁后才能操作。2、因为只有关键帧或空白关键帧才可以放东西,而当前帧并不是关键帧或空白关键帧。要先定位到“动作”层的第1帧,再从库里拖元件。 做round元件第1帧到第30帧从左边移动到右边、放大、淡出的动作补间过程: 操作过程: (a)定位到“动作”层第1帧,将round元件从库里拖到场景左侧。 (b)右击第30帧处,“插入关键帧”,用选择工具将此帧(第30帧)里 的实例(圆)拖到场景右侧,用任意变形 工具结合shift键改变圆的大小,在 属性面板里设置“颜色”/“Alpha”值为 0% 。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延伸。主要包括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一般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的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9.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层各类地物信息、测量与判定目标地物性质或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10.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 11.高光谱遥感:是指将遥感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利用几百乃至上千个小于10nm 电磁波波段从地表目标物体获取连续光谱曲线,从而形成图像和光谱合一的高精度遥感方法。 12.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3.地理信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4.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15.数字地图:是指与传统的地图相区别的、在GIS 中以数据库形式保存的地理信息。 16.作物生长模型:其全称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简称为 作物模型(Crop Model),是指能定量地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助能的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 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采集技术: 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感知功能 信息传递技术: 传导神经网络对信息的传递功能 信息处理技术: 思维器官对信息识别、转换、加工、储存、再生的功能 信息控制技术: 效应器官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的功能 3、什么是智慧地球? 简单地讲,智慧地球就是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具体来讲,智慧地球是把各类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品中,并且被普遍连接而形成“物联 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来处理所有网络数据,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治,实时管理和控制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更加智慧、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4、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ifcation,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5、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 云计算(loud computin)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及其廉价 5、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或agricltural information echnology,AIT)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作用: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推广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特征和信息技术发展 1.信息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 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2.信息的一般特征有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等。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3.信息技术的简称是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4.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GUI)、磁盘操作系统(DOS) 虚拟现实技术:如3D游戏、电子宠物等。 语音技术:语音技术的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典型的例子是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蜘蛛”程序、“Office助手”。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